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炮火弧线

炮火弧线 第824节

  王忠:“敌人这样仓促的撤退,能有多少炮兵做好准备向我们开火?”

  巴甫洛夫耸了耸肩:“根据我们清点战场上敌人遗弃的火炮,以及各种火炮残骸得到的结果,普洛森损失了超过一半的炮兵力量。”

  “那不就行了。现在做准备,明天早上我们就向阿格苏科夫进发。”王忠说完打了个长长的呵欠,“我先休息几个小时,天亮了再说。”

  巴甫洛夫做了个请的手势。

  波波夫:“等一下,向叶堡报告这件事的电报,不应该你来起草吗?你可是方面军主帅。”

  王忠挑了挑眉毛,便对瓦西里说:“你来起草电文,报告的时候稍微节制一点,最后署我们三个的名字。”

  瓦西里:“是!这本来就是副官的活,你亲自起草也是你说,我来记录。”

  王忠拍了拍瓦西里的肩膀:“交给你了。”

  ————

  安特首都,圣叶卡捷琳娜堡,早晨六点。

  奥尔加起床之后,正在侍女们的伺候下梳妆打扮,宫廷总管就进来报告:“屠格涅夫大将在门外。”

  奥尔加大喜:“是打了胜仗了对吗?难道已经夺取了阿格苏科夫?”

  宫廷总管严肃的提醒道:“应该说解放,不然教会那边可能会有意见。”

  奥尔加:“抱歉,我太高兴了忘了。让屠格涅夫进来吧,我已经穿好衣服了。”

  总管点头,开门出去了。

  不一会儿屠格涅夫就进了房间,对奥尔加说:“恭喜陛下,就在刚刚,可萨莉亚第一方面军报告,他们已经占领了阿格苏科夫城防司令部,敌人守军土崩瓦解,我军正在当地民众的引导下逐个消灭城中孤立据点中的守军。

  “我们夺回了这座古老的城市。”

  奥尔加:“我什么时候可以到这座城市去祭拜我哥哥?”

  屠格涅夫:“当可萨莉亚方面军把敌人的炮兵都赶到25公里以外的时候。现在造访这座城市还是过于危险了。”

  奥尔加:“那我哥——罗科索夫大将呢?他准备什么时候进城?”

  屠格涅夫:“大将的司令部今天早上开始向阿格苏科夫移动,统帅部反对他这样快的进入城市,毕竟现在城市里可能还留下了一些破坏分子,甚至敌人的特务。

  “但是……”

  奥尔加笑了:“统帅部已经指挥不了他了。”

  屠格涅夫:“这不是一件好事,陛下。”

  奥尔加笑得更开心了:“怎么不是好事呢?我知道,你要跟我说指挥序列之类的事情了,但是,只要让他成为安特陆军总司令,不就没问题了吗?

  “拿下阿格苏科夫之后,他就该是元帅了不是吗?他不晋升元帅,高尔基大将他们才坚持不晋升元帅的,不是吗?他成了元帅,还是我的干哥哥,当陆军总司令完全没问题——不是吗?”

  奥尔加连续三个“不是吗”,让屠格涅夫眉头拧成麻花。

  “元帅没有问题,但是任命总司令需要有很多的考量,我认为还是让他具体的去指挥一个方面军,更能发挥他的才华。”

  奥尔加:“尽管现在我军所有的部队都在按照他的意见改编?”

  屠格涅夫:“这是因为他是苏沃洛夫军事学院的院长,军事学院院长提出的更适合现代战争的编制方式,我们自然应该效仿。”

  奥尔加:“那装备呢?现在我军的装备也基本是按照他的指导思想在开发。”

  屠格涅夫:“就是因为这样,才不能再给他总司令的头衔啊,要不然他像那位征服者那样——”

  奥尔加:“有什么不可以吗?我们是安特,我们一直习惯被能力超群的暴君领导。”

  屠格涅夫一时语塞,因为回顾历史好像确实是这样。

  这时候别林斯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不用担心,罗科索夫是一位坚定的世俗派成员,他不会成为你们担心的那种暴君的!”

  说著别林斯基进了门,对奥尔加行礼:“早上好,尊敬的沙皇陛下。”

  “您好大牧首冕下,您应该也听说了,阿格苏科夫解放了。”

  “是的,我听到消息就第一时间赶来了。两年前,差不多就是在八月,阿格苏科夫的沦陷为标志,安特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军事失败,国家走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别林斯基走到奥尔加身边,和她一起看著巨大的化妆镜,透过镜子和她对视。

  “而且在阿格苏科夫保卫战中,您的哥哥,皇太子殿下,以及罗科索夫的父亲,老公爵阁下,一起战死在了阿格苏科夫外围。

  “也是在同一天,罗科索夫带著故乡的黑土,背井离乡。

  “您不觉得,这种照应,仿佛冥冥中有天注定吗?”

  奥尔加:“您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经过枢机主教会议的讨论,我们准备册封罗科索夫为世俗派活圣人,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堪称表率,是毫无疑问的世俗派信徒。”

  奥尔加:“也就是说,就算将来没有人可以给他戴上沙皇的皇冠了,是吗?”

  别林斯基笑了:“不不,聪明的陛下,就算有人想要给他戴上皇冠,罗科索夫也会拒绝的。我无数次试探过他,他是最坚定的世俗派,就像那位圣安德鲁一样坚定。

  “实际上,要不是我们世俗派反对转世这一套,我可能会建议枢机主教会议封他为圣安德鲁再世。”

  别林斯基转过身,来到窗前,看著地平在线初升的朝阳:“陛下,时代已经变了,您没有发现吗?”

