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第173节
“随他去吧。”
“如果这有这种人,还能以此事弹劾本将,那本将还真的不怕什么。”
李铮冷笑一声,根本不以为意。
一则是他了解当今的皇帝李世民,如果因为此事而苛责,那他就不是历史上一代英主了。
“派人去传达捷报没有?”
李铮转头看着苏定方问道。
“那两个叛军首领的人头已经被装进盒子里封存,与急报一同送往长安了。”
苏定方点了点头。
“埋了那些杂碎后,就让将士们都去休息吧。”
“还有,把所有战马都喂饱了,多余的战马就交给丁将军了。”
“明日一早,立刻启程进攻,将我大唐的失去的城池都夺回来。”
“是。”
苏定方点头答应。
经过真正与李铮上了战场后,苏定方也是彻底的服了。
“对了,丁将军。”
李铮又看向丁羽。
“请将军吩咐。”
虽然不属于李铮的麾下管束,但是丁羽对李铮的话也是言听计从。
若不是李铮,只怕此刻幽州城已经被薛延陀叛军攻陷了,哪里会有如此的战果,还将叛军直接击溃,十几万大军被斩杀了半数,全部都变成了溃军四散奔逃。
“传信给吴王殿下,让他向朝廷催促御寒之衣物还有粮草辎重。”
“天气越来越冷了,等真正入冬,没有御寒之物将士们可受不了啊。”
“这些可不不能耽搁了。”
李铮语气十分严肃道。
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有内力护身,哪怕到了冬季也可以用内力来护体驱寒,但是对于普通的将士们可根本做不到。
天地自然的力量,那可是最为可怕的。
在这北疆的大地上,每至冬季都会有许多百姓死在寒冬之下,这几乎成了无可避免的危局,所以烈酒也是御寒的一种方式。
“将军的话,末将一定传达。”
丁羽立刻点头道。
……
长安城外。
一匹快骑手手持令旗,背后还背着一个卷筒,战马上还挂着两个盒子,想着长安城快速奔驰而去。
“幽州捷报!”
“幽州捷报!”
“荡寇军幽州大捷!”
“速速闪开。”
当到了城门口,看到值守的士兵,这个传达捷报的士卒大声高喊道。
“快闪开。”
“北境捷报来了。”
闻声。
城门前值守的士兵立刻让开了一条道,并且迅速进入城中开路。
没有任何的阻碍。
这个手持令旗的传令兵骑马快速冲进城中。
在长安城内。
哪怕是王公勋贵也不能策马奔驰,但唯独急报,捷报传令兵。
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都是如此。
太极殿。
“启奏皇上。”
“十万件御寒棉衣,还有烈酒都已经运送了一半路程,最多十日内都可以运送至幽州。”
户部尚书高士廉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做的不错。”
“此事,当记你一功。”
“寒冬将至,战事止,咱可不希望咱大唐浴血奋战将士们被寒冬所害。”
李世民大声说道。
“请皇上放心。”
“所有御寒棉衣都是臣一手采购,并且都是由臣亲自筛选,绝对没有以次充好。”
高士廉立刻道,他哪里不明白李世民的言下之意。
“如此甚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
“启奏陛下。”
“幽州城,吴王殿下送来急报。”
“因薛延陀部发生叛乱,幽州原本四万大军折损大半,如今上奏皇上,恳请开设在幽州募兵,补充兵卒,以来镇守幽州。”
兵部尚书李靖站了出来,大声启奏道。
“幽州原有兵力四万五千人吧?”
李世民看向了李靖问道。
“回皇上。”
“正是如此。”
“但是薛延陀部反叛毫无征兆,幽州守军措手不及,四万五千兵马已经只剩下两万不到了。”
李靖回道。
“的确是该补充兵力镇守了。”
“这一战,李铮的荡寇军只怕也折损不小。”
李世民带着思虑的点了点头。
第164章 捷报震撼朝堂
“魏王。”
“你觉得幽州还应该招募多少兵力?”
李世民看了一眼,位列朝堂上的魏王李泰,问道。
“回禀父皇。”
“儿臣觉得,经此叛乱,证明北疆之地还需要重兵防守,幽州以北除了叛乱的薛延陀部,可是还有突厥残余势力,以及契丹族等部落,他们都是不稳定因素,而且还与高句丽毗邻。”
“儿臣以为,幽州常备军必须补充至五万,李铮麾下荡寇军也应当补充至五万。”
魏王李泰站出来,十分严肃道。
“魏王所说言之有理。”
李世民手捋短须点了点头。
随后。
他看向兵部尚书李靖,直接下旨:“准吴王所奏,准予补充幽州守军至五万人,另李铮麾下荡寇军也有所折损,战后随即补充至五万。”
“臣领旨。”
李靖立刻应道,随后退了下去。
“报。”
“启奏陛下。”
“幽州传来了捷报。”
“捷报使已至皇城,很快就要进宫了。”
一名羽林军将军快步走入大殿禀告道。
“这才多久,又有捷报了?”
李世民愣了下,随后面带喜色道。
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也都纷纷带着惊讶之色。
不少人眼神带着异彩。
就在两天前。
幽州就传回来了捷报。
李铮统御大军守住了通城,并且力挽狂澜之势击溃薛延陀叛军的进攻,斩敌一万余人,立下大功。
按道理。
幽州接下来的战事应该进入胶着状态,可才过两天竟然又传回来了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