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第59节
“铁轨的性能比炮钢差的远了,性能恐怕达不到要求。”
“不过之前弄回来的那些火车轮轴,倒是可以勉勉强强用一下。”闻英说道。
“那些轮轴不能用在60毫米迫击炮上。”陈成兴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这批拉回来的轮轴是窄轨火车轴,不管是长度还是尺寸,用来生产82毫米迫击炮最合适。
而将铁轨轨面截成一米半就能墩成60毫米迫击炮的粗胚,但是想要墩成82mm的粗胚,得五六米长才行,那是不现实的。
“就用铁轨生产,性能达不到也不要紧。”陈成兴肯定道。
正常迫击炮的炮管寿命最少都能达到5000发以上,铁轨的性能即使不足,进行热处理后,打个两三千发还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即使敞开了打,也能用个几年,不行了再换新的就是了。
而且真打起仗来,能不能达到使用寿命还是两说呢。
“好吧,既然你坚持,那我就试试。”闻英点了点头。
太原兵工厂生产过75毫米、82毫米、15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对于迫击炮的生产闻英并不陌生。
60毫米迫击炮只是需要进行多次试验以获得最佳数据罢了。
随着闻英的同意,研究所中的63式60毫米迫击炮研发也正式开始。
看着为期一年的研发进度条,陈成兴有些不太满意,这实在是太慢了。
不过陈成兴也很清楚,这是因为闻英没有见过实物,需要摸索各种数据的原因。
不过对于研发进度缓慢,陈成兴也不是没有办法,当场就是两张研究卷甩上去。
研发进度立刻像吃了药一样开始迅速前进,1秒顶3秒。
“团长,我有灵感了,我先走了。”
陈成兴这边刚把研究卷用上,闻英那边立刻就来了灵感,马上起身告辞,虽然她也不知道灵感是哪来的,但是看着陈成兴就有了灵感,你说奇不奇怪。
看着急匆匆离开的闻英,陈成兴本来想交代一下82毫米迫击炮的事,但是想了想后并没有出声。
还是先解决60毫米迫击炮的事吧,82毫米迫击炮以后再说。
陈成兴从闻英这里离开后,又转头去了徐涛那里。
“徐主任,现在炮弹产量能有多少?”陈成兴问道。
60毫米迫击炮生产在即,炮弹的生产也得跟上才行。
“现在就一个炉,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产82炮弹300-500发,具体数量得看原材料的供应。”徐涛说道。
别看徐涛说着数量不少,但实际上300发炮弹根本就撑不了几轮,哪怕新二团现在只有一门迫击炮。
迫击炮本来就不是以精准著称的,它的优势是射速,不然小鬼子也不会不愿意用迫击炮,实在是弹药消耗有点大。
“团长,这次送过去的炮弹用了吗?效果怎么样?”徐涛问道。
“炸药的爆炸效果虽说比不上原来的炮弹,但是整体还行,不过咱们的炮弹破片数量要少很多。”陈成兴说道。
陈成兴专门到战场是检查过,自己产的炮弹比果党原先带的炮弹破片要少很多。
“这也没办法,按照标准来说,生产迫击炮炮弹要用刚性铸铁,咱们的铁性能达不到。”徐涛解释道。
“钢性铸铁?要怎么做?”徐涛的话触及到了陈成兴的知识盲区。
陈成兴只知道迫击炮的炮弹是铸铁的,但是并不知道还有这种说法。
“钢性铸铁比较脆,需要专门的熔炉,咱们没有,不过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往生铁里加入钢材。”徐涛解释道。
“闻英那里正在研究生产60毫米迫击炮,应该会有废钢产生,你可以去拿来用。”陈成兴听到可以通过加钢材来实现,虽然有些心疼,但还是想要试一下。
“如果有废钢的话,我还是建议不要用在弹体上。”对于陈成兴的提议,徐涛却是摇了摇头。
“啊?”
