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第38节

  掷弹筒18门,专用榴弹288发。

  步枪486支,歪把子轻机枪18挺,子弹4万6千余发。

  手枪56把,子弹648发。

  另一章下午5点

第57章 来了新邻居

  对于此次缴获,陈成兴只是看完武器后,就将文件放在了一旁,剩下的都是些被服粮食罢了,没什么好看的,他现在的心思已经都被意大利炮给吸引住了。

  但是罗平却没有放过陈成兴。

  “对了,这次缴获的步枪有8支不太对劲,我拿了一支过来,你看看认不认识。”罗平说着让外面他的警卫员把枪拿了进来。

  “老陈,你看,这把枪,三八大盖的子弹装不进去。”罗平拿了一颗6.5毫米的子弹实验道。

  “不用试了,这是鬼子的九九式步枪,是不是在重机枪那里缴获的?”陈成兴一眼就看出这是什么枪。

  对于军事博主来说,这都是基操而已。

  “九九式步枪?”罗平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型号的步枪。

  “这是鬼子的新式步枪,打的是7.7毫米的子弹。”陈成兴解释道。

  这也是鬼子给每个重机枪分队都配一把九九式步枪的原因,虽说这这两者弹药不通用,而且一支步枪起不到什么作用。

  是的,鬼子为了使弹药通用而生产步枪,最终弹药依旧不通用,直到40年以后,92式重机枪也修改成使用步枪子弹后,两者才完成通用,只不过这种枪在中国不多见罢了。

  所以虽然文件上,除了手枪外的子弹分为了2种,但是其实里面有4种,分别是三八大盖用的6.5毫米全装药子弹和歪把子用的6.5毫米减装药子弹,以及92式重机枪用的7.7毫米半凸缘弹和九九式步枪用的7.7毫米无凸缘弹。

  嗯,这很意本。

  “那这几支步枪怎么分配?”罗平问道。

  三八大盖直接分到各营就是了,但是这几支步枪口径不同,补给的时候也不可能单独给这个枪配子弹。

  而按照新二团目前的配置,重机枪部队是不配步枪的。

  陈成兴想了想说道:“划到团部机关吧。”

  “还有,你让人找一找,这个枪虽然也是7.7毫米,但是和92式重机枪用的有区别,如果重机枪用了步枪弹,容易卡壳。”

  虽说小鬼子的重机枪子弹都是提前装在弹板上的,但还是得小心一点。

  而前期的九九式步枪性能还是很优秀的,到时候不管是给通讯班还是给勤务兵都能行。

  “好,我去找找,还有那些王八盒子呢?”罗平问道。

  现在新二团的排长以上指挥员都有自己的枪,虽说他们的枪可能膛线都磨平了,但是却没有人想换成王八盒子。

  之前不是没人换过,但是打完一场仗之后就全都换了回去,再然后这种手枪就没人愿意要了。

  “王八盒子给游击队吧。”陈成兴挠了挠头。

  对于大家不愿意要王八盒子的事他也知道,没办法,谁让这玩意实在是艹蛋呢

  先给游击队顶一顶,毕竟再烂也总好过大刀片子,等以后游击队装备好了,在给下面的县大队,实在不行还有民兵,反正就是一级一级下放吧。

  “对了,重机枪也分下去吧,数量多了,放在团部也不合适。”陈成兴补充道。

  “怎么分?”

  “一营和二营各分4挺92式重机枪,民24式重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以及剩下的2挺92式分到三营。”陈成兴说道。

  本身在新二团的编制计划中,三营就是以7.92毫米的武器为主,因此民24式和马克沁肯定是要分给三营的。

  再说这两挺重机枪一点也不比92式差,尤其是他们的重量要比92式轻十几公斤,三营本身游击战就是一把好手,重量轻对他们有利。

  虽说4挺重机枪是一个排的编制,但是谁让新二团穷呢,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吧。

  陈成兴和罗平又商量了一下各部队的武器配属,以及3天后偷袭鬼子护送队回回血的事情后,便离开红泥湾直奔二郎洞。

  虽说现在新二团已经有了2门步兵炮,但是不意味着那门82毫米迫击炮,陈成兴就不放在心上。

  相反,在陈成兴的眼中,这门迫击炮的重要性还在步兵炮之上。

  原因也很简单,92式步兵炮的炮弹是打一发就少一发,平时陈成兴不可能轻易动用。

  而以二郎洞兵工厂的水平,现在应该可以生产迫击炮的铸铁炮弹了,毕竟炸药和发射药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这也是陈成兴这次去的主要原因。

  大安镇。

  楚云飞刚带着358团冲出鬼子的包围圈,此时正在这里休整。

  在得知大云山的战况报告后,楚云飞有些吃惊道:“新二团?一个基干团就能吃掉鬼子一个大队?”

  虽说358团也能干掉鬼子一个大队,但358团可是个加强团,比正常一个师的人都多。

  本来以楚云飞的身份,搞个晋绥军师长不在话下,毕竟晋绥军一个师也就是四五千人,跟358团没什么区别。

  不过谁让楚云飞除了是五台山人,还是常光头的门生呢。

  这也就是楚云飞自己能打,最终才搞了个折中的办法,兵力配置按照正常来,但是军衔编制还是上校团长。

  真要给楚云飞干到高层,晋绥军还是他阎西山的晋绥军吗?

