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第89节

  刘虞道:“依你行商所见,黄巾治下百姓对黄巾是个如何态度?”

  一听这个,商人也有些啧啧称奇:“此事说来也奇,小的行商所见,渔阳百姓对黄巾莫不是称颂赞誉,谁要是说黄巾一句不好的,他们还要急眼,当真是只知黄巾忘了大……”

  说到这里,商人嘴里一顿,自己吓了自己一跳,差点说了不该说的话。

  不过他的嘴虽然回的快,但齐周和程绪两人岂能不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便都是冷哼一声,商人见状连忙拱手告罪。

  刘虞却没有苛责什么,只是摆摆手就打发过去,相比于给商人找不痛快,他更想知道黄巾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黄巾是怎么封官赏田的,百姓交税多少,治下可有流民.”

  刘虞也不想一个个问了,他擅于民生,不管去哪里上任都能实现地方的大治,不然也不会总能得到百姓的赞誉。

  而他最关心的,自然也是黄巾的治理,他很难理解为什么黄巾可以得到百姓这样的拥戴。

  在他看来,黄巾俨然是穷兵黩武的作风,要养起这么能打的军队,要配齐万人兵甲,如果不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如何才能办到?

  哪知商人闻言,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要说黄巾对百姓也是真的好,百姓交税只有两成,除此之外再无苛捐杂税,不仅如此,就连从军当兵,黄巾也会下发军饷,战死亦有抚恤。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至少在渔阳,百姓皆愿从军作战,家家也都有余粮,甚至还能置办许多物件,这日子越看越是好的。”

第152章 黄巾很行

  刘虞:“你说即便是黄巾自己,在分田这个事上也和百姓同样的待遇?”

  商人:“州牧姥爷,确实是这样,即便是他们那教主贼酋许辰,也是拿薪俸的,这事儿在渔阳人人皆知,据说他的薪俸也不过就是每月一千钱而已。”

  刘虞顿时默然,历来打天下莫不是封官许愿、赏田赐爵,怎么到黄巾这里就不一样了。

  没有爵位和封田,谁还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上跟你拼命啊,大家不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而已。

  但是让他想不明白的是,明明黄巾待遇这么寒酸,他们却都十分乐意。

  就连许辰这个教主,居然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虽然听起来有些可笑和荒谬,但刘虞却完全笑不起来,细想的话,他还觉得有些恐怖。

  人追求荣华富贵的本性最难克制,如果黄巾上下都能做到这么克制,那他们不要荣华富贵,要的是什么?

  “不对,黄巾如此做法,百姓倒是感恩戴德,但只税两成,他们绝不可能养起万人兵甲大军!”刘虞治政经验丰富,一下就察觉到问题所在。

  为什么大汉地方兵多缺少甲衣,是他们嫌重不愿意穿吗,还不是因为穿不起。

  一块十多斤的好钢,需要一个铁匠折迭锻打忙活大半天,这成本自然也十分高昂,要想打造一套兵甲,别说士兵负担不起,朝廷也只能供应给中枢的精锐部队,地方兵那就别想了。

  黄巾就收这么点税,想要装备这么多兵甲,根本就是做梦。

  刘虞的这个问题别人可能还答不上来,却一下问到了商人的专业上,一说起这事儿,商人的脸色就古怪起来。

  “州牧不知道,黄巾虽然收税不高,但控制着治下几乎所有商业往来,百姓买盐铁用耕牛铁犁或者是其他需要交易的东西,多数都只有通过黄巾一个叫做农销社的地方才能实现。

  按照我的估算,通过税收和商业的控制,黄巾至少可以获取百姓五成的粮食,当然百姓在交易中,也获得许多生活生产的必需品。

  说到底黄巾几乎把原本需要商人完成的事情,全都自己做了,这利润自然也全都被黄巾赚取。”

  商人的话刚刚说完,刘虞的脑子里顿时冒出来几个字,那就是“盐铁专营”,大汉的士人对这个绝对不陌生,毕竟就在本朝还专门就这个东西展开过一次大辩论。

  盐铁专营对财政的提升有多么巨大那自不必说,若是没有盐铁专营,汉武也很难支撑起一次次对草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先秦时管仲便有过计算,一千万人口中需要纳税的人约在一百万,每月征三十钱总体的税入也才三千万钱,但盐铁专营只需要每升加价两钱,每月便可多获利六千万钱。

