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00节
范进暗自点头,望气术果然神奇。
只是现在自己便是说朱高炽将来有帝王之份,怕也是会被当成妖人处置。
姚广孝很神奇,但遇到的是野心勃勃的朱棣,自己便是去投,也是居姚广孝之下,且姚广孝是佛门,自己是道家天机师,并不相容……
而且天机师之流,帝王用着时奉若上宾,不用时弃之如620鄙履,还不如堂堂正正,从进士出身的好。
诸王经过之后,街道上才恢复正常,也没有什么人议论。
此时和永乐之后的情形不同,诸王有好几个留在京师,没有急着就藩之国。
而就藩的诸王,也经常至京师朝觐,按朱元璋的规矩是三年一朝,所以诸王经常至京师,或是王世子,郡王也常来,没什么出奇的。
到永乐之后,只有一个襄王在英宗朝入觐京师。
从此之后,诸王就藩后不得朝觐,哪怕是皇子之国,一别之后就是天人永别,不管是生母薨逝,还是皇帝驾崩,诸王一律不得回京师。
不光是限制诸王回京,连诸王在封地出城都受限制,出城扫墓都得报朝廷批准。
还不能经常扫墓,否则不光不能出城,还会被朝廷斥责。
诸王出京师就藩,沿途的亲王,郡王,哪怕就近在咫尺也不能与出京的亲王相见,只能派长史拜见致意,诸王相见,国法不容。
若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后人受到如此多的限制,怕是能把文官都宰光。
这些事,范进暂且也不是很关心,起身拍拍膝盖上的浮土,拎着斩好的鸭子,踱步回客栈。
马上就要会试了,又是连续考几天,这两天补充营养很重要啊!
……
“见过太孙殿下。”
朱元璋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三个孙儿到京师来请安,他也没第一时间扫见,只是吩咐太孙先代为接见。
洪武年间,不光是诸王来往频繁,皇孙们也经常被委以重任,常至京师。
洪武二十八年时,秦王世子,晋王世子,燕王世子,还有诸多王子奉圣命带大军北上巡边,率军队震慑北虏,诸多皇孙都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诸皇孙还经常被委以练兵重任。
朱高炽在一次练兵中迟到,朱元璋问他原因,朱高炽答说,不忍士气在寒气逼人的早晨早起,所以待将士们吃罢早饭才集结。
朱元璋并未生意,反而赞高炽体恤士卒,是个好统帅。
朱高熙此时封高阳王,也是以擅弓矢兵马闻名。
洪武年间的诸王,有点类似清初时的八旗诸王,知兵,能打仗的有不少。
所以大明宗室也不纯然是废物,就看怎么调教。
不光是燕王能打,宁王带兵以多智闻名,晋王曾经统领冯胜,傅友德等大军廝杀,统驭极为得当。
还曾一天内逮拿三个侯爵,问罪斩杀。
湘王以勇武闻名。
大明诸王在洪武年间也不是盖的。
皎皎者,当然是燕王朱棣。
便是燕王三子,也是有两个相当出色。
反正朱允炆对朱高炽几个不太喜欢,可以说是相当忌惮。
面对三个堂弟的请安,朱允炆微微点头,答道:“孤安好,燕王王叔安否?”
“燕王安。”
朱高炽笑着答了一句。
这时国礼才完事,三个王子再施一礼,这一次嘴里道:“弟见过太孙大兄。”
“四弟,十一弟,十五弟免礼。”
诸孙行辈,朱高炽排四,朱高熙排十一,朱高燧排十五。
“不知皇祖父如何了?”
朱高炽笑容可掬,对皇太孙很恭谨的样子。
这是个大胖子,不过还年轻,走路稍微有些踮脚,不良于行,但还不至于到不能走路,叫人搀扶的地步。
白白胖胖,几缕长须,和人说话时一脸赤诚,眼眸中也满是笑意。
朱高炽性格仁爱,说话厚道,办事谨慎精细,爱读经史,朱允炆对这个堂弟不算太抵触,笑道:“昨夜受了些风寒,咳了小半夜,后来服了药睡下,好多了。估摸着,明日就能见诸弟了。”
朱高炽道:“我等只是奉命来给皇祖请安,无甚要紧事,皇祖父身体要紧,待大好了再见面也不晩。”
朱允炆点头道:“说的是,那就等大好了再说。”
干巴巴的说了几句后,朱允炆就道:“诸弟远道而来,早些休息,吾也还有政务要处理……”
朱高炽笑道:“臣弟恭送太孙大兄。”
“唔。”
朱允炆点了点头,直接就迈步出殿。
朱高炽,朱高熙,朱高燧三人跟随在后,朱高熙突然伸脚快了些,差点把朱允炆绊摔跤。
朱允炆踉跄一下,回头怒视朱高熙:“嗯?”
