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61节
李治很是不解,在他看来,高士廉手中的权利,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交出来。
脱离朝廷中枢。
他也知道,自家舅公是站着山东世家的。
退不退可不是由他来决定。
长孙冲去送高士廉了。
李承乾也不用避讳什么的,直白的说道:“他是想给舅父让路。”
“这算是一种政治交换,舅公的年龄摆在那里,如果他不退,陛下也不好赶他。”
“但舅父的位置也不好再升了。”
“若是让舅父也跟着起来,那么朝中力量会失衡的。”
这次不是他要推长孙无忌,去做一些事情。
长孙无忌根本没机会出山,再次上位的。
朝中势力需要平衡。
长孙无忌坐上民部尚书,势力就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李承乾借题发挥,置高士廉于不利的地步。
就是想要压一压他们的势头。
否则,高士廉与长孙无忌配合,又有山东世家的官员在朝中声援支持,朝中根本没有力量能制衡的,无人是他们的对手。
这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也不是李世民乐于见到的。
所以,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消化,李承乾就利用选美之事,对其发难,自顾不暇,阵脚大乱。
等到彻底落下尘埃。
这场外人看不懂的政治斗争,最终才会以高士廉这位国公下马,脱离中枢,宣告结束。
高士廉退与不退,都由不得他说了算。
这次的纷争,都知道是因他而起,自然也要因他结束。
李治却不知道这些,他泛起疑惑,不解的问道:“那太子哥哥为何不顺水推舟,同意舅公的告老呢?”
李承乾点了点他脑门,道:“你看事情不要看的这么简单。”
“万一是舅公以退为进,在试探我呢?”
李治捂住脑门,皱眉思索,转动脑筋,“可试探的目的是什么?”
“你代入想一想,你这样试探我的目的是什么?”李承乾反问道。
“我?”
李治一愣,他想了想说道:“想看看太子哥哥,对我是不是还有情谊?我是不是还有用?”
“对也不对。”
李承乾举步偏殿走去。
“为什么?”李治错愕道。
“舅公是想看看我还讲不讲亲情,同时也想问的是,舅父能不能坐上尚书省右仆射的位置。”
李治急忙跟上,道:“怎么可能,舅父才坐上民部尚书多久,就升迁尚书右仆射。”
“父皇不会同意,朝臣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这就是在告诉我,他是想退,但不是现在就退,我也知道,舅公退不得。”
“要等到舅父今年之后,确保他能坐上尚书右仆射,好接替他做事,舅公才能退。”
李承乾道:“这样,对我,对他,都是有利的。”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时候不到。”
“啊?”
李治都傻眼了。
怎么背后会这么复杂。
他脑壳都快宕机了。
“你啊,还嫩了点。”
李承乾笑吟吟的说道:“往后看事情不要看表面。”
“我敢说,舅公绝对在陛下面前先提了,没得到准确的答复,才来我这里的。”
“你信不信?”
李治点头道:“我信,而且可能父皇的态度,没有明确,但正好说明了,他也想高士廉退的。”
“太子哥哥,是不是这样?”
李治越说越是兴奋,双眼发光的看着李承乾,像是等着夸奖。
“对,你说的没错。”
李承乾也不吝啬的夸赞,但李治显然没有想到,背后还有更多的因素。
这样也好。
不然才十几岁的少年,什么都懂,那才让李承乾担忧的。
这么妖孽。
让他情何以堪啊。
不过,李治在政治上的天赋,确实了得。
他能不声不响的就把关拢集团就拉拢,把长孙无忌给收拾了,可见他卓越的政治手腕。
……
高士廉回去后,就跟长孙无忌商议了一番,确立好接下来,吏部与御史台对山东官吏动手的程度。
“只能是苦一下的官吏,让他们顶罪,有个交代就成。”
“嗯,可以这样的。”高士廉道:“不过要告诉他们,这是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些许微末小官,无足轻重。”
“朝廷要的是个态度。”
长孙无忌点头道:“还有,教化一事,他们也要做出样子来。”
“这样吧,告诉崔敦礼与卢承庆等人,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做。”
“行!”
李承乾并没有太关注山东官场的震动。
他知道,这次注定不会有什么大鱼落网的,不过是一些弃子罢了。
李世民也不太在意,他是放手给李承乾去做事了。
毕竟,他真是很喜欢看到太子跟山东世家掐架的。
那种作壁上观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了。
早知道太子这么有能耐,当初自己何必受那些鸟气呢?
三月初七,清明节。
承天门外,除了国旗台外,又耸立起了一座石碑。
大唐英烈慰灵碑!
今日。
在大唐皇帝与大唐皇太子的带领下,将举行浩大的祭奠仪式。
也正式确立大唐英烈慰灵碑,是祭奠告慰为大唐天下做出牺牲之人的象征。
游荡在天地间的英烈亡魂,也有他们魂归之处。
浩大的仪式,庄严的举行。
无数人肃穆,带着沉重且缅怀的心情参拜。
次日。
大唐帝国报再次发行,重点报道清明节满朝文武参拜祭奠大唐英烈慰灵碑的事情。
“昨日,正直清明时节,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率领文武百官在承天门前,祭拜大唐英烈慰灵碑。”
“这一庄重仪式,长安百姓自发汇聚,祈祷天地游荡的大唐英烈亡魂,找寻到归处。”
“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庄重的仪式上,作出指示:我大唐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国家兴亡做出贡献阵亡的英烈,不管他身前是什么出身,只要殉国而死,皆魂归大唐英烈慰灵碑,享受天下百姓祭拜香火。”
“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表示……。”
最后,报纸以一段诏令宣告结束。
“大唐皇帝令:凡是州,道,府等官府,皆修建大唐英烈慰灵碑,以供英烈亡魂栖息之所,百姓祭拜之地,清明节当地官府当举行祭拜仪式,告慰英烈亡灵。”
第182章 报纸井喷,谁家都想办报纸
裴行俭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他也要求手下的思想指导军官,必须看报,尤其是《大唐帝国报》,只要有发行,要召集手下的将士宣读学习。
“裴指导官。”
“这是门岗送来的今日报纸。”
裴行俭点了点头。
太子卫队的驻地,虽然距离长安不算太远,但他不便随时随地出营,所以就请人在长安城购买报纸,送到驻地外的门岗。
“好。”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