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54节

第二百一十章 老朱赐字

  至于状元翰林任长史,在明初也不足为奇。

  英宗到孝宗年间,还是有翰林被任为王府长史。

  孝宗之后,基本上就不太可能。

  到世宗之后,三甲进士都不想去王府当长史了。

  最少这个任命对范进来说,并不算侮辱,也不算贬黜,但也不能算升官。

  词林官为清流的顶流,是京官中的京官,而按惯例,京官到地方如果不升品阶就算贬黜,何况词林中的状元翰林?

  过几十年,翰林降调地方就是贬窜,升官也不行,还算被贬。

  范进已经是六品修撰,升到正五品左长史,最多算平调。

  也就是回家为官,算是补偿。

  当然,若范进能好好辅佐沈王,几年后干的有声有色,直接升到四品,三品,也并不在话下。

  “臣遵旨。”

  朱元璋话都说了,范进又复有何言?

  只能起身,跪下,表示遵旨。

  再向沈王而拜,范进道:“臣叩见沈王殿下,此后当竭力辅佐殿下。”12

  沈王笑意吟吟,得意高兴之情丝毫不加掩饰。

  从射猎,投壶,再到果酒,沈王对范进早就赏识有加。

  再有范进中状元,两次上疏名动天下。

  可以说现在二十多家王府,长史官最出名,最出色的就是他沈王府了。

  如何能叫这青年亲王不高兴有加?

  另外就是老爷子已经有话在前,这一次因为允沈王见机开拓。

  一旦真的能打开局面,则会是裂土实封,世代传承,这一个承诺,也是令沈王大为心动。

  身为亲王,只握三护卫,只食朝廷俸禄。

  还得厚脸向老爷子要盐引茶引和宝钞,要不然钱是指定不够用的。

  象秦王二哥,为什么被老爷子多次斥责?还有两次差点被免爵切责?

  还不是穷给闹的。

  诸王之国,照是有一座庞大的王府。

  比如秦王府是长安旧宫室,燕王府是元代旧宫,周王府是宋金旧宫室。

  都是庞大而富丽堂皇。

  王室成员加上宫中的宦官和宫女,最少几百人,多则过千。

  还有大量的官吏和亲军指挥使司。

  说是朝廷发俸禄,但亲王一年万石,如果没有大量的收入,连给府里下人发赏钱都不够,何况自己的开销用度?

  所以诸王在封地定然会兼并田亩,手腕高的就想办法生财,如燕王朱棣。

  手腕差的,就是秦王了,直接在民间强征珠翠,掠夺民财,差点激起民变。

  如果能裂土临民,自定税赋,岂不是比现在这样强过百倍?

  “你小子也莫高兴的太早。”

  朱元璋却是回过头来,警告沈王道:“范进和地方官府先替你修造王府,朝廷拨给钱粮,地方征发徭役,都不是容易的事。然后要替你建三护卫,接着你才能相机度势,看看有没有机会,若无机会,或是弄到兵祸连接,小心你不但不能裂土临民,弄不好王位不保!”

  这是极为严厉的警告,也是朱元璋在托付后事的感觉。

  毕竟沈王之国是在广东,一离开三千里,一年一朝不太现实,三年一朝的话,沈王之国以后,朱元璋是没有信心再挺过三年。

  事实上,一年之期他都没有什么信心。

  近来身体连续下滑,今天这种好状态,十几天里未必有一回。

  多半时间就是神智昏昏,没有胃口。

  所有迹象都在表明,圣寿将尽!

