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52节
整个棋盘布局,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棋子而已。
他在意的,是自己的落子,自己使用的棋子,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与规划。
仅此,便足够了。
长孙无忌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棋子而已。
民部尚书这个位置,让他坐,就是要去充当一个马前卒,一把利刃。
他背后有山东集团。
开发草原,长孙无忌肯定是偏向山东集团的。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
山东集团只要对草原有心,出人出钱出力的办事。
钱,随便他们捞。
只要经营草原有成,李承乾就完成了自己的构想。
至于山东集团攫取了多少钱财。
他也不在乎,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吐出来。
“对了。”
“昨天刚到了一批,江南送来的海鲜。”
李承乾偏头,吩咐道:“等会儿让冲弟,把海鲜送到舅父的府上,再派个厨娘过去。”
“舅父也尝尝海鲜的味道。”
“那味道,非是寻常之物能比的。”
长孙无忌也来不及多想,道:“多谢殿下美意,臣却之不恭。”
“这下算是有福尝尝东宫厨艺了啊。”
李承乾笑了笑,东宫厨娘的手艺,长安闻名啊。
“对了舅父,工部那边,你也盯着点。”
“改进农具,这么久都没消息,他们到底有没有把心思放在上面。”
他道:“这次朝廷拨了钱过去,再没有成果。”
“不单单影响到耕种,也影响田地的开垦啊。”
长孙无忌当即肃穆。
他还有新增两千万亩田地的责任。
太子什么想法,他考虑不过来,他要先考虑,一年怎么把这两千万亩给开出来了。
搞不出来,就算完成八千万贯的目标,那功绩也会大大折扣,还有人对他指手画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他是知道的。
农具效率不高,就当年下地耕犁的样子。
别说两千万亩,就是一千万亩都够呛。
所以,工部,你给本公小心点。
“殿下放心,臣会随时关注的。”
送走长孙无忌,李承乾笑容不减。
这就是让长孙无忌坐上民部尚书位置的作用。
他想要搞钱,就会想法设法的,找到任何能帮他完成责任的途径。
八千万,两千万亩。
就是压在长孙无忌头上的泰山。
从经济,吏治,商业,农业等等方面。
往后不用李承乾去说,长孙无忌也知道该去怎么做。
我特么要是完不成,尚书位置不保。
那你们也别想好过。
这就是欲为尚书,必承其重。
第176章 亲耕礼,朝廷补贴大计
一到春天,整个朝廷当前最重视的事务,便是春耕。
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在为这一事务忙活。
天子要行亲耕礼,做出劝课农桑的表率,祈盼丰年。
是日,正直惊蛰,春分时节。
天朗气清,春风微拂。
李世民手扶贞观犁,李承乾牵牛在前,犁出一道道沟壑来。
这项在百姓看来,无比寻常的一个举动。
此刻,却代表着浓厚的政治意义以及庄严的象征意义。
“这贞观犁,倒是省力许多啊。”
“工部做的不错。”
李世民颇为赞赏的说道。
贞观犁。
是工部在亲耕礼之前,研究出来的。
正是曲辕犁,只不过名字却要契合当下。
李承乾颇为欣慰,工部总算是拿出点成绩来了。
贞观犁出现后,是要大大节省时间,减少人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有了贞观犁,以前一家之口,可种十亩地的,如今能耕种二十亩还多。”
“也有多余时间开垦其他荒芜之地。”
魏征笑吟吟的说道:“赵国公,看来今年的两千万亩良田肥地,不用担心了啊。”
长孙无忌当然高兴,道:“这是郧国公的功绩啊,贞观犁现世,可以说造福万民,功绩斐然……。”
工部尚书张亮微微昂头挺胸,两宫混合双打后,工部总算是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来了。
“赵国公言重了,此全赖陛下的英明领导,太子殿下的密切关怀。”
张亮道:“我怎敢居功?”
李世民心情很是不错,笑道:“好了,我心里跟明镜似的。”
“你郧国公带领工部臣工,能造出贞观犁来,没有辜负我与太子的期许。”
“但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居功自傲,骄傲自满。”
“当是沉心做事,再接再厉。”
“给你工部的庙算,要做出成绩来,才能对得起天下人。”
张亮拱手道:“臣谨遵教诲!”
“辅机,贞观犁的推行,你是怎么打算的?”
李世民走了两步,站到一旁,看太子扶犁,一手催促耕牛前行。
长孙冲跟李治跑在耕牛前边引导。
他嘴角微微含着笑意。
“春耕已经开始了,目前想要在天下替换的话,可能来不及。”
“所以,只能是先从长安周围开始,逐步推行下去。”
长孙无忌说道:“想来等到秋耕,天下主要地区,就能更换完成了。”
“等到明年春耕之时,尽量做到全天下百姓,都用上贞观犁。”
“制作跟得上吗?”李世民问道。
张亮接话,道:“不是太大的问题。”
“工部接太子教令,商议之后,决定对外公布贞观犁的详细制作工艺。”
“以朝廷与民间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贞观犁的产量。”
“如此,满足天下更换需求,不是什么难题。”
李世民点头,“这个法子不错,既能解决产量,满足百姓需求,也能实现朝廷推广目的。”
他看向太子,眼神越发透着满意之色。
作为皇帝,他认可太子的优秀。
作为父亲,他也很高兴,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哎!
说多了,苦楚只有他知道。
“不过,这贞观犁,价值几何?”
“百姓能否承担的起?”
他收回目光,背着手朝一边走去,问道:“贞观犁省力,一人就能完成耕种。”
“但一家青壮,却只有一犁一牛,岂不是浪费了?”
“这一点,民部与工部考虑到没有?”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