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第66节

  “那可不是吗,谁傻啊不送孩子们去上学。”中年男人嗤笑着说道。

  “荆王果然豪富啊!供这么多孩子上学和吃饭,一年得花多少银子啊!”江彬感叹道。

  “荆王爷心善啊,蕲州有好多人家都把荆王爷给供起来了.”中年男人冲荆王府的方向拱了拱手。

  朱厚照心中也闪过很多念头,出于职业带来的敏感,他也生出了一些不好的念头,但是对朱厚烇的信任感还是压过了这些不好的念头。

  中年男人走了,朱厚照也对街上的小童们失去了兴趣,他又看到了一个人很多的店,顿时又被吸引了注意力。

  因为店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今日说书——新话本《鲁滨逊漂流记》第一回、第二回。

  “竟然不是三国和水浒,而且这名字可真新鲜,走,去听听!”朱厚照兴致勃勃的说道,他本来就喜欢听新鲜的故事,这次碰到了当然不能错过,更别说这开始说的还是第一回。

  他们几个人很快就占下了一张桌子,点了最好的茶水和小吃,就等着开场了。

  店里这时也挤满了人,也有不少穿着蓝色工服的人,朱厚照他们邻桌就坐了一桌。

  终于等到开场的时候了,一个精瘦的说书先生从幕后走了出来,一拍惊堂木,开始了说书。

  不过他一开始却没进入正题,而是说了一些其他的。

第122章 蕲州见闻(四)

  说书先生先是讲了一下三皇五帝的历史,然后话风一转说道:

  “历史留下了苦难,但苦难又铸就了辉煌,青山不改,大路朝天。《易经》开篇第一卦就说出了我们祖先对待世间万物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先民茹毛饮血,与兽争食,有人挺身而出,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抵御严寒,照亮黑暗,后人尊称燧人氏!”

  “百兽虫豸皆能伤我子民,有人挺身而出,筑巢建屋,从此人有居所,后人尊称有巢氏。”

  “人有百病折磨之苦,有人挺身而出,亲尝百草,肝肠而寸断而不止,刀耕火种,教人垦荒种植,后世尊称神农氏!”说书先生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哪怕天空碎裂,那就斩鳌撑地,炼石补天;

  哪怕洪水肆虐,那就疏通九河,分定九州;

  哪怕十日灼烧,那就弯弓搭箭,射下太阳;

  哪怕一介老翁,也要叩石垦壤,移走大山;

  哪怕身为鸟雀,也要嘴衔木石,填尽东海!”

  说书先生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始祖,他们本就是人,因为民而成就非凡之事,才成为万民之神,这也成就了我们华夏一族的民族精神!”

  “好!说的好!”茶馆里像是地震了一样,无数铜板被扔到了台上。

  朱厚照也被说的热血沸腾,一激动往上面扔了一个十两的银元宝。

  然后他就渐渐的回过味来了,这不就是朱厚烇经常在他面前提起的那一套东西吗,他总觉着哪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哪不对,因为这些话在逻辑上还真是一点毛病没有,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段话肯定不是不是这说书先生自己弄出来的,肯定是他荆王弟弟弄出来的。

  朱厚照还真没猜错,这些就是朱厚烇弄出来的,这三年多他总结出来了一整套民族主义理论,而且制定了相应的宣传计划,说书就是其中的一种宣传途径。

  要搞民族主义,首先就要让大明百姓形成共同的历史认同,神话也是历史的一种,毕竟历史会成为传说,传说会成为神话。

  有了共同的历史认同,大家才会渐渐地形成民族认同。

  在这方面华夏的历史是不缺素材的,朱厚烇就弄出了一堆的宣传话术进行宣传,还经常进行花样翻新,而且充分考虑了蕲州民众的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能力,刚刚朱厚照听到的民族精神就是其中一种罢了。

  朱厚照坐在茶馆里,感受着茶馆里众人热烈的情绪,心中有些震动,他感受到了一种陌生的力量。

  台上的说书先生喝了口茶,又一拍惊堂木,上面要求说的内容已经说完了,现在可以进入正题了

  “鲁滨逊乃松江府人士,乘坐一艘海船出海.”

