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544节
朱标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朱瀚,朱瀚想了想说道:“哥,话不能这么说,这城墙的确没有修缮的必要,但是吧……一些地方的城墙,还是有必要保留下来的,比如一些历史底蕴厚重的城市,那些城墙相当于一种历史的传承,留下来起不到多少御敌的做用,但未来说起历史的延袭,这些城墙还是有留下必要的,也算是一种历史文化景观了,至于新的城墙还是算了,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关卡,对关卡进行加固就足够了。”
朱元璋听着很有道理,决定就按着朱瀚说的去做,当然不是他做,而是交给朱标去做:“标儿,这是你的事,咱把这件事交给你,你来处理好。”
朱标把奏折接过来,点点头说道:“是。”
现在的朱元璋,差不多和以前的朱瀚一样,只提建议不参与朝政。
朱元璋随后对朱瀚说道:“各个行省的商行建立的差不多了,咱给了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但监察这方面,咱得捏在手里,不能让蛀虫毁了咱大明的根。”
朱瀚点点头:“理应如此,咱们城里各级监察部门,不就是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出现的么?这件事必须要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如果再发生空印案和郭桓案这样的案子,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
一件件的事说下去,说到最后又说到了大明的国家战略上。
朱元璋听从了朱瀚的话,要把大明本土和大明分设,在选址的事情上,朱元璋开始询问朱瀚的意见。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按照朱元璋的意思,他更愿意把大明总部建在老家凤阳,但现在的黄河是从淮河入海,凤阳根本承担不起成为一个国家总部的能力。
那么就是开封或者长安,这两个地方古代都有做国都的经验,但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不足以支撑大明的发展了。
朱元璋和朱标,也在担心这一问题,这对父子俩没商量出来一个确切的答案,最终只能把问题抛给朱瀚,他们父子俩也相信,朱瀚肯定可以给他们提供出来一个确切可行的解决问题办法。
果不其然,朱瀚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超出两人的想象:“你们选择开封或者长安,亦或者凤阳,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地方呢?”
朱元璋一听朱瀚的话,立刻就猜到了朱瀚肯定会提出了另外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人立刻做出洗耳恭听状,听朱瀚怎么回答。
“我觉得,无论是开封还是长安,都不适合,反倒是元大都,很适合当王城!”
朱瀚看着朱元璋和朱标,对他们说道:“元大都是前朝故都,你们可能觉得此地不祥,不适合当国都,但在我看来,元大都是最适合当国都的地方,现在大明真的是富有四海,所以国都的作用更倾向于地理位置,而不是考虑周围能不能养得起国都得消耗。”
国都消耗的,最多的无非就是粮食,至于其他的……元大都周围都可以成为物品的供应点。
元大都是最适合的。
而朱瀚提起元大都,无疑是给朱元璋以及朱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两人纷纷沉默下来,考虑朱瀚的提议是否正确。
然后朱元璋和朱标都发现,朱瀚提及的元大都,还真是一个好地方。
周围有港口(齐鲁、津门),还可以连接草原,只要铁路和公路开通,对南方的统治也不在话下,再者……大明的华夏国都,设立在应天,这个地方是位于南方的,就算把明的国都迁到燕京,还有应天对大明本土掌控呢,出不了什么问题。
这么一来,那就有得谈了。
朱元璋不由得点点头:“嗯,七五说的不错,燕京是个不错的选择,华夏是大明最重要的地方,把华夏的国都设置在应天,把大明的国都设置在燕京,一南一北可以更方便的掌控整个华夏。”
朱标也点点头:“嗯,不错,我爹说得对。”
朱瀚继续道:“把国都设置在燕京,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量,我们大明是在元朝垮台的基础上成立的,大明战胜了元朝……这样以来,对其他想要造反的人来说,是一种特别大的压力,他们想要将大明取而代之,就需要攻占大明的国都。”
“呃……”
朱标有些犹豫,对朱瀚道:“叔,我们现在就考虑大明灭亡,是不是早了些?”
“早什么早?一点都不早!”
朱元璋反而很认同朱瀚说的话,对朱标道:“居安思危的道理你难道不懂吗?前面的王朝,开国帝王都有把朝堂建立万世之雄心,可最后的结果呢?不还是经历了几百年就灭亡了?大明也同样如此,要先考虑失败和灭亡!”
