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红楼生涯

我的红楼生涯 第84节

  但后来转念一想,以袁英德的臭脾气搞不好还会被顶回来,自己又何必自讨没趣,只能作罢。

  再后来,看到贾瑜犹如狗爬般的字后,他才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现在拿起袁英德的奏折,眼中闪过好奇之色,他倒是很想知道,袁英德这份折子里到底说的是什么。

  “臣顺天府尹袁英德谨上奏陛下:

  五城兵马司之于京师,维护治安、卫生环境,厥功甚伟。

  五城兵马司,自设司以来,夙夜匪懈,尽职尽责,维护京师之安宁与秩序。

  近日五城兵马司衙门清扫街道,清理垃圾,兴办防疫、防火等事宜,使京师环境焕然一新。

  然而,臣以忧心之事,兵马司之扩军……”

  袁英德在折子里先是对五城兵马司扩军之事褒扬了一番,随后却对五城兵马司扩编之事提出了担忧。

  他指出五城兵马司突然扩军五千,势必会打破神京原有的格局,最后他还指出随着扩编,势必导致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权利过大,言语中他还隐晦的指出应当将五城兵马司的置于顺天府尹的节制之下,如此方能更好的展开工作。

  看到这里,昌平帝的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意味。

  当了十多年皇帝的昌平帝敏锐的察觉到了五城兵马司已经引起了文官集团的注意,试图将这支目前尚未成军的兵马也纳入文官的手中。

  什么……五城兵马司原本不是归兵部节制么?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别忘了这支新扩编五千人的火器部队用的粮饷器械可都是内务府拨发的。

  兵部除了对兵马司有名义上的建议权之外,指挥权上他们压根插不了手。

  尤其是贾瑜此人,谁都知道这家伙就是昌平帝一手提拔起来的,除了昌平帝本人,其他人谁也别想指挥他。

  一旦能将兵马司置入顺天府麾下,这就代表着直接归属皇帝的武装力量少了一大块,而文官们手中的武装力量则是多了一大块,这样的效果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而昌平帝也明白为什么袁英德如此急切的想要五城兵马司的节制权。

  因为一旦贾瑜将五千火器部队训练完毕,这也就意味着神京多了一支不受文官掌控的强大的武装力量。

  五城兵马司不同于京营。

  尽管京营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或许都远超五城兵马司,但是别忘了,京营由于他的军队属性,在没有圣旨和兵部的命令下,任何人想要调集超过十人以上的士卒进入京城都会被视为谋反。

  而五城兵马司则不同,负责京师巡捕盗贼职责的他们天然就有在京城活动的权利。

  以前兵马司只有五六千人的时候规模还不算大,而且在裘良的带领下,五城兵马司士卒的德行连大街上打更的都明白。

  可现在不同了,在贾瑜的带领和辛苦训练下,兵马司的士卒已经开始有了强军的雏形,这点根本瞒不过京城里的有心人。

  好东西人人想要,更何况一支强军呢。

  想通这点后,昌平帝便将这封折子扔到了身边的一个大箩筐里。

  这也表示,这封折子已经被留中不发,不交议也不批答。

  恰逢此时,戴权进来禀报叶祚已在殿外等候。

  昌平帝沉声说了句:“宣!”

  很快,叶祚步入殿中,施了一礼,道:“老臣见过圣上。”

  “爱卿平身!”

  昌平帝放下手中的折子,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神色有些淡淡的。

  叶祚抬头看了眼昌平帝,见其神情有些不悦,问道:“陛下,唤臣前来有何要事?”

  昌平帝犀利的眼神扫了他一眼,直接问道:“王子腾正率部在潼关与蒙古鞑子血战正酣,正是急需后方器械粮饷之时,尔等为何迟迟未将东西运抵前方?”

  “陛下,容臣详禀。”叶祚拱手道:“非是臣等不尽力,而是大军所需粮饷器械太多,京城一时间无法筹集,只能派人紧急前往江南一带购置,还需再等一些时日才行。”

  “荒唐!”

  昌平帝怒了,“堂堂京畿重地,连区区数万大军所需粮饷都供应不了吗?”

  叶祚解释道:“陛下……倘若只是数万大军所需粮草,京城还是能供应的,可大军所需可不仅是粮草,还有火药、火炮、子药、铠甲等诸多器械,这些就得需要江南驻地供应才行。”

  昌平帝沉默了,伴随着江南一带的发展,大夏已经开始出现了工业的雏形。

  神京地处北方,无论是人口还是商业发展规模都已经落后于江南一带,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叶祚说的并非是推脱。

  过了一会,昌平帝突然问了句:“京畿的兵仗局难道真的如此不堪么?”

  叶祚苦笑道:“陛下,京城的兵仗局早已沦为了一个空架子,这点您不是早已知晓了么?”

  回答他的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第一百二十六章 造枪

  早期的卷管机器

  世博会馆空间工业区

  说是工业区,其实就是一栋三层高,占地足有三万多平米的一栋楼房。

  而贾瑜正在这里吭哧吭哧的干着活呢。

  他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钻孔。

  一个多月前,贾瑜就托人在京城购置了五千根熟铁棒,用途也很简单,那就是制作枪管。

  至于为什么不用工业区质量更好的无缝钢管和钢材,原因很简单,舍不得。

  别看工业区里貌似各种现代的好钢材很多,给人一种可以随便造的错觉。

  但贾瑜却很清楚,这些钢材、钢管全都是消耗品,一旦用完可没地方买。

  再者,现在他要做的只是普通的滑膛枪,一般的熟铁足矣,用太好的钢材反而是一种浪费。

  “噹!”