  第一回主要是讲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淡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这部小说不出意外又是朱厚烇弄出来的,他前世就挺喜欢这部小说,而且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观很符合他现在的需要。

  朱厚烇想借这部小说勾起大明百姓对海外的向往,顺便宣扬一下劳动致富,天道酬勤,人定胜天的核心价值观,另外再夹带一些航海知识、野外生存知识等等,简直是一举多得。

  只不过比起原版小说的冗长和啰嗦,朱厚烇这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大大加快了叙事节奏,还用上了后世升级流网文的思想,设置了一个个爽点。

  反正这些明朝土著是不能抵御这个故事的魅力,一个个都沉浸其中。

  朱厚照也不例外,他从来没想到一个主角不是帝王将相、英雄好汉,而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话本竟然如此的引人入胜,听着鲁滨逊克服一个个困难,他听的无比的有代入感,而且很爽,他恨不得自己也成为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明朝不是有海禁吗?朱厚照作为大明皇帝听到有人公然宣传出海之事,那不得立刻勃然大怒啊?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历史的冷知识:现在的大明朝是没有海禁的!

  很多人都知道大明的海禁是在隆庆开关之后放开的,但是在隆庆之前大明的海禁是被放开过一段时间的。

  其实还是因为缺钱闹得,正德初年,市舶司太监看到了海上贸易的利益,就提出了抽分之法,这个法子得到了一批官员的支持。

  所以在正德三年就正式实行了货物抽分制,抽分制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充盈国库,又可以更好地建设海防,拱卫东南沿海安全。

  一直到了正德十二年,葡萄牙人在此之前为了和大明建立贸易关系,在沿海搞出了一系列事端,导致大明又收紧了海禁政策。当然朝廷收紧海禁政策,也没影响到东南沿海越来越猖獗的走私贸易。

  所以在正德八年这个时间点,大明在官方层面上是没有海禁的,所以朱厚照听了这公然宣传出海的话本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第一回讲完了,说书先生下去休息了,一刻钟之后会继续讲第二回。

  朱厚照放松了下来,听到旁边那桌穿着工装的两个人在聊天。

  “张三哥,到时间了,咱们去夜校读书去吧.”一个年轻人说道。

  “周二娃,可是这还有一回没听呢啊,这故事太精彩了,再听一回再去吧。”那个被喊作张三哥的人有些犹豫。

  “听完第二回,夜校里的老师就走了.”被喊作周二娃的年轻人立刻反驳道。

  “咱们都在厂里累了一天了,就放松一会儿吧.”张三哥哀求道。

  “你想不想涨工钱,想不想升级成四级工了?”周二娃瞪着张三哥说道。

  “想”张三哥的气势弱了下去。

  “文化课不行,怎么升级成四级工,怎么涨工钱啊!涨不了工钱怎么娶媳妇啊?”周二娃继续说道。

  张三哥无言以对,但还是不太情愿。

  “这新话本好听,以后肯定有很多机会能听到,你这次要是因为文化课的原因没升级成四级工,你得少领多少工钱啊,这个账伱自己算吧!”周二娃说完抬脚就走了。

  而张三哥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上去。

  朱厚照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露出了好奇的眼神

第123章 蕲州见闻(五)

  第123章 蕲州见闻(五)

  “走!咱们也跟过去看看!”朱厚照起身就要走。

  江彬心里很不情愿,他也正听的入迷呢,连忙追上朱厚照,“公子,咱们听完第二回再走吧?”

  “听什么第二回,怎么还没刚刚那俩百姓看的明白。”朱厚照不满的看着江彬,“记住这家店,明天早上找这个说书先生给咱们单独讲。”

  江彬清醒了一点,不敢再说什么,连忙跟上了朱厚照的脚步。

  那周二娃口中的夜校离的并不远,是五六排房子,房子外面基本没什么装饰,每排房子都有着三间教室,每间教室里都灯火通明,里面密密麻麻坐满了人,大多都还是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

  大部分教室里都有老师在授课,而周二娃前往的教室是一间自习室,里面有老师值守,但是大多人都保持安静,默默的的自己看书和练习,时不时向值守的老师请教问题,在教室的后面还有个小书架,里面放满了书。

  朱厚照好奇的在几排教室外面逛了逛,只听得大部分教室在教授认字,小部分教室在教授数学和一种叫做物理的东西。

  认字他不感兴趣,数学和物理他听得不甚明白。

  但最让他震惊的是教室里还坐着挺多的中年人,头发发白的人也不在少数,最重要的是看他们的样子明显不是读书人,而是体力劳动者。

  贩夫走卒也来读书?

