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324节

  吕氏商会作为七大商会之一,财产不可以计数。

  若是要全面撤离齐国,那大部分物件都会变卖——运输也是要钱的。

  而这么大批货物一股脑涌入市场,价格一定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

  师兄弟两人这三日产生的巨额花销,相对于临淄货物贱卖造成的损失相比,如一粒浮尘与东海之水。

  “嘶……”胖子倒吸一口凉气。

  圆乎乎的脑袋是一片懵圈,根本计算不出吕氏商会这一次要折损多少财富。

  “这,好端端的,秦相为甚要这么做啊?”张苍心痛万分,那都是黄澄澄(deng一声)的金子啊!

  李斯笑而不语。

  张苍立刻就知道这是自己不应该过问的事,讪讪笑笑不纠缠。

  授业堂。

  稷下学宫最大的学堂,有五百席。

  嬴成蟜第一次讲课便是选在此处。

  李斯为张苍所领,提前了一个时辰来到授业堂,本以为甚早。

  却不想连个席位都得不到,只能靠站在屋舍之中。

  李斯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想到了近十年前师长荀子授课时的场景。

  眼前景虽不如,亦不远也。

  “嬴子……子……”李斯念叨着,直到此时依然不敢相信。

  成为一个子,曾经是他最高追求,他过去极想从他人口中听到一声李斯子。

  这个念想在有人叫出“韩非子”三个字时就破灭了。

  他自忖学问不输于师兄韩非,但显然其他人不那么认为。

  韩非比他先为子。

  李斯深吸一口气,眼中起了争胜之色。

  师兄韩非为子,他虽然不欢喜,但却是极为认同的。

  他很清楚韩非的学问,深得师长真传,常常代师长授课。

  可一个八岁稚童,为子?

  凭甚?!

  心学。

  成圣。

  真是……好大的学问啊!

  他李斯的师长荀卿有最为老师之号,也不敢说所教学问能成圣。

  他低着头,深埋面貌,藏身在人群中。

  等待八岁而为子的嬴子。

  一个时辰后,嬴成蟜像往常一样来授课。

  站在高台之上的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来听课的人还是那么多。

  这证明他在稷下学宫越来越受欢迎了,这很好。

  他笑着扫视了一眼全场,举着毛笔无奈地道:

  “我知道,其他先生授课的时候常会动笔,写下重要观点,我简称为重点。

  “我也不是不想给诸君写,实在是齐文太难学了啊。

  “要是有一种文字简单易学,两三天就能简单学会,那该多好啊。”

  来听课的稷下学子们都发出善意的笑声。

  不少相熟的学子窃窃私语:

  “哈哈,嬴先生上次和上上次的时候也如此说,到现在还没学会齐文。”

  李斯听着嬴成蟜一口流利的临淄口音,闭上眼完全听不出咸阳口音,立刻察觉有异。

  能说出这么一口流利的临淄话,可比写下三五个齐文要难的多。

  没有哪位稷下先生的重点是长篇大论。

  李斯从一片海蓝色的学子服饰中,寻找异服者。

  穿异服者,多为稷下先生。

  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慎子学派的慎至、孔子学派的淳于越、齐墨学派的相夫习……就连代替其师长而为祭酒的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也在。

  这些人面色如常,没有异样。

  [是我想多了,还是先生们城府深……]

  [说齐文难学……这又能改变什么呢?]

  李斯思维稍稍转动一瞬,就来不及想了。

  台上嬴子,开始讲心学了:

  “今日,我要讲的重点是知行合一。

  “知便是知悉,知道。

  “行则是行动。

  “知与行含有密切关系。

  “知者,行之始,即知道是行动的开始。

  “行者,知之成,即行动是知道的成果。”

  少年伸出自己的手掌,翻转到掌心朝上,又翻转回手背朝上:

  “知与行,就像我手掌的两面一样,相互依存又密不可分。

  “我虽然将知、行分开说,但这是便于诸君理解。

  “实际上,知行是一体的。

  “听到此处,诸君可有什么疑问乎?”

  有阴阳学派学子举手,心有疑惑。

  嬴成蟜对其颔首:

  “请讲。”

  那学子先是行礼,然后方道:

  “我可以讲先生所说的知、行,理解为阴、阳吗?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没有阴。”

  嬴成蟜略微思索,摇了摇头:

  “不可以如此理解,这二者有很大差别。

  “阴与阳是对立的,互相通过对方而证明自身。

  “但知和行并不是对立的……哦,我明白了。”

  少年面露歉色:

  “我知道君之所误了。

  “你是因为我以手掌正反举例而误会,这确实是我举的例子不恰当。

  “这是我的过错,我道歉。”

  嬴成蟜颔首致歉。

  学子们纷纷低头,以示对先生的尊敬。

  这次低头,并不是稷下学宫的规矩。

  他们是自愿自发的。

  嬴成蟜组织语言,思考如何讲演。

  自从那次在廷尉府门前,对近乎稷下学宫全体公开授课后。

  少年就从内心相信,人人皆可成圣!

  少年在那一日突然对心学多了不少感悟,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朝悟道。

  心学不是收揽人心的工具。

  而是一门能剔除纷乱杂念,从命运的千万般轨迹中找到真我的学说。

  “因果!知行类于因果!”少年突然拍手大喊,兴奋地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因为我们知道种下粟会收回种子,所以才会去种粟,这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条客观存在的规律,你们懂了没有?”

  学堂中稍稍静寂片刻后,学子们大多点了点头。

  他们觉得自己懂了,毕竟嬴子的这个比喻实在是简单至极。

  但他们又觉得这个懂有些模糊,总感觉哪里欠缺点什么,却又找不到。

  相夫习找得到。

  这位稷下先生像是学子一样举起手,表示有疑。

  正要举手的李斯看到相夫习举手,便暂时默不作声,静待事态发展。

  嬴成蟜颔首,道了句“请讲”,就像是对待普通学子一样。

  相夫习一脸认真地道:

  “嬴子说知道种粟会得子,所以才去种粟,这里我听明白了。

  “但嬴子后来说知行合一是规律,二者密不可分,我有些疑惑。

首节 上一节 324/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

下一篇: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