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363节
“周显王三十四年,戴盈前往蒙邑,拜见庄子。
“周显王三十六年,屈宜臼死于韩国。庄子之父庄全怀念老友,病重而死。庄子母亲狶(xi一声)韦氏也悲伤而死。庄子护送父母灵柩回楚国。
“周显王三十七年,庄子觐见楚威王。后离开郢都,返回蒙邑。
“周显王三十八年,庄子辞令尹不受。
“周显王三十九年,蔺陶之子蔺且十一岁,拜庄子为师。
“周显王四十四年,子桑、东门四子,拜访庄子。
“周显王四十五年,庄子带着蔺且前往大梁,拜见五十七岁的子华子。惠子担心庄子前来谋取相位,派人搜捕庄子。
“周显王四十六年,庄子拜见魏惠王,魏惠王放弃伐齐。
“周显王四十七年,庄子与失去相位的惠子游于濠水之上,作‘鱼桥乐’之论辩。
“周赦王三年,庄子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惠子吊丧。
“周赧王二十九年,庄子去世。”
嬴成蟜低头合竹简,道:
“这就是庄子一生的所作所为。
“教育,他收了一个弟子——蔺且。
“治世,他说服了魏惠王伐齐。
“我承认庄子学问深厚,是一个伟大的人。
“但他的学问是救赎自己,而不是救世治世。”
竹简卷好了,少年抬眼看魏牟,认真询问:
“魏牟子真的相信,世人能够尽知庄子之学吗?
“尽知庄子之学的世人,真的能够做到庄子所说吗?”
魏牟神色黯然。
老人完全可以再论庄子学说,再给嬴成蟜讲庄子认为应当如何治世的。
庄子学说博大精深,老人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但老人不语。
老人是真正见过庄子,与庄子相处过一段时间的。
庄子不喜欢为了论辩而论辩,对于只想着输赢的辩者向来反感。
论辩,是为了求真。
少年说的,就是真。
嬴成蟜把竹简递给呼,要呼再送回书房。
待呼走后,少年微笑道:
“庄子说人为是伪,应当顺应自然。
“你们对天道的力量知之甚深,但你们对人的力量一无所知。”
老人看着少年双眼,能看到极其强烈的自信。
不,这已经是自负了。
老人咽了口唾沫。
不知道少年哪里来的信心,怎么就敢肯定自己能够结束这个最坏的时代。
老人以为少年说的人就是少年自己。
老人想错了。
少年说的人,是华夏两千年历史长河的所有人。
少年的底气,是两千年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天的力量,能够让人活着。
人的力量,能够让人生活。
让每个人千里传音、日行万里。
见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老人长出一口气,释然笑了:
“上一个说过类似话语的人,是当了三次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
“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我见过三个稷下学宫祭酒,荀子、邹子、嬴子。
“你们每个人都不会宣传庄子之学,每个人都对治世抱有极大期望。
“原来为稷下学宫祭酒不仅要有学问,还要对这个天下满怀希望……”
老人失笑摇头,不再纠结稷下学宫是否还能有庄子学说:
“以我观之,三人中,嬴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人。
“你年轻,生的好,有自信……”
魏牟退了一步,深施一礼:
“魏牟真心希望,嬴子能结束这五百年来的乱世。”
嬴成蟜快速起身,扶住魏牟,握紧魏牟手臂:
“先生愿意助小子一臂之力吗?”
少年说了这么多实话,如此刺激一位对其青睐有加的老人,为的就是让老人留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
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
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少年未来的对手,是当今天下的统治者,是天下所有的贵族。
敌人之强大,嬴成蟜有猜想,但也深知自身猜想定然还是不够。
伟大如秦始皇,也只能在活着的时候镇压六国贵族余孽,连让秦朝延续二世都做不到。
与嬴成蟜将要做的事相比,历史上以变法激进著称的秦始皇,还是太保守了。
在真正革命,刺刀见红,你死我活之前。
少年将竭尽全力做准备,抓住每一分力量。
魏牟拍下少年的手,笑道:
“邹子的书房,可有我魏牟子的竹简?”
嬴成蟜强笑着,点点头:
“有的。”
“嬴子观过乎?”
“观过。”
“那嬴子记不记得,我魏牟的出身来历。”
“中山国王子。”
“现在中山国何在呢?”
“……”
“我保不住自己的家,保不住自己的国。家国皆失,故人皆亡,我的世界,只剩下故友之学了。天下,于我何加焉?”
“先生刚刚还祝愿小子结束乱世,可见先生并没有如自己所说,真的放下天下。”
“不愧取代子秉的辩者,才思果然敏捷啊。”魏牟赞赏地道:“但有些事,放不下,不代表拿的起,你明白吗?你肯定明白的。”
老人轻笑着,眯着眼回忆:
“庄子是宋国人。
“宋国这个国家,一直为魏、齐所觊觎。
“宋国能存在,不是宋国本身有多么强大。
“而是因为不管魏、齐,两个国家中哪个吞并宋国,国力都会大涨,将招来列国合纵攻之。
“是以宋国虽然存在,但灭亡也只在顷刻之间,全看相邻的魏、齐,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庄子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他很爱自己的国家。
“他做官寻求强宋之法,发现同僚皆是搜刮民脂民膏之徒。
“他怒而想要告发,面见宋君,却发现欺压百姓的根源就是宋君。
“庄子由是知道,宋国是烂在了根子里。
“内求不得,便向外行。
“与宋国相邻的魏、齐,长久以来一直想吞并宋国,庄子对这两个国家毫无好感,自然不会去。
“当时大国为秦、楚、赵,庄子在这三个国家之间考虑良久,决定去楚国。
“因为楚国素与中原不合,自称蛮夷。
“而宋国这个周朝分封的最正统中原国家,庄子认为宋君不配为君。
“那或许,自称蛮夷者非蛮夷,乃有德之君也。
“庄子带着这个期望去见了楚威王,发现蛮夷就是蛮夷。
“庄子大失所望,辞令尹不受,回到宋国。
“他躺在青绿草地上,望着满天繁星,满腹才华却想不到救国之路。
上一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
下一篇: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