  朱厚照对蕲州的第五个印象:蕲州人很好学.

  “这蕲州可真是富庶啊,这么多教室竟然点了那么多的灯。”江彬忽然出声道。

  朱厚照一看,可不是吗,每一间屋子都点了几十盏油灯,虽然有些昏黄,但是已经不影响看清字了。不过让他感兴趣的是教室里的灯的形制,统一用通明的玻璃罩子罩着,上面还有开口。

  “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我看皇宫里都是点蜡烛。”朱厚照对里面的事情不太了解。

  “蜡烛自然是最好的,但是蜡烛比较贵,只有豪富之家才能用的起,次一点的就是油灯,一般是以菜籽油和棉籽油为灯油,这样也不便宜,平常人家根本用不起,能用得起的人家也一般把灯芯弄的短短的,让灯焰有个黄豆大小照个亮就够了,但这里可是不一样.”江彬细细的解释道,他以前的日子过得也一般,属于那种用不起蜡烛,灯油用多了也心疼的人。

  朱厚照点了点头,他是听明白了,这里的灯芯弄得挺长,火焰很大,而且一下子点那么多盏,而且教室里的人都不在乎灯油的消耗,这么一看蕲州确实富庶啊。

  “走,咱们进去看看!”朱厚照悄悄的走进了自习室,自习室里的人对他们的进入都恍然未觉。

  朱厚照一进自习室就闻到一股有些刺鼻的味道,连忙用袖子捂住口鼻。

  “灯油的味道”江彬低声提醒道。

  朱厚照这才明白为什么这都到初冬了,气温也不高,而这教室里还敞开着窗户,原来是为了换气啊。

  好在灯油的味道并不重,朱厚照很快就适应了。

  他走到教室后的书架旁,书架被整理的非常整齐,上面分成了识字区和数理区,旁边还放着一个牌子,上面醒目的写着:随意取阅,爱惜书籍,室内阅读,不准带走。

  这让他很惊奇,因为在这个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是很高的,而这些书却放在这随意取阅。

  这间教室里的氛围让他想找一本书看一下。

  他看向数理区,他刚刚在教数学的教室外听不懂所教授的数学,他感觉应该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他从中找出了一本《基本数学》,拿着这本书找了个空位坐下,江彬也随手拿了本书坐到了旁边。

  朱厚照一看手里的书就知道经常被人翻阅,封皮都有毛边了,但被保护的很好。

  朱厚照绝对很聪明,史载其“佛经梵语无不通晓”,之后更是学会了葡萄牙语,还研究音乐和戏剧,亲自谱写过《杀阵乐》,所以他只是把技能树给点歪而已。

  这本书里都是大白话,朱厚照也不用老师教,对着书里的数字符号和说明就自学了起来,而且越学越精神,很快就把几十页的书给学完了。

  “很简单嘛!不过这些数字倒是有些意思。”朱厚照意犹未尽的说道。

  然后他又去拿了一本《初级几何》,翻看了几页就喜欢上了,对着各种图形抓耳挠腮,解出答案后又兴奋莫名

  “此乃利国之良法也,不少算法都比现行算法更加方便,工部的官员们都应该学一学.”

  “陛公子圣明!”江彬看不进去书,只能随时拍马屁了。

  朱厚照不知不觉在教室里呆了一个时辰了,天都黑透了,但教室里仍然有很多人。

  他把《初级几何》放了回去,决定再看上一本书。

  这次他决定看一下识字区的书,他随手抽出一本书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古文观止·宋篇》。

首节 上一节 66/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长生

下一篇:三国:绝命毒士,老曹劝我冷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