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第32节

  赵大郎和他交换一个眼神,提起手里的猎物笑呵呵道:“是啊,运气不错,猎到只野兔和獾。你先走吧,我还得去镇上将猎物卖了。”

  他知道赵大牛是故意说他今天收获不错的,为的就是将村里人的视线吸引到他手中的猎物上,从而忽略他背篓里的何首乌。

  虽然何首乌这种药材在村里少见,可万一有人知道呢?

  这要传到赵家人的耳朵里,还不得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问他要钱?

  车上的几人望着他手里的猎物羡慕不已。

  “赵大郎,你现在能耐了啊,都干起了猎户的活。”

  “你小子运气不错啊,这至少得卖四五十文吧。”

  “赵氏可是有福咯,生了个能天天往家里搂钱的儿子。”

  牛车并没有停,众人也只说了两三句话,就和赵大郎错身而过。

  赵大郎笑着一一做了回应,然后加快脚步,朝镇上走去。

  车上的人一直注视着他手上的猎物,并没有在意背篓里的东西。

  到了镇上,赵朗直接去了同济堂。

  顾北不在,坐堂的是冯清远,他见赵朗进来,微微一笑起身迎接,“恩人,你怎么来了?”

  赵朗将背篓卸下,说道:“冯大夫称呼我赵朗即可,我挖了一些何首乌,不知店里收不收?”

  这人见了他一口一个恩人,让赵郎很不习惯。

  他更习惯和顾北打交道,那人不拘小节,两人顾兄赵兄的称呼起来没有什么压力。

  可这冯清远年纪比他大很多,性子又沉稳,实在没法将他当成同龄人对待。

  “恩人居然挖到了何首乌?我看看品相如何。”他说着走到背篓前。

  待看清框里的巨无霸后惊讶道:“如此巨大的何首乌,恐怕得长七八十年时间啊。”

  赵朗心中一喜,草药生长的年限越长,价值就越大。

  七八十年的何首乌,那一斤不得卖上百文?

  “冯大夫,您给算算这些何首乌能卖多少钱?”

  冯清远家将何首乌按年份分好,依次过了秤。

  “恩人,这棵年份最高的何首乌总重25斤7两,其他的共重124斤,年份最长的按300文一斤收,其他的按100文一斤可以吗?”

  “可以可以。”

  以他对市场价的了解,七八十年份的何首乌一斤大概在200到300文之间,不足七八十年的,按照年限,价格在10文到200文之间。

  冯清远给的这个价已经很高了,他还有啥不满足的?

  他将手里的那几根草药递给冯清远,“这几根草药我用不上,就送你了。”

  他本来是打算将这几根草药也卖了的,但冯清远给了那么高的价,他就不好意思再说卖的事了。

  冯清远收下草药,从钱柜中拿出一张20两的银票和一串铜钱,又单数了十八枚一起递给赵朗,“恩人,这是你卖药的钱,请收好。”

  赵朗见他多给了八文,知道他是将那八株草药钱也算在了里面,再一次为这人的严谨有了新的认识。

  他接过钱道了声谢准备离开,冯清远却开口道:“恩人,你手里那只獾卖吗?”

  赵朗这才想起獾的油是治疗烫伤的绝佳药物,同济堂也收这东西。

  他将獾递给冯清远,冯清远称,过后又给了他75文钱。

  随后,赵朗又去天香居将野兔卖了,挣了27文。

  这只野兔没有之前那只肥,价格也卖的不高,不过聊胜于无,能卖27文赵朗也很知足。

  出来时碰到了之前在雅间的那位伙计,他问伙计有没有从李海家要到钱。

  伙计嘿嘿笑着将他拉到一边,细细说了他跟着李海去家里要钱的经过。

  伙计跟着李海去了他家,将他在天香居吃饭的事告诉了他媳妇,让她替李海付饭钱。

  并告诉她,如果她拒绝付钱,天香居就会去衙门状告李海吃霸王餐,到时候,李海就得蹲大牢。

  李海媳妇长的又高又壮,听了伙计的话,抄起一旁的扫把就往李海身上招呼。

  李海长得瘦瘦小小,只能一边求饶一边在屋里不停乱窜。

  可房里空间小,他很快被他媳妇抓住,那妇人居然当着伙计的面扒了李海的裤子,扬起宽厚的巴掌就往他屁股上抽。

  伙计都惊呆了,李海更是羞愤欲死,趴在床上半天也没动一下。

  好在她打完李海后将钱给了伙计。

  伙计要回了钱,还看了一场免费的大戏,心情自然十分舒畅。

第44 章 破传言

  走在回家的路上,赵朗算了算今天的收获。

  下午这趟货总共卖了20两120文,早上总共卖了12两290文,今天一天进账32两410文!

  除掉4文钱的车费和去岳丈家花的148文(调料12文,酒和桃花酥136文),他今天净赚32两258文!

  啧啧,今天一天就赚了一套青砖大瓦房啊。

  赵朗心情愉悦的回家,刚到门口就看到赵氏坐在院子里,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大门。

  见他进来,赵氏猛的起身问道:“大郎,听说你今天打了两只猎物,卖了多少钱?”

