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22节

  此事很快泄露。李元胤则策划诛杀罗成耀,派人到行在密告永历帝,求得永历帝谕令。

  好家伙,这个李元胤本事还真不小。丹初在行在盘桓十余日,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竟未听说过密诏之事。

  永历帝倒也沉得住气,竟未泄露丝毫风声。可见,永历帝并非像印象中的那样弱智,同样有机谋,大概是性格懦弱,以致一事无成。今后,不可再以等闲视之。

  联络到李元胤曾成功诛杀佟养甲、杨大甫,丹初亦对他刮目相看。李元胤或许在带兵、打仗上才能一般,但在策划谋杀上确实有一套。

  “老弟,佟养甲为两广总督,杨大甫为梧州镇将,都被你顺利诛杀。罗成耀机谋不如佟养甲、兵马不过杨大甫,诛杀他应无问题。你有什么打算,不妨说算我听听,我也帮你出出主意。”

  出于慎重,丹初支走了侍卫,只和李元胤二人密谈。

  “佟养甲无兵,诛杀起来容易。杨大甫虽有兵,兵马主力皆在梧州,皇上把他召到了肇庆,我方好动手。这个罗成耀做贼心虚,平时都身处军营之中,杀他颇为棘手。

  “我打算以宴饮为名,把罗成耀骗到船上,就地斩杀。所虑者在于罗成耀的大军。万一罗成耀一死,部众哗变投了鞑子,可就不妙了。”

  肇庆西邻梧州,东接广州,地理位置相当紧要。府城三面环江,北羚山、鼎湖山俯瞰北城,烂柯山横跨西江,形成羚羊峡,是座易守难攻的城市。

  明军诸镇云集肇庆,不可能全部驻守在城内,若要驻在城外,势必要靠近西江扎营,好方便取水、登舟。罗成耀麾下有七千兵马,就驻扎在肇庆城东,靠近西江北岸。

  “这事,何阁老知情吗?”

  “奏书都是我亲自写的,此地除了你我,再无第三者知道。”

  谋事在密,李元胤办事小心,丹初也就有把握了。他初来乍到,正可拿罗成耀的人头立威,便说道:

  “不除掉罗成耀,我辈便不能放心东下。如今人心纷扰,陈邦傅被我挟持而来,无心战斗。我们联手诛杀罗成耀,也可震慑群小,整齐军令。”

  次日,李元胤邀请罗成耀宴饮,准备泛舟东下,欣赏西江美景,顺便到羚羊峡视察防务。

  舟泛中流,江风习习,营妓花枝招展,行酒歌吹,不胜惬意。罗成耀几杯酒下肚,有点飘飘然。正巧甲板上结了个绳床,不时随船摇荡。

  他拉住一个新认识的粉头,一起坐在绳床上,双手胡乱摸索,脸上堆满淫笑。

  李元胤哈哈大笑,来到罗成耀向前劝酒。罗成耀不备,接过酒盅,仰头正要喝下。

  说是迟,那是快,李元胤从靴中掏出一柄利刃,一刀割破罗成耀的喉咙。鲜血飙了一地,众人大惊,妓女亦吓得面无血色。

  罗成耀丢下酒杯,下意识地捂住喉咙,满脸皆是恨意,向李元胤趋步而来。

  亲兵涌了出来,合力把罗成耀推倒,乱刃砍死。罗成耀带上船几个心腹,由于事出仓促,毫无防备,都被李元胤的亲兵控制住,不敢动弹。

  李元胤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敕书,大义凛然地说道:“有诏斩成耀”。

  看到永历帝的敕书,众人方才心安,罗成耀的亲信亦不敢抵抗,被李元胤缴了军械。

  早有亲兵放出一支火箭,为事成的讯号。岑丹初得讯,命骑兵疾赴肇庆城东风门坳。

  风门坳位于鼎湖山、烂柯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谷道。李元胤在此派兵驻防,但兵马不众。赤军进驻风门坳,足以截断罗成耀部众的退路。

