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谍影:命令与征服

谍影:命令与征服 第5节

  “背对墙。”

  “是。”

  缓缓的转身。

  看到李伯齐招招手。然后很多人进来。

  确切的来说,是一群特务带着九个人进来。站成一排。都是男人。年龄各异。服装各异。

  李伯齐来到张庸的身边。低声说道:“将里面的日本人认出来。”

  “是。”张庸急忙回答。

  其实,他已经知道答案。

  在这九个人刚刚进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从左边数。”

  “第四个。第六个。第九个。”

  “伱确定?”

  “我确定。”

  张庸肯定的回答。

  没错,就是三个日本人。清清楚楚的。

  奇怪的是,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并没有任何日本人的特征。外表根本无法分辨出来。

  可恶的日谍!

  肯定都是日谍!否则,伪装做什么?

  全部拉出去。枪毙。

  “带走。”李伯齐挥挥手。

  “走!”特务们于是将所有的男人都带走。

  过度宽敞的房间,又只剩下李伯齐和张庸。

  李伯齐似乎在思考什么。

  张庸静静站着。

  没那么惊恐了。

  好像不用被枪毙……

  “你欠我们一条命。”李伯齐忽然说道。

  “是。”张庸闷闷的回答。

  不知道这条命是什么意思。

  但是对方强势,他只能忍。

  “其实,如果我们不顾忌你的死活,我们是可以抓活的。”

  “但是,因为考虑到你的安全。我一枪就将日谍打死了。”

  “所以,线索断了。”

  李伯齐缓缓的说道。然后转头看着他。

  张庸保持沉默。

  “你刚才指认的,四号是日本人没错。我安排的。但是,六号和九号……”

  “他们两个绝对是日本人。如果不是,你枪毙我!”

  对于这一点,张庸非常有底气。

  对于手无抓鸡之力,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来说,只能靠这一点点“歪门邪道”谋生。

  如果力行社觉得他有利用价值,或许他的命运会从此改变。

  至少,他还有机会活着走出力行社大门。

  “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直觉。”

  “直觉不可靠。”

  “不。我对日本人的直觉非常可靠。”

  张庸一口咬定。

  经历了小黑屋的折磨,他似乎坚强了不少。

  有机会必须抓住。

  辨别日本人,就是他唯一的机会。

  力行社有那么多的特务,什么样的人才都有。行伍出身的人非常多。

  无论是肉搏,还是开枪,一个个都是好手。

  可是,要说能够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将隐藏的日本人揪出来。哪怕是戴老板来了,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是他唯一的立足之本。

  将隐藏的日本人抓出来,然后严刑拷打,肯定没错的。

  如果严刑拷打没有结果,那就直接拉出去枪毙。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冤枉。

  一个正常的日本人,为什么需要隐藏身份呢?

  “来人!”

  李伯齐忽然叫道。

  门外立刻进来一个特务。很精神。很彪悍。

  他们应该都是从军队里面调来的。无论枪法还是拳脚,都非常不错。目标就是日谍。

  “给他一把枪。”

  “是!”

  那个特务转身出去。

  很快,他就拿着一把手枪回来。递给张庸。

  张庸摇头。

  他不需要。

  这玩意儿,他不是很会用。

  怎么说呢?二十米之内,都未必能打准。之前已经试过了。

  前世军训的时候,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还能打中靶子。但是手枪比步枪难用。二十米之外,就很难命中目标。有等于无。

  也搞不清李伯齐的心思。

  “拿着。从现在开始,你就在我们力行社做事。暂时编入我们第八行动组。”

  “我不用枪。”

  “为什么?”

  “我不会用。也没必要。”

  “我已经给过你了。你如果不要,那以后都没有机会了。”

  “我不要。”

  张庸坚持。枪不是好东西。

  带着枪。更容易成为嫌疑人。他相信李伯齐肯定会继续观察他的。

  “拿走!”

  李伯齐挥挥手。

  那个特务于是将手枪拿走了。

  “出来。”

  “是。”

  张庸跟在李伯齐后面。

  进入一间地下室。有点阴凉。好像是停尸房?

  对。是停尸房。摆放着好多具尸体。都用白布蒙着。旁边站着好几个特务。还有两个女的。

  “你分辨一下,都有哪些是日本人?”

  “死人我不会分辨。”

  “为什么?”

  “死人没气息了。”

  “哦?”

  李伯齐眼神眯细。

  张庸坦然面对。确实不会。死人无法分辨。

  因为死人不是可以攻击的目标。是不会显示的。这一点,必须提前说清楚。免得李伯齐疑神疑鬼。

  “你来看这个。”

  李伯齐招招手。将张庸叫到最里面的一具尸体旁边。

  两个女特务将白布掀开。下面是一具女尸。

  只有喉咙上有伤口。其他都完好。

  蓦然间看到未着寸缕的女尸,张庸顿时麻瓜。

第4章 ,入职

首节 上一节 5/3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狙击手从复制王喜奎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