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238节

  “哦,你讲。”

  “辽东高句丽。”武怀玉道,“当初高昌国与西突厥欲谷设勾结叛唐,不仅阻拦丝路、扣押唐使,还发兵攻打附唐的焉耆,甚至袭扰我伊州,

  他们还跟漠北的薛延陀密谋,要结盟联兵。”

  高昌和欲谷设都败亡的很快,薛延陀都来不及出兵救援,但他们却也是成功唆使契苾部叛北,

  还想趁唐西征南下攻东突厥,只是最后没找到机会。

  “薛延陀的夷男野心勃勃,臣敢说,他们不仅是跟高昌、西突厥暗里勾结,唆使契苾部北逃,他们肯定也跟辽东高句丽有暗中联络,”

  李世民捋须。

  高句丽,那是他早就定下的目标,只是还不到时机,隋数征辽东,发百万之兵都不曾攻灭,反倒是引的国中动荡,最后天下大乱,隋二世而亡。

  没有十足的把握,李世民不会轻易提征辽,因为必然会引的无数人反对。

  “高句丽与我大唐这二十多年都相安无事,未必敢公然勾结薛延陀来犯。”

  “陛下,不得不防啊,臣以为要让高句丽老实,最好还是得武力威慑。派一上将驻防辽西,于辽河增屯兵马,这样高句丽就算有那贼心,也没那贼胆声援薛延陀。”

  武怀玉见李世民在考虑,

  趁热打铁,

  “陛下,臣愿为辽东经略,巡视关外,整顿兵马,加强城防武备、军屯。”

  皇帝愣了一下。

  他没料到这说打薛延陀,怎么说着说着,武怀玉要去经略辽东。

  李世民很快就回过神来,

  武怀玉这是想金蝉脱壳,如今长安的局面,他处于舆论中心,接下来肯定是要面临一轮暴风雨的袭击。

  但武怀玉确实聪明,这个时候还想到了对策,三十六计走为上。

  既辞皇帝的赐姓封王,也不留下来当宰相,更不会坐在长安被攻击,他去关外辽西,这辽东经略,不也跟他当初在岭南做七府经略类似。

  重点这是个使职,算是个临时差遣,权力有,但相比宰相、都督等,又不同,随时可以召回。

  “召你回来,朕可是要重用你的,中书令兼吏部尚书,马周近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我便想着让你做中书令,你们郎舅两个一起主持中书省事务,你再把吏部管起来,”

  武怀玉道,“哪有郎舅两个同任中书令的,这太不合制度了。再则,我也无法胜任吏部尚书之职,没这经验。”

  “若是辽东不需要臣,臣愿意去洛阳跟长孙国舅调换一下,又或者再回岭南为朝廷守南疆也好。”

  皇帝没马上回复。

  今天的这次大明宫会话,皇帝准备了许久,可结果还是有些超出计划了。

  (本章完)

第1224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

  辽东本就是中原故土,向以秦皇汉武为榜样的李世民,当然要把汉之旧疆辽东收复,还要报隋朝数征高句丽而战死辽东的无数中国子弟之仇。

  高句丽自西汉末年起,逐渐扩张其势力范围,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部分地区,在三国和魏晋地区,趁中原内乱之际,更是大肆蚕食吞并辽东土地,成为东北一霸,甚至多次越过辽河入侵辽西。

  隋朝的数征高句丽,也是到了不打不行的时候,只可惜杨广败了。

  当年杨广征辽东,李渊身为卫尉卿曾负责军械粮饷,李世民兄弟也曾跟随,虽没亲上战阵,却也见识到了辽东小霸王的彪悍。

  隋朝虽没灭高句丽,却也将其打的伤筋动骨,大唐建立后,高句丽也十分老实的称臣纳贡,李渊当时天下还未一统,也顾不上高句丽。李世民前期忙着防突厥,理内政,也是跟高句丽相安无事。

  如今时机越来越成熟,

  但还有个漠北薛延陀要先收拾了,方能对辽东动手。

  这些年,高句丽人一面对唐称臣纳贡,一面也开始跟百济、新罗动手,从南边找补。对中原大唐,他们内心是惧怕的,深知早晚有一天中原人还会来复仇,他们这十几年来,在辽河一线,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物力,在打造一条千里辽东长城。

  武怀玉此时提出要去经略辽东,是让李世民出乎意料的,甚至超出他的计划。

  回到太极宫,李世民便召来太子承乾。

  “武怀玉刚才极力拒绝赐姓封王,也不肯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你猜他跟朕提了个什么请求?”

  承乾摇头表示猜不到。

  “你是他学生,你猜猜。”

  承乾给父亲倒了杯奶茶,想了想,“莫非老师请求返回岭南镇守?”

  “哈哈哈,猜对了一半吧,朕刚才跟武怀玉提及要征讨漠北薛延陀之事,他也是表示赞成的,他还向朕举荐李绩为大总管,

  然后他说征讨漠北,须提防辽东高句丽,所以自请去经略辽东。”

  承乾还真没想到。

  “父皇同意了?”

  “你觉得朕该同意否?”

