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5节

  因为按照新税法,五百亩以内正常缴纳田税。

  超过五百亩开始计算累进税,超过千亩税就高到赔钱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累进税他们也是不愿意缴纳的。

  “还有一个原因,普通地主其实也没多高的学问,他们对新政的深远影响并无多少认识。”

  “对他们来说,把地分给儿子,肉也是烂在自家锅里了。”

  “对于地主的儿子们来说,以前没有继承权,现在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然是非常乐意的。”

  “甚至,如果父母不给他们分田,他们还会主动举报。”

  “真正抵制新政的,是累世官宦之家。”

  “他们有更高的政治诉求,也很清楚累进税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而我们真正要打击的,就是这个群体。”

  听完陈景恪的分析,朱元璋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咱会让锦衣卫重点盯着这些官宦世家的,敢阻挠新政的,休怪咱不客气。”

  这话是带着血腥味儿的。

  上次借助赵瑁案打击地方大户,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猪也养肥了,正好开宰。

  就在老朱磨刀霍霍的时候,边关先后传来消息。

  晋王顺利拿下河西,燕王击破乃儿不花和咬住部。

  漠南已经没有成型的蒙古势力了。

  接到消息,老朱兴奋的连声叫好。

  两个儿子,都没有让他失望。

  “将战报公布出去,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国祚稳如泰山。”

  在朝廷的有意宣传下,战报迅速传扬开来。

  随着教化工作的展开,百姓已经对大明建立了一定的认同感。

  此时大明旗开得胜,他们自然也跟着一起高兴。

  而官僚集团则感到心慌不已。

  朝廷越强,他们反对新政的危险性就越大。

  尤其是,这次统军的还是两个亲王。

  等两个亲王率军归来,恐怕皇帝的手段会更加强硬。

  一想到这些,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也迅速的破碎。

  很多士绅地主选择分拆自家土地。

  而他们的背叛,也加速了内部的分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降。

  剩下的顽固派,已经无法阻挡大势。

  不过,分拆土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即便上下一心都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更何况还有人抵制拖后腿。

  朱元璋的计划是,明年征收夏税的时候,完成此项任务。

  “嘿嘿……明年夏税开征还未完成分拆的,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阶梯性收税。”

  “这么一想,咱反倒希望他们不要分拆了。”

  对于他的恶趣味,大家就当没看到。

  都忙得团团转,谁有空陪他闹啊。

  陈景恪自己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除了参与各种政策的制定,他还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改革计划。

  上辈子他只是个普通医生,穿越后靠着超前的知识勉强站稳了脚跟。

  然后通过恶补知识,总算是勉强能应付当前的各种事务了。

  但对于如何打造一个时代,他依然没有成熟的想法。

  最开始他以为,进行制度变革,发展生产力、建工厂、搞工业化就能成功。

  随着对政治的了解越来越深,他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构建新时代,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然后他就迷茫了。

  他知道自己的变革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

  直到司法独立失败,才让他陡然明白过来。

  他的变革缺了最重要的东西,思想。

  为什么司法独立会失败?

  因为当前的道德标准是儒家思想确立的,而律法又是根据道德标准来制定的。

  说白了,此时国家运转的底层逻辑,是儒家思想提供的。

  不改变这一点,司法就永远无法独立。

  至于用工业化倒逼儒家变革,这个计划也很难实现。

  工业化不是建工厂那么简单。

  前世直到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很多国家,停留在工业化的门槛之外,就是最好的证明。

  工业化,需要相应的思想做指引才能完成。

  如果将工业化比作是一台电脑,工厂是电脑的硬件,思想就是软件。

  没有思想的工业化,就像是没有软件的电脑,就是一块电子垃圾。

  指望一块电子垃圾倒逼儒家进步,多少有点缘木求鱼的感觉了。

  同理,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一个伟大的思想做动力驱动。

  否则,往往会人亡政息。

  只有用思想武装起来的集团,才能自发运转,不因人而变。

  也只有伟大的思想,才能构建出一个伟大的帝国。

  否则,他所谓的帝国时代,永远都无法实现。

  最多重走一遍英国的殖民道路。

  明白了这一点,他终于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不,准确的说,他终于摸到了门槛。

  可门后的道路是什么样子的,又该如何走,暂时还没有头绪。

  说的直白点,他不知道那个伟大的思想该如何构建。

  现在他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太阳的思想自然伟大,可不适应这个时代。

  直接照搬,后果是毁灭性的。

  要构建符合时代的伟大思想,就必须先了解这个时代。

  同时还要专研诸子百家的思想,以求从中汲取到养分。

  不过他有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作为穿越者,他能跳出时代看问题。

  更何况,他脑海里已经有一个伟大思想做参考。

  更容易找到适合的道路。

  但也只是相对其他人来说更容易,真正想要做到这一步,非常难。

  除此之外,李善长也经常来找他讨论‘法治’。

  自从听到法治这个概念,李善长就好像是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每天都有无数的新想法冒出。

  在他看来,最能理解自己想法的,自然就是陈景恪。

  所以,每当有了新的灵感,都会找他来讨论。

  陈景恪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让他自己完善法治思想,是很难的。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

  李善长是这个时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能根据法家思想,完善法治概念。

  那可就太好了。

  为什么一定要用法家思想,来完善法治概念呢?

  很简单,尊古习俗。

  凭空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难被人接受的。

  在前人的思想上推陈出新,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至于李善长热衷此事的原因,自然和三不朽有关。

  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他做到了,大明开国第一功勋。

  立德……他有自知之明,这辈子和德是沾不上边了。

  那就只剩下立言了。

  以前他没那个机会,虽然对法家思想研究很深,可并没有能推陈出新。

  陈景恪的一句‘法治’点醒了他。

首节 上一节 465/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