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249节

  洛阳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而是方方面面上的中心,甚至大唐的官话,都以洛阳音为标准,在朝堂上说关中口音甚至还会被认做是没文化,会被嘲讽。

  除了政治和文化层面,

  其实李世民谋划要推行两京制,升洛阳为东都,也还是因为关中虽有八百里平原很肥沃,但关中毕竟偏居一隅,

  天下一统,国家越来越兴盛,雍州百万家,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关中无法供给长安这座京师的耗费,粮食每年都会有大量缺口,

  而关东江南虽有粮,可道路却限制了运力,再怎么修路挖河,仓库转运,这始终是个大难题,尤其是导致运进关中的粮食成本太高,江淮的粮运进长安,运输成本是粮食本身的数倍。

  越往后,以后长安做为都城而产生的问题越多。

  当年隋朝统一南北,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所以后来营建东都,迁都洛阳,粮食等不好运进长安,但修大运河后,南北的粮食运到洛阳都非常方便。

  且有大运河,工商也能发达。

  长孙无忌在洛阳做了五年都督,还是给洛阳城带来了不少发展的。

  大唐对于洛阳,向来也是很重视的,李世民攻下洛阳后,朝廷就以洛阳为陕东道大行台的驻地,秦王李世民就兼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李世民用心腹屈突通镇守洛阳,

  后来又先后任命了杨恭仁、武士彟等都督洛阳。

  五年前,又把国舅长孙无忌外放洛州都督。

  长孙无忌是鲜卑贵族,籍贯上就是河南洛阳,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洛阳长大的。

  虽然武怀玉觉得长孙无忌这個人,有些心胸狭窄,且比较贪权,但能力也确实是很不错的,玄武门后他被李世民评为功列第一,那可不是因裙带关系。

  长孙无忌除了没有带兵打仗这方面的经验和天赋,搞搞行政他还是很厉害的。

  五年时间,

  洛阳繁华已经不输长安。

  当然,洛阳有如今的发展,也是朝廷重点扶持,其中也还有武怀玉的一份功劳,当初屈突通镇洛阳的时候,可是全面打压洛阳,一心把洛阳这座曾经繁华的国际大都会,变成一座普通的州城,抑制工商,打击商贩,一心要让百姓都去种地,搞的一潭死水。

  搞的洛阳、郑州这两座中原大城,最后死气沉沉,商贾工匠全都跑到汴州去了。

  武怀玉主张不能抑制工商,反而要扶持工商,洛阳做为天下中心,而且隋朝修的大运河又是连通洛阳,还西接长安,这样好的区位优势,岂能浪费?

  腊八,

  新年将近,

  洛阳城外的官道上人来车往,

  人字形的南北大运河,就是以洛阳为中心,以洛阳为中转站,

  天下的商货,如今也都是以洛阳为最大中转站,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

  同样的,这里也有如今大唐最多的仓储,粮食、盐、布、丝绸等等,

  长孙国舅在任五年,

  让洛阳更上了一个台阶,如今的洛阳城,已经很接近大业初隋朝东都的那个兴盛了。

  武怀玉还知道,长孙无忌在洛阳这五年,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已经有所没落的关陇集团,纷纷汇聚到了长孙国舅麾下,明里暗里已经推举了他为关陇贵族的领袖。

  甚至洛阳城,这几年还成了以长孙为首的这些关陇集团的大本营。说来有些奇怪,关陇集团,居然跑到洛阳来以此为大本营。

  但在长安,

  这些年,老牌的关陇贵族,其实受到了跟山东士族差不多的待遇,都被皇帝一直在打压。

  只是相比之下,关陇集团毕竟缔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比起山东士族还是要体面许多的,但皇帝这些年也确实一直在扶持新的势力,这新的势力主要就是军功新贵集团,以及寒门庶族地主阶层。

  前者,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争皇位的兄弟们,绝对的忠诚可靠,比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甚至武怀玉等。

  后者,也是跟着李世民创业的文官、学士们,如房玄龄许敬宗等,也还有这些年通过科举、举荐等提拔上来的庶族地主阶层的人,比如马周张行成等。

  在李世民的朝堂上,

  不再是关陇集团一家独大,山东士族也不像是在北朝时那样高高在上。

  有些关陇贵族,比如李靖等家族依然兴盛,但也有些已经没落了,又不甘心,于是也开始抱团取暖,他们围绕在长孙国舅身边,结成了一个新的关陇贵族联盟,

  长孙无忌这几年能在洛阳干的这么好,这么出政绩,也是离不开这些关陇贵族联盟的大力支持的。

  不管没不没落,毕竟世代贵族,人才并不缺。

  别看长孙无忌这十几年来,被李世民一直摁着闲置,但仍还是关陇集团的一面旗帜,毕竟国舅身份摆在那,又还是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最主要的是,他是太子的亲舅舅,