  而且这种“官山海”政策并不直接征税,百姓感受不到交税的痛苦,也就不会产生抱怨。

  刘虞身为名士熟读经书,本身又精于治理,如何能不知道这种官山海政策的好处。

  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过来,黄巾能变成今天这样的巨寇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并不是什么野路子,反而清楚的知道怎么搞经济搞军事搞民生,而且搞得相当不错。

  黄巾现在搞的可不是什么盐铁专营,而是把所有能涉及的商业活动全都控制住。

  他再度多问几句,又从商人口中得知黄巾把之下所有工匠统一管理,进行集中生产,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如布匹、瓷器陶器、孔煤,铁质农具等等这类生活生产用品。

  只要百姓始终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里,他们自然倾向于用手中余粮换取这些生产必需品。

  虽然刘虞也知道,黄巾也就是现在地盘小才能一把抓,但问题是这些举措确实撑起了黄巾如今的发展,而这显然是让自己头疼的事情。

  这时候他再度看向了商人:“既然黄巾掌控治下全部商业交往,那你又如何去那里行商,百姓有东西只需要去农销社买去,何需用你?”

  齐周和程绪脸色也为之一变,看向商人的眼神就不对了起来。

  商人闻言脸色一僵,正要打马虎眼,但看到几人的目光变得危险,他就意识到自己必须得有个交代,不然他们只怕要把自己当做奸细了。

  “是这样的,那黄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生产货品产量比正常要高出一截,这样一来成本自然就低了,其治下商品价格较之其他地方低廉许多,尤其是铁制品差价巨大。

  小的也不过是瞅着商机做些倒卖的生意罢了,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活动,与黄巾更没有半点关系!”

  刘虞闻言顿时脸色一沉,但最终也只是点点头,没有怪罪什么。

  盐铁专营虽然是个好工具,奈何东汉放弃了这个工具,若非如此,灵帝也不至于走到卖官鬻爵的地步。

  刘虞最多也就能说一句商人狡猾,却也没有什么理由问罪。

  只不过这也让他意识到黄巾的物产有多么高了,黄巾的铁制品卖于商人,多出运费成本和商人的利润,依然能比市面上价格更低,这不是一般的夸张。

  如今他才知道黄巾的兵甲强军是怎么来的了。

  再回头一看,他觉得公孙瓒打不过黄巾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甚至公孙瓒这两年能守住地盘,已经相当不易了。

  黄巾有钱有粮有民心有恒心有远大志向,对这样的对手了解的越是清楚,刘虞越是汗流浃背。

  问完了这些,刘虞摆摆手把商人打发出去,脸色一下就凝重起来。

  他看向齐周和程绪,这两人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说齐周程绪是本地士族,但他们对黄巾的了解与公孙瓒一样多在军事,如今听刘虞找商人这么详细一打听,他们才回过味来,更加意识到黄巾的可怕之处。

  刘虞的感受更加不同,幽州不同人群眼里的许辰,却是截然不同的三种认识。

  在幽州士族眼里,许辰是十恶不赦的豪门屠夫。

  在公孙瓒这样的豪杰眼里,许辰是难以战胜的可怕对手。

  而在幽州百姓的眼里,许辰和黄巾俨然成了救苦救难的贤者和天师,至少在黄巾走过的的地方莫不是如此。

  最明显的便是黄巾不过逗留些许时间的涿郡诸县,那里的百姓只因为几日的相处,现在还对黄巾念念不忘。

  有些百姓私下里,还偷偷的传扬自然教当初向他们传播的一些思想。

  黄巾就好像一个幽灵,在幽州的土地上游荡,不断蛊惑着每一个与之相处的人。

  “我觉得讨贼之事刻不容缓,设立新军的事情要二位多多督促了,除此之外,我也有手书数封,期望二位能替我送一趟信。”

  刘虞神色严肃冲着齐周程绪点头,随后便交给二人一个任务。

  这也让两人神色一动,只是送信的话何须他们两个亲自去做,随便差个人就行了。

  果然,刘虞随后就道出真正目的。

  “黄巾真正实力,绝非表面一万两万兵力可以说明,即便编练新军成功,恐怕也难以处理他们,是以我意联合鲜卑乌桓部族,聚合兵力之后再共伐许贼。

  这几封信便是我联络他们之意,而二位也可以作为使者促成结果,我与诸部关系尚好,此事料想可成。”

  刘虞此言一出,两人都是精神一振,若是可以得外部强援,那平贼的希望就要大不少了。

  想起公孙瓒此前的讥讽,他们这时候也心里冷笑起来。

  你公孙瓒什么实力,还能怨别人看不上你?

