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27节

  后来武怀玉陆续也在三个塬上买了些地,塬上的地便宜。

  这两年塬上的武家庄子,都不再种麦,都是种玉米土豆红薯高粱这些杂粮粗粮,一边也养起了猪。武家也没对周边百姓藏着掖着,附近村民们看到武家的收获后,也是再坐不住,都来武家买种子,

  跟着种起了这些祥瑞,又跟着养猪等。

  赵仁本新官上任,特意全县都走了一遍,塬上塬下还有山里,很认真的走访调查,很是惊讶。

  塬上和山里的三原百姓,现在居然已经勉强温饱了,一些胆大养猪运气也还不错的,甚至已经赚了些钱。

  当然,三原县最让赵仁本惊叹的还是龙桥。

  三原县之前还是两县的时候,迁来移去的有过四个县城,但这四地,现在都远不如龙桥兴盛,

  “相公,龙桥这里得武家带动,发展的非常好,人品众多,工商兴旺,又是交通要冲,我想给朝廷上报,申请把县城搬到龙桥来。”

  现在的县城,处在白鹿塬下,清峪河旧道的南岸。

  相比起三原最早的旧治清水谷永安城,以及后来迁移到白鹿塬上的永安镇,再到后来塬下的任城,旧永安城位置险要,最开始是军城,后来塬上的永安镇,居高临下当交通要冲,

  任城依塬而守,面对平原。

  总的来说,以往主要是突出军事上的需求,而现在和平时期,赵仁本觉得县城应当选在交通更便利,经济更好的龙桥。

  “县城迁到清河乡龙桥来,我也是支持的,你回头打个报告。”

  县城迁到龙桥,对武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赵仁本说龙桥是个好地方,十里相邻的龙桥武家堡和李家庄,居然出了两宰相,

  赵仁本是很想在三原做出一番政绩来的,这样就更有机会冲击省台要职,不管是各司郎中,还是著作郎秘书丞大理正,他都是想试一试的,

  到他这年纪,往上的每一步都得努力,要是没走好,那可能一步调队再跟不上。

  “相公,听说朝廷准备要推行新法,我三原县有没有什么可以做的?”

  “我可以在朝中为三原县争取一个新法试点机会,能不能成这个还不好说,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先着手对三原县先做个全面摸底普查,把户籍人口、土地田亩、家庭财产,都调查清楚,要准确。”

  朝廷之前也是立五等户,以家庭财产多寡来分等,后来又细分为九等。

  其中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户统称上户,中中、中下、下上三等户称为次户,下中、下下为下等户。

  征收户税就是按户等来征,甚至衙门里平时一些地方上的费用摊派、杂徭也是按此来的。

  只不过就算开国都第十三年了,可户籍人口、家庭财产、土地田亩这块,其实依然很不清楚的,

  隐瞒人口,虚报岁数,假报财产,以及田亩混乱这种事情非常普遍。

  既有百姓为逃税少报,也有官吏为多征而多写。

  许多富人地主明明财产很多,却各种隐瞒少报,不少百姓很穷,却硬被胥吏写成上户。

  如果朝廷要推行两税法,那么这些都是必须先搞精确的,毕竟户税要按财产来定户等征收,地税也是要按亩来收租。

  “想要地方发展,首先还是得让百姓能安稳,我武家来到龙桥也十五年了,对这里也算是十分了解,朝廷的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之上,可现在的龙桥,其实许多百姓都没有地,或只有很少的地,可编在户籍上,却依然还得按丁缴纳租调服庸,百姓多有怨言,觉得不公,负担太重。”

  赵仁本点头,也早在下乡访察时发现这些了。

  “我跟圣人进谏,对于无田地的百姓,列为客户,不论有几丁,也不再征收一丁两石粟的正租,仅按其家庭财产定户等收户税钱,如果是下两等户,也免征户钱。

  家庭有壮丁的,仅需每年服二十天正役,中男的,服州县的一些杂傜。”

  “咱们三原县可以申请先试点。”

  赵仁本惊叹,“如果真的能行此政,那就不会有那么多逃户了。”

