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42节

  那照这样说的话,那相对不那么离谱的六十万斤生铁炼钢一事也可能是真的.

  再往下想的话,荆王他应该也没造反吧.

  众人都是人精,都很快想到了这一点。

  朱厚照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忽然想到还有一封奏疏没看。

  他小心的放下剑后,开始打开那封奏疏。

  如果严格算起来,这封奏疏才是朱厚烇和朱厚照的第一次正式的交流接触。

  朱厚烇在半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一直在思考怎么利用好这第一次机会。

  锻造大马士革只是辅助,归根结底朱厚烇的目的还是想让朱厚照对他本人产生兴趣。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要利用这一次机会立一个人设!

  这两章反复改了十几个小时,总感觉差那么一口气,但不知道差在哪,最后改的我自己看起来都感觉情绪不连贯了,算了,不折磨自己了,能力有限,只能先这样了。

第72章 人设

  2024-07-13

  朱厚照打开奏疏读了起来。

  奏疏一开头就是非常流程化的贺词,但紧着着话风一转.

  (古文功底太差,只能这样东拼西凑了)

  华夏五千年,论得国之正,当属我大明.

  我大明得国至今已有百三十年,礼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

  凡遇外敌入侵,不联姻,不称臣,不纳贡

  朱厚烇上来就是王炸,后世有人说这段话是朱棣说的,但其实是后世网友编撰出来的,作为明粉的经典言论,广为流传。

  这段经过后世互联网千锤百炼过的话直接戳到了朱厚照的肺管子

  爽!爽!太TMD爽了!朱厚照只感觉热血一下子就冲上了脑门,冲的他脑子“嗡嗡”的

  “好!好!好!”朱厚照激动的连拍三下御桌,然后捂住胸口倚在椅背上缓了一下,那段话直接爽的他浑身战栗,他需要缓过劲来才敢往下看。

  这一幕看的李东阳、杨廷和、刘瑾和张永面面相觑,这荆王在奏疏里写了啥?怎么把孩子激动成这样了?

  等身体上的战栗消失了,朱厚照才继续往下看。

  昔太祖不堪万民陷于水火,难忍百姓苦于饥寒。提三尺剑,带百万兵,举义旗而匡天下,誓诛蒙元以安家国,尽扫胡虏以慰生灵

  朱厚照看的热血沸腾,特别是那句“提三尺剑,带百万兵”,正是他一直的梦想所在,他猛地看向身边的长剑,一把握在手中,才觉着平静了许多。

  蒙元余孽在太祖太宗之时,摇尾乞怜如穷状求食之獒犬,叩头捣蒜哀容比偷生之虱虮,终怜其遗孑孤苦之丧家,未赶尽杀绝.

  蒙虏竟不念大明之恩德,反觊中原世累生聚之财丰,滋徒抢掠,如蝗过境,堕城毁垒,万姓流离,举火焚天,涂炭生灵。是欺我神州执剑无人耶?

  文似看山不喜平,朱厚烇深知这一点,所以他猛地来了一个转折,这些话虽然不太符合事实,但是他为了的就是输出情绪,去调动阅读者的情绪。

  果然朱厚照读到这一段时握剑柄的手更加用力了,朱厚烇这些话写到他的心里。

  余尝闻上古之时人与禽兽无异,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稷作百谷而实仓禀,螺事蚕桑而美衣裳。仓颉造字,始为书契;大禹治水,方定江河.呜呼,吾中国先祖,创业何艰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三代勠力,得造华夏。

  华夏之谓何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煌煌华夏之民岂容胡虏欺辱?(接下来是一段现代成熟的民族主义思想输出,因为我没能力弄成古文,就直接略过了)

  这一段内容给朱厚照的感觉非常的新鲜,但又感觉说的非常有道理,因为这些都是后世成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现在的大明的民族主义还处于比较幼小的阶段。

  臣弟远在蕲州千里之外,幼时常闻北境烽火、蒙虏暴行,心急如焚,但又无计可施

  直至皇兄受天命而统华夏,厉兵秣马,整军备战,欲封狼居胥,饮马瀚海,勒石燕然。臣弟闻皇兄之雄心亦振奋不已,恨不得为皇兄麾下一小卒,为皇兄牵马执鞭。奈何荆藩祖陵宗社不可无人守卫,臣弟不能轻离。遂倾力为皇兄铸三尺利剑,愿皇兄执此剑重铸大明荣光,臣弟惟愿此剑饱饮胡虏鲜血!

  臣弟朱厚烇拜上。

  朱厚照的嘴角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勾了起来,他看着最后一段有种非常奇特的感觉,这还是他的行为第一次得到一个重要人物的认可。

  哪怕这个人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没有任何影响力,也不可能影响到大明的各种政策,但他毕竟是一个亲王啊!

