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406节

  “臣在。”

  “寡人给你七日,此事必须有一个结果!无论这些刺客背后是谁,一经查出,皆按秦律行事!”

  华阳不飞大惊,没有失色已是他最大的努力。

  按秦律行事,杀人者死,指使人杀人的人更要死!

  老廷尉立刻感到背后武将们的目光要把他烧化了,嘴唇蠕动着不敢应声,视线不住往为秦国太后的妹妹身上瞥。

  华阳太后芈不鸣低眉敛目,心甘情愿在秦王子楚身影之下,附和道:

  “事涉王上安危,该从重才是。”

  朝堂武将们尽皆变了脸色。

  死刑再从重,那不就是族刑?

  不怕死的秦将有。

  不怕全家跟着自己一起死的秦将……这是人?

  妹已开口,王在逼视。

  老廷尉额头淌汗,不知道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怎么平白无故趟进了最浑的浑水。

  弯着腰,低着头,无奈地应了个“唯”字。

  “文信侯。”秦王子楚声音放轻:“此案因你而起,你与廷尉一起,可好?”

  吕不韦起身应声,称谢。

  秦王子楚“嗯”了一声,拉起身前长子:

  “没有文信侯,就没有寡人。

  “没有寡人,就没有太子。

  “太子可称文信侯一声仲父。”

  太子政面色如常,呼吸有些急促。

  背在身后的拳头捏紧,轻声唤道:

  “仲父。”

  一句称呼,震碎了朝堂。

  储君称臣为父。

  自有秦国以来,便是独揽大权的商君,不为秦君猜忌的严君,也没有过如此殊荣。

  不理群臣情绪,秦王子楚按坐长子,自己正坐在草席上:

  “列国来攻,谁愿为国出征?”

  除了蒙骜、王陵、王龁三公,武将们个个奋勇争先,积极踊跃,恨不得下一刻就插上翅膀飞到前线。

  尤其是在吕不韦受伤那晚派遣刺客的武将们,更是积极。

  他们不相信王上真的会因为刺杀相邦,而把他们这些人全都处死。

  但他们相信,王上一定会处死人,杀一儆百。

  而他们这些伤到相邦的人,最有可能是那个一。

  任朝堂嘈杂了好一会。

  秦王子楚平举双手,缓缓下压。

  声音顿止,像是正在播放的摇滚乐被按下了暂听键。

  “蒙公可愿为寡人分忧?”秦王子楚点将。

  蒙骜起身,恭敬低头,应道:

  “骜之幸也。”

  老将话说得四平八稳,内心却一团乱麻。

  王上将薨,麃公死了,王上点他出战。

  这三件事连在一起,就是两个人——太子政、公子成蟜。

  四公之中,除了麃公以外,蒙骜是第二个对公子成蟜另眼相待的人。

  姬夭夭当初为了救子,走动最频繁的将,就是蒙骜。

  论战功,蒙骜、麃公难分高下。

  但论后代,蒙骜之子蒙武在先王还在世的时候,可是隐为秦国壮年武将之首。

  麃公比蒙骜强势,但蒙家高于麃家。

  “好。”秦王子楚开怀大笑:“蒙公为将军,秦傒、蒙武辅之,东出函谷,壮我大秦!”

  蒙武在守函谷关,不在咸阳,蒙骜为其子应下。

  被点到名字的秦傒皱着眉头,知道秦王子楚将死的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弟发的什么疯。

  论打仗,他秦傒在秦国哪里能排的上号?

  秦傒站起身,狐疑地看了秦王子楚一眼,低头应声。

  他在大多时候,都不会拒绝秦王子楚。

  因为秦王子楚是他弟,他们是一家人。

  秦国宗室,天生站在秦王一边。

  “王上!臣亦愿随之!”一人忽然站起,声音沙哑。

  其是上朝者中,唯一一个戴着面具的人——白起之孙白无瑕。

  秦王子楚沉默一瞬,冷声道:

  “不允!”

  [她要是死了,成蟜不得把寡人从陵里刨出来……]

  白无瑕不可置信地望着王上,面具后的俏脸上满是错愕。

  她从秦子楚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追随了,一直被秦子楚鼓励,成为秦国第一位女将军。

  原本属意她上战场的王,为什么会拒绝让她打仗啊?

  两刻后,朝会散。

  久未露面的秦王子楚一个露面,秦国就动了起来。

  治粟内史士仓整理粮草,蒙骜去蓝田大营召集士卒,华阳不飞看着写有相邦遇刺的竹简头痛极了……

  蓝田大营,蒙骜从相邦吕不韦手中,接过王上送来的虎符,脸上肌肉不自然地抽动。

  这个虎符,只能够调动一万人。

  “一万人……”老将攥紧虎符,看着吕不韦,沙哑道:“麃公走后,轮到我了,是吗?”

第242章 杀疯了

  吕不韦手按在虎符上,重重压了一下。

  身子贴近蒙骜,若是妙龄少女来做这个动作就极为暧昧了。

  吕不韦在老将耳边,低声提点:

  “仗可以在关外打,也可以在关内打。

  “大王坚持不了多久了。”

  蒙骜微微偏头,看着与秦王脸庞一般瘦削的秦相,眼中有些震惊。

  吕不韦是王上钦点的太子仲父。

  为了给吕不韦立威,王上不惜拿全体秦将开刀。

  王恩如此浩荡,说是一声国士待遇绝不为过。

  到头来,这位国士却在他蒙骜的耳边说——大王坚持不了多久了。

  好一个大逆不道的权臣!

  老将微微低头,点两下:

  “骜知矣。”

  蓝田大营显得很空旷,只留有三万人。

  剩下那些刚跟着麃公打完仗的士卒,一小半回原籍,一大半都去了关中治水。

  蒙骜领走了一万人,蓝田大营就只剩下两万人了。

  两万常备军,对于韩国来说,已是够够的了。

  对于秦国,不够,远远不够。

  蒙骜策马领军向东行的时候,就在思考一件事。

  若是三万人全部归他调动,能打过五国联军吗?

  战马一个颠簸间,老将就有了答案。

  打不过。

  别说他,武安君再生也打不过。

  三万人平天下,那是炎黄时期的事。

  所以,王上给了他一万人,是真的让他去送死吗?

  若是真的要杀他,在咸阳把他像麃公一样抓住枭首不就好了吗?

  秦军杀良人,主将被问责,那再加一个被问责的副将有什么问题?

  秦以法治国,法出自王口。

  秦律怎么写,还不都是大王上下嘴唇一碰的事?

首节 上一节 406/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

下一篇: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