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30节
吴四喜楞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下来乃。。
第一百七十四 清流大佬们
翌日,午时。
骑着马的范进翻身下马,吴四喜和吴七斤两人一个上门前投帖子,另一个则是把马牵走,拴在黄府门前的拴马石上。
这是三山门内文峰巷里一处普通的三进宅邸,地点也是距离皇城和宫城极远,倒是距离莫愁湖很近,差不多走路出城十来分钟,就是风景秀丽的莫愁湖了。
向北不远就是大校场和军营,还有清凉山,钟鼓楼。
黄观是侍郎,但积攒了多年俸禄,也就是能买下这么一幢小院。
大门开在东南方,门脊比北房稍高,从侧门进,五间北屋是下人房和杂物房,再绕过照壁,穿过内宅门,眼前就是两边厢房对称,中间三大间堂房的主院。
廊檐相连,正堂右侧有夹道,再过内塞门,又是一样的一幢院子,那里就是内眷住的地方了。
再过后院,如果是四进,五进的院子,可能还是有一套院,用来住姬妾或是成年的子女,再穿过去,就是后园。
当然也有一路院子套院子的九进院,只是那种大院不是黄观这种级别够格享用的。
等范进抵达内宅门前时,宽袍大袖的黄观已经迎在门前,笑吟吟向范进拱手致意。
“门生见过老师。”
“文进少礼。”
黄观将范进一径引到正堂阶前,一边走一边笑道:“文进,我又做和事佬来了……”
范进顿时了然,看来又是把几个南海籍的大乡绅给带了过来。
就是不知道黄观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想凭座师资格强行拉圆场?
这却是不太现实,就算是往少了想,黄观也应该知道范家的几个工坊是几万贯一年的利润额度,这么多的钱,凭老师的面子就叫范进分钱,黄观应该明白,自己的脸没有那般大。
不过范进也没有急着说什么,只是面色平淡的跟随黄观迈入正堂之内。
范进已经用望气术看过黄观。
青色本命气,黑气缭绕,如果命数不发生改变,多半就是几年之后殒命的结果。
此次到黄府来,看门的门子,长随,仆役,丫鬟,仆妇,一路看过来,多是灰气贯顶,简直是幢凶宅啊。
一会回家之前得去澡堂沐浴一番才是。
不出所料,阔大的正堂内摆着十六张太师椅,多位穿着绯袍的四品大佬对面而座。
全都是衣着家常袍服,意态潇洒的清流大佬。
黄观先指着位中年人介绍道:“文进,这位是方逊志方先生。”
方逊志是方孝孺的号,也是书斋的名称,以号相称是文官们的惯例。
方孝孺是字希古,但只有他的亲戚或师长才会称他的字。
至于名字,那就只有尊长才会称呼,就算一般的长辈也不会称名,那样极为不礼貌。
就象范进的名,只有他母亲能称呼,文进的字,黄观身为师长可以称呼。
到范进的地位,其实可以取个号了,方便同僚称呼,但范进不太喜欢这一套,就叫同伴们称自己的字就就好。
方孝孺身形瘦高,相貌清癯拙古,两眼中隐有笑意,几缕细弱的长须低垂,他对着范进道:“文进,你的南北异同论,将来必能名垂青史……”
范进则是笑道:“多谢逊志先生夸赞,晩生愧不敢当。”
神色平淡从容。
没啥可受宠若惊的,不过就是个以迂腐闻名的名人,自己连朱元璋都见过了。
看一眼方孝孺的气运。
不出所料,黑的发紫。
清流也不是完全不识好歹,范进的南北异同论,既强调了北方的重要性和现阶段的不足,又并未忽略南方人的付出,是以在南北双方,除非是特别偏执的人,基本上对南北异同论都是持正面肯定的态度。
而方孝孺虽然现在只是王府官,但大儒名声传遍天下。
若不然,几年后朱棣形将入南京时,问姚广孝有什么要注意的,姚广孝只提醒朱棣,千万不要杀方孝孺。
“勿杀方孝孺,否则大明读书种子断绝矣。”
事实上是没有姚广孝说的那么严重,朱棣一怒诛方孝孺十族,其后大明的文气也没有断绝,照样形成了文官统治的基础。
哪怕是崇祯那样胡来的,十七年换五十多个首辅,但他也没有办法叫武勋或太监当内阁首辅,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面对方孝孺,范进也没有显露受宠若惊的模样……可能是内心对坚持的东西不太一样吧。
在这些大儒心里,“礼”比人命更重要。
范进肯定不能赞同。
哪怕自己要坚持一些原则,但前提是不牵连无辜的人。
比如自己真的要坚持信仰,忠于建文,可以悄悄自杀,何苦要面对朱棣大骂,激怒对方,最终害死成千上万无辜的人。
黄观就是带着自己一家人自杀,也挺好,没连累别人,又坚持了原则。