  奥尔加点头:“我发现了,放心吧,大牧首冕下,时机到来的时候,我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我认为那也将会是,更适合安特人民的选择。”

  别林斯基笑了:“非常高兴,从您口中听到‘人民’这个词。那么,我先告辞了。”

  ————

  8月5日清晨,阿格苏科夫郊外。

  王忠的吉普车正在行进中的步兵队列旁边疾驰。

  为了避免步兵认出他来,所以这次他没有打红旗。

  车子经过之后,才有步兵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刚刚过去的车子上坐著肩扛五颗星的将军。

  不知道开了多久,一辆摩托车突然从前方飞驰而来,到了王忠的吉普车跟前才停下。

  开车的司机一脚刹车,然后大骂道:“混蛋,不看路吗?你知道我车上是谁吗?”

  摩托车驾驶员大声说:“知道!我是专门来找将军的!报告将军,我们在老乡的指引下,发现了皇太子和罗科索夫老公爵的坟墓!”

第673章 多么美丽的花

  摩托车驾驶员说完,所有人都扭头看著王忠。

  王忠此时感受非常的复杂,其实他和好兄弟伊凡以及“老父亲”罗科索夫公爵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毕竟他是个鸠占鹊巢的穿越者。

  但是这短短的相处,确确实实的创建起了羁绊,而且两年过去了,羁绊并没有随著那两人的逝去削弱,反而越来越强了。

  也许现在这个躯壳里的灵魂,除了来自异世界的王忠,还有一部分真正的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

  正因为如此,王忠内心情绪的波动汹涌澎湃,他要花费全部的力量,才能保持表面的平静。

  王忠回过头对后一辆吉普车上的涅莉说:“涅莉,给我找两束花,一束要端庄沉稳,另一束则花里胡哨一些。”

  “好的,将军。我准备好花再追上你们。”涅莉说著跳下车,向路边奔去。

  夏天的可萨莉亚草原从不缺乏盛放的花朵。

  王忠再次看向摩托车手:“带路吧,看看普洛森人修的陵园怎么样。”

  “是,将军。”

  摩托车立刻调头,一溜烟的原路返回,王忠的司机一脚油门追了上去。

  大概十五分钟后,摩托在旷野里一座陵园前停下。

  王忠派出来寻找至交和老爹陵园的侦察排已经在陵园周围拉开了警戒线,几辆半履带车占据了陵园围墙的四个角落。

  侦查排长和一位大爷站在陵园门口。

  “将军!”排长敬礼,“加强给我们排的工兵已经检查过陵园了,没有地雷和诡雷。”

  话音刚落旁边的大爷就开口了:“我天天照看这陵园,普洛森人要是埋雷,我准知道。但是我跟这位长官说,他不信啊!”

  王忠:“大爷,我的部队互相之间都是达瓦里希,没有长官,我也和士兵同吃同住。”

  这话没有半点虚假,王忠的赛里斯厨子每天也给司令部饭堂做饭,全司令部包括配属的警卫团高炮团全都能吃,能不能吃上全看冲得快不快。

  王忠每次都能吃上是因为涅莉每天排第一个。只有在非常特殊情况下,赛里斯厨子才会专门为王忠做法,比如款待奔赴前线的各部队指挥官的时候。

  而且涅莉去了饭堂,一般士兵不敢跟她抢。

  有新兵不长眼,就会有老兵过去叼著烟跟新兵讲故事,告诉他在某个冰封的滩头阵地,涅莉女士是怎么用匕首杀了两百个普洛森大兵的。

  是的,现在在大家的口耳相传中,涅莉用匕首杀的普洛森大兵和王忠用军刀砍的坦克快一样多了。

  大爷很震惊:“您可是可萨莉亚国王啊,怎么能这样呢?只有那些功勋卓著的战士才能获与您同桌的殊荣,必须得这样才行啊。”

  王忠:“等战争结束,我会把皇冠和权杖都捐给博物馆,时代变了,不再需要国王的时代到来了,老人家。”

  老人家看起来还没有能理解这一切,他盯著王忠不断的发出“可是”这个词的第一个音节。

  王忠:“谢谢您带路,也谢谢您这些年一直在照看这个陵园。”

  “呃,这是我应该做的。”老人赶忙鞠躬。

  王忠从他身边走过,向著陵园内部走去,依稀可以听见身后传来老大爷的念叨:“没有国王了,没有国王的日子……”

  声音逐渐听不到了。

  陵园中央高高的基座上,摆著一辆被摧毁的坦克。

  王忠立刻想起来,这辆坦克就是两年前普洛森报纸头条照片里的那辆,按照头条文章的说法,这是皇太子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安东诺夫最后搭乘的坦克。

  站在坦克前面,王忠回想起两年前自己率领部队离开阿格苏科夫前往奥拉奇阻击敌军时,和伊凡最后一次见面。

  记忆中的伊凡面容已经有些模糊,但是他的话语却依然清晰。

  “照顾好奥尔加。”

  这是伊凡最后的嘱托。

  现在这个情况,算照顾好奥尔加了吗?

  王忠扪心自问。

  应该算吧,保住了她的皇冠,避免了她成为阶下囚的命运。

  问题是将来。

  等战争结束,如果奥尔加自己退位,那就以哥哥的身份庇护她,把她接到自己的庄园,到时候她可以养养花,进行一些艺术创作什么的,或者当个传记作家专门回忆末代沙皇生活。

首节 上一节 824/9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下一篇: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