  什么叫实力,只要书信几封便能拉来数支强援,这才叫实力,你公孙瓒能行吗?

  两人齐声应是,刘虞当即也伏案开始书写起来,不过他才写不久,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就打断了他,却有小吏进来汇报消息。

  “禀告州牧,黄巾在几日前突有异动,集结步骑万余攻向了辽东,似是要对苏仆延下手!”

  “什么!”

  听到这番话,几人同时一惊,刘虞更是直接放下了笔锋,眼睛愣愣的看着小兵,那模样显然是一下没反应过来。

  由不得他们不惊,只因为黄巾动作的时间太巧了,这边刚刚准备收服苏仆延,信都还没写完,黄巾就对苏仆延下手了。

  “黄巾反应倒是快,本官还未及动手,他们就先预见到了。”刘虞的脸色很不好看,一下被这个消息整得措手不及。

  黄巾这两年一直都没什么大动作,偏偏自己来了就开始动了,要说这是巧合那刘虞打死都不信。

  只能说黄巾已经猜到了自己可能的做法,并且提前就做出了应对。

  齐周皱眉问道:“那我们应该如何办才好,要去支援苏仆延吗?”

  程绪叹了口气:“支援,怎么支援?新军尚未练成,咱们纵然有心支援,也没有能力实施吧。”

  刘虞也一下犯了难,新军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但不救肯定也是不行的,自己还要联合苏仆延的力量,那肯定要施以援手。

  想来想去,这时候能倚重的人似乎只有一个:“且把伯圭请来,我与他好生交谈一番。”

第153章 教主保佑

  右北平不知名的小村庄之中,二十六岁的马炎扛着锄头,与陪自己一同下地的媳妇回家,路上碰到乡亲们皆是笑呵呵的打招呼。

  村里这种积极的氛围让马炎十分喜欢,他还记得两三年前黄巾还没来的时候,大家就根本笑不出来,不管是谁都苦着一张脸。

  吃不饱饭日子难过也就算了,还要面对乌桓人的洗劫,那时候大家真觉得天都要塌下来。

  想起这事儿,马炎就心里难受,自己的老母和小弟,便是没来得及逃,最后死在了乌桓人的马蹄之下,自己的媳妇也险些被掳了去。

  好在教主带着黄巾杀回了乌桓,最后还把那些滥杀的禽兽们全都绳之于法,虽然自己没能亲手报仇有些可惜,但至少有了交代。

  而且马炎也很清楚,这种事也就只有黄巾能给百姓一个公道了,如果是大汉的话,只怕转过头就会花钱招抚,昔日的伤痛立马忘得一干二净。

  他一路走着,一路和媳妇讨论着今年的收成,也计算着家里的余粮可以换多少法钱,可以给家里置办什么新的东西。

  农销社里时常就有上新的一些商品,最常用的铁质农具这些便不提了。

  新奇的东西有最近兴起的桌椅板凳,马炎家里就置办了一套,不必席地而坐确实舒坦许多。

  还有那叫肥皂的玩意儿更是大家喜欢的东西,村里的什长总说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虫子和病原,所以饮食要弄熟才行,吃饭之前也得净手才好,而肥皂便能更好的清洁。

  这些玩意儿若是以前,马炎是不会多看一眼的,整这些乱七八糟的不如多吃两口饭。

  但现在日子安稳许多,黄巾来了之后的右北平已经两年不见刀兵,而且大家都对黄巾很有信心,日子自然不必那么紧巴巴,有些余粮也敢放心换钱购置物件。

  更不要说现在家家有田,农具也都翻新,还能租用铁犁耕牛,这田地伺候起来更加轻松精细,产量也就高了,

  家家户户余粮着实不少,做什么事情都有底气,看着家里一天天变好,生活自然有了奔头。

  就这么一路说笑回到家里,马炎就看到村里的什长正站在门口与父亲说着什么,好奇走近过去,才听清楚内容。

首节 上一节 89/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多子多福,大明最强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