  “嗯,贵族豪强地主家的佃户,也当登记为客户,不能当黑户。”以前百姓逃避赋税劳役,弃籍逃户,隐匿于豪强地主家,这对朝廷很不利,甚至让豪强地主们掌握了依附于他们的这些人的人生自由,形成很强的依附关系。

  现在把这些佃户清出来授为客户身份,客户和主户在法律上统一授给良人身份,那地主豪强对这些人的控制力就大大减弱,

  “相公,如果无地者登记为客户,不需缴纳租调,只怕会有很多只有很少地的百姓,会卖地、弃地,主动成为客户的。”赵仁本道,毕竟租庸调制下,是按丁征税服役,一丁一年两石粟、绢二丈、绵三两,一年还服二十天免费的正役,服不够数还要折绢代庸。

  管你有一百亩地还是一亩地,一个人丁就算一份。

  “如果我们三原县能够试点新政,那可以在普查清楚户籍人口田亩这些后,给予那些有地者划等。

  比如说有十亩地是十等,二十亩地是九等,一百亩地一等,有多少亩地就划多少等,把原来的一丁每年两石粟、绢二丈、绢三两也划为十等,

  如果仅有十亩地,那一丁就只需交两斗粟、两尺绢、三钱绢。

  “那如果一户内有多丁呢?”

  “那就一户内的土地先除丁数再划等,比如一户六口人,家有二成丁,仅有三十亩地,那么可以一个划十等丁,一个划九等丁······”

  说到底,这套试行办法,其实还是基于按财产来收税,而不是按人丁来收税,而财产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占有田地数量。

  当然具体执行的时候,田肯定也还是要按肥瘦分等。

  而农民外的工匠商人,也肯定有不同政策。

  有田地产业者为主户,无田地产业者为客户,

  客户不需纳租调,主户纳租调,但要是田不满百亩,也是可以打折减免的。

  试点的时候,对百亩以上地的家庭,也仍是按租庸调制来征,并不会马上就按亩征收,

  赵仁本叹道,“如果我们三原县真的能够争取到试行这新法,那么大量百姓将获得税赋的减免,负担大为减轻,甚至许多逃户也愿意重新入籍成为客户的,”

  客户也是良民,逃户黑户却不是良民,良民身份其实还是有很大权力的,起码点选府兵、科举当官,甚至做吏,那也起码得是良民出身。

  “好处是百姓负担降低,但也有个问题,就是税收会立马减少许多。”毕竟现在只给授田不足的百姓减免租调,但却并没有立马给拥有许多田地的大地主们,也按田亩征税赋。

  “相公,我觉得这倒问题不大,咱们三原县现在工商兴盛,工商税赋这块能够填补,”

  三原县做为关中白菜心,京畿之地,土地兼并问题是十分严重的,长安的皇亲国戚、勋戚大臣那都是紧盯着,有点机会就要兼并。失地的百姓越来越多,或者说普通百姓也早就没机会再能分授到田。

  没有地,租庸调照样少不了,于是乎百姓就只能弃籍逃户,跑去依附地主豪强做部曲或是佃户。

  赵仁本做为县令,职责不仅有收缴税赋,劝桑课农,人口增长也是重要任务,治下百姓都弃籍逃户,他这个县令可是有很大责任的。

  (本章完)

第652章 开张

  2023-10-11

  推行两税新法取代租庸调制,最受损失的当然还是武怀玉这样的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们,

  武怀玉身为宰相、国公,可是免课身份,田地再多也不用交税。而其它士绅豪强,就算不能免课,但租庸调制下,按人口收税不是按田亩收税,良田万亩,一人也还是只交两石租两丈绢三两绵而已。

  “下官非常佩服相公,大公无私。”赵仁本这是真心话,他听说武怀玉有几千顷地,那可是几十万亩啊,本来一粒租都不用交,也就交点义仓粮。可如果新法一推行,武怀玉这么多地,按亩来交,

  就算仅按原来租庸调制的税额来摊到田亩里,比如原来一丁百亩地征两石粟、两丈绢,三两绵,那武怀玉几十万亩地,就相当于原来几千丁的租调,

  假如都折成十万亩地,那起码就是一千丁的租庸,两千石粟,两千丈绢、三千两绵。二十万亩,那就翻一番。

  平白多掏这么多钱粮出去,难道不心痛吗?

