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01节

  李世民道:“其余人犯等,一律斩首,家眷亲族,男的发配充军,女的打入掖庭宫。”

  “是!”

  长孙无忌眼皮一跳,连忙应声。

  “国策,乃是大唐强盛根本所在,朕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宵小,借此敛财,祸害百姓,毁我大唐盛世基业。”

  李世民强调道。

  长孙无忌知道这是在敲打他,也是在敲打地方家族势力。

  “太子有句话说的很不错,破坏国策,形同谋逆。”

  “朝廷连国策,福及百姓都做不到,反而是让百姓家破人亡,那还算什么国策?”

  李世民说完后,群臣心头一凛。

  其实他们都知道,这件事背后有牵扯到长孙家的。

  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没有人去提。

  等到众人离开后,李世民拿着另外一份,马周亲自传来的奏本。

  “陛下,赵国公求见。”

  对于长孙无忌去而复返,李世民一点都不意外,他点了点头,内侍将长孙无忌请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

  长孙无忌拜道。

  “坐吧。”

  李世民眼睛都没看他,依旧落在奏本上。

  长孙无忌忐忑不安的坐下,见李世民许久没有说话,他才道:“臣有罪!”

  “赵国公何罪啊?”

  李世民换了个姿势,还是没正眼看长孙无忌。

  “臣家教不严,约束不力,以至于让族中子弟,犯下滔天罪孽……。”

  “臣羞愧难安,自知罪孽深重,请陛下治罪。”

  长孙无忌痛声说道。

  他心里已经恨死长孙良这个贱种了。

  不过是族中一个旁支小辈,竟然干出这等祸事来。

  连累整个长孙家族。

  虽然快刀斩乱麻,解决掉长孙良,事情就断在他身上。

  这是太子恩典,但也是陛下的恩典。

  可以说,各大家族都知道,长孙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陛下知晓不说,今日朝议奏本来了,长孙无忌要还不老实交代,诚恳请罪。

  那么就别想有自己体面。

  陛下会有自己的方式,给他所谓的体面。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本,冷漠的望着长孙无忌,“观音婢在时,曾对朕说过,兄长知晓大义,懂进退分寸,一心为国,忠心于朕。”

  “要朕对你多有优待,不要猜忌。”

  长孙无忌听到第一句话,就后背发凉,急忙俯身拜倒。

  “朕对你也是信任有加,多有宽厚恩宠。”

  “但你是怎么回报朕的?”

  李世民语气更加冷漠,道:“当初朕对太子,多有严厉,并无废立之心。”

  “你作为太子亲舅,却对太子疏远,投机取巧,明哲保身,不勉励维护太子不说,反而态度暧昧,猜测朕的心思。”

  “辅机,你对得起观音婢吗?”

  “观音婢要是知道,她走后,你是如此对待她的爱子,她该如何痛心?”

  长孙无忌没想到,会牵扯到以前的事情。

  “观音婢心寒,朕更加心寒。”

  “你是不是觉得太子被废,还有青雀?青雀若不行,还有稚奴?”

  “你这位舅舅都可以高枕无忧的?”

  长孙无忌道:“臣……。”

  李世民起身走了过去,站在长孙无忌的身前,居高临下俯视着他,“朕告诉你。”

  “不管朕对太子如何,都不是你长孙无忌疏远太子该做的行为。”

  “你身为太子舅舅,就该无条件支持太子。”

  他微微俯身,迫近长孙无忌耳旁,冷冷道:“你差点就害得朕与太子反目成仇!”

  “你……”

  “真该死!”

  长孙无忌身躯一颤,惶恐不已。

  他很清楚这位陛下的果决与手段。

  想要收拾他,真的不会顾忌什么情面的。

  他终于想明白一件事情。

  一直不支持太子,是他最大的过错。

  太子收拾他,逼他站队,但陛下不是没有收拾他的想法,只不过,是太子动手,自己及时明智的拨乱反正,才免过陛下的亲自责问。

  但当年的事,终究是逃不过的。

  如果不是太子突然振作,重拾信心,极大可能就是陛下与太子反目,酿成一出悲剧。

  他作为太子舅舅,与太子亲近,与陛下亲近,当陛下与太子有矛盾,他是不该保持沉默,就该主动站出来调和的。

  哪怕明知不可为也要做。

  这是作为太子舅舅最重大的政治原则。

  但他并没有,更多的时候是静观其变,完全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如今太子优秀,陛下心中有怨气,再加上这次长安县事件,对他不满是到顶点。

  更为重要的一事。

  自从贞观十四年后,到如今贞观十六年。

  几近两年的时间,太子再也没有叫过陛下一声父皇!

  太子不叫陛下父皇,一直口称陛下。

  一个父亲,一个帝王,怎么可能做到视若无睹,心头平静?

  追根究底,陛下是有错。

  但天子有错。

  难道他就没有错?

  魏征为了太子,都敢勇于站出来,反驳陛下,支持太子。

  他却没有。

  陛下不责怪他责怪谁?

  长孙无忌知道,陛下的怒火与不满,怕是从贞观十四年就积攒下来。

  等到今天才爆发。

  李世民起身,目光森寒的注视着发抖的长孙无忌。

  他对长孙无忌积攒的所有不满与怒火,今日总算宣泄而出。

  太子越是贤明优秀,他就越是痛恨长孙无忌当年的行为。

第146章 太子密奏

  李世民缓步走回,徐徐坐下,闭目仰头。

  长孙无忌还没有起身,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良久后。

  李世民睁开眼眸,文道:“府兵改制,谁能总领开垦屯田的重任?”

  长孙无忌起身,正坐身躯,道:“江夏王李道宗。”

  “朕要他筹备征讨高丽的兵马。”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非江夏王莫属。”长孙无忌说道:“高丽备兵,可河间郡王总领,由英国公具体负责。”

  “不!”

  李世民断然否决,“英国公,我要处置,暂时不能用他。”

  “河间郡王倒是可以。”

  “不过,为何非江夏王莫属了?”

  长孙无忌微微沉吟,刚才的训斥是警告,是对他不满的宣泄。

  现在陛下是告诉他,警告归警告,但还是信你,可以听取你的意见。

  事情就算是揭过了。

  陛下不计较,他也不要有介怀。

  “太子告诉臣,屯田并非小事,屯田为重,但所属府兵,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首节 上一节 201/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