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28节

  长孙冲心里鼓着劲,咬牙在推,阎立本也是额头冒汗,吃力使劲。

  这时。

  一个锦衣卫飞奔而来。

  “殿下,陛下来了。”

  “谁?”

  李承乾一扭头,就看到远处走来的一行人。

  不是李二是谁?

  他注视着他们靠近,就想不通了。

  你李二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我出来踏青游玩,你还成跟屁虫了?

  “公子,我不行了。”

  长孙冲背对着李承乾,没有发现李二的到来,熬的喊了一声。

  “不行也要给我坚持。”

  “继续犁!”

  李承乾骂道:“好好给我体会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你还没人家阎老头有毅力。”

  阎立本就差骂娘,我一生行事,什么时候干过这种粗活累活的。

  毅力?

  我身子骨都快要裂开了。

  你太子指定是想害老夫。

  不给我国旗盖体下葬,老夫死都要念叨你。

  “嗷!”

  长孙冲凄厉的惨叫一声,继续埋头苦干。

  “去把阎老头换下来,别真把他给弄坏了。”

  李承乾对杜荷说道。

  李二他们已经到身边了,大家都是便装,也没有行礼。

  “别动,我去。”

  没想到杜荷才准备上去,李二就抢先了。

  嗯?

  李承乾有点意外,不过一想到李二是这种为人,就释然了。

  “陛……。”

  长孙冲跟阎立本见到李二,差点脱口而出,好在李二一个眼神,立马会意,连忙改口道:“主公!”

  “阎老头下去。”

  阎立本如蒙大赦,也没有矫情,行礼离开。

  “大郎啊。”

  “你这么年轻,该身体力壮的,怎么这么快就不行了?”

  两人一起推犁,长孙冲快哭了,我是身体力壮的,但我细皮嫩肉啊。

  你要不看看我的手掌,是不是磨出血泡了。

  李二一上手,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真的要下大力去。

  “贵人,你要跟着牛一样使劲。”

  “对,就是这样,牛一动,你也动,脚下发力,一起使劲才能轻松点。”

  老农在边上传授经验,李二虚心领教,照着办法用力。

  “辅机。”

  “你要不来试试?”

  “玄龄,你呢?”

  “……”

  李二一屁股坐在李承乾身边,抬头就看到李承乾递过来的手帕。

  李承乾没说话,但意思很明了,擦擦。

  “陛下作何感想?”

  “太子呢?”

  李二反问。

  “我回头要问罪工部尚书,民部尚书,将作监等。”

  李承乾一开口,就让在场的人,整得很是懵逼。

  不是。

  怎么犁个地。

  工部,民部,将作监都不在场,还要问罪他们啊?

  这是什么无妄之灾。

  太子要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

  魏征不解,道:“殿下,为何要问罪他们?”

  “臣也没听说,工部,民部,将作监有犯错的啊。”

  李承乾看着远处,长孙无忌跟长孙冲两父子的背影,缓缓开口道:“他们有大罪。”

  先给他们定大罪,他才继续道:

  “孤不犁地不知道,犁地才知晓,农具对百姓人力来说,是多大的负担。”

  “就当下用的犁,要想尽快耕出地来,最少要两人配合。”

  “这老农一人犁地,一天能犁多少?”

  “民生大计,耕种为先。”

  “但如此浪费人力,效率低下的农具,却是最主要的耕地用具。”

  “工部在干什么?民部在干什么?”

  “他们司职农事,有一点心思花费在农具的改进上,让百姓耕地耕轻松吗?”

  李承乾沉声道:“但凡农具有所改善,百姓就有更多的精力,去耕种更多的田地。”

  “本来一天能耕一亩地,有了轻巧省力,高效耕地的农具,一天就能耕出两亩,三亩,乃至更多。”

  “百姓收成高了,朝廷的赋税不也就多了?”

  “大唐盛世,还有多远?”

  他对这事,最反感厌恶的,就是不思进取,不知革新。

  也不知道怎么形成的陋习。

  什么事情都要等着民间去创造,然后朝廷看到有利可图,才会大举推行。

  难道就不知道从上而下,自发去主导钻研?

  就墨守成规,坐等着别人送上门来。

  送你M个头啊。

  特么的,工部管着那么多工匠,民部也有。

  天天吃白饭,不干人事的。

  “工部天天就知道建宫殿,民部就知道田亩税赋。”

  “什么时候想过为国谋利,为民谋福的?”

  “一群尸位素餐的虫豸。”

  李承乾不留情面的话,李二面色有些不自然。

  工部建宫殿,不是他要的嘛。

  魏征若有所思,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道:“陛下,臣要弹劾工部,民部。”

  “诶……!”

  房玄龄一愣,你怎么反应这么快呢?

  “工部,民部误国误民。”

  “若能革新农具,百姓耕种完田地,剩余时间,他们就能开垦其他荒地。”

  “这样,我大唐能耕种的田地,无形之中就会增加不少。”

  “百姓有余粮,我国库税赋也能增加。”

  “但工部,民部都干了什么,不思进取,坐以待逸。”

  “若不是今日所见,怎会知晓,百姓耕地之苦,耕地之艰难。”

  李二微微沉默后,道:“革新农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若不主动,没有想法,永远只会停滞当下,止步不前。”

  李承乾道:“知难而退,畏难不行,就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了。”

  朝廷官员不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时代还要不要发展了?

首节 上一节 128/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