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178节

  如今蔡文姬蔡贞姬两姐妹也需要考虑挣钱的事情,一是要把安置钱还上,二是自己也需要稳定的收入才能生活。

  只是对她们来说,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官府分配的田地,只靠她们和蔡伯很难照顾的过来。

  好在村长考虑到她们的情况,便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就是减少分配的田地,安排她们进入工场做工生活,工场虽然也不轻松,但比田地里还是轻松不少。

  如今的境地,两姐妹也不会端着士族的架子,为了生活,也都明白需要弯下腰去感受人间烟火了。

  “此事我已想好,田多少是要种的,蔡伯能种多少就是多少,我虽然没力气下地,但去做工倒是可以,待村长安排好了去处,我便过去。”蔡文姬笑了笑,却是早有想法。

  蔡贞姬闻言疑惑道:“那我呢。”

  蔡文姬摇了摇头:“你就安生在家就是,婴孩可离不开你分毫。”

  蔡贞姬还想说些什么,但看了看怀中的婴孩,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沉默下去。

  两姐妹正商谈的时候,忽闻外面一声叫喊,蔡贞姬顿时一惊,但反应过来这是玄夏之后,就又平静下去。

  蔡文姬看妹妹这般反应也是无奈,被匈奴掳去还险些失去孩子,直接让蔡贞姬有了心理阴影,现在一有点什么动静,都容易引起蔡贞姬的惊吓。

  玄夏已经数年未经战乱,日子虽然苦了些,但还算安宁,希望以后贞姬能慢慢适应吧。

  心里嘀咕一句之后,蔡文姬便转身出门,原来是隔壁的老汉在叫喊。

  蔡文姬倒是不紧张,在这里生活有段时日了,左邻右舍也都熟悉,平时他们也没少帮衬自己这两姐妹,她知道对方并不是什么坏人。

  “老伯有何事?”蔡文姬过去打开门,冲着对方微微一笑。

  这老汉便把一物提了起来,赫然是一条小臂长的河鱼,随后就呵呵笑起来:“俺家大儿在县里带回几条大鱼来,俺婆娘念着你们两女子还带着婴孩不容易,便催着俺送来一条,养娃得吃得好奶水才会足,可不能亏着了。”

  此时,蔡贞姬也循着动静走出来,听闻这番话便是脸色微红,但也不会见怪什么。

  农民汉子虽然说话稍显粗俗,但性情淳朴,并没有什么恶意。

  蔡文姬连忙接过,便道:“这鱼当有几钱,我这就去拿。”

  老汉却不以为意的摆摆手:“说这作甚,乡里乡亲的自然是相互照顾些,官府把你们安置来咱村,往后你们便是咱的乡亲,不必这么生分。”

  蔡文姬闻言,便默默点头,只能把这份心意记在心里。

  接过鱼之后,蔡文姬便连声道谢,原以为就没有其他事了,却见老汉搓着手呵呵笑了起来,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

  蔡文姬便不急着回屋,就这么笑着等待老汉说事。

  “老汉还有一事,或许姑娘可以帮我。”老汉憨厚的笑着。

  蔡文姬应道:“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帮您的,老伯尽管直说就是。”

  老汉试探的问道:“俺此前听蔡伯说过,两位姑娘以前都是世家女子来着,如此想来,也该是识得字吧?”

  蔡文姬一听,就明白大概是需要自己帮什么忙了,便点了点头。

  老汉笑的更开心了,果然就拿出一份东西来,然后塞到蔡文姬的手里。

  “俺家大儿从县里带回来这叫报纸的玩意儿,给俺念没多久,就被村长拉去训练,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俺这听到一半抓心挠肝的又不识字,寻思让你这姑娘给俺念念。”

  “报纸?”

  蔡文姬闻言,疑惑的看了一眼手里的东西,就看到写着《玄夏月报》几个大字。

  这种东西,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毕竟以前大汉常用的文字载体还是竹简,没法发展类似的东西,而在玄夏纸张的生产已经十分成熟,如此才能具备办报的条件。

  报纸上的字跃入眼帘,依然是以前看到的《自然经》那种简易字体,对蔡文姬来说阅读还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好奇的翻了翻之后,她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份什么东西了,顿时就来了兴趣。

  这种集合各地信息刊登发行的东西,在这个车马遥远信息闭塞的时代,有多么吸引人根本不言而喻,只要是能识字的人,几乎没有办法抗拒这种东西。

  老汉见蔡文姬一翻起来就是好一会儿不吭声,便道:“姑娘能认得不?”

