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66节

  何美之脸上是心满意足的神色,自家能收七石多,也没费太大力气。

  范家收的佃也不高,不象此前慧净时不时来的到他家吃饭,打秋风,还会摊派些寺庙的杂活叫佃农们去做。

  这就是变相的加租,但大家都没有办法。

  那个张师陆家更过份,杂役比官府的徭役还多,对佃农极为苛刻,又是强势官绅家族,大家有气也不敢出,只能忍受。

  这也是范进要买田,大家都巴不得卖给范家的原因,谁都不想成为张师陆家的佃农。

  范进闻言也是点头微笑...

  自己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变化,所幸是在变好,这令他感觉极为欣慰。

  南海这边其实种的都是早稻,六七月收,晩稻是八月到九月。

  现在是一年只种一季主粮,加上平均亩产不高,只有两石半到三石。

  去掉赋,役,税,摊派,一年的收成就相当有限了。

  到明中期后,出现了两季稻,就是先种一季早稻,跟着再种一季晩稻,早稻光照和时间都不太充足,口感较差,晩稻就要好的多。

  到范进穿越之前的时代,小时候范进家里还是种两季稻,后来就普遍都只种单季稻了。

  就是因为早稻口感不好,粮食价格不高,多种一季,多出人力成本,化肥和种子,农药成本也增加,还把人陷在土地上,打一个月工够买几千斤米了,又不需要交粮给国家,所以范进成年后又是普遍改为单季稻。

  现在这个时代就别想舒服了,投入的成本就是人力。

  锄草是用人力,肥料就是人畜农家肥,还有从河里挖出来的河泥也是上好肥料。

  产量不高就得拿人力来堆,想吃饱饭总要付出代价。

  广东这边还算是好的,水利充足,特别是珠江三角洲这里,天气温润,水利充足,也是大片平原,5.0换了山区里还不是得开梯田,付出十倍的劲来博一个还不如平原的收成?

  这个年头,除非是皇室勋贵官绅世家,否则都别想活的很安逸。

  ……

  在范铜和何美之的带领下,几个杂役将厚实的银库大门用力推开。

  全砖石建筑,高过三丈,墙厚一丈,并无门窗,想用暴力打开是不可能的事,两扇大门极为厚重,打开就得五六个人一起推动才行。

  日常是有一队护卫昼夜不停的巡逻守备,也就是范进亲自过来,否则打开手续是相当繁琐复杂。

  这是大库,还有一座搁着几万贯钱的小型银库,日常小规模的千贯以下的开销用度是从小银库取,否则就太麻烦了些。。

第二百三十章 还差的远

  银库在吱呀声中慢慢打开。

  范铜与何美之点燃了灯笼,一左一右站在两侧。

  银库除了护卫人员和执事级别,一般人是不准进来的。

  库中又分为金,银,钱三库。

  另外范家还有粮,布,丝,杂物四库。

  糖,酒,玻璃,直接是在工坊的仓库储存,因为有时候刚生产出来不久就被下单子然后运走,储量不一定,所以不必要再专门造个仓库了。

  范进眼前,金子是铸成十两一个的小金锭,摆成了一座小小的金锭堆。

  银锭也是十两一个,摆成了三座银锭小山。

  铜钱是一千钱一串,九万贯就是九万串,真的是堆积如山。

  还好是换了金银,也还好是广州府城发达,慢慢换终于是换到了不少金银。

  换了一些偏僻地方的府城,还真的未必有这么多金银库存。

  大明休养生息三十年,现在也就是南京,杭州,苏州,福州,广州算是比较有活力和富裕的地方,其余的州府,哪怕是12一省首府,也未必有多发达,只是大体上洪武年间,所有人都能吃饱饭,说实在的,这已经是了不起的功德了。

  范进默默看了一会儿,内心也是颇有自豪。

  从一天只吃得起一颗鸡蛋,糙米饭都不能畅开吃的贫家子弟。

  倒现在眼前金银铜钱堆积如山。

  下半年玻璃制品也开始能月入数万贯,收入更高,玻璃和马车前期的投入将逐渐转为利润,说一年二三百万很难,但一年净利润百万贯,明年上半年就能达到这个目标了。

  “这么多钱,总是要有用武之地才行啊。”

  范进看着钱,眼神并没有太大变化。

  自己不是守财奴,也不是石崇之流,奢靡浪费是注定和自己无缘……在几百年后生活过的人哪能被这个时代的享受所迷惑?

  那什么冰镇饮子,这时代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可是能比的过冰镇肥宅快乐水?

  你什么家里养的戏班子,花费重金,能比的上一部几千块钱的投影?

  什么玩法,什么东西,能比的过上厕所时一部手机?

  这些都没有了,这个时代的东西,对范进有锤子的影响力。

  无非也就是能多娶女人,但以范进的认知,除了胡盈盈外,多个女人便多个麻烦,只会影响他的未来大计,暂且不考虑!

  存银足够,在范进看来,无非就是进行下一步计划更容易一些。

  他要影响和改变的不光是范家一个家族,而是整个大明。

  就现在这些?

  还差的远呢!

