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第359节
至于褚遂良,虽然他并没有与李铮接触过,但是在长安城自然是能够听到李铮的名字的,大唐战神,为国立功,大唐当朝第一年轻俊杰。
这些在民间都能够听到。
而现在。
他们听到了什么?
当今皇上说李铮是他的亲儿子?
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那岂不是说,李铮有着皇族血脉,是皇亲贵胄。
魏征和褚遂良都抬起头,震惊无比的看着李世民,似乎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是不是觉得朕在与你们开玩笑?”
李世民淡淡一笑了声。
“臣不敢。”
“两人立刻回道。”
不过魏征抬起头,有些诧异,好奇的道:“据臣所知,在民间应该没有遗失皇族,更无皇上子嗣遗留在民间,李铮将军自幼在晋阳长大,又怎么会…怎会?”
“魏征你应该还记得当年朕在山西道晋阳追打刘武周吧,朕在山西带了超过一年。”李世民笑道。
“臣当然记得,还记得你和已故护国公秦琼征战山西,据说陛下还在那里受了伤,尉迟敬德将军赶往驰援,护送陛下回到长安的。”
“难不成,在那时,陛下…陛下有了皇子?”魏征睁大眼睛道。
“现在臣彻底明白了,为何因为与李铮交好能得到陛下,派自己去真腊治理,原来都是皇子李铮的缘故。”魏征面带着震惊道,但整个人都是恍然无比。
“若是太子醒不过来,朕将传位给李铮。”
“朕越定下了圣旨,写上了李铮的名字。”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朕皇儿的朝堂上自然要有真正属于他的自己人,你,魏征,你,褚遂良。”
“就是他的自己人。”
“这其中的意义,朕希望你们能明白。”
李世民十分严肃道。
魏征和褚遂良浑身一颤,哪里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就如同朝廷上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一样,是李世民嫡系班底,位极人臣。
他们就是李世民安排的未来,李铮的嫡系班底,是李铮真正的自己人。
李世民这是在培养他们,同样也是给自己的皇儿留人才。
“臣明白。”
魏征和褚遂良躬身一拜,郑重道。
“你们能明白就好。”
“李铮的身份,现在还不到公布的时候,朕之所以告诉你们也是让你们心里有一个准备。”
“真腊,南诏两地。”
“南疆关键,朕希望你们能够治理好,不要让朕失望。”
“同样,只要你们治理好了,这就是你们的跳板,以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李世民说道。
“请皇上放心。”
“有关于皇子李将军的事情,臣二人断不会说出去,更不会胡言乱语。”魏征两人连忙保证道。
“圣旨拿去。”
“退下吧。”
李世民拿起了桌上的圣旨。
一旁的王德立刻上前,将圣旨一人一封,交给了两人。
“臣等告退。”
魏征两人捧着圣旨,缓缓退出了太极殿,但两人的脸上,心底,全部都是难以平静的。
他们也没有想到入了这太极殿能够知道如此惊天的大消息。
“这两人不错。”
“一个与李铮交好,一个有才。”
“而且他们都很自傲,凭借李铮的能力能够压得住他们,也能够用的了他们。”
李世民缓缓说道。
“皇上所言极是。”
“皇…李将军的能力不俗,不说这两个文臣,就连山东河北那些骄兵悍将也被压服。”王德立刻说道。
“如今真腊最难啃的骨头已经啃下来了,再过不了多久,李铮就可以回来了。”
“这才离开几个月,朕还真的是有些想他了。”李世民微微一笑。
“的确。”
“李将军不再长安城,老奴也是有些想。”王德附和着道。
“终究是老了,不想和自己的孩子分开了。”
“这不服老可不行啊,老了就是老了。”
“不知道,朕还能活多久。”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
第336章 一手打,一手谈
朱元璋聆听着周德兴的计策,深深的皱起眉头,他对这个看似温和的办法心生疑虑。
“但是如果倭国大将丰臣秀吉不接受我们的警告呢?”
