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红楼生涯

我的红楼生涯 第93节

  潼关的失守让神京城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

  这种威胁是如此的直接,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没做好准备。

  毕竟自从大夏建国后,神京城的百姓就再也没有遭受过战争的威胁,即便是十多年前神武帝出征辽东时的惨败,对于许多百姓来说似乎也只是很遥远的事情。

  不过还好,这次举行的阅兵不仅让老百姓知道了朝廷的决心,这也打消了不少人心中升起的那丝不该有的念头。

  伴随着时间的临近,大街上开始出现许多身穿皂衣的衙役。

  这些衙役们不停的大声叱喝着,让那些还在大街上乱溜达的人赶紧站到大街两侧。

  而对于那些不听劝的人,他们可不会客气,手中的铁尺毫不犹豫的就打了下来,一时间喝骂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直到临近未时的时候,整条长安大街这才被清场完毕。

  午门外,搭建了一个临时的高台,昌平帝和太上皇端坐在最中央,旁边是齐王李铭谨、吴王李铭乾以及尚未封王的李铭乾等一众皇子。

  高台的另一侧则坐着皇太后、皇太妃、白皇后、吴贵妃、周贵人等一众皇家女眷。

  距离高台的不远处坐着几位阁老、六部的尚书以及一众大夏的高官。

  贾母等一行人来到午门后,正打算按照一名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员的指引来到隶属于勋贵的区域,但却被一名小太监给拦住了。

  只见这位小太监恭敬的说:“荣国夫人,皇后娘娘吩咐奴婢,请荣国夫人、昭勇将军夫人,与皇后娘娘一同观礼”

  “皇后娘娘邀请老身和我家大丫头与娘娘一同观礼?”

  贾母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置信的又问了一句。

  “自然是真的。”小太监露出近乎谄媚的笑容,“皇后娘娘亲口所言,岂能有假。”

  “好好好……老身这就过去。”

  得到了小太监的确认后,贾母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能在这种重大场合中,获得皇后的邀请和皇室女眷坐在一起,这本身就是皇家恩宠的一种表现。

  以前贾家的鼎盛时期,贾母也曾经有过几次和皇家女眷说话的机会,但自从贾代善去世后,她们就再也没有获得过这种机会了。

第一百四十章 准备完毕

  贾母和元春在一众羡慕的目光中随着小太监上了高台,来到白皇后等皇家女眷所在的地方。

  而此时,白皇后所坐的地方可不止只有皇家中人,还有一群外臣女眷犹如众星拱月般围在周围。

  元春光是一眼扫过去,就看到诸如东安郡王妃、西安王太妃、西宁郡王妃、北静王太妃、镇国公诰命夫人等一众大夏最顶级的勋贵女眷。

  看到贾母和元春到来,这些女眷都用有些意外的目光看着她们。

  只见贾母郑重的朝白皇后施了个礼:“臣妇未亡人贾史氏见过皇太后,见过皇后娘娘!”

  在场的女眷中以皇太后身份最为尊贵,看到贾母行礼,她只是淡淡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而白皇后则是赶紧站了起来双手轻轻一扶,轻笑道:“老太君,您这不是折煞本宫么?

  本朝除了太上皇和皇太后两位老人家,谁能当得起您这一礼啊。”

  贾母摇摇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亘古不变的道理,别说老身了,就算是先夫在此,也得遵循礼数。”

  “老太君,您还真是固执啊。”白皇后摇头失笑,扭头对身后说道:“来人……给贾家的老太君和元春安排两个座位,就放在本宫身边好了。”

  “喏!”

  听到白皇后的话,一众王妃女眷们更加意外了。

  自从贾代化和贾代善去世后,宁荣二府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颓败下去,全靠贾母这位国公夫人在撑着

  这些年皇宫里一般的聚会也都没有叫上贾家女眷,这就说明皇家已经开始不待见贾家了,没曾想这次阅兵居然又叫上了贾母和她的孙女贾元春。

  难道这是看上了贾元春,想替皇家哪位子弟说媒不成?

  但是也不对啊……虽然这位贾元春的无论是容貌模样确实是一等一的绝色,但听说前些日子刚刚嫁人了,而且嫁的还是……

  对了,嫁的人便是今天领兵接受陛下检阅的那位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在一众混杂了惊讶、晒然、不屑的目光中,贾母和元春就这样坐了下来。

  两人坐下后,贾母主动对坐在一旁的南安王太妃打招呼道:“老姐姐,我们又见面了。”

  “是啊,荣国家的妹子,咱们又见面了。”南安王太妃点点头:“咱们似乎已有十来年没见面了吧?”

