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第334节

  “且住!”王仙芝大喊着让陈然停下“从此以后,你我互不相干!”

  说罢,非常干脆的调转马头跑进了自己带来的盐丁之中,寻求安全感。

  眼看着王仙芝急急忙忙的打马而逃,陈然轻叹口气“我只是想着道个谢而已,还没到吞并你的时候,何必如此惊惧。”

  陈然领着二百余盐丁,浩浩荡荡的来到尚家的坞堡。

  “冲入堡内,财货自取!”

  听了陈然的吩咐,盐丁们嗷嗷叫着杀入毫无防备的坞堡,顿时哭喊厮杀声不断传来,甚至还燃起了火光。

  经历过乱世的陈然很清楚,尚家的亲眷心腹们,是不可能被收服的。

  留着他们,没人会说自己心地善良,只会引来无尽的坏事。

  “我这才来多久,就被带坏了。”陈然摇摇头,策马缓入坞堡之中“都怪这该死的世道。”

  经过清理之后,尚家坞堡换了新主人。

  直到此时,陈然方才统计自己抢来的第一份势力。

  盐丁有不足三百人,算上他们的家眷的话,则有千余之众。

  历史上王仙芝与尚家兄弟,带着盐丁们起事的时候,号称数千盐丁。

  而实际上濮州的私盐市场,压根就养不活这么多的盐丁,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算上了盐丁的家眷亲族。

  文明世界里,一人做事一人当。

  可封建时代里,那是有株连之罪,有瓜蔓抄的。

  你有亲戚造反了,你不加入其中也是同罪论处,那还能怎么办,只能是抄家伙一起干了。

  至于财货,都被盐丁们给瓜分了,只剩下了一座坞堡,外加仓库里的数百袋盐。

  唐初的时候,盐生意谁都可以做。

  毕竟那个时候的大唐国力强盛,不差盐业的这点收入。

  不过等到安史之乱后,国力衰退的大唐,就将目光放在了盐上面,开始了专营生意。

  每座城市里,都有专门发售盐的地方。

  由朝廷安排人手,在各处发售食盐。

  当时从青海运来的上等好盐,每斤的成本只要几文钱,可出售的价格却是高达数十文之多。

  而到了唐末时期,普通食盐的价格,就已经从当初的不足十文钱一斗,飙升到了三四百文之多,暴涨了数十倍。

  因为是朝廷专营,很自然的会出现各种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强买强卖等等事端,导致本就不富裕的百姓们,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这等情况下,私盐自然是应运而生。

  百姓们吃不起官盐,自然是会选择私盐。

  可这却是动了官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基本占据了朝廷收入的一半以上,所以唐末的时候对私盐贩子们的打击力度很强。

  贩卖私盐者,当斩死罪。

  别说是亲眷了,甚至就连私盐贩子们的邻居,也要跟着连坐倒霉。

  而大唐的盐产地,一方面是来源于河东等地的盐池,另外一方面则是沿海的海盐。

  而濮州这个地方,既不靠海,距离河东等地也是距离颇远。

  当地的私盐来源,一方面是贿赂官府所收购的官盐,只不过官府贪得无厌,花费的代价太过于巨大。

  还有一方面的来源,则是源于当地的岩盐。

  此时尚家库房里那数百袋的盐,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出产的岩盐。

  望着眼前一袋袋满是杂质的苦卤盐,陈然陷入了沉思之中。

  “武人当道的时代里,自当开无双横行天下。难不成我还得走技术流?”

  技术流是必须要走的,陈然现在需要赚钱来招兵买马,收购军资粮草兵器甲胄等等。

  他现在甚至连下顿饭的着落都没有,因为盐丁们不但分了尚家的财货,就连坞堡里的粮食都被他们给抢光了。

  “招兵买马,招兵买马~”

  “没钱没粮,哪个兵,哪匹马也认不得你!”

  (本章完)

第285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头领,五日之后就是发盐的日子。”

  有盐丁向陈然禀报“濮州四县,鄄城与濮阳县是王仙芝的地盘,俺们的盐都是卖到临濮县与雷泽县。”

  蹲在地上忙着捣鼓什么的陈然,头也不抬的询问“有多少下线?”