  一根被加工好的熟铁……不,现在应该被称之为枪管的东西从钻孔机的出口滚了出来,贾瑜拿起这根加工好的铁管看了一下。

  枪管内壁光滑平整,里面没有毛刺凹凸。

  他满意的点点头,将机器关闭好。

  又看了看身后已经被打包好的一捆捆枪管,经过这些天的努力,五千根枪管终于加工完毕,这也意味着滑膛枪最难的部分已经完成。

  剩下的那些击锤、火药池、通条、刺刀等东西就更不用说了,只待出去后找一些工匠将制作好的枪托将零件组装完毕就是一支完整的滑膛枪了。

  其实,大夏朝使用火铳的历史还是挺早的。

  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装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枪管的制造难度实在太高了。

  因为枪管不像火炮那样可以铸造,这个时期的枪管使用的并非是铸造工艺,而是卷管。

  所谓卷管,就是将铁片围绕圆形“钢骨”紧紧的卷成筒状,然后焊好接缝,再抽出钢骨,这样便能得到一根简单的滑膛枪管。

  但以上的卷管方法过于简单和不可靠,所以很快被更复杂的热卷工艺所取代,人们用性能更好精钢做“冷骨”,然后将烧红的铁片卷在冷骨外面成管,趁着铁还没煺红时再叠加卷上几层高温铁皮,使枪管达到更好的气密性。

  但不管是冷卷管还是热卷管,它们的缺点都是十分明显的。

  那就是加工程序复杂,成本高昂,一名熟练的工匠想要打造一根合格的枪管至少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

  可即便如此,枪管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加之大夏的兵仗局腐败横生。

  官员们肆意克扣材料虐待工匠,工匠们甚至连基本的温饱也难以维持,所以大夏的火器经常发生打着打着枪管爆裂的情况发生。

  这也就导致了大夏的士兵宁可用大刀长矛作战也不愿意拿朝廷发下来的火器的原因。

  从空间出来后,贾瑜出现在了五城兵马司在京城内的军营里。

  将所有的东西从空间弄出来,全都堆积到了一個大的库房里,又让亲兵喊来了自己从兵仗局挖来的数十名工匠。

  指着地上的东西对其说道:“尔等都看到了吧,地上这些东西都是火铳的零件,你们要做的就是在十天之内将这些东西全都拼装好,可以做到吗?”

  一名年纪最大,一脸皱纹的工匠先扫了眼地上的零件,点头道:“回大人话,如果只是用这些东西拼装火铳的话,别说十天了,五六天时间足矣。

  小老儿担心的是,这些火铳的管子可不是那么好造的,倘若造得不好,打上一两枪就得炸膛,届时可就是害人害己了。”

  贾瑜笑了笑,指着地上的枪管道:“老人家,这点您不用担心,尽管拿起一根管子看看质量如何?”

  老工匠将信将疑的弯腰从抽出一根枪管看了起来,只是这一看不打紧,整个人几乎呆滞住了。

  随后他突然将枪管翻来覆去的仔细观察,试图找出枪管加工过的痕迹,只是不管他怎么查找也没有找到半点敲打焊接过的痕迹。

  紧接着,他发疯般又抽出了一根枪管,看了一下后又弯腰抽出一根,直到将一捆枪管全都看了个遍后才停止了动作。

  突然,他一把冲到了贾瑜跟前。

  身后的两名亲兵见状赶紧挡在了贾瑜跟前,同时抽出了腰间的钢刀厉声喝道。

  “站住,不许上前,否则格杀勿论!”

  “无妨……让他过来。”

  身后的贾瑜摆了摆手,示意亲兵让那名老工匠上前。

  老工匠激动的眼眶发红,“大人……这……您这些管子莫不是用卷的,而是直接钻孔?”

  “是的!”

  贾瑜点点头,含笑道:“怎么……老人家您也知道钻孔。”

  “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只是不应该啊,如此长的枪管您是如何钻孔,而且保证不钻歪的?”老工匠激动的问。

  这年头其实不是没有人试图利用钻孔来制作枪管,但在没有发明高精度的钻孔机之前,早起的钻孔只能利用水力来进行,而且只能对手铳这些短小的枪管进行钻孔。

  至于那些长度达到一米多的枪管就甭想了,而且就算能做,时间和成本也会高到令人绝望的地步。

  面对老工匠的提问,贾瑜只能笑笑,表示无可奉告。

  等到激动过后,老工匠也知道自己问得突兀了。

  象这样的手艺那可是能世代传家的,给座金山银山都不换,又怎么肯随便告诉自己。

  贾瑜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老人家,您别想太多了,还是赶紧先装配出几只火铳出来,让我们先开开眼。”

  “您说得对,小老儿马上给您装好。”

  不得不说,这老头不愧是在兵仗局干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无论是枪管、弹簧、火药池、扳机、刺刀、通条等零件在他手里就跟活了一样。

  即便是没见过的零件,他稍微琢磨一下后便能明白对方用途。

  三下五除二不到十多分钟就装配好了一支火铳。

  装配好之后,他拿着火铳递到了贾瑜跟前,恳求道。

首节 上一节 84/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通古代,古人泪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