  蔡文姬这才回过神,点了点头道:“能念。”

  随后蔡文姬就邀老汉进了小院,几人搬出椅子在外面闲坐,蔡文姬清了清嗓子,便照着报纸念了起来,就连蔡贞姬也是好奇抱着娃娃在一边旁听。

  这报纸头版的第一件事,正好也是两姐妹亲身经历的事情,草原的最后决战,就是在她们的见证之下结束的。

  不过她们作为俘虏和难民,一直都没有弄明白所谓朝贡联盟是个什么存在,如今经文章详细介绍一番,她们才明白联盟是怎么来的,草原的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只是开头的这篇文章,就足以让两姐妹吃惊了,她们立刻感受到报纸的方便之处。

  这对了解时事消息还有开拓见识太有帮助了,只要识字,即便是身处于乡野山村的偏僻之处,也能获知外部的重要消息,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玄夏还真是处处都有出人意料的事物

  念报纸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蔡文姬读报的过程,由此她也知道了许多原本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玄夏处理内部的官员,这让她能感受到一些玄夏的制度建设。

  就连玄夏外部的天下大事,她也是从报纸上才能获知,经过一番读念,她才知道汉天子已经东归洛阳,也才知道诸侯各自的反应。

  当然,也是从报纸上,她才知道如今玄夏正在风行叫做《银发女》的戏剧,通过新闻报导她大致知道了这戏剧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

  以她的聪明才智当然明白,这样的戏剧是在表达什么,身为士族出身,她最终也只能叹息一声。

  如此翻到报纸的最后,却是一篇连载的话本,这个时代话本本身就是新鲜事物,这更加引起了蔡文姬的兴趣,只是当她看到这上面的作者名字之后,却一下愣住。

  察觉到蔡文姬的反应,老汉疑惑出声:“蔡姑娘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蔡文姬闻言笑了笑,便继续念了起来:“这是一篇叫做《梁祝》的话本,我只是没想到作者会是国相而已。”

第291章 进京

  报纸念完,老汉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开,两姐妹相视一眼,都是笑了笑,乡下生活苦闷,能看看报纸倒也算是一种排解。

  蔡贞姬颇觉有趣的出声道:“没想到那玄夏国相雄才伟略,居然也能作出如此柔情的话本,倒是奇事。”

  她们对许辰其实并非完全陌生,甚至还十分印象深刻。

  当初两姐妹被管亥抓去本以为要遭到凌辱,最后却被别人轻轻放过,而那个人正是今日的玄夏国相许辰,这种经历她们自然记得清楚。

  正因为此事,她们对许辰才有相当的好感,这由许辰创作的话本,也就引起了她们很大的兴趣。

  蔡文姬却比妹妹更加聪慧许多,闻言只是笑了笑:“此事并非那么简单,国相虽然年轻,但做事必有深意,这《梁祝》并不只是简单的描绘男女情感之美好。”

  蔡贞姬却疑惑起来:“难道还能有什么其他说法?”

  蔡文姬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你能明白《银发女》在表达什么,为什么不明白《梁祝》在表达什么。”

  蔡贞姬闻言若有所思,但一时还是不能想明白。

  蔡文姬把她带入屋里,点了点桌上摆放着的自然经,笑道:“他一向都宣扬人人平等基本权利,梁祝实则是赞扬女子反抗压迫追求自我的故事,此中道理,你我其实最该明白的。”

  经此一解释,蔡贞姬恍然大悟,再一回想梁祝的情节,她顿时明白这话本的深意。

  而醒悟过来之后,她立刻也就对这个故事有了感同身受之感,因为她们自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某种程度上她们两姐妹就是祝英台,只不过是她们顺从了既定的命运而已。

  两姐妹的婚配,皆是蔡邕安排好的士族联姻,其中完全没有她们本身的意志。

  虽然她们的婚姻不算多么凄苦,但也谈不上多么快乐,只不过是她们没有自己的梁山伯,这才能平静的接受而已。

  蔡文姬感叹道:“在这里,女子也可读书工作,为了实现这些,玄夏甚至确立了相应的条文律令,他不仅在解救天下穷苦百姓,也在解救天下女子的命运”

