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378节

  “你在兵法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吗?”这是李牧与李信说的第一句话,他严格执行父亲教导。

  旁边的李氏族人斗很是无语。

  这李牧是一点礼仪都没学过吗?真是丢人!

  李信不无语。

  少年人最烦的就是礼仪,将其认定为繁文缛节,对说话直来直去的赵国叔父更欢喜了。

  与秦太子政一同练武,按照武将培养的李信当即说出困惑的点。

  他说一个,李牧解一个。

  在少年看来难如登天的难题,对李牧来说比喝水还简单。

  李牧在军事上的天赋,是李玑唯一一个欣慰的点。

  不到一刻,李牧深入浅出,把李信疑难问题全都解决了。

  确认这个天赋一般般,有些蠢笨的小侄子真的没有问题后,李牧潇洒离去。

  归国!

  伐秦!

  李信站在两大车礼品前,看着相处不到两刻的李牧背影,眼中满是崇拜。

  李牧讲的,比给他授课的那些武将师者讲的好多了。

  数日后。

  一路快马加鞭,憋了一肚子火的李牧回到邯郸,先去找父亲李玑。

  父亲不在,出邯郸去踏春了。

  李牧找不到父亲,就进宫面王。

  在赵王丹面前,李牧愤慨不已,将秦国强势而无礼还骂人的情形说了一通。

  他一手臂残疾,抱不成拳。

  就重重一跺脚,低头,重重说道:

  “牧请伐秦!”

  赵王丹神色日常,好像被侮辱的君王不是他一样。

  望着一脸愤怒的李牧,他脸上有了三分笑意。

  李牧来之前,赵王丹的耳目就告诉赵王丹——李牧归府见父,李玑外出不在,李牧赶来见王。

  李牧此时的表现,赵王丹极为满意。

  “君要如何伐秦啊?”赵王丹笑着说道。

  李牧早在回来之前就考虑好了,沉声道:

  “当合纵列国,共同伐秦!”

  “我国一国不行乎?”

  “若只是我国一国,最多只能攻到函谷关外。函谷关如同天堑,易守难攻,凭我国之力打不进去。若只是打到函谷关外……那不如不打,守不住。”

  赵王丹下令。

  召信平君廉颇、武襄君乐乘、宗室将领赵葱……共计一十六位赵将入宫议政——伐秦!

  半刻后,连李牧在内一十七位赵将达成一致。

  若是不能合纵列国,打进函谷关内,伐秦一事就没有议论必要了。

  就算占了秦国在函谷关外的所有土地。

  没有险关高隘,秦国若真是不顾治水硬抽兵力的话,守不住。

  秦国的函谷关太占便宜了。

  有函谷关在。

  秦军进可攻,退可守。

  赵军进不得,退不得。

  这场仗打下来,得到的利益远远小于付出的,在实物上是绝对不该打的。

  若非要打,那就是为了国家尊严开战,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就争一口气。

  赵王丹不争这口气,他本来也没想着伐秦。

  他只是借着接儿子赵谊的事,看看秦国的态度罢了。

  秦国从蔺仪那里得知了他赵王丹故意传递的重病将死情报,却只是扣留赵谊,而没有来犯意图。

  赵王丹由此断定,秦国是真的没有多余兵力了。

  那……赵王丹目光扫过群将:

  “当下时局,国不增强,便是衰弱。

  “我国休养生息两年,虽然兵力仍显不足,但若是再故步自封,就是等死!

  “发展,永远没有掠夺来的快!

  “李牧,寡人若攻伐,边郡你可稳得住?”

  李牧慨然应声:

  “雁门只有大捷,没有大败!”

  赵王丹叫了一声彩,指着桌案上的中原大舆图最东边的齐国:

  “魏、楚伐齐,齐节节败退,前段时间竟然还向我国求援。

  “齐国难道忘了,长平、邯郸,两战,皆坐视不管,任凭秦国来伐我之事吗?

  “诸君,伐齐如何?!”

  老将廉颇身为相邦,身为赵国第一将,一直着眼中原全局,沉声答道:

  “可以。

  “打得过,守得下。

  “攻齐难点不在齐,而在这!”

  老将一指,重重点在舆图上。

第226章 定计伐燕,美人与狗

  所点之处,是一个大大的燕字。

  “燕国,卑劣之国也!”老将指头连敲三下“燕”字,敲得“笃笃”响:“我军伐齐,若燕背后来袭”

  赵葱想到自长平之战后,燕国三天两头趁火打劫,双眼直冒火。

  不等老将说完,断喝一声:

  “干死燕狗!”

  这一声大喝激起了一众赵将心头怒火,燕国这些年可没少找赵国事!

  诸将同仇敌忾,一边痛骂着燕国燕人,一边吵闹着要伐燕。

  “伐燕……”李牧在嘈杂环境下轻声细语,这是他从没设想过的战争。

  打齐国,燕国可能会背后搞偷袭。

  但打燕国,齐国可不会偷袭。

  齐国不偷袭,秦国没兵力,赵国相邻的国家就只剩下一个魏国。

  魏国此时正在攻打齐国,没有余力开辟第二战场……

  李牧越想越觉得可行,抡起仅有的一只完好手臂,重重一巴掌拍在廉颇手指旁边:

  “伐燕!臣附议!”

  燕……赵王丹有些不愿。

  齐国富庶。

  伐齐,拿不下土地也能掠夺钱粮。

  跟着魏、楚,三国合纵,这场仗怎么也不会输,稳赚不赔。

  可要是伐燕的话。

  燕国土地贫瘠,国家并不富裕。

  燕人过的还不如赵人呢,没什么油水。

  赵国独立伐燕,有失败可能性。

  去年剧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死守聊城一年之久,这个战绩足以让赵王丹不敢轻视。

  伐燕。

  占不了地,夺不了城,那就是输。

  赵王丹有心反对,抬头一看。

  以廉颇为首的诸将竟然对伐燕一事达成了一致!

  不管是边郡大将李牧,还是新兴骁将乐乘,都同意伐燕。

  赵王丹遂将反对的话咽回了肚子,鼓掌喝道:

  “彩!

  “既然诸君皆意伐燕,那便定计吧!”

  赵王丹不会打仗,所以不会干涉真正会打仗的这些赵国将领。

  这,也是燕国提供的教训。

  前有燕惠王干涉乐毅领兵,致使有成为天下霸主希望的燕国一朝退回十年前。

首节 上一节 378/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

下一篇: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