  承乾端着茶杯想了许久,他一方面是觉得老师于国有大功,这样对待功臣未免不公,而且武怀玉不仅是他老师,也是他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已经当了十六年的太子,承乾也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

  他也深知,要想将来顺利继位,得有自己的势力,势力还得足够强。

  可父亲对他倾心相传的帝王术,又让他觉得确实得对臣下加以限制,尤其是武怀玉这样的大臣能臣,再不限制,就不仅是封无可封,还面临一不小心就会出权臣的局面。

  不能无条件的相信任何人,更不能把刀柄交到别人手上掌握。

  权力任何时候都得掌握在自己手上,得始终掌握主动。

  “老师若是去辽东,肯定能为朝廷镇慑住高句丽,让朝廷可以专心灭掉薛延陀,甚至以老师的能力,还能为朝廷以后征辽东,做好全面准备,

  只是,儿臣以为,现在老师去辽东,时机不合适。”

  “为何不合适?”

  “阿耶,老师立下如此大功,本就是司徒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次回朝,肯定得有加封,若是直接去了辽东,仅以一个辽东经略的头衔,远远不够。

  这会让天下人认为是贬降。”

  “再则,朝廷三路伐漠北,兵部尚书李绩挂帅,东路以江夏王为总管,樊兴、薛万彻为副将。

  幽州都督丘行则、营州都督兼安东都护程名振,都不在行营之列。

  老师此时去辽东,还得受行营大总管节制,而李绩也仅是兵部尚书并非宰相。”

  李世民听了太子的分析,倒是点了点头。

  他抿了一杯茶,

  缓缓的开口道,“朕跟他在武德殿喝了一壶茶,又在大明宫转了一圈,跟他谈了许久,虽然两年没见,但武怀玉还是那個武怀玉,仍然还有点贪财好色爱美食喜奢华,但却并没有什么隐藏的野心。

  他居然跟朕说想告老归田,说想念岭南的荔枝芒果,想念吕宋的椰子香蕉,想念那里的沙滩和海鲜。

  这家伙才三十五岁,居然就想致仕,说回家陪陪妻妾儿女,空闲时游山玩水写诗作画,顺便传承发扬一下他师父逍遥子传给他的龙门道。

  他说自己现在还是龙门道的掌门宗主呢。”

  承乾笑道,“老师懂分寸知进退,”

  “那家伙啊,太聪明了,朕这些年这般信任重用他,也是既赏识他能力也欣赏他的知分寸。”李世民感叹道,“只是他才三十五啊,要是他现在五十三,朕也不用这么操心。”

  他望向儿子,其实李世民自己在位时,是不用操心武怀玉的,他相信武怀玉在他面前不敢有什么心思。

  可就怕他走后,太子承乾将来压制不住武怀玉。

  现在武怀玉已经有这么大的功勋名望,甚至在朝中有那么的势力,再过二十年三十年,那时是何等权势?

  承乾压的住武怀玉吗?

  尤其是太子的东宫,如今生了儿子的武良娣和韩良媛,一个是武怀玉的堂妹,一个是他外甥女。

  太子妃苏氏的情况,将来承乾立太子,只怕只能是在韩氏和武氏的儿子中立,那三个孩子不论立哪个,都是武家亲戚,要么喊武怀玉堂舅,要么喊武怀玉舅公。

  甚至李世民做个最坏的想法,武怀玉就比承乾大十岁,但身体可比承乾好太多,有可能三十年后承乾反走在武怀玉的前头。

  那么到时武怀玉就是顾命大臣,以他经营几十年的权势,如果武怀玉真有野心,那岂不就是杨坚第二?

  或者是又一个王莽?

  哪怕只是个霍光,李世民也是无法接受的啊。

  若是武怀玉这次透露出半点的不安份野心来,李世民都会下决心收拾武怀玉,不至于就杀了他,但肯定会把他扔到哪个边疆,或是就安置到洛阳或扬州,让他一呆二三十年。

  他把李绩就按在并州十六年,

  当初他曾想把武怀玉按在岭南二十年,可武怀玉太能折腾了,经略开发岭南的速度太快,快到岭南的发展,让李世民都不敢再让武怀玉继续久镇,生怕他在那根深蒂固。

  让他取代侯君集去西域,本想着西域那么大,形势那么复杂,任武怀玉折腾个二三十年也够了。

  可谁能想到,他两年不到,就把李世民预计需要二三十年经略好的西域给都扫平了。

  西域也不能让武怀玉继续呆了,百骑司等一封封密奏不断送到他御案,西域的可汗、国王们,都开始喊武怀玉大人了,都甘愿做武怀玉的儿了,这还得了,再让武怀玉在西域呆下去,

  到时安西诸镇,都是他的义子、学生、旧部们担任,诸蕃、各国的可汗、国王、都督,也都跟着喊父亲大人,

  这西域岂不要成武家的,

  西域六万唐军啊,真要让武怀玉经营个十年二十年,一旦朝中形势有变,他要举起大旗造反,那可就是心腹大患。如果武怀玉只求割据西域,承乾都未必能平定。

  岭南、西域,都不能让武怀玉继续镇守。

  但李世民也不敢放武怀玉久留朝中啊。

  真是既希望臣子能文能武,又怕臣子太有本事,简直是操碎了心。

  朱雀门广场。

  承嗣卸了铠甲解了千牛刀,换上了一身圆领紫袍配七环金玉蹀躞带,寒风里,外面罩了一件貂裘,站在那里面如冠玉身姿挺拔,真是一个翩翩贵少年。

  “阿耶,”

  看到大儿子这仪表堂堂,武怀玉非常欣慰,人当了父母才真正成熟,

  孩子大了,父母老了。

  “陛下给我放了三天假,让我回家好好陪陪阿耶阿娘。”

  武怀玉跟儿子并肩走在广场上,

  “你的婚期定下了?”

  “嗯,陛下给我和十九公主选了明年三月。”

首节 上一节 1238/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