  “是啊……十二年啰。”贾母似乎也有些感慨,“只是十多年未见,老姐姐还是跟当年一样,一点也没显老。”

  “世上哪有不老的人。”

  南安王太妃长叹了口气,似乎有些失落的摇摇头:“这些日子我总是梦见老王爷,兴许是就要去见他了。”

  贾母安慰道:“老姐姐说哪里话,您可是多福多寿的人,再活個三十年也不在话下。”

  “哈哈……”

  南安王太妃失笑起来,“老身今年已经八十有二,若是再活三十年那不成老妖怪了。”

  贾母和南安王太妃两位老人在叙话,一旁年轻一些的女眷则是暗暗打量着端坐在一旁不说话的元春。

  不少人还在心中暗嘲笑,身为荣国公府的嫡长女,居然嫁给了一位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下嫁了。

  在场的女眷们虽然一个个面带笑容坐姿端庄,但实则对贾家却不待见,究其原因还是站队的问题。

  大夏的勋贵们历来都是太上皇的拥簇者,而贾家这些年先是弃武从文,十年前更是将自己的女儿送入了皇宫,摆明了想要靠女儿攀附昌平帝上位,这样的举动自然被勋贵们所抛弃。

  于是,贾家和勋贵们的自然也就愈发的疏远起来,一来二去的,人家自然也就不带贾家一起玩了。

  …………

  而在昌平帝和太上皇台下的一帮重臣们此时也都三三两两的说着话。

  同为内阁阁老的户部尚书叶祚低声问一旁的汪知节:“汪阁老,以您所见,此次陛下整了这么一出,到底有何深意?”

  汪知节淡淡道:“身为人臣者岂能妄测帝心,不过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陛下此举无非便是想通过一场阅兵来安抚百官和百姓之心,其用意自然是好的,但在老夫看来,陛下恐怕是白忙活一场罢了。

  眼下潼关失守,蒙古鞑子随时都可能进犯神京。陛下不想着如何加固城墙招募民壮,反而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汪知节这番话倘若是别的官员来说自然有大不敬的味道,但他身为内阁次辅,这么一番话说出来,旁人反倒不好说什么。

  叶祚也叹了口气:“潼关失守,我内阁自然是首当其冲的,陛下对我等有怨言也在所难免。

  汪阁老您也得体谅一下陛下的难处啊。”

  “老夫当然知道,否则老夫早就出言反对了。”汪知节的心底对这场阅兵还是很不满的。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就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而已。

  哦……你让一群丘八在百官和百姓面前走两圈就能够重振民心啦?

  这不是开玩笑么?

  他也不是没想过反对,但谈卿云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他又不傻,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触昌平帝的霉头。

  其实不止是他,朝中不少官员也认为这场阅兵就是一场闹剧而已。

  加之天气炎热,不少人的额头都冒出了汗珠,更有人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就在一众人开始喧哗的时候,一声低沉的号角从远处传了过来。

  号角声似乎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众人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伴随着马蹄声,一匹枣红马开始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紧接着,一名全身甲胄的年轻将领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而这名将领似乎在炫耀他的骑术一般,飞快的策马来到了午门外的高台前,眼看着就要冲到高台前。

  而守卫在高台下的上百名禁卫也开始紧张起来,就在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将来人拦下来时,只见那名将领一拉马缰,只听见一阵淅沥沥的嘶鸣声,战马的前蹄高高扬起,足足在半空停留了好几秒这才重重的踏在了青石板上发出了吧嗒的脆响。

  随后只见这名骑士跳下战马,大步走到高台前,右手啪的一声举到胸前,对着昌平帝和太上皇所在方向大声道:“臣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奉旨率军接受两位陛下、文武百官以及全城百姓的检阅。

  如今准备完毕,请陛下予以训示!”

第一百四十一章 阅兵开始

  红色的披风、红色的战马、红色的铠甲。

  如果说朝中许多官员原本对昌平帝执意要举行这么一场阅兵式感到不以为然,甚至还在心底暗中嘲笑的话,骑着战马以这样一种方式出现的贾瑜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这些人的脸上。

  这一记耳光抽得是如此的措不及防,以至于让不少人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眼前这一幕让他们觉得,这场阅兵式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

  官员尚且如此,女眷曲的那一幕就更不用说了。

  贾瑜的出现,对于从小就生长在深闺,长大嫁人后又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眷们的杀伤力堪称是毁灭式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女性都是慕强的。

  比如自古女性嫁人都是向上兼容的,谁的身体更强壮,谁的家庭条件更好,谁的相貌更英俊,谁就更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睐,这点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当看着如同一团烈火般从远到近而来的骑士,即便是已经年近古稀的皇太后也不禁眼前一亮,忍不住赞道:“好一位威风凛凛的小将,不知是哪家的儿郎?”

  白皇后赶紧解释道:“回母后的话,这名小将是荣国府,贾老太君的孙女婿,时任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贾瑜。”

  “原来是贾史氏的孙女婿啊。”皇太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轻叹了一声,“昔日本宫也曾目睹过宁国公贾源、荣国公贾演的英姿,他们的儿子贾代化、贾代善的英姿也都是一代人杰,可惜了!”

  似乎是回忆到了昔日的什么往事,皇太后苍老的面色变得缓和了许多,又对白皇后道:“老四家的媳妇,贾家是替大夏朝立下过大功的。

  如今你也是六宫之主了,日后有什么事你要对贾家多关照一些。”

  白皇后赶紧起身行了个礼:“儿媳明白。”

  两人说话间,贾瑜那犹如洪钟般的声音也正好传入她们的耳中。

  很快,就看到一身冕服的昌平帝站了起来,肃然道:“准卿所奏……阅兵开始!”

  “是,阅兵开始!”

  说完后,贾瑜干脆的转过身子,跃身上马,很快战马发出一声长嘶,飞一般的朝着来路而去。

  此时,偌大的长安大街上,来观礼的数万百姓全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幕,整条街上奇迹般的变得寂静异常,就连咳嗽声也奇迹般的消失了。

  这时候,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西面的长安大街方向。

首节 上一节 93/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通古代,古人泪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