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3节

  “换了是我,立马答应下来,不管能否成功,只要是做了,就会有遗留。”

  “而不是在这里,跟孤讨价还价,较真论长短。”

  这话说的孙思邈老脸一红,七老八十的,还被个毛头小子这样教训。

  “草民并不是讨价还价,是为殿下有所担心。”

  孙思邈急忙找补,道:“科举专设医学一门,儒家可会轻易答应?”

  “草民怕殿下会承受不小的压力。”

  说一千道一万。

  医道并不是主流,科举这东西,隋唐兴起后,唐朝才逐步完善的。

  但科举是儒家弟子的自留地。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儒家主流可容不得一点沙子掺和进来,也不许有任何的学派思想死灰复燃。

  敢露?

  露头就秒。

  医学可谓是弟中弟,但你再弟弟,儒家也不允许你露头的。

  李承乾在科举上增设医学,那不是踩了儒家的尾巴嘛。

  当面锣对面鼓的挑战儒家底线。

  别说秒医学,说不定能把他太子给集火秒了。

  孙思邈人老成精,这些东西,他怎么会不知道利害呢。

  所以才会担心太子。

  “先生,你办好你自己的事就成了,其他的,孤会考虑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

  儒家想要秒他?

  那他就要看看,他们敢不敢自掘坟墓了。

  ……

  长安城。

  吐蕃和亲使团抵达。

  鸿胪寺与礼部官员,亲自迎接。

  双方短暂接触后,吐蕃和亲使团下榻驿馆。

  与此同时。

  朝中各部也随之动了起来。

  不管这天寒地冻的,该忙的还是要忙。

  “吐蕃和亲使团到了,看什么时候接见他们?”

  李二召见大臣,在两仪殿议事。

  “陛下,时日随时都行,但眼下紧要的是,和亲的条件。”

  岑文本说道:“吐蕃此次和亲,意图与我们不谋而合,正好能够安抚吐蕃。”

  “但万一吐蕃有另外的条件,又该如何?”

  马周说道:“既然吐蕃来和亲,必然是带着停战心思来的,我们只要抓住这点,他们的条件不苛刻的话,我们都是可以商量的。”

  李二点了点头,他的目的很是单一,停战,边境和平就成。

  “陛下,不论是否和亲,我们大唐也该保持威严,一来是让吐蕃明白,是他们来求亲的,二来彰显大唐威势,威慑吐蕃不敢违背和亲盟约。”

  魏征说道。

  “说的不错。”

  李二赞同道:“我要的是吐蕃听话不生事,而不是在我动手打别人的时候,他在背后捣乱。”

  他虽然是天可汗,但大唐外边环伺的外族势力,可都不安分,时不时的就要跳出来叛乱,挑战一下大唐兵锋。

  要不能安抚好,身边的强国,大唐哪有精力去镇压,灭亡其他势力啊。

  “朝议之日定下,让太子,魏王上朝参议。”

  李二拍板道。

  “是!”

  ……

  河间郡王府。

  李孝恭躺在塌上,面色苍白,毫无血色。

  一场恶疾,差点带走了他,哪怕救回来也是元气大伤,再无往日的雄发。

  “孙先生救了本王的命,该是以厚礼相谢。”

  “太子那边也要送一份厚礼去,等本王身体痊愈了,亲自去答谢太子。”

  李孝恭苦着脸,喝完汤药后,吩咐道。

  “父亲,厚礼谢孙先生是应该的,但太子那边,在当日可是让杜荷传来了教令。”

  “父亲一口答应了,要送一子进东宫的。”

  二子李晦说道

  李孝恭道:“醉酒之言,做不得数。”

  “我倒是会亲自跟太子解释的。”

  “你大哥在外,近些日子你不要出府了。”

  “儿明白!”

  李孝恭闭目思索。

  太子有搭救之恩,他理应感谢。

  但一码归一码,能不掺和的事情,他是不会去掺和的。

  至少,不会率先表态。

  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会决定一批人的看法。

  但李承乾显然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一个个的态度都还没摸出来呢。

  此外,吐蕃使团也到了。

  李二还让他上朝参议。

  李承乾让杜荷,再去各府宣太子教令,日落前,必须遴选一子入东宫。

  否则视为大不敬,无视东宫威严。

  第二道太子教令一出。

  魏征率先坐不住,两道太子教令,再下三道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太子太师。

  无他。

  你身为太子太师,都无视东宫威严,那还能怪我们了?

  先治太子太师再说。

  “马上去东宫!”

  他对二子道。

第21章 禁闭

  郑国公府做出行动,其他接到教令的,也不敢再无视。

  “去吧,去吧。”

  “老夫也没办法。”

  程知节说道:“去了记得向太子要点茶叶回来啊。”

  “不是父亲,我去就为你拿茶叶的?”

  程处弼很受伤,委屈道:“你就不担心儿的好歹?”

  “去东宫怎么了?”

  “能有什么好坏的。”

  “又不是叫你去造反谋逆的。”

  程知节骂道:“你给老夫记住了,不惹事,不生事,不掺和。”

  “嘴巴管好,什么事情都不会有。”

  “那你搞得那么紧张。”

  “混账东西,学会顶嘴了是吧?”

  ……

  “各府的人都动了?”

  李孝恭休养几天后,神色红润了些许。

  “都动了,卢国公,鄂国公,卫国公等,都将家中次子送去东宫。”

  李晦紧张的说道:“儿也要去吗?”

  李孝恭道:“去吧。”

  “这事陛下知道却没有动静,不管是默认,还是在观察我们的举动。”

首节 上一节 23/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