  在如今太子储位坚如磐石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认为长孙国舅的将来,自然是充满光明的。

  可以说,朝中现在虽没有了魏王党,但太子党还在。

  只不过太子党以前是武怀玉和长孙无忌的结盟,但现在内部也是隐隐两个山头,

  武怀玉代表的是军功新贵和庶族地主士人阶层,长孙无忌这边却是关陇贵族集团。

  双方暂时是井水不犯河水,甚至仍不是联盟的。

  但将来是怎么样的,其实谁也不知道。

  洛阳临都驿,就在洛阳城外不远。

  武怀玉刚进驿站安顿下来,驿长就领着一位驿卒过来。

  这位驿卒极为疲惫,

  居然是从一路追过来的。

  奉旨前来传达敕令,

  皇帝让武怀玉在洛阳休息三天,

  这封敕令,仅仅用了一天半时间,就从长安送到了洛阳,八百多里,沿途接力传递,每过一驿换一匹马,十驿换一个人。

  这一路过来,换了三位驿卒,驿马换了三十匹马,就为了能够最快的时间把敕旨送到。

  正常朝廷规定,敕令是要一天传递五百里。

  他们一天半时间,跑了八百多里,正是按照这个要求跑的。

  武怀玉看着五百里加急送来的敕旨,陷入了许久的沉思。

  随信送来的,

  还有皇太子承乾送给他的一盒八宝粥。

  三天前,

  延英殿廷议,皇帝让他即刻驰驿赴任,回家跟妻儿告别都不许,一个随从不许带,匆匆离开长安城。

  三天后,

  皇帝又五百里加急传来敕旨,让他在洛阳过个腊八,好好休息三天。

  武怀玉原本没打算进洛阳城,也不允许他进洛阳城,他就在洛阳城外的这个都亭驿馆住一晚,明天一早就继续赶路。

  一天十驿赶三百里路,那可是很辛苦很赶时间的。

  百骑校尉们听到皇帝派人五百里加急送来的敕旨,还有太子送来的那盒八宝粥,一个个都是神情复杂。

  他们这趟任务其实心里也很不情愿,这眼看着要过年了,还接这趟苦差,一天跑十驿,不仅是武怀玉辛苦,他们也辛苦啊,又不是铁屁股,天寒地冻一天跑三百里,这趟营州跑完,得去小半条命。

  原以为武相这次是要倒了,不料这才三天,圣人和太子就关怀起武公了。

  让人看不懂了。

  武怀玉向北面拜谢圣人和太子的恩赏,

  回屋又写了谢恩表。

  夜晚,躺在洛阳驿馆的上厅暖榻上,武怀玉居然有点失眠了。

  这几天一直在路上跑,人很疲惫,可这会却心绪起伏,他也猜不透皇帝到底是几个意思了。

  这个趟究竟是真要去营州,还是说会半路召回?

  现在还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样不清楚。

  不过承乾这小子没白教,还知道记挂着他,千里迢迢的还捎了盒腊八粥来。

  他不由的又想起在潼关驿馆遇到崔义直父子,

  说来还是半个亲戚,

  可崔义直见他被贬,第二天却只让他儿子来送行,自己却说染了风寒躲着没露面,

  这就是所谓的锦上添花常有,雪中送炭者少了。

  崔义直明显是怕受牵连。

  这人还没走茶就凉,世态炎凉,可以想见,假如他武怀玉真的栽倒了,那到时只怕会有无数人跑来落井下石,跟着踹上两脚。

  怪不得好些人位高权重了,却越发不肯放权,其实不是他们有多贪恋权力,而是一路爬到这高处,沿途走来肯定也没少得罪人树敌,

  当你老了,当你退了,那么你现在的曾经的对手、敌人,必然会要来报复清算。

  为什么这些大臣都身居高位了还要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不完全是为了权力和野心,许多人其实也是为了能够自己将来退下去后有人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以才会有这种以亲族、门生、部属、乡党、同学等关系组成的山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而庙堂,其实是个更大的江湖,这里的斗争更凶险。

  次日一早,

  武怀玉还没睡醒,

  洛州都督府的长史、司马,就带着洛阳府、州、县几级官吏前来城外驿馆拜见武司徒。

  皇帝的五百里加急敕旨既送给了武怀玉,也还有一份送到洛阳城中的都督府。

  都督长孙无忌不在,都督府长史代为主持事务,接到敕旨后也是不敢片刻耽误,赶紧通知众官吏,速速出城来拜见。

  这可是皇帝和太子的双重旨意,让洛阳官吏好好招待武司徒三天。

  其实接到敕旨的时候,

  洛阳这些官吏们也很懵。

首节 上一节 1249/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