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第55节

  “二哥儿不要赏赐?”道君皇帝点点头,他多少亦了解赵柽,虽然做皇帝不像普通人那般,瞧着自家子女长大,但若说眼中点事全无却是不可能的,这个二哥儿,不要赏赐,就肯定想要别的,甚至比赏赐还要大。

  “是,爹爹。”赵柽道:“孩儿不要赏赐,孩儿想要举荐一人任陇右都护府副都护。”

  “哦?”道君皇帝点了点头,这二哥儿培植心腹如此大胆了吗?不过陇右那边都是西军将门势力,都护府说实话,除了管的地盘大些,在西军中没甚根基。

  “二哥儿说说看。”

  赵柽想了想,便将这次岭国前来攀附朝贡的功劳,都推到柳随云身上。

  道君皇帝听后沉思道:“是那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柳家?”

  赵柽道:“爹爹明见。”

  道君皇帝笑了:“竟然是他家,我倒记得这个柳随云,当年点他探花却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诗词甚好,人亦生得俊逸,符探花之名,其他却太过酸腐,大抵纸上谈兵。”

  赵柽闻言心中暗想,你老人家也好说纸上谈兵吗?他道:“这孩儿却是不知晓了。”

  道君皇帝道:“他探花出身,怎想着做武官?”

  都护是武官,本朝文官领兵,所以陇右都护一直都由知州领。

  类如枢密使知枢密院事这等官职,在唐五代等时都是武职,唯独本朝生生做成文官。

  西北将门,武将门第不假,但统兵的主帅,经略安抚等,全是文职,就是当年狄青领兵,明明武将,但做了主帅也必须加以文职,以文官身份统兵。

  文官带兵,这是本朝的特色。

  赵柽道:“或许是想这样升官容易些?”

  没有过多的解释,甚么军国道理,国法律条都不必谈,因为这本身就是来要官的。

  陇右都护府的大都护从四品,副都护正五品,看似品级不高,实际上想要爬上这种等位置亦是很难的。

  以柳随云的年纪,哪怕有家中人使力,无论走文武,至少要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冲到这种位置,那还得说是升官飞快。

  走文官之路,比走武将之路更难。

  王黼连升八阶,也是在校书郎,左司谏的位置上蛰伏了十几年,而且他的连升八阶有些特殊原因,不说本朝,古往今来也没几人可以复制。

  柳随云如果走正常仕途,那首先就要在清贵的院司,七八品的位置上先熬上几年,至于马上外放一任知县,那都是想多了。

  似他这般年纪,直接入朝给个五品文职,是根本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

  但武职则不同,本朝重文轻武,一向对武职比较看轻,这亦是高俅从一个没品级的亲随,能一步上到殿前司都指挥使的原因,甚至谭真从皇城司跨到侍卫司,原本马步兵衙那些武官在重置侍卫亲军司后,直接跳上一两级升官,这些都没费什么大力。

  道君皇帝目光炯炯,看着赵柽道:“只为了升官容易?”

  赵柽低头道:“孩儿有私心。”

  道君皇帝道:“甚么私心?”

  赵柽道:“柳随云他会养马,孩儿觉得光靠西北那些蕃民回鹘熟户养马,自家没个懂的,总不放心,柳随云在那边养马,倒是祛除了孩儿一块心病。”

  道君皇帝道:“二哥儿,你倒是把养马当做一件正事来做了。”

  赵柽道:“只愿为爹爹效力,孩儿做任何事都不遗余力。”

  道君皇帝点头。

  赵柽继续说道:“孩儿举荐柳随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不敢说。”

  道君皇帝道:“但说无妨。”

  赵柽站在那里深深吸了口气,这才道:“西军将门势大,便是陇右都护府这位置,一直以来都由西军兼任,孩儿觉得应放上一两个朝中人,虽然谈不上制衡,却总是聊胜于无。”

  这话其实有些过了,能不能说?能说,就是朝上一个七品官也能说,甚至可以站在西军将帅面前,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地说出来,皇帝和西军将帅谁也不会当回事。

