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力升满,开局杀穿草原 第4节
高顺或许在三国里只能算二流武将,但却有一特技,那就是训练陷阵营,这使得高顺在后世有着极高的人气,李昭当然知道高顺。
张辽看了李昭激动的样子,吓了一跳。
“这莫不是书上说的求贤若渴?”
张辽心中默默想道。
就这样,李昭在张辽的引路下,前往高顺的住处。
“主公,高顺就住前面的坞堡中。”
张辽指着远处说道。
“慢,前面动静不对!”
李昭停下。
远处传来许多人声,却不是喧闹声,而是厮杀声。
“文远,前去侦察一下。”
张辽只身前往侦察,不一会就回来了。
“主公,不好了,有鲜卑人在攻打高顺住的坞堡!”
“人数多少?”李昭冷静地问道。
“大概有千人!”
李昭听后一笑,就这点人也太瞧不起我玄甲军了吧。
李昭手一挥,下令道:“全体跟我来!”
“诺!”百名玄甲军齐齐跟在李昭身后。
……
高家坞堡下,鲜卑人正发动着猛烈的进攻,高顺正指挥着高家族人顽强抵御。
得益于高顺平日训练,加上鲜卑人不善攻城,使得鲜卑人死伤颇多,而坞堡仍旧难下。
阿鹿桓是鲜卑一个小部落的头领,这次南下掠劫其他坞堡都乖乖献上贡品以求自保,而高家坞堡却敢拒绝他,于是 阿鹿桓下令攻打坞堡,攻破之后鸡犬不留。
结果打了半天还没打下,这使得 阿鹿桓极为愤怒。
“哼!早知道抓些汉人来攻城了。”
阿鹿桓有些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早些做这事。
“大人,有一伙汉人骑兵朝我们冲来了!”
一名百夫长向阿鹿桓报告道。
汉人?
阿鹿桓吃了一惊,他没想到竟然有汉军骑兵敢来找自己麻烦。
随后又转为不屑, 阿鹿桓几年前可是跟随檀石槐单于参加了漠南之战,此战可是鲜卑大胜而归,汉军全军覆没。
“可惜老单于已死。”
阿鹿桓开始怀念起檀石槐的时代。
“多少人?”
出于谨慎, 阿鹿桓还是问道。
“只有百来人。”
“呵。”
阿鹿桓忍不住出声一笑,百来人能做什么?汉军将领真是个蠢货。
“你率领你的人去灭了这伙人。”
阿鹿桓对百夫长下令道。
“是,大人。”
鲜卑百夫长当即点好自己的兵马,前去拦截李昭的部队。
坞堡上的高顺看到了鲜卑的调动,往远处一看,发现是一伙汉骑前来支援。
“朝廷发救兵了!”
高顺惊喜道,但看清李昭等人的人数和装备后又心头一凉。
“不对,不是官军。”
高顺猜测是哪处的乡勇前来救援。
“哎,可惜领头的人太过鲁莽,若能等鲜卑人困马乏之际,再乘夜袭击,与我两面夹击,说不定还有机会破敌。”
高顺惋惜道。
李昭则是对高顺的担忧丝毫不知。
见鲜卑派出百人来对付,李昭则是深感被轻视了。
“锥形阵!”李昭下令道。
玄甲军快速变成了一个三角阵型,如同锥子一般。
李昭和张辽则是充当锥头。
鲜卑百夫长看见对面变化阵型,感到一丝不妙,但立马抛掷脑后。
汉人怎么可能在马上赢过我们鲜卑!
鲜卑百夫长自信地继续带兵朝李昭冲去。
很快,两股骑兵短兵相接,随后交错而过。
“怎么可能!”
不论是 阿鹿桓还是高顺看见结果后都发出惊呼。
只见鲜卑骑兵尽皆落马,而李昭的部队全员一人未损!
我鲜卑在马上怎么可能输给汉人!
阿鹿桓还在质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李昭则是继续冲来。
“不好!”
阿鹿桓托大,没有停止部队的攻城,此刻是完全将腹背暴露给了李昭。
李昭像一把铁锥扎进 阿鹿桓军中,开始大杀四方。
李昭和张辽在前头开路,如同两个杀神,所过之处无一合之敌。
身后玄甲军更是恐怖的杀人机器,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 阿鹿桓的军队。
“好机会!”
高顺也抓住时机,率领族人打开坞堡大门杀出,与李昭一同前后夹击鲜卑人。
鲜卑军顿时大乱。
“别乱,别乱!防御防御!”
看着自己部落的勇士们一个个倒下, 阿鹿桓的心在滴血。
李昭看见 阿鹿桓意图组织军队,知道他是个领头的,当即持枪冲向 阿鹿桓,猛地刺出一枪。
阿鹿桓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死亡威胁,拔刀就挡。
“噗呲”一声。
李昭的霸王枪直接将 阿鹿桓的刀击碎,随后刺入 阿鹿桓的心脏。
“完了,全完了!”
阿鹿桓想象起自己的部落如何被人兼并,带着不甘倒下。
阿鹿桓一死,鲜卑军直接崩溃,开始四散而逃。
李昭可不会放过他们。
“全军追击,一个不留!”
李昭率领全军追击,高顺也加入追击的行列,一时间攻防之势易也。
【叮,击杀敌军一名,+100经验值】
【叮,宿主部下击杀敌军一名,+100经验值】
李昭听着系统的提示声,觉得十分悦耳。
没想到自己的部下杀敌也算自己的经验值,这下发大财了,此战后可以再升级些玄甲军,顺便给玄甲军们升级升级装备了。
李昭追击了好久,确保没有一个鲜卑人逃脱。
结束后看自己的经验值,直接涨到了83500!
可惜有部分鲜卑人是被高顺和他族人杀的,不算自己获得经验值,但也不能说他们不是。
张辽提着钩镰刀,浑身是血,舒畅地松了口气,喊道:“主公,杀得真过瘾呀!”
很难想象这是十三岁的孩子。
“张辽,原来是你小子!”
高顺这才看见张辽,连忙喊道。
“嘿嘿,伯平兄好久不见。”
随后,张辽拉着高顺来到李昭面前,说道:“来,伯平兄,给你介绍,这位是我主公。”
“主公?!”
第5章 高顺加入
“在下李昭,字子阳。”
“在下高顺,字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