周德兴坚定的回答:“陛下,我们可以在特使返回之前,进行外交斡旋。”
“同时,我们可以加紧军备建设,提高我大明的防御能力。”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终决定采纳周德兴的计策。
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开战不但会牺牲大量士兵和资源,还会导致国家的不稳定和社会混乱。
作为,大明皇帝,他对国家的保护和稳定有着更深的责任。
于是,朱元璋下令立即传旨,任命一位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大臣为特使,前往倭国与丰臣秀吉进行交涉。
同时,他下令启动军事演习计划,派遣大规模的船队在倭国沿海进行演习和展示。
特使出发前的那一天,整个朝堂上下沉浸在紧张的氛围中。
朱元璋站在宫殿阶梯上,沉思着自己所做的决定。
这时都督冯胜站了出来,深深的躬身行礼:“陛下,臣有事恳请陛下允许。”
朱元璋略感意外,看向冯胜,询问道:“冯爱卿有何事?”
冯胜神色凝重说道:“陛下,这场危机我们不能单单依赖外交手段解决,我们还需要有备无患,敢请陛下允许臣率领精锐官兵,前往东南沿海加强防守。”
朱元璋看着冯胜的眼神,感受到了他的忠诚和坚定:“若如此,尔等由咱任命为大明东南沿海卫所指挥使,你有多少兵马都可以动用,但务必注意安全。”
冯胜躬身行礼,感激的说道:“臣必将竭尽全力,保卫陛下的江山。”
随着特使和东南沿海卫所军的启程,朱元璋慢慢放下了内心的焦虑。
他用稳定和领导力展现给朝臣们希望,同时也为大明找到了应对倭国挑衅的一种选择。
夫子庙府邸。
当朱樉告诉林澈,倭国把大明派去的使者给杀了,旁边的朱柏也是一脸的愁云。
他在思索着该如何应对这一情况,然而林澈却是微微一笑,直呼好事情。
朱樉非常不理解林澈的话,他诧异的问道:“先生,你怎么会这么说?明明是倭国干了这么恶劣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报复吗?”
林澈笑着解释道:“你还是太年轻了,倭国其实是在给大明送钱。”
朱樉更加困惑了,他不接单问道:“送钱?他们傻乐我们的使者,难道还有什么好处?”
林澈笑骂道“伱傻呀你,我们知道倭国境内有很多银矿,而这次他们杀了我们使者,无疑是在向大明示好,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交换我们对他们银矿资源的保护。”
朱樉眼前一亮,他开始意识到林澈的话中有着隐秘。
“先生,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趁他们示好之时,将他们一举击败,掌握他们的银矿资源?”
林澈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是如此,你小子还不算太笨,倭国作为一个岛国,毫无疑问非常依赖银矿的出产,而大明正是缺乏这种资源,如果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并成功掌握了倭国的银矿,将对大明国家财政产生巨大帮助。”
朱樉听了林澈的解释,顿时露出恍然之色。
……
从夫子庙府邸出来,来到都尉府,过去跟随朱樉一起去收服疍民的校尉陈林递给他一份情报。
朱樉看了后,不敢稍作停留,直接回了皇宫,来到御书房。
他将捏的紧紧的折纸递给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纸条,展开一看,立刻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个是哪里来的?”他疑惑问道。
朱樉神秘一笑:“这是我私下收到的情报,关于倭国的消息。”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说道:“这些倭寇居然如此嚣张,竟然敢来我大明抢劫我们的资源。”
朱樉点了点头道:“是的,这是一条可靠的消息,父皇,咱们可不能坐视不管。”
朱元璋假装迟疑说道:“老二,这件事可大可小。我们是否需要动用大军。”他故意将问题抛出,以期望朱樉的表现。
朱樉眯起眼睛,看了一眼父皇,虽然他知道这是父皇的花招,但他还是故意装作考虑良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