  部署完毕,岑丹初、马宝、李元胤合兵包围罗成耀的军营,召见罗成耀麾下裨将,示以首级、敕书。诸将只得顺从,岑丹初、马宝、李元胤三人顺利兼并罗成耀的部众。

第246章 定计援粤

  罗成耀是东勋大将,又在南雄、韶州两府驻扎了半年多,从经过梅关的商旅中抽取税赋,军中资财颇丰。

  岑丹初与李元胤诛杀罗成耀,伙同马宝兼并了他的部众,获得军械财物无数,也算小发一笔。

  事情传开,岑丹初威名大震。肇庆城内外勋镇收敛,三军震肃。

  次日,诸事已定。丹初与李元胤进城,谒见文渊阁大学士何吾驺。

  此次援救广州,诸镇出动兵马甚多,但诚心愿意战斗的并不多,兵强马壮可堪一战者更少。岑丹初与李元胤虽然年轻,却地位特殊,赤军能征善战,更为何吾驺所重视。

  因此,何吾驺闻讯,立即出府迎接。

  “老先生,我们兄弟二人向您老请罪了。”一见面,丹初便拉着李元胤向他作揖,态度甚是诚恳。

  诛杀罗成耀是件大事,何吾驺事先竟一无所知。事发之时,城内人心惶惶,以为发生兵变,缙绅纷纷派人过来打探消息。

  何国驺只收到岑丹初、李元胤一个口信,只得紧闭府门,听天由命。堂堂文渊阁大学士,奉命节制前线战事,竟被勋镇蒙在鼓里,何吾驺想来窝火不已。

  不过,木已成舟,他只好作罢,笑道:“爵帅何出此言?奉敕除奸,本就要谋事机密,方能除掉罗成耀。”

  进入大堂,三人分宾主坐下,略一寒暄,便进入正题。

  丹初遥向西方揖拜,说道:“皇上敕封我为宁国公、援剿大将军,派首辅亲自送行。恩荣深厚,唯有喋血疆场,方能报朝廷倚重之意。

  “我赤军舟行千里,远道而来,只为抗击鞑虏。如今诸镇云集肇庆、三水,锐气正盛,应该尽早出击。还请老先生加紧布置,我为诸镇倡,奉令必谨。”

  李元胤则说:“罗成耀已经伏诛,三军振肃,正是用兵之时。老先生为督师大学士,下令援粤,诸镇无不用命。”

  身为督师,最怕麾下勋镇不奉军令,消极应对。岑、李二人肯用命,何吾驺信心大增,说道:“两位爵帅勇于任事,老夫督师亦有胜算矣。”

  三人密谋半日,在援广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尽欢而散。

  四月十二日,何吾驺、岑丹初二人联名,以督师大学士、援剿大将军的名义,召集诸镇开会。

  巳时,诸镇相继来到大学士第。第内侍卫林立,盔甲鲜明,气象一新。大堂外旗杆上挂着罗成耀的头颅,被鸟鹊啄去了眼珠、嘴唇,望之令人骇然。

  罗成耀的死,无疑给诸镇敲响了警钟。何吾驺或许只有虚名,岑丹初可是刀枪火海里闯出来的小霸王,又有李元胤为奥援,不可轻易得罪了他。

  参会勋镇计有南阳伯李元胤、博兴侯张月、都督同知陈奇策、安定伯马宝、都督同知郭登第、文水伯陈曾禹、文安侯马吉翔、都督同知刘国昌八人。

  陈曾禹是庆国公陈邦傅的长子,随陈邦傅一道援粤。陈邦傅封国公较早,却被丹初驱逐出梧州,又要受丹初节制,颜面大失,改派儿子过来参会。

  “马皇帝”马吉翔留在肇庆,没能随扈梧州。此中颇有一番故事。去年,柳远生由戎政尚书迁任兵部尚书,颇思作为,意图整顿御营。御营一直都受马吉翔、庞天寿掌控,柳远生动了他们的奶酪,很快便排挤出朝。清军攻入广东,永历帝干脆升马吉翔为兵部尚书,留在肇庆督战。