  但是赵柽说却有些不合适了,身份不同,话语的轻重份量亦随之变化,皇子这个身份实在太敏感了。

  赵柽也是拼了。

  自小便定下三步棋,就是那书房匣子里压在下面的三张纸笺。

  虽然说每一步棋都是独立的,走成一步将来都有隔空对弈指点山河的资格,但倘若能三步连在一处,那就是另外一种局势了。

  陇右都护府副都护如果不拿下来,那经营陇右这一步棋便算废了一半,因为他不可能总呆在陇右那地方,就算是他想呆在陇右不回来,道君皇帝也绝不会让。

  他敢这么提出来,也是这两年朝堂上对陇右不太重视,毕竟吐蕃和西夏的势力已经很弱了,而且西北的主战场在鄜延、环庆、秦凤、泾原这四路上。

  陇右兵少,且都是厢军乡兵杂牌军,如果不趁着岭国朝贡这个时机提出来,他担心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道君皇帝神色没了刚才的兴奋,而是陷入淡淡思索,片刻他道:“二哥儿似乎对西军有些看法?”

  赵柽急忙道:“孩儿不敢,孩儿不懂那些朝堂事,只是孩儿去陇右几月辛苦,居然没一人前来拜访,就是过年时亦孤苦伶仃,莫说金银财物,便是连点年礼都未得分毫,孩儿觉得……西军有些太骄横了。”

  道君皇帝忽然笑了笑:“西军还是很忠心的,二哥儿未免小家子气了,不过……只是个副都护而已,朕便给了那柳随云就是,堂堂钦点探花郎,不愿做京官,却愿意跑去西北吃灰沙,便由他了。”

  赵柽闻言心中大喜,脸上却只微微露出些许,礼道:“多谢爹爹成全,如此孩儿亦能多养些战马出来了。”

  道君皇帝点头,凝视了赵柽片刻,道:“既然二哥儿今日入了皇城,朕亦有一件事要与你说。”

  (两章,晚上还有。)

第113章 大争之世的序幕缓缓拉开

  赵柽闻言心头微微一凛,他知道那件事要来了。

  “爹爹,何事与孩儿说?”

  道君皇帝似乎在措着言辞,他甚至有些犹豫,这件事太重大,也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二哥儿。”道君皇帝望着赵柽道:“李良嗣献计那件事,你知道吧?”

  赵柽点头,这件事他虽然并未参与,但是身份地位在这里放着,想不知道都难。

  “孩儿知道此事。”赵柽静静站立,多余一个字都不肯说。

  道君皇帝点了点头:“毕竟拖得时间久了,想要一直保密下去亦不可能。”

  赵柽道:“确是如此。”

  道君皇帝望一眼殿外,隐隐能看到外面天上白云悠悠,似烟波流淌。

  他道:“此事已敲定下来,朝上众相公和朕的意思都是联金伐辽可行,虽然下面亦有不同声音,朕觉得都是鼠目寸光罢了!”

  赵柽点了点头,这件事单从表面看没什么问题,至于反对的声音肯定会有,但道君皇帝觉得行,反对也没用。

  道君皇帝内心始终有根刺儿,不可磨灭的羞辱,哪怕经年不曾过去,哪怕当初说这句话的人,早就坟前野草不知几岁枯荣了,他就是忘不了。

  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道君皇帝心中是绝不信的,他认为这十几年做得很好,陇右之战把疆土面积扩到这一朝最大,把吐蕃回鹘打得服帖。

  如果能再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么从此名垂千古,朝堂上下,夷外番邦将再无一丝质疑声音!

  赵柽看着道君皇帝,这件事单从表面看去,就好比三国时孙刘联合伐魏一样,在战略上是行得通的,很可能大多数人也都这么想。

  但孙刘联合是孙刘联合,那是联弱伐强,眼下却是要联强伐弱!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行军事之前最基本的道理,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了解,作战才不会失败。

  赵柽不相信朝上能做决断的那些相公,包括道君皇帝本人都不知道这句话,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奸臣是奸臣,权臣是权臣,昏君是昏君,这和见识眼光不能完全勾连到一处,可能有关系,但不是全部。

  那为什么还要联金伐辽?就是对自家的军事力量太过高估了!