“臣弟该死。”朱高熙抱拳道:“臣弟太不小心了。”
“无妨。”
朱允炆神色不快,但也不好为这事大发雷霆,皇祖父知道了会说自己不友爱诸弟。
当面发火,他有怯。
朱高熙眼神暴戾,目有凶光,身形彪悍,身手矫健,这家伙不是好惹的。
待朱允炆走远后,朱高炽抱怨道:“二弟你怎么玩笑开到太孙头上了?”
朱高熙无所谓的道:“就他那小鸡仔样,在俺兄弟面前充大,一脸傲气,俺就想勾他一跌,他娘的,居然叫他站稳了。”
“你呀你,”朱高炽道:“咱们是来请安,不是来惹事的,你别再无事生非了。”
朱高熙也根本不把王兄看在眼里,嘿嘿一声,眼中满是凶光,根本不曾听到心里
明天恢复正常更新。。
第一百三十三章 会试开始
转眼进,会试之期已至。
从全国赶过来的三千多举子,大抵到齐了。
所有人都是面色凝重,据小道消息传言,由于上两年连续给国子监诸生授官,现在官员数量不缺,大明洪武皇帝是精打细算的人,加上现在科举并不完善,所以皇帝诏命主考和副主考,同考官等人,此次开科取士,只取数十人即可。
也就是说,这一次不是普通会试的十取一,应该是五十取一。
这竟争,太残酷了。
有经验的人都明白,往往小道消息才是真实的。
原本相对轻松的魏文谦和李宁等人,也是颇有压力了。
这几日不再轻松,所有人每天开笔写文章,然后彼此朗读和挑刺,这也是大家一起赶路,住在一处的意义所在。
范进并未做文,但用目下有神的状态,帮着同社好友们删写文章,在范进的帮助下,魏文谦等人也是进~步颇大。
……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到二月初九。
范进和同伴们一人斩了一只鸭子带着,又买了些烧卖,包-子,细点带上。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当然也是要准备好。
油布,小泥炉什么的也是不能拉下。
这就是带长随的意义……可以在入场前帮着主人提东西。
一考就是一天,由于考试是四更,也就是凌晨十二点左右点名入场,其实是一夜加一个白天在折腾,对人的精神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
好在大伙都是老油条了,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忙而不乱,只是内心不免略觉紧张。
科举啊,走到会试这一步算是快登顶了。
小三关中,道试最难。
大三关中,乡试最难,会试其次。
殿试不涮人,只定最终名次。
由于是四更点名,贫寒士子距离远的,傍晩时就开始准备,天黑不久之后就开始赴贡院准备排队点名。
范进等人住的稍近些,也是三更前后就出发。
虽是二月了,但南京近江,寒气重,江风湿润,吹打在脸上身上,并不好受。
吴四喜提着食盒等杂物,吴七斤提考篮,两人各举一盏灯笼照亮道路。
魏文谦等人长随也是打着灯笼。
众人走了几十步,陆续有新的队伍汇入其中。
快到贡院街时,无数盏灯笼汇集起来,和广州一样,这边的近贡院地方也是店铺林立,书店,文具店,小吃摊贩,聚集成堆。
四周亮如白昼,商家招揽生意,感觉和乡试极为相似。
但也略有不同之处。
乡试时是人生和考场的一大关,迈过去和迈不过去,人生际遇相差极远。
现在大家都是举人,已经是缙绅团体中的一员,就算会试不过,也可以投档案到吏部,等候挑选为官。
不想为官,居乡也是过的很舒服,和秀才时完全不同。
所以虽然听闻这一科取人不多,众人也并不如何紧张,漫步从容,高声谈笑,四周是一片嘈杂声响。
在这里,几乎能听到此时大明所有的方言。
粤语,闽语,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山西话,秦腔,辽东腔……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