  何吾驺、岑丹初并坐高堂,何吾驺居左为主位,岑丹初居右为副位。

  “诸君,国势艰难,局势危急。老夫本已归老山泉,手无缚鸡之力,亦愤于时事,愿以老迈之躯效命疆场。诸君兵强马壮,高官显爵,更应奋袂报国,绝不可像罗成耀那样,暗通鞑虏,约献肇城。”

  丹初与他一唱一和,说道:“我在梧州时,皇上谆谆教诲,要前线诸镇齐心协力,共御鞑虏。我虽后起,朝廷既拜我为援剿大将军,自当责无旁贷,勇于任事。

  “诸君多为我前辈,能征善战,功劳素著。数月前,朝廷为诸君加官晋爵,意在激励将士,共克时艰。此次鞑子来势汹汹,我辈更应齐心协力,方能对付滔天之敌。否则,若有私心自用者,若有暗自款虏者,罗成耀即为前车之鉴也。”

  岑丹初已是广西最大军头,又曾在全州力战八旗,威名赫赫。此番援粤,赤军初来乍到,就以雷霆手段诛杀罗成耀,更令诸镇敬畏不已。

  李元胤、马宝诸将纷纷附和。

  兵马强壮,说话才有底气。何吾驺暗自感叹,说道:“诸君,天军人多,局促肇城内外,师老兵疲。我打算兵分两路,一路反攻清远,另一路增援广州。具体部署,请宁国公指划清楚。”

  言外之意是,督师大学士和援剿大将军已经取得默契了。众将更加警醒,敛气凝神,只听丹初语调平缓,不怒而威,言简意赅地说道:

  “老先生坐镇肇庆,居中调度,博兴侯张月协守肇庆,确保我军粮道,不得有失。

  “我用援剿大将军印信,节制安定伯马宝、南阳伯李元胤、都督同知陈奇策三镇兵马,东下镇守三水,联络广州,合击鞑子主力。

  “文安侯兵部尚书马吉翔,用兵部尚书印信,节制庆国公陈邦傅、都督同知郭登第、都督同知刘国昌三镇兵马,北上反攻清远,威胁鞑子侧背。

  “各部兵马,两日后准时拔营,不许畏葸不前,不许私心自用。否则军法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何吾驺见诸将甚是恭敬,暗中欢喜,慨然曰:“大将军,老夫为督师大学士,岂能在后方养老?三水为主战场,老夫无能为力。反攻清远这一路兵马,老夫自为之。”

  清远位于三水东北方向、广州西北方向,是广州的北面门户。清军云集广州,若明军能夺下清远,便可威胁清军退路。清军势必要分兵反攻,广州、三水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督师大学士都亲临前线了,诸将不敢再推诿,纷纷表态支持。这次援粤,诸将用命,似乎前景可期。

第247章 要在水师

  广州府三水县地处珠江三角洲,为西江、北江、绥江汇合之处,河网密布,地形以平原为主,不易防守。此地原是处商埠,嘉靖年间始置县,东距广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距肇庆一百三十里,北距清远一百三十里。

  四月十八日,丹初率明军主力抵达三水。

  司礼太监庞天寿出城迎接,见到丹初后不胜欢喜,叹道:“大将军英明神武,督精兵数万来援。老奴身上这千钧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了。”

  他面容憔悴,声音沙哑,眼圈里都是血丝,显然吃了不少苦头。永历君臣从肇庆逃往梧州,庞天寿却自请到三水前线督战,更显难能可贵。

  历史上,庞天寿曾谄事孙可望、威逼永历禅位,因而被传统史家视为奸佞。但和许多南明人物一样,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不能用非黑即白的单一标准来评价。

  丹初和庞天寿有过节。如今,他已是援剿大将军,节制诸镇,自应以诚待人,不能公报私仇。

  “庞公公忠于王事,坚守三水两个月,已经相当不易。吾来三水接防,日后还需倚仗公公参谋军事。”

  “不敢当,不敢当。”庞天寿见丹初态度谦让,心里也就放了心,把前线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丹初。