  而且这封奏疏的内容极合他胃口,让他大生知己之感。

  这也让他对荆王朱厚烇的印象变得更加立体起来了,他现在对朱厚烇的印象是一个充满了少年意气的热血爱国少年。

  这份少年意气也是打动朱厚照,让他产生共鸣的关键。

  要知道朱厚照自从登基以来就被内阁的一群老头子文官包围了,武官勋贵热血已凉,宗室藩王也被调教的唯唯诺诺,他周围的内官更是只会哄他开心,是根本写不出这样饱含少年意气的文字的

  这就是朱厚烇的目的,他结合脑中和现在收集到的正德皇帝的资料,他认为朱厚照就是一个处于中二期的少年,而且一直到去世时都没走出中二期。

  所以朱厚烇就精心炮制了这份奏疏,他要为自己立一个爱国热血的中二少年人设。

  他在穿越前虽然已经走出了中二期,但是他毕竟经历过中二期,对中二期少年的心态把握的还是很准的。

  而且他现在这具身体的年龄只有十五岁,正是最中二、最热血的时候,这个人设也符合他现在的年纪,符合众人的认知。

  朱厚照读完奏疏之后竟然有意犹未尽之感,胸中的热血更是难以倾泻,竟执剑在手,大呼:“重铸大明荣光,吾辈义不容辞!”

  说完便挥剑斩御桌之角,寒影掠过,御桌之角竟被直接斩落,朱厚照大呼过瘾:“好剑!好一个饱饮胡虏鲜血,即如此,便称你为饮血剑吧!”

  朱厚照的举动吓坏了周围众人,他们不知道皇上这是又在发什么疯

  李东阳默默拿起奏疏,快速的看了一遍,眉头微皱,转手递给了杨廷和。

  杨廷和也快速的读了一遍,也是读的热血上涌,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自从朱厚照登基以来,内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摁住朱厚照,免得再出第二个堡宗。

  因为朱厚照对武事的偏爱,让人很难免有类似的联想。

  而且大明也再也不能承受出现第二个堡宗的后果了!

  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和蒙古攻守之势异也,大明的国力到现在都没恢复到土木堡之前的水平了,而蒙古在中兴之主达延汗的经营下,已经由分裂纷争走向了联合,势力大盛。

  而荆王的奏疏却着重谈了明蒙之间的战事,一直在输出情绪,而没有什么切实的建议,把朱厚照刺激的嗷嗷叫。

  当然杨廷和也理解朱厚烇,就现在的藩禁政策,不提切实的建议才是安守本分。

  所以杨廷和才会感觉事情不对,这种情况他必须站出来劝谏了,继续摁住朱厚照,免得他在刺激之下做出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陛下,吾观荆王乃献媚邀宠之辈,他的奏疏看看就好,不要往心里去.”

  好消息是今天这章提前发,坏消息是我加完班刚到家,第二章得等我睡醒再写。另外这一章奏疏的内容是我到处找文章拼凑而成的,其中有一个段落是引用自王梓钧大大的《北宋穿越指南》的讨金檄文,另外有一段是引用自柯山梦大大的《晚明》的讨清檄文,两位都是我极其喜爱的历史文巨擘,所以我也就在此注明出处。没有其他意思,就是太喜爱两位大大的文字了,算是一种致敬吧!当然两位大大如果对此不满,我也会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第73章 我的傻弟弟

  2024-07-13

  “杨卿家此言何意?荆王怎么就成了献媚邀宠之辈了?”朱厚照的脸色冷了下来。

  杨廷和看到朱厚照脸色的变化就暗暗叫苦,首辅李东阳一直是唱红脸的,要和朱厚照保持好关系,现在肯定不能站出来劝谏,但他此时必须得顶上了。

  他便肃容说道:“听其言,观其行,荆王所铸之剑确实举世罕见,天下无双,但所说的什么耗费六十万斤生铁,什么以血祭剑,其中定有夸大之嫌,此为邀宠之言!”

  杨廷和在从初见饮血剑带来震撼中清醒过来后,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的他立刻就意识到荆王铸剑也许是耗费了很多生铁,但真的有六十万斤这么夸张吗?以血祭剑也许是真的,但是当时情况有那么紧急吗?其中必有水分!类似的伎俩他在从政的几十年里见得多了!于春来在他面前还是嫩了点。

  “且荆王与陛下相隔千里,在此之前陛下与荆王交集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交集,而荆王此次竟献此重礼,其价值是其他王府所献贺礼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其定有所图,此为献媚之行!还望陛下明察!”

