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13节

  “对,治黄只是其一,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寒冷期的到来。”

  “寒冷期西北降雨会减少,如果现在不能恢复植被,以后将再没有机会恢复。”

  “百年后大明将要面对的,是彻底荒漠化的大西北。”

  “那个后果有多严重,你们应该能想的到。”

  “现在咱们多种活一棵树,子孙就能少一些压力。”

  西北全面荒漠化的后果,大家可太清楚了。

  那里不但是边防要地,更是主要养马场。

  一旦荒漠化,边军的粮草无法就地解决,只能从中原和南方调运。

  光运输成本就能拖垮国家财政。

  草场减少战马不足,朝廷只能推行马政,让百姓负担养马的成本。

  马政自古以来就是恶政。

  细数历朝历代的马政,一行行字眼下面掩盖的,是百姓的血泪。

  而拥有河套等养马地的朝代,马政往往相对宽松一些,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不少。

  大明的马政也是最近五六年才好转的。

  随着朝廷夺回河套以及河西地区,拥有了稳定的战马来源。

  不需要百姓来承担这部分责任了。

  之前的几次改革,就有关于马政的。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重建几大马场,将百姓负担的那一部分废除了。

  因为这件事情,几位当政的内阁学士没少被夸赞。

  仅凭这一项政策,他们就足以名垂青史。

  可是,一旦西北环境恶化,势必要重启马政。

  虽然到那时候他们已经死了,要骂也骂不到他们头上。

  但作为大明初期的内阁学士,他们并不缺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

  不愿意见到这种恶政被重启。

  所以趁着寒冷期到来前的这段时间,尽可能的恢复陕北、河套植被,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老朱继续说道:“西北种树,开海,开发南洋,大分封……”

  “都是为了给子孙多积累一些家底。”

  “到时候就算子孙不肖败家,也能多败几年。”

  “用军队抗灾救民,也是为了开一个先河定下新规则。”

  “将来后人面对极端天气,就可以出动军队,减少损失。”

  这算是掏心窝子话了,平时是没机会听到的。

  众人很感动,但……他们依然保持谨慎。

  温寒变的真伪还需要印证,不能轻易就出动军队。

  最终众人的目光都看向李善长,你这个首辅背锅的时候到了。

  李善长苦笑不已,不过还是说道:

  “上位,非是我们不相信您,实在是事情太过惊人,大家还需要仔细求证。”

  “出动军队抗灾不急于一时。”

  “先让大家证实温寒变的真伪,再商议是否需要出动军队也不迟。”

  “而且就算要出动军队,也需要提前做准备方可,现在太仓促了。”

  这其实是老成持重之言,老朱不禁微微点头。

  主要突然出动军队去抗灾,实在太突然了。

  不但得不到群臣的支持,很多前期准备都来不及做。

  就连朱雄英都有些意动了。

  陈景恪却着急了,说道:“陛下,诸位阁部,东南百姓可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李善长叹息一声,说道:“陈侯,我等知你素来心怀万民。”

  “换成别的事情,我必然支持你,可此事事关重大。”

  “我身为内阁首辅,必须要社稷安危考虑。”

  其他人也纷纷劝说,就连邱广安、蓝玉这两个铁杆,都站出来劝他冷静。

  陈景恪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将目光看向朱元璋,见他依然保持沉默,就已经知道了他的选择。

  对此,他并没有特别愤怒。

  其实这个结果他早就预料到了。

  皇权社会,大家首先考虑的是江山社稷,其次才是其他。

  之前能说服老朱,也是利用了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加上马娘娘、朱标、沐英接连重病,确实影响到了他的判断。

  现在他冷静下来,又有群臣反对,自然就改变了主意。

  别说是封建帝王时期,就算是二十一世纪,能出动军队救灾的,也只有那一个。

  独一无二的一个。

  为了将那支军队打造成那个样子,那个人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努力。

  他在大明才做了多少事情,连相对激进的《大同世界》,至今都没有公开发表。

  没有接受过万民的批判,没有取得多数人的认同。

  忽然就让他们去做违反认知的事情,太难太难了。

  不过他然做着最后的努力,深吸口气,郑重的说道:

  “诸位,我只想说一句话。”

  众人都将目光转向他。

  “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不做,后人就更做不成了。”

  对于这句话,众人都有些不以为然。

  道理大家都懂,可温寒变是不是真的还两说呢。

  就算是真的,难道就能出动军队去抗灾了?

  太儿戏了。

  然而,一直沉默的朱雄英,听到这句话霍然起身,说道:

  “皇爷爷,派一支军队过去吧。”

  群臣:???

  老朱有些头疼的道:“事关重大……”

  朱雄英打断他,说道:“正因为事关重大,我们才更要有打破常理的决心和勇气。”

  “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也知道你们的担忧是对的。”

  “可面对天灾,面对水深火热中的万民,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

  “更不能以危险为名,心安理得的坐视他们在死亡边缘挣扎。”

  他说的很激动,然而在场的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的铁石心肠,岂会被他几句话就说动。

  甚至大家还觉得他这个太子太沉不住气了,还需要锻炼。

  陈景恪非常感动,他知道朱雄英之所以站出来,一大半是因为自己。

  还有一小半,是自己这么多年的言传身教,让他拥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思想和见识。

  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现在他就是这样的感觉。

  朱雄英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些人,他也没有打算说服。

  他要做的,是逼迫这些人必须答应。

  作为实权太子,他有这个能力。

  只不过,以前他很注意自己的定位,在关键大事上,从来不和老朱、朱标唱反调而已。

  毕竟他只是太子,两个长辈爱护信任他,他这个做儿孙的也要端正自己的位置。

  可是现在,他决定,是时候正式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了。

  不过他并没有莽干。

  他毕竟不是老朱那种乾纲独断之人,受到朱标和陈景恪影响,还是很讲究策略的。

  所以,面对众人的反对,他说道:

  “现在只是尝试,用来告诉世人,军队原来还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没必要派太多军队过去。”

  “派几万禁军足以,既能起到试验的目的,又不用担心他们作乱。”

  “他们去了那里,也不用以血肉之躯去堵决口,力所能及的搜救百姓。”

  “维护最基本的秩序,给百姓搭建避难所,教导百姓如何自救。”

  “确保运送过去的粮食,能真正到达百姓的口中……”

  “要做到这些,总不难吧?”

  众人都不说话了,派三两万人过去,确实不用担心他们作乱。

首节 上一节 713/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