  沈王身形一震,伏地叩首道:“儿臣一定谨慎小心,没有把握绝不会擅启边衅。”

  朱元璋面露满意之色,沈王虽幼,但性格其实偏于老成,看着嘻嘻哈哈没正形,其实老成稳重,可以放心。

  范进在沈阳下跪时,长为王府长史,当然也得陪着。

  内心也是明白,这不光是对沈王的警告,更是对自己的警告。

  大范围允许塞王拓边,朱元璋现在没有这心气了。

  主要还是年纪老迈,撑不起这波澜壮阔的大范围的进取了。

  这又不是国初之时,大体上获得前宋范围的领土,还有燕云十六州以后,朱元璋没有停止进取的脚步。

  辽东,甘肃,云南贵州,大体都是陆续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平定。

  期间明军坐船北上,招抚沿鸭绿江到黑龙江的大小部落,建立了奴尔干都司。

  又多次派大军北上草原,拓地千里,建东胜卫和大宁都司。

  在西南也是征伐诸多不驯服的土司,直到剩下的土司遵守大明律令,服从王化为止。

  十五不征之国,主要是在中期之后,天下渐定,为了养民力,同时也害怕后世子孙无端征伐,如杨广那样虚耗大明国力,朱元璋才有十五不征之国的谕旨。

  同时也是吸取了前元的教训,元时征服南宋之后,又征安南等诸国,损兵折将,未有寸进。

  两次征倭,损失更是惨重无比。

  诸多原因,才使朱元璋开始收束征伐的步伐,开始稳固内政,同时在国内大砍大杀,将刀子对准了为自己开国的功臣们。

  所以朱棣都是遗憾。

  内圣外王,对外扩543张,以亲王裂土临民之策对外,当年那些功臣和骄兵悍将分给诸王使用,那就可以保全性命了。

  到现在这时候,朱元璋感觉自己命不久矣,当然不可能全面放开。

  万一乱了,老朱再一崩,大明搞不好完犊子了。

  正好,韩王和沈王都要之国。

  原本是在开原和沈阳,现在正好放在西南两广云贵地方,看看他们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折腾出什么好的效果出来。

  如果有效,那就可以陆续放开别的塞王进取,整个大明的格局,也就会完全的不同。

  “好了,咱受用了范进你的果酒,总得给你点好处,给些什么好呢?”

  范进笑道:“臣谢皇上,臣只请皇上赐一副字即可。”

  范进也是害怕。

  老朱一开口,直接给大银两个。

  就算是官银漂亮,五十两一锭,还有龙凤图案,那也不至于。

  一百两银子,在范进眼里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要老朱一副字更合算。

  “咱的字委实一般,不过范进你要,写就是了。”

  朱元璋的性格,可从来不是忸怩的人。

  笔墨纸砚,很快伺候好了。

  朱元璋大步至案前,略一思索,开始提笔写字。。

第二百一十一章 积善人家

  “积善人家。”

  朱元璋的书法,质朴大方,笔锋如刀,完全就是字如其人,一看之下,就是极为霸气的感觉。

  论书法成就,其后帝王,大约就是成化帝能比一比。

  雍正帝的字,也差不多算个名家。

  崇祯帝的“九思”两字,也是看着豪迈大气,但骨架偏软,究竟还是小气偏狭了许多。

  以范进现在的水准,很容易就看的出来,老朱的字,写的确实出彩。

  老朱自己看了一眼,笑道:“这画字,赐给范进你的母亲,可悬于门首,给你范家添些声色风光。”

  “臣多谢皇上。”

  范进这一次着实感激。

  老朱的性格,喜欢某人时,就是真的想的细致周到。

  这一副字,母亲得了,还不知道会如何喜欢。

  对范家来说,也是难得的荣耀。

  比敕修牌坊,意义相差不多。

  朱元璋看了范进一眼,白眉一挑,笑道:“咱看你此前叩头谢咱,多半口不应心,这一次倒是真诚的多了。”

  范进汗颜,同时内心警惕,帝王心术到了极致,和相面知心的效果怕也是真的差不多了。

  象老朱这样的开国帝王,一生不知道和多少人杰打过交道,看人知心的本事,怕也是炉火纯青了。

  当下叩首道:“臣替母亲高兴,替族人高兴,是以没了平时的养气功夫,请皇上恕罪。”

  “怪不得,咱知道你是早年丧父,是你娘一手带大你的?”

  “皇上说的是,臣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哎,咱却是少年时父母和兄长们都去了,你也不容易啊。”

  老朱感慨一句,又道:“既然如此,你能回广州当官也是好事,多多孝顺你娘亲罢。”

首节 上一节 154/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