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26节
再加上这次是朱樉牵头,就算出了事儿也有这个二哥顶缸,实在没有不动手的理由啊。
于是他立即找来自己的心腹商议,结果自然没有意外。
他的心腹都是从大明过来的,对南洋大族本就没有好感,双方甚至多有摩擦。
这会儿要对南洋大族动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在淡马锡屠杀结束后的第二十天,南洋腥风血雨再起。
朱樉的亲王卫队,对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婆罗等国的南洋大族,展开了军事行动。
而楚国也出兵,对整个吕宋岛的大族进行了围剿。
这些南洋大族平日里看起来前呼后拥,实际上大多都是商人。
他们手里的武装力量也就是小猫两三只,用来欺负一下普通人还行,在正规军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朱樉其实并没有出动多少人,而且他也没准备将南洋大族全灭了。
“南洋大族远离朝廷,太忘乎所以了。”
“之前就是他们带头破坏淡马锡的规则,必须要给予严厉打击。
“但这些大族并非一无用处,用好了能帮朝廷解决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南洋这种地方,他们在事实上帮大明传播了文化。”
“所以我并不准备将他们全部消灭,只要将实力最强,平日里最不服王命的那一批打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他没说,他去小亚细亚任务非常重,投入多少资源都不够。
朝廷给的资源确实不少,却也是杯水车薪。
将南洋的大族收割一批,能聚拢不少资源。
对此,许柴佬保持了沉默,即便许家也在打击范围内,他都没有任何表示。
之前的事情让他学到了太多东西。
朱樉和朱桢的行动,再次让南洋列国瑟瑟发抖,生怕两兄弟来一出假道伐虢。
活跃在南洋的大族,更是吓破了胆子。
之前许柴佬的软弱,以及楚国对他们的依赖,让他们以为朝廷也不过如此。
这次他们终于知道,朝廷为什么叫朝廷。
自己那点资本,在朝廷眼里什么都不是。
楚国,许家。
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楚国军队,许家彻底陷入了混乱。
以前趾高气昂,言语间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的各大掌柜,此时惶恐的犹如老鼠一般。
好几个人冲到大堂,质问许光宪为何不想办法。
还有人骂他生了个白眼狼,肯定是许柴佬指使的。
许光宪只是目光冷冷的扫了他们一眼,然后就闭上眼睛不再理会。
当初迫于压力,他将许柴佬逐出家族,甚至邀请各家做见证从族谱上除名。
后来许柴佬成为淡马锡总督,又有人腆着脸去问他要好处。
被拒绝之后,就开始骂他数典忘祖。
之后他们又理直气壮的带头违反淡马锡律法。
可以说,淡马锡变成今日这般模样,他们占有很大责任。
当然,最大的责任肯定是许柴佬自己软弱。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在南洋生活久了的大族,确实缺少对国家的归属感。
尤其缺的,是对强大国家的敬畏。
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最终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朱樉考虑到大族的积极作用,并没有赶尽杀绝。
但朱桢不同,他针对的目标全是楚国和吕宋群岛上的大族。
作为君主,肯定不喜欢大族。
以前没机会,现在既然动了手,那自然不会再留尾巴。
所以他采用的是无差别攻击。
吕宋群岛上的大族,几乎被屠戮一空。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紧接着他就对岛上的,几个大型土著部落发起了进攻。
理由很简单,勾结大族意图谋反。
啥,你说冤枉?
那去问妈祖祂老人家伸冤去吧。
等楚国完成军事行动,朱桢重提新法的时候,举国上下再无一人反对。
然后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楚国竟然成了所有国家里,第一个全面施行新法的国家。
未来甚至成了大明的官僚培训基地。
言归正传。
朱樉在南洋的行动压根就没想过保密,恰恰相反,他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吆喝的满世界都知道。
所以没多久,泉州、福州等几个港口城市,就知道了秦王在南洋大开杀戒的消息。
因为不知道详情,各种消息传的很离谱。
什么秦王在淡马锡岛被奸商坑了,一怒之下屠了整座岛屿,鸡犬不留。
还有传是当地大族违法王法,被秦王抓住机会给杀了。
朱樉具体杀了多少人,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说五六万的,也有说十五六万的,还有说五六十万的。
甚至有说南洋被杀光了的。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些话,很多人都认为是谣言。
朱樉就算再残暴,也不敢在南洋行凶吧,而且还一次杀那么多人。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返回,更准确的情报也传入回来。
事情都是真的。
秦王将淡马锡岛屠的只剩下一万人,还在码头一侧堆了一座京观。
至于原因,淡马锡岛已经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朝廷决心推倒重来。
而且朱樉还没有收手,正在对南洋大族下手,估计又要死好几万人。
这一下几大港口城市沸腾了。
大多都是骂朱樉残暴的,那可是十好几万人啊。
倒是没有多少人骂朝廷,一来是不敢,二来是朱元璋和朱标在民间的风评很好。
百姓下意识的认为,是朱樉自己搞了扩大化。
但也有人认为干的好。
并将淡马锡岛上的罪恶详细讲了一遍。
这些人主要以商海、船员为主,毕竟他们都是受害者,感触更深。
以至于民间形成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经常出海的人,对秦王的举动相当支持。
对于他们来说,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混乱不只是影响他们赚钱,更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秦王用杀戮建立新秩序,那是在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自然要支持。
一种是很少出海的人,他们缺少切身感触,更看重那些生命。
那可是几万人啊,说杀就杀了。
太残暴了。
双方因此产生了不少的争执。
然而在这种争执中,朝廷重整淡马锡秩序之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尤其是海商群体,对重建后的淡马锡充满了期待。
毕竟那里确实很方便,也充满了商机。
而这场杀戮,也着实震慑住了很多不法海商。
这次运气好没有清算到自己头上,可下一次呢?
以后要小心,尽量不要触犯律法。
尤其是在淡马锡岛上,必须严格遵守新法。
朱樉的作为,自然也很快就传到了洛阳。
不出意外,满朝哗然。
一来是杀的人实在太多了,朝廷往南洋弄点人容易吗,说杀就杀了。
二来很多权贵都在淡马锡岛上有生意,自家的生意也没了啊,损失太大了。
于是,不论是清流,还是利益相关方,纷纷上书弹劾。
一开始弹劾他越权,你一个藩王竟然屠杀大明子民,这是要造反啊。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