  ……

  魏文谦等人也算是很体贴,知道范进刚回家,刚回来必定是千头万绪,所以众人也并未急着来拜访。

  第二天倒是胡屠户闻讯赶了来,和胡大哥夫妻二人在范家吃了一顿饭。

  这一次丈人一家都是毕恭毕敬的样子,甚至在范进面前算是手足无措。

  范进停筷他们就停下筷子,举杯他们便赶紧举杯,落杯便没有人敢再饮……

  胡大哥夫妇一脸恭谨,说话都是带着小心……

  别的不说,到范家庄时那巍峨高耸的石牌楼就是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慑。

  原本听说六首状元和翰林官职,他们仿佛是在听别人家的事一样,感受上就是有了一个牛逼的亲戚。

  待到了范家,看到渐有威仪,身上有淡淡官威的范进,胡屠户一家才真正明白过来,眼前这位不光是胡家的亲戚,也是南海县,甚至是整个广东都举足轻重的官场新贵,是和“朝廷”见过几次面,谈过话,上过奏疏的遮奢人物!

  这日的饭食也是难得的奢华,蒸鹅,醋烧鸭,烩海参,炙羊肉,炙烤乳猪,五蛇羹,都是极费功夫和材料昂贵的大菜。

  范家的两个厨娘也是使尽了全身解数,大菜一道接一道的传送上来,胡家人都是感觉很有面子,虽然不敢放肆,还是有些眉飞色舞的感觉。

  待午后饭毕,范母回后院休息,胡盈盈也不宜久坐,随范母一并回后宅,眼看胡家三个都有些手足无措,范进暗笑一声,一边叫人上茶,一边对胡屠户道:“老爹,我这几个月不在家,失于照顾了。”

  “哪里哪里。”胡屠户大感不安,再三再四的道:“我自还苦得,儿子媳妇也苦得,哪就能叫女婿你照顾了。”

  胡屠户说的是实话,要知道范进原本是要三十多年快四十年后才中举,那时候胡屠户还是健步如飞,范进中举人时,他带着烧汤的二汉和几千钱,带着几十斤肉,飞速赶到范家贺喜。

  中秀才时,胡屠户带挂大肠来贺喜,吃了一下午,喝了不少酒,犹自醉醺醺的走路回家。

  那会子他都是七十多的人了,毕竟女儿都快五十了,还能每天杀猪,喝酒,走远路,可见身体保养的相当不错。

  胡老大脸上有些不以为然,他是一直想到妹夫这里来做事,随便一个执事一个月就几贯钱的收入,一年几707十贯钱就到手了。

  这不比杀猪舒服?

  但不知道妹妹怎想的,就是一直不同意,看来是不经过妹夫,妹妹不好当家。

  今天是多好的机会,老爹也是糊涂了,居然不替自己求个差事?

  胡老大却不知道,别说他妹子了解他,就是胡屠户也是了解这儿子,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又贪又蠢。

  这样的人当个亲戚,范进总不好为难他。

  但若是到范家帮忙做事,出了纰漏,别到时候连亲戚情谊都没有了。

  别看胡屠户大大咧咧,其实为人很谨慎精细,想当个出色的屠户,以外姓人在集镇上混的风生水起,不是光敢挥舞屠刀砍人就行,象是夏总甲之类的有用的,胡屠户哪一年不送个几十斤肉到夏家去?

  只不过女婿中了举人之后,夏总甲就坚决不要了,只说是朋友之道相处,不需要这些份外之物。

  胡屠户当时就冷笑了,送了十几二十年了,现在才说是朋友?

  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可不能叫这蠢儿子给败坏了。

  上茶之后,范进一边让胡家父子喝茶,一边沉吟着道:“老爹,杀猪这行当做着太累,可想过改一下做法?”。

第二百三十一 胡屠户,养猪场

  胡屠户闻言一征,接着便是道:“不知道贤婿这话是什么意思?杀猪是累,不过小老儿都习惯了,一年好歹也能靠杀猪赚个几十贯钱,不做这个,委实也不知道做什么是好?”

  胡家的杂货铺子不大,一年净利润也就几贯钱。

  在给范进代卖白糖之前,也就是卖些集镇上最常见的货物。

  也没甚高端的货源,利润怎么也不可能会高。

  至于杀猪,这倒是相当稳定的行当。

  毕竟迷信的人不少,相信造杀业会下地狱的人还蛮多。

  就是胡屠户自己,打范进一嘴巴之后,手掌都吓弯了。

  打文曲星,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

  还是邻居调笑胡屠户,你胡老爹杀猪这么多年,造了多少杀业,早就要下地狱挨铁棍了。

  没准救得范老爷清醒,阎王爷记你一功,把你往上提一层,或是少打些棍子。

  虽是调笑,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屠户赚的再多,也抵不过人们不敢赚这个造杀业的钱。

  从汉唐到宋元明,屠户也算是技术活,没胆子没技术的赚不到这个钱。

  李清照在北宋亡国之后,流离江南,衣食无着,最终这大才女嫁的就是个屠户。

  想想胡屠户娶李清照……

  也真是叫人浑身恶寒。

  胡屠户一年总得赚四五十贯,养活一家人轻松的很,确实是比种田扒粪的强多了。

首节 上一节 166/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