  三月九日,满清平南王尚可喜督军猛攻广州北城。广州为岭南名珠,城高墙厚,清军初来乍到,缺少攻城器械,只得抢造梯子攻城。

  明朝两广总督杜永和原系李成栋中军,称得上骁勇善战,督军防御,击败清军。

  尚可喜始知明军实力仍在,若强攻广州,势必损兵折将。于是,他一面向清廷请援,一面派兵抓夫,围绕广州城北、西、东挖掘壕沟,试图围困守军。又招降海盗徐图隆,试图控制广州城南珠江入海口。

  广州那边战事暂缓,尚可喜分兵攻取周围州县,试图剪除枝叶,孤立广州。

  三水联通广州与肇庆,受到清军的重点进攻。庞天寿督率五千守军,依托城墙、水师防御,打退清军三次进攻。守军死伤一千余人,全靠肇庆不时接应,才坚持至今。

  ……

  “听说,鞑子已经着手铸造大炮、修造战船?”丹初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情报,故意询问庞天寿。

  “老奴听过一点风声,说是鞑子在从化县铸造红夷大炮,在清远、英德两地督造战船。”

  情报局搜集的情报更为详细。尚可喜深知广州城墙坚固,城中明军较多,“非用大炮断难收功”,遂命从化知县季奕声加紧铸炮。这个季奕声原是明朝官员,不久前降清。从化有铁矿,季奕声会铸炮,遂自告奋勇愿为清军铸造炮。

  清军已有二十七门红夷大炮,或由江西赣州带来,或缴获自明军。尚可喜令季奕声铸炮五十三门,凑成八十门之数。

  至于造船,尚可喜亦很重视,令总兵许尔显、中军盛登科分别在清远、英德督造战船,计划增造一百二十艘。

  清军部署可圈可点,主帅尚可喜出身于东江镇骁将,懂水战,麾下汉军擅长火器,故能以少胜多,打得东勋只能招架,不能还手。

  庞天寿见丹初陷入了沉思,也就不再说话。待窥见丹初神色缓和,才说道:“大将军,有件事,老奴要得提醒下你。”

  “庞公公请讲。”

  “杜永和为广督,视广州为禁脔,月前又在城北击败鞑子,更加狂妄自信,不许同袍友军靠近广州,免得别人染指广州。李元胤曾试图增援广州,被杜永和所阻。老奴试图增援广州,亦被杜永和所阻。”

  广州都被鞑子围起来了,守将还固守门户之见,阻止同袍靠近广州。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确是丝毫不假,也是南明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

  王朝的灭亡,大致都从朝廷失去威权、地方尾大不掉开始。永历朝从一开始就带着亡国之象,至今毫无改进,反而愈演愈烈。

  “杜永和阻止友军入广,用的可是水师?”

  “大将军明见。”庞天寿犹豫片刻,还是壮起胆子,问道:“老奴斗胆多说两句,天军进驻三水,兵马近三万,战船上百艘,将士用命,锐气十足。不知大将军该怎样挞伐鞑子?”

  照庞天寿看来,最好立即发动反攻,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好为死去的明军出口恶气,也给朝廷送上一份大捷,鼓舞一下行在的士气。

  “总要谋定而后动,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进取。庞公公尽管歇息去吧,我此番前来,必要教训教训尚可喜。”

  毕竟有过过节,丹初不愿让太监干预军事,干脆把庞天寿排斥在决策圈外。

  三水、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争取制江权。傍晚,丹初召来李元胤、陈奇策、阮廷峰,询问水师之事。

  陈奇策掌管水师,对此比较熟悉,说道:“瑞国公麾下有两支水师,由总兵吴文献、殷志荣掌管,战船不下两百艘,大小船只上千艘。听说,瑞国公已上疏朝廷,保举吴文献为伯爵、殷志荣为都督,以激励水师士气。”

  杜永和在广州城北击败清军,捷报传至梧州,永历帝大悦,晋升杜永和为瑞国公。东勋大将多升为侯爵,裨将多升为伯爵。

首节 上一节 122/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