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411节
魏无忌没有来时,魏军地应对策略是中间松外围紧。
将所有战车摆在外面,做好赵军马蹄冲阵的防范——赵国骑军敢冲阵,魏军就驾驶战车对撞过去,看看到底是战车硬还是战马硬。
这种应对方式,极大的拉低了魏军行进速度。
虽然可以避免了魏军出现大的伤亡,但却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使魏军一直处于劣势,疲于应付。
赵国刚过万的骑军,不但填补了魏、赵两国八万的参战人数空缺,还犹有过之。
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原不知马战,不知道怎么应对骑军。
天下大国,皆以步军为主,车军为胜负手,弓手弩手骑兵等皆不成军。
概因为中原攻伐最终逃不过去的一定是攻城,而极难培养的骑兵在攻城上,大概率还不如一个普通步兵。
魏无忌居赵国近十年,深谙兵法。
命令对于骚扰的骑军,采用无视的态度。
他骚扰就骚扰,能杀几个人?全速前进!
诸魏将不解。
那要是赵国骑军冲阵呢?
不提早防备,以赵国骑军速度,猝然冲过来的时候魏军是没有办法抵抗的。
魏无忌依旧没有解释,只是让诸将照做。
于是,魏军在前面跑,赵国骑军在后面追,赵国步军跟在骑军身后不远也不近。
太远,要拦阻魏军的时候上不去。
太近,魏军要是回头邀战避不开。
正在接连收复失地的老将廉颇,很快得到王觞送来的战报。
听到魏军弃城而逃,老将就很惊诧。
在攻城战中,尤其是墙厚城高的大城,守城方比攻城方的优势大到能弥补十倍人数差。
魏军竟然能抛弃城防之利,选择野战,这很奇怪。
魏军想好怎么破解骑军了吗?
一日内,老将又收到第二封战报。
面对赵军袭扰,魏军一反常态,几乎处于对骑军不设防的状态,只是一味行军。
这一次,老将脸色凝重了。
走到大案前,老将看着舆图,脑海想着战报,手指在舆图上划出魏军行进路线。
路线尽头,是魏。
魏军要撤退,不打了。
“说走就走,说舍就舍,真是果决啊……”廉颇喃喃,眼神一凝:“魏国一定换了将!”
老将缓慢踱步,边走边想。
半晌,脚步停,颓然一叹:
“告诉王觞,骑军继续袭扰,大军去往魏、赵边境集合。
“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一个赵兵领命而去,向王觞传达廉颇军令。
这赵兵出帐之后,老将再下令,召集诸将升大帐。
半个时辰后,老将廉颇领导的赵军集结。
赵军主力暂缓收复失地,向着赵、魏边境而去,急行军。
另一边,王觞得到廉颇军令,如释重负,立即执行。
虽然魏军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给王觞造成的心理压力却很重。
好像一不留神,就会被魏军吃掉。
不到半月,魏无忌领着魏军来到魏、赵边境。
远远的,就能看到赵国近十万大军集结在此,早已等候多时。
魏无忌知道对面主将是廉颇,不顾诸将劝阻,竟是以主将之身单刀赴会,匹马入赵营。
两军主将见面,老将廉颇释然了。
这不是两人第一次战场相见。
鄗地一战,世人只记得廉颇以十三万破六十万。
廉颇却记得,魏无忌以五千招降十五万。
“原来是信陵君当面。”老将赞道,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道:“竟然是信陵君当面。”
第一句话肯定魏无忌的军事能力,第二句话质疑魏无忌为何帮助不要魏无忌的魏国。
四十余岁,不再年轻的魏无忌正色说道:
“无忌终究是魏人。
“魏王受奸人指使,竟而伐赵。
“待无忌归魏,锄奸”
“信陵君。”老将打断魏无忌言语,沉默片刻后,认真道:“你我以武将身份,战场相见。今日,我不是赵相邦,你也不是魏公子。我们坦诚相对,说些实话可好?”
信陵君洒然一笑,举手抱拳:
“赵人性情,我魏人亦不龃(ju三声)龉(yu三声)。
“我与廉公,开诚布公!”
廉颇鼓掌,喝了一声彩,径直问道:
“老夫且问你,为何要弃城而逃?”
魏无忌哂笑:
“孤军深入,死守孤城,早晚都是败。廉公问这小儿问题,可是在骂人了。”
“败了又如何呢?难道老夫会像白起一样坑杀魏国近二十万降卒吗?想要归魏,投降便是,哪里用得着如此呢?”
“降兵和自己打回来的兵,哪里是一样的呢?”
“我国骑军袭扰,你视之不理,若是我军冲锋,你如何应对?”
“死人而已。以我一万步兵,换你一万骑兵。我人比你们多八万,不怕你围杀。赵骑是否冲锋杀进来,你说的算。能否走得掉,我说的算。”
“……魏国有你,是我国大敌啊,老夫忽然不想放信陵君走了。”
“我相信廉公不会做出如此不智行为,秦国才是魏赵共同的敌人。”
“就怕魏王不这么想。”
“所以我要回魏国去。”
“老夫若是不提前领军在此等候,信陵君会就这么走了吗?”
“当然不会,我会带着军队进攻你的边城。与败退相比,我更喜欢胜利。”
“信陵君难道忘了,秦国才是魏、赵共同的敌人吗?”
“魏、赵之间,是友是敌。因时而变,因时而变。没有秦国,廉公会放我走吗?”
“当然不会,老夫会第一时间杀了你。”
“那就是了。廉公,赵国若是待不下去了,记得来魏国。魏无忌这三个字,必能保廉公一条性命。”
“多谢信陵君好意。老夫只希望,信陵君此回魏国可得重用,一定要让魏王知道秦国才是大敌,别让老夫后悔放了行。”
魏无忌入赵营两个时辰,出赵营,完好无损地回归魏军。
廉颇下令,赵军放行。
浩浩荡荡十七万魏军在赵军注目礼下回到魏国。
此战过后,两人互相成就。
廉颇名声再震,世人再知老将之威。
魏无忌声名复起。
不计前嫌,于魏国危难间持符救魏,大德也。
率被困魏军突围,大智也。
单枪匹马去往赵营,大勇也。
魏国公子,世无双。
魏无忌入魏境不久。
早就来到边境等候的魏王圉匆匆赶来,十多年没见的两人在魏国边境相拥而泣。
魏王圉哭着哀叹:
“吾弟受苦了啊!
“犹记得你离开大梁的时候玉树临风,如玉公子。
“郭开、宋玉之流,不及吾弟半分。
“如今,怎么连两鬓都白了啊!”
魏无忌泪中带笑,说道:
“阿兄说的人不是现在的我,是十多年前的我啊。”
十余年,弹指一挥间。
沧海变不得桑田,人从韶华变白首。
两兄弟联袂归大梁。
魏王圉封亲弟魏无忌为魏国上将军,魏将之首。
上一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
下一篇: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