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79节

  双方分的还是很清楚的。

  军队方面也是一样,有晋王的亲王卫队,也有大明河西军。

  这次攻打西域,是为朝廷征战,所以主力是大明河西军。

  当然,朱棡要做的准备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他就找来了畏兀儿人阿力木江。

  阿力木江是西州各部派遣来河西的代表,当然是秘密派过来的。

  当得知大明要出兵西域,阿力木江兴奋的道:

  “大王,阿力木江向您保证,西州十三万军民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朱棡表情严肃,说道:“大明对那里的称呼用的是西州,你当知这是何意。”

  “你们的贵族,愿意放弃自己的部民,成为大明子民吗?”

  西州是唐朝灭亡高昌之后,在这里设置的州郡名称。

  大明用这个称呼,其目的不言而喻。

  阿力木江激动的道:“比起被异教徒杀死,我们更愿意接受天朝统治。”

  朱棡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很好,大明朝廷从不会亏待忠心之士。”

  “你可以回去告诉各部首领。”

  “大明占领西州后,会设立一胡一汗两个治民官。”

  “到时胡人治民官,会从他们之中选拔。”

  阿力木江大喜:“谢大王,如此一来西州各部,定会更加拥护天朝统治。”

  阿力木江立即出发,前往西州联络各部族,准备迎接大明王师。

  朱棡则开始进行最后的人事安排,以防他走后,河西这边出现乱子。

  这事儿说来简单,可实际上很复杂。

  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河西有两套班子。

  一套是晋王府,一套是大明河西府。

  朱棡在,他就是领头人,两套班子谁都得听他的。

  他不在,这事儿就不好办了。

  让河西府的人为主,晋王府那套班子的人肯定会有不服。

  让晋王府的人为主,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各自为主,那会导致两套班子分裂,必然会生出事端的。

  除非朝廷直接任命一个人掌管河西两套班子。

  可,也不知道是朝廷信任他,还是疏忽了,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旨意传来。

  他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朝廷的援助到来。

  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每年四季运送军需物资,都是固定的。

  然而,随同而来的一个人,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晋王嫡长子,朱济熺。

  “圣皇、太上皇、皇上都觉得您可能需要我,我也想来帮您,就让我过来了。”

  朱棡大喜,道:“哈哈……好,来的好啊。”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来的太是时候了。”

  然后他又说道:“我还一直在奇怪呢,明知我要出兵西域,朝廷为何没有派人来接管河西。”

  “现在我才知道,不是他们疏忽了,而是有更好的计划。”

  朱济熺就是掌管河西最佳人选。

  其一,他是朱棡的嫡长子,能继承朱棡的关系网,各部族对他会比较信服。

  其二,天然的晋王府继承人,朱棡不在他能名正言顺的统治晋王府。

  其三,他是朝廷派过来的钦差,河西府也要归他辖制。

  这个人选可以说相当完美。

  之后朱棡和朱济熺进行了长谈。

  通过交流,朱棡更加详细的了解了朝廷的情况,以及后续的政策。

  “陛下非常稳重,前几年不会做出重大变革,以稳固当前的改革成果为主。”

  “相对应的,在军事上会略微主动一些。”

  “接下来几年,辽东、云贵、川蜀、两广、交趾等地,都会有军事行动,打击不臣服的部落。”

  朱棡:???

  你叫这是稳重?那他要是不稳重,简直不敢想。

  这不禁让他有些担心,怕这大侄子太激进,搞的烽烟四起。

  不过……老爷子还在呢,还有陈景恪,怎么会允许他如此胡来?

  “你皇爷爷和陈景恪呢,他们也支持?”

  朱济熺自然猜到了他的顾虑,就说道:

  “这就是安平侯主张的,他提出了一个有限战争理论。”

  “就是大明要利用更加强大的综合国力,对周边不臣服的部族,采取持续不断,但有限度的战争。”

  “让那些部族时刻处在战争的恐怖之中。”

  “如此既能震慑已经臣服的部族,也可以持续不断的让不臣服的部族流血。”

  “除了军事打击,还有配套的思想攻势。”

  “大明会通过种种手段,在思想文化上对他们进行同化。”

  “将那些部族拖疲拖垮,自然就会归附大明了。”

  比如利用佛道两教,对其进行宗教渗透。

  比如通过臣服的部落,对他们进行文化渗透等等。

  朱棡不禁点头表示赞同,在边境这么久,他更了解如何和这些人打交道。

  陈景恪的这个措施,确实很有效。

  有些部族打一打就服了,然后老老实实接受统治。

  有些部族那真的是怎么打都不服,打不过就跑,趁你不备就发动偷袭。

  搞的人非常无奈。

  主动发动低烈度的有限争战,确实是很有效的办法。

  不就是比拼耐心和消耗吗。

  大明的国力最不怕的就是消耗。

  我用一百份资源,去消耗你一份资源,最后被耗死的依然是你。

  而且通过这种手段,也能让军队保持战斗力。

  可以说一举多得。

  事实上,朱棡不知道的是,陈景恪这么做还有更深一层次的计划。

  那就是军功爵制。

  不给军队找个敌人,他们会内耗的。

  有仗打,他们就不会造反。

  而且持续不断的低烈度战争,也能促进军队序列新老交替,延缓军功集团腐化的速度。

  当然,这么做还有个前提,朝廷手里必须有足够的土地。

  否则立了军功没办法封赏,军功爵体系也会崩溃。

  可现在大明最不缺的,恰恰就是土地。

  这些东西,朱棡不在中央,了解的不清楚是很正常的。

  朱济熺倒是知道,不过父子俩刚见面,并不是讲这些的时候。

  听完他的解释,朱棡这才放下心来。

  如此看来,大侄子还是很稳重的,没有急于求成。

  接着,父子俩又聊起了一些别的事情。

  聊天的时候,朱棡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儿子。

  讲话不急不缓,分析事情条理分明,关键是很有见地。

  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让他也大受启发。

  这让他非常的满意。

  儿子放在洛阳学习那么多年,是真的成材了。

  接着,他就举行了家宴,迎接儿子的到来。

  席间,两个很重要的人物出场。

  这两个人朱济熺都认识,不过并不是很熟悉。

  认识是因为,这俩人都是他的亲戚。

  一个是傅让,傅有德的儿子,也是他的五舅子。

  还有一个是谢庆,他的亲舅舅。

  之所以说不熟,是因为他从小在洛阳生活学习,和这两人接触都不多。

首节 上一节 779/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