然后,朱元璋继续道:“咱觉得七五考虑的没差,把明朝的都城建在元大都之上,是很好的一个决定。”
朱标见朱元璋一口应下,想要反对也没有了理由,他在考虑过朱瀚和朱元璋的话以后,也觉得朱瀚说的有道理,随后对朱瀚道:“可现在……元大都不适合当王都啊,那里如今什么都没有,元朝的皇宫也已经破败不堪了,那接下来应当如何?”
“再建就是。”
朱瀚看着朱标,对他说道:“修建皇宫和建设铁路、公路一样,都属于公共性质的建设,以工代赈就可以,不就是钱嘛……咱大明现在还缺钱不成?”
“缺!非常缺!”
顺着朱瀚的话,朱标赶紧说道:“大明现在的收入虽然非常可观,但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再新建一个皇宫,得需要多少钱?大明的国库承担不起这么沉重的担子。”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想要发火,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堂堂大明修建国都,这点钱难道还没有吗?
修建皇宫的钱,也能算得上钱?
朱元璋暗自思忖:也没让朱标过什么苦日子,为啥朱标会把钱看的这么重?
还不如朱瀚呢,最起码朱瀚根本不在乎钱。
朱标还是太嫩,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给大明设立国都得事情,还得朱瀚拿主意。
果不其然,朱瀚提出了和朱标完全不同的方法:“标儿,这大明的皇宫和大明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属于国情,铁路和公路能建设,大明皇宫为什么不能建设?到时候把皇宫让周围的百姓、工匠来做,地他们来说也算是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为什么不答应呢?”
“这……”
朱标听到朱瀚的话,觉得有点道理,想了想对朱瀚询问道:“叔,如果是您,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不用怎么办,直接放到朝堂上,让朝臣们商议便是,我认为他们反对的可能性不大。”
朱瀚给了朱标一个‘你懂得’的眼神,对朱标道:“这项工程,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建设个三五载也不在话下,三五年的时间,能让多少家庭收入翻番?标儿你想过没有?”
第383章 只要我投降的够快,大明就不能打我
听到朱瀚的话,朱标明白了,大明燕京的皇宫,不过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朱元璋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的基石,国库给朱元璋掏钱,也不是不可以。
最起码朱标觉得很有道理。
而且北方的建设工程,现在只有公路和铁路,与南方的遍地开花比起来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最关键的还是没钱,钱少就不好办事,朱元璋觉得朱瀚把大明的新国都建在燕京,也有振兴北方工业的想法。
嗯,选在燕京不错。
朱元璋一锤定音:“那就在燕京了,皇宫的建设咱亲自监督!”
听到朱元璋要亲自监督燕京皇宫的建设,立刻被朱瀚否决了:“哥,这个皇宫的建设……您还是不要参与了吧?”
朱瀚的话让朱元璋有些不满:“为啥不让咱参与?咱以后可是要住在里面的。”
“那个……哥你不咋会花钱。”
朱瀚把朱元璋的‘抠’用比较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然后看向朱标……算了,这个也不太会花钱。
难道只能是朱瀚?
朱瀚表示他比较懒,不想做。
想了想,朱瀚对朱元璋道:“哥,这件事可以交给李善长去做,他比较舍得花钱。”
曾经李善长就是给朱元璋在凤阳修建皇宫的人,这一世他虽然没有做,但交给李善长,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听到朱瀚提到李善长,看着朱瀚道:“为啥咱觉得,建设皇宫最合适的监督人选是七五你呢?”
朱标也点点头:“我也认为叔您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们父子俩,想让我当劳动力是吧?休想!”
朱瀚立刻拒绝,对父子二人说道:“我出出主意可以,但李善长去做更合适。”
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立刻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七五你帮咱建造皇宫,让李善长辅佐你,还有刘基……那老小子神神叨叨,到时候建皇宫,他得参与进来。”
说完安排,朱元璋又多加了一句:“那啥,咱都把帮手给你找好了,你不能再拒绝,有啥事你让他们做就是,你还能闲着不是?”
