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55节
以当前独《大唐帝国报》一份,只要是识文懂字的,就没有人不会看。
他知道,自己阿耶在民间的声誉,可比之前要夸张的多。
什么贤臣,什么堪比管仲等名号,都在流传。
“阿耶,你如今有这般大的名望,万一陛下……。”房遗直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就是担心陛下猜忌。
“这你就多虑了。”
房玄龄顺着胡须,轻笑道:“老夫今年六十有四,陛下今年却不过四十有四。”
“正直春秋鼎盛,威望无双。”
“老夫越是有贤名,越是能衬托陛下的贤明与文治武功。”
换了是其他帝王,他或许还会怕民间的声望。
哪个臣子,还没担心过功高震主的?
深知李世民为人,又在年岁上差距如此之大。
房玄龄是一点都不会担心。
不管是从能力还是名望上来,李世民都不可能对他有猜忌。
他又不是李靖。
再者。
真要论名望,东宫那位皇太子的名望,比他是只高不低。
多少士子,多少名士大家,对太子推崇的。
与皇太子相比?
他这名望高涨,都是太子给的。
“阿郎!”
“大郎!”
管家急忙跑来,气喘吁吁的扬着手中的东西。
“怎么了?”
“慌慌张张的,成什么样子?”
房玄龄皱眉道。
“怎么了?”房遗直问道。
“大郎,是报纸。”
管家说道:“又出来两份报纸。”
“嗯?”
两人疑惑,一人拿了一份,房玄龄瞳孔微缩,“文以载道?”
“阿耶,你看,这是圣贤报!”
房玄龄观察两份报纸,“哪里来的?”
“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两份?”
“这个陆云,谢谦是谁?”
房遗直小声道:“不会是江南陆氏,谢氏吧?”
房玄龄恍然惊觉,“太子让江南士族发行报纸?”
“这事情怕是要大了啊。”
……
“殿下。”
“你说这江南士族也真是有意思。”
长孙冲撇嘴,道:“什么文以载道报,圣贤报。”
“跟我们这《大唐帝国报》的档次就不一样。”
“用殿下的话来说,一点格局都没有。”
李治道:“冲哥,你这就不知道了。”
“文以载道,圣贤两名,可是冲着山东士族去的。”
“你想想,山东那些士族,看到这两份报纸的名字会怎么想?”
怎么想?
李承乾嘴角露出玩味之色。
自然会很有意思了。
他目光落在报纸上。
长安是京师,江南士族想要在长安发行报纸,肯定要经过他的过目与允许的。
但在江南,他们怎么搞,李承乾就管不到那么多。
内容他看过。
没有多少过激的表述,不过就是江南名士写的文章而已。
可别小看这种文章,在江南流传没什么。
一旦在山东流传,那可是上门打脸。
文以载道,更是刊印一些古籍的注释。
这个可就很要命了。
要是北边的读书人,认可这些注释,引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话。
那相当于江南士族,隔空传播理论与主张,还收了不知道什么来历身份的无名弟子。
第178章 报纸发难,公开指摘山东士族
两份江南士族发行的报纸,在长安传播。
起初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
毕竟住在长安的人,自视甚高,见人高一等。
别说在长安名师云集,饱学鸿儒之士,多不胜数。
区区一些文章,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在他们眼中,完全不值一提,不过是些许哗众取宠的手段。
反而是能发行报纸,让他们耿耿于怀,颇为不忿的。
谁都知道,第一份报纸的背后,站着是东宫。
江南士族能发行报纸,说明东宫对江南士族的青睐与另眼相看。
张士衡等人坐不住,跑来东宫找太子,请求也要办一份报纸,用以宣讲《唐礼》的。
但李承乾却是婉拒了。
“老师,还不到时候。”
“你切莫着急。”
李承乾安抚道。
这些名士的毛病,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也要有。
不然,心里怎么会平衡呢?
不管张士衡出于什么目的,李承乾短时间内,是不会松口的。
因此,不管张士衡如何游说,只能是失望而归。
“都还没开战呢。”
“让你们进场,还怎么达到我的想法呢?”
他也不想知道张士衡背后,有没有人鼓动,也懒得去调查。
反正目前是要江南士族的报纸,在长安大行其道,狠狠是给山东士族压力。
果然,不出他所料。
大唐帝国报不是每日都发行,是看李承乾的心思来的。
这次主动给江南士族报纸让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江南士族也没有让他失望。
每日一份报纸,每次都是刊登不同的文章,以及不同古籍的注释。
一时间。
一文钱一份的《文以载道报》,《圣贤报》,成为长安寒门学子每日必定购买的报纸。
因为,文以载道报纸刊登的古籍注释,是他们梦寐以求,寻找无门的宝贵知识财富。
若是学无所成,没有名师传授教导的话,他们穷极一生,怕是都没有机会见识到,古籍中的注释内容。
这些古籍注释,是被世家门阀视为家族底蕴的东西。
不是亲传,族中翘楚,是绝不外传的。
所以,江南士族发行的报纸,备受追捧,名声也是在学子之间流传。
就连好多朝中官吏,对此也是爱不释手,再三研读学习。
两报在长安掀起一股不小的追捧热潮。
“这江南士族,真的下血本了啊。”
长孙冲不由的感叹道:“连这等注释经典,都刊登在报纸上。”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