对坚持原则的人,范进不会藐视,大伙儿心里都有觉得应该坚持的东西。
但范进觉得,做人就是得考虑的周全一些,不能因为自己坚守的原则就去无节制的伤害别人……但大抵清流就是有这样的毛病。
不光是方孝孺,还有在座的练子宁,黄观,以及黄子澄等人,大抵都是为了自己坚持的东西,不顾一切,不惜一切的性格。
范进进屋之后,包括方孝孺在内的所有人,不管是穿绯袍的还是蓝袍的官员,也都是纷纷起身向范进致意。
范进是六品修撰,官品是不高,但是本朝最清贵的职位,没有之一2.5。
也是专门给状元的,在座的人只有黄观有过这样的殊荣,别人在科名上虽然是前辈,官职也要高一些,但面对状元和翰林修撰,总是要给予相应的礼遇。
“这位就是姚前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这位是谢前辈,通政司右通政。”
黄观介绍道:“姚前辈和谢前辈和文进你一样,俱是广东南海人。”
这两位都五十多近六十的年龄,在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大明,十几年前就够资格自称老夫了,估计孙子辈的年龄都是和范进相差不多。
基本的礼数,范进还是要讲的,向着同乡的两个老前辈长揖一礼。
这两人,还有张怀远,以及五六个有现任官员的家族,就是南海县主要的士绅力量。。
第一百七十五 很难萌芽
其实广州府城也是番禺和南海各治一半,所以住在府城的士绅家族也有不少算在南海县的范围之内。
这帮家伙一直在谋夺范进的工坊和技术,并且一直纠缠不放。
这事根本不奇怪,一定要明白一点,首先大明是官本位的国家。
其次是朝廷和乡绅共治。
再次,大明根本不具体什么资本萌芽的可能。
因为你真的有独到的技术,哪怕是官绅世家出身,也得拿出好处和更多的官绅家族分享。
如果自身不是官绅,首先自己家族这一关你都过不了。
族长开个会,叫你把技术交给族人共享,不答应?
知道死字怎么写吗?
姚观文和谢明瑞都是一脸的不高兴,包括坐在他们身边的杨定周也是一样。
但他们不由自主,是受到上层的暗示前来和范进和解,也就只能一脸不悦的与范进打着招呼,彼此神色间的冷淡简直是个人就能瞧的出来。
大家伙都曾撕破脸,张怀远一家人死的相当蹊跷,哪有那么巧,海盗进城别的人家不碰,就去12杀了张怀远一家?
很多人怀疑是范进的手脚,但范进带着村庄民壮杀退海盗,拯救了南海县城,这个功劳极大,范进也因此在考中进士前就得到文官散阶,追赠先祖三代,范母还受了七品孺人诰命赐封。
这个事令姚家和谢家等各家都灰头土脸,林县尊这样的地方官又站在范家一边,各家心有不甘又没有办法……
上一次托黄观说和,想叫范进曲从大势,不与这些在朝为官的南海世绅家族作对,让一些利益出来。
结果又碰了钉子。
这一次双方彼此瞪眼见礼,范进不知对方用意,姚谢等人一时也不想服软,场面一时尴尬之至。
“不过是些绳头小利罢了。”方孝孺对姚,谢等人很是不屑,也不给对方留面子,直截了当的道:“姚,谢二公,请速决。”
姚观文和谢明瑞无奈,只得齐声道:“文进,此后工坊诸事一笔勾销,如何?”
范进有些意外,这是这几家被人强压着放弃和自己争利啊,对他们来说是嘴边的肥肉,虽然一时吞不下,但终究是个念想。
现在居然真的放弃了?
“但愿两位前辈心口如一。”
范进也不可能下贱到去感谢。
原本就是他们图谋自己的东西,难道强盗不抢了,自己还得感恩戴德?
黄观这时道:“原本都是乡人,该有利共享,但文进家底薄,不愿出让,这事就这么算了吧,皆大欢喜。”
范进一时愕然。
怪不得姚家和谢家,还有张家的残余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
原来逻辑链条就是这样的。
同乡之中,有大利的生意买卖,原本就该和“朋友”共享,够资格当朋友的当然就是这些同样有官员士绅的各大家族。
这种事在大明中期更为常见,特别是江南一带,当一个纯粹的商人家族拥有几万或十来万银子的家底时。
很容易的就会被官员针对,然后直接破产灭家。
这样的纪录很多,完全不稀奇。
只有后来官员们行商越来越多,特别是隆庆前后,北方有晋商官绅家族为代表,南方有徽商家族,江南的官绅家族更是普遍做起生意,这才改变了明朝商人举步维坚,动辄破产破家艰难情形。
所谓萌芽也是在那个时期。
什么纺织工厂用过超过千人,苏松常一带遍布大量的各种工厂。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