  陇右之战打出不少信心,女真两万破辽国七十万,又增加了许多信心,吐蕃西夏畏缩不前更增加了信心。

  感觉辽国眼下就是纸糊的一样,轻轻一推就会倒下,至于金国强大不强大,眼下看不重要,又不是同金国开战,只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那金国顶多就是又一个强盛时的大辽罢了。

  道君皇帝和相公们,大抵便是此种想法。

  赵柽心底轻叹,道:“爹爹,既敲定此事,岂不是要与金国来往通信?只是那金国与我大宋并不接壤,又如何与那边商定此事?”

  道君皇帝道:“二哥儿,你问得好,所以朕和相公们的意思是走海路,先在辽东登岸,联络对方,若是金国同意结盟,便定下时间,日后在海上详细商谈。”

  赵柽道:“却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道君皇帝道:“朝上虽有臣子反对,总是不懂兵事,徒增笑耳。”

  赵柽道:“爹爹圣明。”

  道君皇帝道:“二哥儿,可是此事虽然定下,但那李良嗣亦说了,金人性直,看中表面,前去联络不可轻视,派去的人不但需得文武兼备让对方重视,更是得有一定的份量!”

  赵柽闻言默默不语,李良嗣果然好口才,不枉自家在童贯府前说的那一遭话语。

  见赵柽不语,道君皇帝亦不做恼,只是继续道:“朕思来想去,文武兼备的臣子不少,但这份量极重的……却是没有几个了。”

  赵柽道:“爹爹所言极是,这种事必然要与金国高官接触,甚至……看到金国皇帝亦不好说。”

  道君皇帝瞅瞅他,慢慢道:“我曾观金国朝堂消息,大抵宗室掌权,朝下带兵者不是金国皇帝的兄弟,便是皇子。”

  赵柽不语。

  道君皇帝咳嗽一声:“朕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被对方看轻,童贯这种的自是不行,朝上朝下军中倒也有几名合适,可份量又不够,大抵要符合那些条件,面子上又不能落下,最好亦是宗室吧。”

  赵柽心想,哪里还有的宗室,宗室不是被赶出东京,就是被当猪圈养了,你老人家直接说皇子不就得了?

  赵柽脸色微微的恰到好处的露出一丝难看,道君皇帝继续缓缓道:“可寻常宗室里哪有得人才,朕思来想去,唯有朕的皇子们才有出息,可太子是不能的,三哥儿文章虽好却手无缚鸡之力,九哥儿倒是文武双全,但年岁太幼小了,当不得大事,朕思来想去……”

  说到这里道君皇帝盯着赵柽,赵柽把头一低,想让我主动请缨,门都没有啊,这种事若是心中没有特殊目的,谁愿意去啊!

  “二哥儿。”看到赵柽低头,道君皇帝脸皮抽搐,心想这事儿确实是为难了,倘若换成自家就是装病也不会去的,他道:“朕思来想去,唯有皇儿你才能担当此大任啊。”

  赵柽抬头,脸上露出难色:“爹爹,不是孩儿推辞,这事儿如此之大,牵扯如此之广,孩儿年少,见识短浅,万一……”

  “二哥儿何故妄自菲薄。”道君皇帝听着好像还有点门,急忙打断道:“你文武皆能,这是天下都知的事情,何况你亦管兵,在朝堂上有位置,与那些金国皇子可以相面而谈,若二哥儿你前往,此事必成!”

  赵柽一脸思索模样,随后道:“爹爹,此事走海,随后又要上岸,那边好像还在北辽的范围之内啊……”

  道君皇帝默默拿起御案上的茶碗,端起一半便又放下,嘴唇动了动,叹道:“朕亦知道此行风险巨大,所以才须得文武双全之人……”

  赵柽皱眉:“爹爹,辽国固然有风险,倒亦不是不能躲藏绕过,主要是这海上,大海之上,海盗横行无忌,却又要远比辽境内危险更多。”

  道君皇帝一阵头疼,他怎能不知这海上事,本朝海上商贸繁荣,伴随而来的就是海盗猖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也时常被海盗袭击,但这些海盗来往如风,不比那些占山为王坐地分金的匪寇,却哪里好捉。

  “二哥儿……”

  “爹爹,孩儿曾说过要助爹爹夺回燕云十六州,此事……”赵柽觉得气氛酝酿得差不多了,脸上的犹豫慢慢变成决绝,又再思索几息,忽然拜倒在地,道:“此事,孩儿愿意前往!”

第114章 杀帝

首节 上一节 55/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