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90节

  李世民动不动的就要打仗,能安心生产劳动?

  他们产出能供自己,还不课户,也就是不用缴纳一般百姓的租庸调。

  没有这百万青壮提供的税赋,都不敢想象,二十万常备军的支出,到底是几个人来承担的。

  如此沉重的负担,百姓想要生育,他们生的出来,可养得起吗?

  李承乾研究人口发现,李世民这么爱打仗,贞观年没崩,还得感谢战乱人口降低,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没有走投无路。

  否则,就李世民这好大喜功性子,肯定把自己给玩进去。

  贞观之治,也算没有评价错。

  是有治世之功,却无盛世之相。

  毕竟,贞观年的人口,在那儿摆着呢,怎么狡辩也没用。

  贞观之治最大的贡献,其实是为未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稳定的基础。

  但现在想要缔造盛世,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人口就必须增长上去。

  人口一多,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好在,这一次用吐蕃国财养唐人之策,能够有效的推动人口的政策。

  朝廷出钱,鼓励生育,大家该生的生,不要担心生不起养不起,生的越多,奖励越多。

  真金白银拿出来,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还就不信他们不会生养了。

  “还是诸公想的周全啊。”

  “既有效的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钻漏洞,也有效的保护好新生儿。”

  李承乾毫不吝啬的称赞,道:“不错不错。”

  “就按照此施行,陛下没有意见吧?”

  “陛下审议后,御批颁行。”房玄龄说道。

  “好。”

  李承乾笑道:“既如此,孤就放心了。”

  “不过,诸公身为朝廷重臣,在鼓励生育上,也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闻言。

  众人老脸有些尴尬,房玄龄道:“殿下,臣等年迈,怕是无力起到表率啊。”

  “哈哈!”

  李承乾笑了一声,道:“前些日子,寿杏侯刚封侯之时,陛下赏了美女十人,次日就满面桃花来见孤。”

  “寿杏侯八十有余,都能老当益壮。”

  “诸公怎么就无力了?”

  那能比的嘛。

  谁能八十多,还跟孙思邈一样,到处奔走,健步如飞的。

  “前年,人家寿杏侯还晚来得子,宝贝得不行呢。”

  众人:“……”

  这个老辈子,有点过于离谱了啊。

  “臣等要做表率,但太子是不是应该带头啊。”

  高士廉捻着胡须,道:“身为国本储君,肩负子嗣兴旺,事关社稷的重担。”

  “只有二子,太子倒是不好对天下人交代啊。”

  房玄龄顿时一笑,道:“申国公说的在理。”

  我们老了,但你还年轻,身份还是太子。

  不更应该做出表率来的吗?

  “孤身为太子,自当是自勉,努力为大唐做出人口贡献。”

  “诸位放心,到时候肯定延请。”

  李承乾低声说道:“不妨告诉诸位,太子妃有喜了。”

  “嗯?”

  众人大喜,高士廉急忙问道:“何时发现的?”

  “今日早上。”

  “殿下跟陛下说了嘛?”

  “这有什么好说的。”

  不管如何,太子妃有喜,对大家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朝中早有不少议论。

  太子只有二子,一个庶出长子,一个嫡子。

  子嗣太少了,对社稷不利,应该多生才是。

  生的越多,才有力于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定。

  “殿下。”

  “既然太子妃有喜,那该好生安养才是。”

  高士廉说道:“臣帮殿下搜罗一批美人,进宫侍奉太子。”

  这是要给李承乾找女人,让他造小人。

  李承乾也不拒绝,道:“就有劳舅公了。”

  “太子放心,什么五姓七望的大家闺秀,豪门大族的千金,臣优中选优,为太子选来。”

  高士廉很是热衷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喜上眉梢。

  李承乾也不以为意,身为皇太子,开枝散叶是必须的。

  再者,挑选的美人,都是各大家族的。

  他们贪图与太子有姻亲关系。

  难道李承乾就不想了?

  美人睡了,背后的家族,我也要利用了。

第139章 国策颁布,长孙家祸事

  李承乾随后过问了教材问题,也在有序进行中,大概会在李世民过来后进行。

  不过,对长安周遭适龄孩子,已经登记造册完毕,学堂也修建好了。

  夫子先生则是从一些官吏,国子监博士,或者是年轻有为的学生挑选。

  天子门生。

  谁都知道李世民重视程度有多高,官员跟博士亲自教授,这第一批天子门生,若有成绩优异,天赋斐然者。

  假以时日,必然能居于庙堂,得到重用的。

  去教书,也算是积攒人脉。

  升迁无望,或者是没有什么背景靠山的,这无疑是为子孙积福的途径。

  ……

  三月初一。

  朝廷正式颁发鼓励生育之策,下发各道、州、县官府,遵照政令执行,晓喻各地百姓。

  一经发布,率先在长安引起极大热议。

  朝廷出钱,生养都有奖励,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家庭富裕者感叹,普通家庭者振奋。

  但朝廷规定,十六岁才能婚配的要求,让不少人还是颇有微词。

  只可惜,在激励与要求挂钩,有微词也翻不起风浪来。

  “大郎。”

  “长安县到了。”

  李承乾骑着骏马,身边有十数便装锦衣卫扈从。

  其他早已经赶到的锦衣卫,则是混迹在人群之中

  这次他出来是微服私访,想要看看政令发布一段时间后,各地百姓的情况。

  长安县距离长安城不远,但还是有着巨大区分的。

  李承乾就选了这地方,没有通知当地官府。

  “去官府看看。”

  “有多少百姓来登记造册的。”

  李承乾进城后,就没有骑马,步行走了过去。

  他也观察长安县的发展状况。

  怎么说呢。

  还算可以,至少商铺小贩遍布,很是热闹。

  接近官府,遥遥就看见汇聚不少人。

  有的人挺着大肚子,有的人也不显怀。

  “安静点,都安静点。”

  “一个个的来。”

  “朝廷颁布的政令,对你们是天大的好事,不要拥挤,导致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来。”

首节 上一节 190/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