  “临濮县有六伙,雷泽县有五伙。”

  像是王仙芝与黄巢这种,属于大盐枭,通常都掌握着一州之地的私盐生意。

  他们其实类似于总包,主要是拿货提供货源。

  真正走街串巷,去往地方乡镇村落,一斗一斤发卖的,是各地的下线。

  做总包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能拿得出足够的货物来。

  “去通知各伙下线们,这次出盐要加价,每斗加二十文钱。”

  来禀报的盐丁一脸为难之色“头领,咱们的盐价本就比王仙芝的要高一些,若是提价,恐各伙都跑到王仙芝那边去拿盐。”

  “跟他们说清楚。”陈然终于起身“这次的盐质量上乘,绝对值这个价,让他们带足了财货来。”

  陈然的信心,来源于技术。

  古人不傻,他们当然知道那些石盐,或者说是矿盐不能直接吃。

  或许不知道里面是掺杂了太多的杂质,可至少知道直接吃矿盐会死人。

  大唐西域那边,都是吃盐池里的盐。

  关中河东等地,则是有河东的盐池提供食盐。

  这些盐池里的盐,都是经过垦畦浇晒法的提炼,质量已经很好了。

  川蜀之地,则是以井盐为主。

  沿海一带就更不用多说了,都是吃海盐的。

  唯独中原这儿,各处都不靠,无论是从哪儿运盐过来,都需要高昂的运输成本。

  这里的成本,主要在于各处军镇私下里设置的关卡收费。

  不但过路要收,过河也要收。

  基本上随便走个三五十里路,就要交一笔过路费。

  如此高昂的成本,最终自然还是落在百姓们的头上。

  当地的盐贩们,革新了技术对本地的岩盐进行初步提纯。

  虽然依旧是有着大量的杂质,可至少勉强能够入口食用。

  毕竟外来的盐价,实在是太高了。

  早就已经穷困潦倒的百姓们,压根就吃不起,只能是吃这些明知道有毒,可却是能够负担得起的岩盐。

  古代百姓的生活之艰辛,是现代世界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这还是国力强盛的大唐呢,换做螨清时代,百姓们甚至穷困潦倒到全家都凑不出一条裤子来!

  “就是过滤而已,学校都教过的。”

  “人呢。”陈然招呼人手开始干活“把这些岩盐都给装进石磨里,全部磨碎。”

  岩盐类似石块,想要提纯过滤,首先就是粉碎。

  装在麻布袋子里,大小不一的岩盐被扔进石磨里,随着石磨的转动被磨成粉。

  “把这些盐粉都给放到水池里。”

  陈然将尚家坞堡花园里的水塘,给改造成了水池。

  盐粉倒进水中,他亲自拿着木棍在水池里搅拌,让盐粉充分溶解在水里。

  随着上百袋的岩盐被磨碎送入水池,感觉饱和度已经差不多了,陈然这才招呼盐丁们将溶液舀出来,转入一旁的过滤池。

  这是瓦匠新建的,足有一丈见方,基座高出地面三尺的大池子。

  池子上面蒙着厚厚的麻布,溶液倒进去通过麻布,较大的颗粒杂质就被留在麻布上面。

  基本上舀十来桶的溶液,就得更换一次麻布。

  看着被杂质染色的麻布,陈然连连摇头“这简直就是不把人当人看待。”

  现代世界里,谁敢拿这东西当食盐卖,估计会被人打死。

  可在这唐末时代里,穷困至极的百姓们,明知道有毒也只能是吃这东西。

  因为没得选。

  过滤池的基座有三尺高,一侧开了导流孔,塞进去木管,过滤后的盐液通过木管落入摆在地上的大木盆里。

  装满一盆,陈然就会招呼盐丁拖走,到院子的角落里再度进行过滤。

  这次是用麻布包裹着的木炭,以及草木灰。

  木炭是为了吸附杂质,草木灰则是沉淀镁钙等化学物质。

  老实说,这套办法下来,只能说是大幅度减少了杂质与有害物质,可还远远做不到现代世界里的食盐标准。

  只是陈然也没有别的办法,条件有限。

  多次过滤之后的盐水,已经略显清白。

  之后是倒入最后一个池子里,进行晾晒。

  蒸发了水分之后,得到的就是盐结晶体。

  一众盐丁们,看着晾晒池内那些洁白的盐巴,一个个都是狂喜不已。

首节 上一节 334/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