  他下午去歪脖子树下和人聊天时,听人说赵大郎今天猎到了一只野兔和一只獾,这可把她高兴坏了。

  两只猎物啊,就算一只20文,两只也能卖40文了!

  老头子带着两个儿子去镇上干一天活也才挣45文,而赵大郎一个人就能挣三个人的钱。

  当然,老头子三人如果选择去扛麻袋,一人一天也能挣30文,可扛麻袋多辛苦,100斤的麻袋要不停歇的扛一整天,这是人干的活吗?

  此时的她全然忘了,五年前,赵老汉就是将14岁的赵大郎送到了镇上扛麻袋,一扛就是一年。

  赵朗从怀里摸出准备好的钱说道:“娘,我今天收获了两只猎物,总共卖了48文钱。”

  赵氏见了钱,眼睛都亮了几分。

  48文,比她估计的还要多,长此以往的下去,他家岂不是要越过里正和赵有根,成村里的首富了?

  她不赞成分家果然是对的,这要是将赵大郎分出去了,家里岂不是要断了一条很重要的经济来源?

  她伸出手去抓赵朗手里的钱,却不想赵朗在此时收回了手,“娘,我还没吃晚饭,家里还有饭吗?”

  “有有有,你等会儿,娘这就去给你拿。”赵氏说着返回上房,不一会儿端着一碟炒韭菜和两个窝窝头出来了。

  “娘,两个窝窝头不够吃,再加两个吧。”

  赵氏咬咬牙,压下心中的怒火,又返回去拿了两个窝窝头。

  她将四个窝窝头放在菜上递给赵朗,“给,吃去吧,卖猎物的钱给我。”

  赵朗将手里的钱递给她,接过饭菜去厨房吃饭了。

  他身后,赵氏拿着钱喜滋滋的回了房。

  从这天之后,赵朗每天都会给赵氏上交四五十文钱。

  他专挑人多的时候将钱给赵氏,每当这时候周围人就会羡慕的望着赵氏,直夸她生了个好儿子。

  赵氏也是脸上带笑,总会说上一句“虽然小时候拉扯他比较辛苦,好在现在总算能报答我的养育之恩了。”

  周围人面上不显,心里却不断吐槽。在他们的印象里,赵大郎三四岁起就开始干家务活了,她哪有辛苦的拉扯他长大?

  相反,赵大郎长大后,倒是给家里挣了不少钱。

  如今又学会了打猎的手艺,以后更能给赵家挣钱了。

  也不知这赵氏走了什么狗屎运,他那两个小儿子长的歪瓜裂枣的,却偏偏这个老大是个异类。

  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是他,结果现在长的最高大俊朗的也是他。

  以前也就罢了,赵大郎整天不是和狐朋狗友混就是在家发疯打妻女,大家也都觉得没什么。

  毕竟赵家的劣根性就在这里,坏根长不出好枣也是正常。

  可现在这人不仅不干偷鸡摸狗的事了,还学了一身挣钱的本领,这可不嫉妒死个人?

  只是再嫉妒也没有用,他们怎么也改变不了赵氏生了个好儿子的事实。

  27日的黄昏时分,赵大郎在歪脖子树下递给赵氏50文钱后说道:“娘,明天我暂时不上山了,我去杏花村将豆豆娘俩接回来。”

  赵氏一听不乐意了,“你这是干啥?她俩就在杏花村多住几天也没关系,你哪能为了她俩耽误了正事。”

  反正没了林念,家里还有侄女,洗衣做饭的事儿也轮不到她操心。

  可如果赵朗不上山,她岂不是要少挣四五十文钱?

  “当时娘说豆豆娘在家里净享福不干活。

  我寻思着她也就是做做一家人的饭,打扫打扫院子和那五间房子,再喂喂鸡挑挑水,白天下地干干活,晚上回来洗洗一家人的衣服。

  除此之外,好像也没干其他的。

  而且她一天就要吃掉一碗野菜粥,确实是在家享福,我一气之下才将她送回了娘家。

  怕她偷偷回来继续享福,我还告诉她,我不去接,她就不准回来,敢私自回来我就打断她的腿。

  可这几天我看娘和弟妹两人操持家务很是辛苦。

  就想着不如把她叫回来,让她和以前一样,一个人把家里的所有活都干了。

  这样娘和弟妹又可以清闲了,弟妹也能再回娘家住个十来天,和以前一样,等农忙完了再回来。”

  这两天他隐约听到村里人在传林念的闲话,说她为了躲清闲回了娘家,一住就是好几天,都不想回来了。

  还说从没见哪个女人能回娘家常住的,林念就是想等秋收完了之后才回来,这样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赵朗知道这些闲话都是小赵氏传的。

  林念不在,家里的活全都得她干,这才三四天,她就已经受不了了,便想通过这种方式,逼迫赵朗将林念接回来。

  赵朗是打算去接林念母女,但在接之前,他要让村里人知道,林念不是一个懒人,回娘家也绝不是为了偷懒。

  周围的妇人听了赵朗的话是震惊。她们知道赵大郎的媳妇儿在赵家过的辛苦,却不知道她是如此的辛苦。

首节 上一节 32/1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