  蔡贞姬闻言,也是心有同感,只是她同时也感觉到,蔡文姬的情绪似乎有些微妙。

  两姐妹心意相通,敏锐的直觉顿时让她有了一个猜测。

  若是女子追求自我的话,以姐姐的才华,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让她青眼相加呢

  蔡文姬很快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回过神后立刻就岔开了话题。

  只见她取来纸笔,在上面记下一个地址:“我看报纸上有征稿之告示,一旦被采纳便可获得稿费,我或许可以一试,不论是文章诗词我皆可应付,若是能行的话,倒是能给我们挣来一些钱财。”

  蔡贞姬一听,也是眼睛一亮:“以姐姐的才华,此事定然可行!”

  两姐妹有了主意,也就闲不太住了,等到蔡伯回来,他们就是一番商量。

  随后几日蔡文姬便在蔡伯的陪同之下,拿着一篇作品去往县城投稿,而这作品正是自己前些时日所作的《悲愤诗》。

  此事也只是初作尝试,蔡文姬便拿已有的作品试试,若是可行的话,往后便可写些新作品,不论是时事还是政论,蔡文姬都自信不输于别人。

  在这方面士族出身确实具备相当的优势,遑论她本就是名满天下的大汉第一才女。

  此行过来,倒也是蔡文姬初次来到蓟县,这里实际上就是玄夏的都城,他们此行也算是“进京”了,难免也要好好看看玄夏京城的风采。

  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充实,慢慢的这里也就变得繁华起来。

  还未及进城,蔡文姬和蔡伯就看到到处都是排成长队的车马商队,一路前去,可见牛车马车之上都载满了货物,商队如此延伸出去,竟是看不到尽头。

  商业繁华至此,即便是蔡文姬和蔡伯,都为之咋舌。

  经一打听,他们才知道,如今朝廷已经开始为朝贡贸易做准备,这些商品都会奔赴边关边市,与联盟诸盟友的朝贡货物进行交割。

  蔡文姬所看到的,还只是蓟县的一部分货物而已,整个玄夏的货物加起来,贸易的规模有多大根本难以想象。

  她也突然明白过来,朝贡贸易,贸易才是重点,朝贡只是添头而已。

  如此一路靠近了蓟县城池,他们更是感受到这里的繁华,城门之处来往行人不见断绝,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不绝于耳。

  城门处的城卫士兵也没怎么盘查出入,如此人群进出的通行效率才比较高,虽然人多,却不见拥挤。

  蔡文姬也是好奇的观察着蓟县的一切,看到这种情形,她就明白,只有在长期安稳的环境之下,城门的守备才会如此松懈。

  因为玄夏内部足够安定,并不担心会出现什么突发的危机。

  这里就是玄夏的中心.

  步入城中,首先映入他们视野当中的,就是一条宽阔的平坦干道,这路面不知是如何制作,踩在上面坚硬得如同石头。

  马车牛车来来往往井然有序,两侧多是民居与商铺,各类建筑往前延伸,根本看不到尽头。

  四处所见到处都是行人走动,热闹的声音虽然略显喧嚣,却充满了市井气息,这让蔡伯和蔡文姬都是忍不住放松下来。

  “幽州以前不过是大汉的荒凉边地而已,没想到玄夏立国后,就能打造出如此气象,不容易啊。”

  蔡伯牵着马,感受着蓟县里面的生活气息,便是感叹起来。

  蔡文姬深有同感,这等场面确实是极为不易。

  自董卓乱政秩序崩溃之后,蔡文姬看到的便是悲惨混沌的末世景象,顷刻之间整个大汉都陷入到灾难之中。

  到处都是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死亡和鲜血,混乱和悲惨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旋律,整个大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宁。

  更让蔡文姬恐惧的是,这个绝望的世道她几乎看不到尽头,就连天子的威严都沦丧至尘埃,她想不到究竟有谁能改变这一切。

  在对整个天下都悲观的情况下,陡然身处这样平静安宁的闹市之中,那种感动根本不足以言说。

  某种程度上,如今的玄夏就是实际意义上的世外桃源,天下到处都是无尽的灾祸,唯有这里可得安宁稳定。

首节 上一节 178/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