朱标:对对对。
至于朱瀚……他现在也不好反对了:“行,那回头让刘基和李善长来找我就是,不就是花钱嘛,我最会了的。”
大明再选址建皇宫,这件事群臣都不反对,相反他们还特别的开心,他们都想让朱元璋离开,然后跟着朱标混,跟着朱标当臣子的这两年,朝臣们都觉得特别舒服,君臣之间毫无顾忌,有什么说什么,不像朱元璋在的时候,在承担朱元璋给予的高压同时,还要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朱元璋的逆鳞。
怎么说呢,群臣跟着朱元璋,觉得自己像个奴隶,被朱元璋呼来喝去,而跟着朱标,他们能像个人。
朱元璋要在燕京新建皇宫,虽然花费不小,但朝臣们都没有提及费用的意思,甚至还有朝臣为了让朱元璋的新皇宫能尽快完工,甚至自掏腰包捐钱,全都想把朱元璋送走。
朱元璋知道以后,也有些郁闷,难道自己就这么不得人心?
那些臣子……都欠收拾!
他命人暗暗的记下那些臣子的名字,准备自己在迁都燕京后,把那些人也一并带走。
李善长和刘基在接到朱元璋命两人配合朱瀚建设新皇宫的命令后,并没觉得有什么难的,就看朱瀚要怎么去做这件事了。
两人去找朱瀚,询问大明新皇宫的建设,朱瀚只有一个条件:
要让燕京的大明皇宫,有征服世界的感觉,不管任何人到燕京,都要知道大明征服过哪些地方。
“如果只是单纯的修建一个皇宫,工部的尚书比我们更专业,而大明不仅仅是面对大明本土,还有海外飞地,大明要包容天下,更要包容万物。”
朱瀚没有很详细的和李善长、刘伯温说皇宫应该怎么去建造,而是提到了建设新皇宫的缘由。
包容天下,包容万物……
这才是大明新皇宫应当体现出的精髓。
李善长立刻就抓住了重点:“听到七五你这么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其他的先不说,我们要在皇宫,建造一个天下最大的藏书阁,把海外那些书籍都搬过来,进行统一汇编整理。”
书籍,是最能掌控人心的东西,因为朱瀚的缘故,李善长比以前的眼光更好、更强,他知道朱瀚说的这些话里面,还有其他的意思:大明需要让那些海外飞地中的人意识到,他们只有归顺于大明,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如果建设一座能够包含天下的皇宫,就应该从整个城市来考虑,比如说……建设学宫!让他们只有从燕京的学宫中,才能学到最顶尖的学问。”
刘伯温也提及了燕京的建设,如果要完成朱瀚提及的目标,就不能只考虑一个皇宫的建设,整个城市都应当考虑进去。
朱瀚见李善长和刘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很满意的点点头:“嗯,既然你们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再来找我。”
“是。”
李善长和刘基躬身领命,至于新建皇宫的花费……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没有问,朱瀚没有提,很明显是没把花费预算放在眼里,这就是在变相的告诉两人:钱有的是,可劲造!
如今的大明,只要预算充足,还愁招不到工匠?找不到足够多的材料吗?
以前的各个朝代,包括应天建皇宫的时候,都是各地上供的建材,但现在不需要,朱元璋在朝堂上宣布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告知所有人,建设皇宫的钱财从国库中支取,不存在‘上供’这一说法。
没什么好上供的,现在的大明有钱,花不完、根本花不完,所以朱元璋也难得的豪气一把。
皇宫……啊不,是皇城的建设,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刺激经济再上一层楼。
大明的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要刺激才能快速发展的阶段,朱元璋看到大明这驾马冲的速度势不可挡,他自然想为大明的发展增砖添瓦,不就是钱嘛……花就是!
……
此时,在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城内,闲不住的大明军士,又准备开始打仗了。
在君士坦丁的两位大明将领,换成了郭兴、郭英两兄弟,在这里负责管理的,依旧是周步莘。
张定边已经把能打的仗都打的差不多了,而且北方的大明军团,已经从北面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北欧和沙俄,如今欧洲还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只有还在打仗的瓦卢瓦王朝和英格兰了。
郭兴和郭英两人,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确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像现在这般灭国的战争,两人还没参与过,听到海外的将领时不时传来灭国的战报,郭兴和郭英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现在,俩兄弟终于有机会带兵到海外作战了,他们哪能不激动?摩拳擦掌的想要实现灭国的梦想。
可到了罗马后,郭兴和郭英才发现……该打的仗基本上都打完了,该灭的国家也都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两个国家……够塞牙缝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