  姜还是老的辣,杨廷和所说两点,直指问题核心。

  李东阳和刘瑾听得是连连点头。

  但这话到了朱厚照耳朵里感觉就不一样了,杨廷和自以为算到了一切,但他已经脱离少年时期几十年了,少年的意气和热血已经离他太远了。

  这个时候朱厚烇立人设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朱厚照在心中暗骂:杨廷和你个狗东西,天天搞阴谋诡计,心都黑了,哪里理解我们这些中二少年的心思,荆王的行为你看不懂,但我这个有相似生长环境、至今处于中二期的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荆王朱厚烇今年年方十五,正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之时,做事往往仅凭一腔热血,犟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哪有那么多的复杂心思,他出于赤子之心为朕铸此宝剑,此为少年意气之举,怎能说是献媚之行呢?”朱厚照直接怼了回去,但是还为杨廷和留了一些体面。

  杨廷和哑然了,心中失笑:陛下你确定伱刚刚的话不是在说你自己吗?你也不是做事往往常凭一腔热血,犟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吗?

  而朱厚照在驳斥完杨廷和后忽然意识到一些新的东西,他忽然想明白了为什么朱厚烇的奏疏给他如此奇特的感觉了。

  朱厚照登基已经四五年了,看过太多太多一上来就狂舔他的奏疏了,明里暗里的马屁看的他非常的腻味,看的他都想立刻把那个人给揪过来问他一句:你拍的那么火热,但是咱俩有那么熟吗?

  而相比之下,荆王奏疏里的话就显得非常清新脱俗了,有着非常明晰的交际上的边界感,他奏疏里基本没有拍马屁的内容,只是追忆了大明最荣光之时;表达了对现在家国不靖,蒙古人频频南下的愤懑;直白的说出了自己想振兴大明而不得的遗憾。最后表达了铸剑的动机——我认同并支持你振兴大明的雄心,所以我把我振兴大明的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因此才给你铸造了这把剑,以弥补我不能去振兴大明的遗憾。

  非常的少年意气,口吻不卑不亢,也没放低姿态,甚至说有些平视的意味,这让朱厚照感觉荆王朱厚烇只是把他当做一位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战友。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肯定会对此勃然大怒,但是对朱厚照这个中二少年来说这感觉却极为新奇,也极为受用。

  而这时,张永也看完了朱厚烇的奏疏,出声道:“杨阁老此言差矣!”

  在场的人都看向了张永。

  而张永却不慌不忙的举起施鲁告发的奏疏,“今日之事都源于此封奏章,如果没有此封施鲁告发荆王的奏章,我们也不会齐聚于此,荆王府的使者在送完贺礼之后也根本不会有面见陛下的机会,其耗费六十万斤生铁、以血祭剑的言论自然也不会被我们听到.”

  然后张永又举起朱厚烇的奏疏,“按照正常的流程,我们只会惊叹荆王殿下所铸宝剑之精美,而不会知道在背后荆王付为此出了多少的努力。因为在荆王的奏疏里对锻造宝剑过程的描述只有一个词”

  张永打开奏章指着那个词说:“倾力!”

  “荆王殿下对锻造的过程的描述只是非常平淡的用了‘倾力’一词,难道这个词就是荆王殿下的邀宠之言吗?”

  这下殿中的人真的都震惊了——荆王你费那么大劲锻造出这么好的剑竟然一句邀功的话都不说,你要是暗搓搓的提上几句我们也不会多说什么,结果你竟然一句都不提,就用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词去形容,你是不是傻啊?

  这下荆王的形象在众人的心中也变得明晰了起来——一个被爱国热情冲昏头脑的贵族热血少年。

  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做出这样不计成本的事情,才会做出这么傻的事。

  有了这个转折,朱厚烇的人设算是彻底立住了。

  杨廷和的脸黑了下去,今天的事情转折太多了,竟然让他对这么重要的一个逻辑关系疏忽了!导致他现在根本没办法反驳,现在是张口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张永的话帮众人梳理好了今天这件事的前后逻辑,也勾起了朱厚照的回忆。

  他回忆起刚听闻此事的愤怒,当时有多么愤怒,那现在就有多愧疚,荆王这么好的人,他竟然就差点派兵去攻打,险些酿成大错。

  说实话愧疚这种情绪对朱厚照来讲是很罕见的一种情绪,他张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对除了他父皇之外的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愧疚感。

  沉浸在愧疚之中的他忽然想到于春来刚刚讲的朱厚烇以血祭剑的事——火焰忽然暴涨,直冲屋顶,一丈之内不能进人,众人惊惧,四散奔逃,王爷逆行而上,以刀割手,取血洒于锻炉之上,火焰顿熄.

  “这种事只有热血少年才能做出来啊!”朱厚照喃喃地说。

  在场众人是听得是一脸疑惑,但也知道是在说荆王。

  “下次碰到这种事就不要上去了,赶紧跑就是了.”朱厚照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首节 上一节 42/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