  “其实只要天下不乱,社会安定,世家豪强地主们,永远是最大的受益者,”武怀玉也是说明根本。

  是谁终结了门阀世家?

  南北朝时有宇宙大将军侯景,把江东士族干翻,这才有了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末之时有黄巢,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黄巢把起自东汉的门阀世家,彻底的铲除了,黄巢大军转战天下,私盐贩出身的黄巢痛快那些官宦、士族,走到哪就杀到哪清洗到哪,最后杀出来一个晚唐五代的武人割据时代,北宋建立后,开启文官政治,但宰相公卿等却已经大多是科举出身,再没有门阀士家了。

  大唐的租庸调制根本是建立在均田制上的,

  可均田制早就已经不行了,这根基都断了,上层建筑还怎么保存,而武怀玉这样的新贵也好,五姓七家那样的旧阀也罢,他们都是在那金字塔上层的。

  底层都榻了,上层哪还能好。

  这不仅关乎大唐国运,也关系着每个人。

  要是说直白点,武怀玉和李世民都想要改革税制,推行新政,都是看到了这大厦不稳,

  要是说的更难听点,就是不能杀鸡取卵,把鸡养好了,会源源不断的下蛋,你直接把鸡杀了,虽然能从蛋里一次多取些蛋,可就再没有蛋了。

  世道不乱,那士族门阀永远高高在上,

  让百姓能温饱,那么他们就会满足当下,绝不会铤而走险,

  只有当再无可失去,彻底成为无产阶级的时候,人是再无破绽再无软肋再不能拿捏控制的,

  金字塔是很稳固的结果,一层一层,最底层就是芸芸众生,最上层是帝王将相权贵世家。

  “夏收正忙,收获过后就要开始征税了,你们先不急征税,等圣人批准三原试点后,再开始征收。

  到时户口据当时实在人户,依贫富评定等级差派徭役和科税,不能按旧籍账的虚额,也不得摊及邻保。”

  税赋摊及邻保,是历来朝廷保证税收的一个重要手段,却也是非常害民的一个手段。

  四家为邻,五家为保,百户一里,五里一乡。

  朝廷征收税赋,往往是层层摊绑,比如一家欠缴,那他的邻保几户就得把欠的补齐,假如一户逃亡,那他的税赋差役,就要摊到其余几户。

  往上的乡里也是一样,乡、里的总税额在那,不管谁家没缴齐,最后总额都要补齐,就得摊到其它人身上。

  在这种政策下,一旦有人交不上税,那就会危及邻里,所以极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比如有人实在负担不起,直接弃籍逃户,去投豪强地主,或是跑进山里当个黑户,

  那他的邻居们就完蛋了,假如灾年,大家都没办法补齐,那就可能会让大家都只能跑路,

  一家跑,邻里摊补。一保跑,那就一里摊补,

  许多贫民本身田地少,甚至都没地了,还得按人丁缴税赋,一遇灾荒年,更艰难,最后还得给别人摊补,

  最坏的还往往是地方是比较有钱的上户,他们会仗着人丁多或者有势力,就会勾结官吏,把这摊补,都摊到穷人头上,有钱的不摊没钱的摊更多。

  最终实际税赋,可能就是翻番甚至更高。

  大家除了跑也就别无出路。

  所以武怀玉现在要试行新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得摊保,虽然这样做,朝廷可能会损失些税赋,可如果摊保,那后患无穷。

  “武相高义。”

  赵仁本奏章报上长安,李世民看过后很满意,尤其是上面说武怀玉愿意做个表率。

  武家在三原田地产业很多,他若带头,确实能起到很好表率作用。

  “准在三原县试行。”

  皇帝对赵仁本的敢为天下先很满意,大为赞赏,今年就在三原县试行他跟武怀玉提出的那些方法。

  户分九等,丁分九等。

  九等户收户税,以九等丁征收租调,无地者编为客户,列为良民。

首节 上一节 627/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