“现在影响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尾翼的生产也非常重要,现在的尾翼都是用油桶裁剪然后焊接到屁股上的,油桶毕竟没那么多,如果可以的话,直接用废钢精铸尾翼,可以保证炮弹的产量。”徐涛解释道。
对于废钢的数量,徐涛是不抱太多希望的,他可是太了解修械所那些人的作风了,只要还能用上的边角料,那就绝对不会废弃,他能拿到的恐怕更多是车削下来的碎屑。
在废钢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少量的钢性铸铁炮弹很难影响大局。
“好吧,这件事你说了算,不过等闻英那边完成迫击炮的研发,你这边的炮弹也得跟上,我已经跟政委商量过了,接下来要增加兵工厂的人手,你这边也得扩大规模了。”陈成兴说道。
专业的事就得听专业人员的建议,外行领导内行可万万使不得。
“行,我会跟闻主任对接沟通的。”徐涛点了点头。
“那就拜托了。”陈成兴起身道。
“只要同志们能多杀一些鬼子,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徐涛认真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成兴不断的往返于二郎洞、红泥湾、以及各营驻地,尤其是补充营更是隔三差五就去一趟。
除了狠抓训练以外,土豆的事情也是陈成兴重点关注的事情。
陈成兴很清楚,只有自己越重视,下面的人才会越放在心上。
就在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发展时,5月初旬,旅部突然传来要求陈成兴去开会的命令。
“好好的总部开什么会?”罗平有些不解道。
“呵呵.我估计是小鬼子又要找事儿。”陈成兴随意道。
自从上次的晋西北大战,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鬼子应该也做出反制措施了,只不过这次不知道要打多大就是了。
“老罗,我去开会,家里就交给你了,还是老规矩,先把补充营的新兵分下去,剩下的继续训练、继续招募。”陈成兴戴上帽子,交代道。
3月份与岛田大队白刃战时的伤员基本都归队了,因此这次补充营并不需要将全营都分下去,3个主力营补满编制后,补充营还能剩下100多人。
“这你放心就行。”罗平点了点头,他跟陈成兴自从搭档起,主要负责的就是后勤这一块。
第85章路围攻
太原第一军司令部。
“长官,这是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冈部直三郎将自己与参谋部做出的作战报告递到了香月清司手中。
香月清司仔细翻看一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吆西.冈部君辛苦了。”
“哈依!为了大意本帝国!”冈部直三郎立正道。
“冈部君不用这么认真。”香月清司摆了摆手。
他和冈部直三郎共事很久了,没必要这么严肃。
“关于参战部队,你有什么想法?”香月清司问道。
“长官,在晋南进攻中央军的蝗军大部队,已经完成了基本作战目标。”
“我想可以抽调一个师团出来作为主力,再从八路军根据地周边各县城抽调兵力,一起合围晋西北之八路军总部。”冈部直三郎说道。
听完冈部直三郎的建议,香月清司想了想说道:“抽调36师团作为主力,20师团、37师团、41师团各一部进行配合。”
按照香月清司的计划,这一批兵力足有3万余人,拿下晋西北的八路军不成问题。
“哈依!”
冈部直三郎没想到香月清司这么果决,原本冈部直三郎想的是出动一个师团,然后地方县城守备部队加部分蝗协军辅助而已。
毕竟整个晋西北的八路军加晋绥军、中央军也不过8万人,一个满编师团打他们绰绰有余。
要知道,抽调出来的36师团是标准的三三制驮马师团,全员超过1.5万人,光一个山炮联队就有36门94式75毫米山炮。
再加上加上各联队属的41式75毫米山炮的话,就有48门大口径火炮了。
这样的火力打穿晋西北这些部队,简直是易如反掌。
总部会议室内,副总参谋长先是介绍了一下目前的情况。
晋西北大战之后,随着八路军的撤退,鬼子又重新推进到了水泉,不过这次鬼子很懂事,没有继续往西推进。
而根据情报现在,鬼子正在不断的调兵,北部的水泉、福安,东部的太原、太古、潞阳,南部的良城、阳丰、西汾,西部的林县都有大股兵力在集结。
而且从情报来看,鬼子的目标正是晋西北的八路军主力。
“日军这次所图不小啊,这9路兵力差不多得有3万人。”刘师说道。
按照刘师的估计,这3万人已经是山西日军能拿出来的极限兵力了,如果再抽调其他部队,必然会给晋南果军反击的机会,毕竟魏君儒也不是好惹的。
“日军的确所图不小,不过他们却有些小瞧我们八路军了。
这种四面围堵、八面封锁的阵仗,早在红军时期,咱们就不知道打过多少回了。
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回旋乌蒙山,哪一次红军不是在十倍敌军的围堵中闯出一条生路来的?
鬼子这副阵仗还吓不到咱们八路军!”老总说道。
“以前咱们面对这种阵仗,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现在对付小鬼子,我看这一招依旧好用。”副总参谋长笑道。
“主席的‘十六字方针’用在这里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我看呐,也没必要跟长征一样大动干戈,现在跟长征还是有些不同。”老总笑了笑。
长征的时候,红军是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只要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八路军已经建立了大量根据地,因此只要有3分可能,就不能轻易舍弃。
而且以目前的局势,也的确没必要这么做,长征时期,红军每次面对的都是20万以上的大军,如今虽然面对鬼子的9路围攻,但他们的总兵力也才三万多人,分摊到每一路也就是三四千人。
此时晋西北的八路军加上晋绥军、中央军,至少得有八九万人。
即使不算上果军,仅仅129师加决死1纵队、决死2纵队,也有3万多人。
鬼子战斗力再强,也不能让他几千人就撵着几万大军到处跑吧,那传出去还不让老常笑掉大牙?
“我的计划是采取‘内线阻击、迟滞敌军,外线分割、围歼敌军’的战法。”
“部队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两部分。”
“内线部队先避敌锋芒,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然后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层层阻击,在内线消耗、钳制日军;
外线部队则跳出日军合围圈作为机动兵团,等到哪路日军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时,再给予歼灭性打击。”
老总说的这种战法,也是红军时期常用运动战,八路军自然是非常擅长。
“呵呵.麻醉其他几路,然后毒打其中一路。”师长笑道。
“不错,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们先到鬼子眼皮底下去游一圈,游到有一两股敌人胆大妄为了,再集中主力—举歼灭他。”老总说道。
“正好咱们大力发展的游击队还有友军部队不擅长运动战,就让他们留在内线作战,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阻击,迟滞日军的进攻。”老总说道。
“这果军能配合吗?”有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