  “团长,根据情报显示,虽说这个新二团不是八路的主力野战团,但是人数也已经近乎满编,有两千多人了,只不过武器有些欠缺。”

  “噢对了,这次他们跟日军是打的白刃战,日军的火力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日军的重武器部队其实也是拖了后腿。”

  一旁的358团参谋长方立功将情况详细的做了说明。

  “那也不容小觑啊。”楚云飞看着作战参谋刚挂起来的地图说道。

  “一个敢于正面拼刺的部队,说明其作战勇气是非常强的,这样的部队一旦装备上来,能发挥出的战斗力是惊人的。”

  在楚云飞看来,与武器装备相比,还是人更重要,因为武器是有其他办法解决的,但是人士气的问题却很难解决。

  而358团之所以战斗力在晋绥军里数得着,就是因为358团的士气要高于其他部队。

  “立功兄,以后要重点关注这个新二团,咱们很可能会跟他们成为邻居。”楚云飞交代道。

  现在晋西南已经被鬼子给突破,而自己的358团,很可能会被长官部放在晋西北这一带。

  “是!”方立功虽然不知道楚云飞何意,但还是很好的执行了楚云飞的命令。

第58章 战云弥漫

  总部。

  副总指挥看着386旅转发过来的新二团战报,心情有些难以描述。

  按说新二团也算是打了胜仗,缴获一大堆,应该高兴才是,可是这一战下来,新二团恐怕三两个月缓不过神。

  可是现在有时间给新二团休整吗?

  早在2月份的时候,鬼子就从宿县和福安出兵,接连占领了五龙、水泉、奇丰、萧县等7个县城。

  现在兵锋已经直指陕北边区。

  按照中央的指示,必须要打掉鬼子继续进军的想法。

  而总部也早已做出了计划,准备趁日军发动晋西南战役的时候夺回县城,只不过计划被鬼子的突然扫荡给打断了而已。

  不过现在鬼子的扫荡已经接近尾声,下个月的时候129师就要发动大战,收复这些县城。

  当然以后鬼子再想占县城也可以,但是最多到水泉,绝对不能威胁到边区安全。

  副总指挥不知道,到时候新二团能不能撑起场子来。

  陈成兴现在还不知道总部的打算,他正在红泥湾开作战会议。

  “团长,咱们现在减员这么严重,是不是先放过这次的鬼子运输队?我们完全可以以后再打嘛,这条公路又不会跑。”罗平劝解道。

  潞阳同志获得的消息非笼统,并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只是知道有一支170人的护卫队和300来人的伪军正在集结,准备押运物资,而且按照计划是入夜后才会出发。

  徐武他们虽然想打,但是他们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允许,之前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作为拼刺主力的一营和特务连。

  而这次鬼子的护卫队,光护卫人员就有近500人,新二团想要吃下这股物资,恐怕得全军出动才行。

  毕竟伏击不是单纯的伏击就完事的,还得有打援的部队。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陈成兴摇了摇头。

  “你们都伏击过鬼子的运输队,我问你们,鬼子什么时候在晚上运输过物资?”陈成兴看向徐武几人问道。

  徐武他们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还真跟团长说的一样,鬼子不管是扫荡还是运输,基本都是白天行动,还从来没有过夜间出动的情况。

  “团长,你的意思是?”徐武他们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呵呵.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估计这次肯定是要紧的东西,不然小鬼子不会这么紧张的。”陈成兴笑道。

  陈成兴不能直接说明系统的存在,但是不代表不能旁敲侧击的说出疑点来。

  听到陈成兴的话后,罗平也有些犹豫,要不要在这个时候出兵。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鬼子既然选择夜间出动,就肯定会悄悄行军,沿途的县城据点恐怕也不会通知,这就给了新二团伏击的便利,最起码时间能充裕不少。

  太原,香月清司直接把战报摔在了桌子上。

  “八嘎呀路!岛田秀雄就是一个蠢猪!一个大队的兵力竟然会被八路军区区一个团给全歼!”香月清司怒骂道。

  “岛田秀雄在哪?!”香月清司扭头问道。

  “长官,岛田秀雄已经切腹了。”一旁的参谋长冈部直三郎说道。

  “切腹?简直是太便宜他了。”香月清司听说岛田秀雄已经切腹,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揭过此事。

  在意本,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切腹就代表一人扛下了所有,以前的过错谁都不能再追究,哪怕是天蝗也不行。

  “独立第三混成旅团能不能派出部队,进山清剿大云山的八路?”香月清司问道。

  “长官,第三混成旅团在与八路军129师的战斗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也成为了强弩之末,尤其是弹药损耗不小,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出动。”

  “而且第三混成旅团还有后续过河的任务。”冈部直三郎补充道。

  绥城的第26师团并蒙军1师3000多人,已经接连占领了的数座县城,现在正在准备过河。

  等到时候还要有多支部队参与作战,而第三混成旅团也是其中之一。

  听完冈部直三郎话后,香月清司立刻意识到自己有点上头了。

首节 上一节 38/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