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85节

  李承乾抹着自己的两撇小胡子,嘴角含笑。

  其他大臣有胡须的捻着,也是面带微笑。

  “陛下龙颜大悦,天下之福,苍生之幸啊。”

  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李世民笑容不减,他一手把各部的请战书,放在桌案上,一手压在上面。

  这一份份看似请战书,但却是一份份忠心。

  忠于他这个天子的表达。

  为了让他这位圣天子不悲伤,他们甘愿付出性命。

  他如何不高兴?

  如何不龙颜大悦呢?

  “全军将士有这份敢战之心,我很高兴。”

  “但区区吐蕃,还不至于兴师动众。”

  李世民语气随意的说道:“那就太看得起他松赞干布了。”

  他还真不把松赞干布放在眼里。

  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不过,天下呼声如此之高,人心所望。”

  李世民道:“我也不能违背万民所请。”

  “吐蕃百姓的苦难,我很是伤悲,怎么能忍受吐蕃百姓,继续遭受欺压呢?”

  “诸位,何以解救他们?”

  李孝恭当即起身,道:“陛下,代陈国公在松州练兵,数万将士枕戈待发,随时能进入吐蕃,讨伐松赞干布。”

  长孙无忌声音洪亮的说道:“我以为,当立即派遣使者,训斥松赞干布的无道行为,让他到长安来,向陛下请罪,向全天下百姓请罪!”

  魏征点头道:“不教而诛是为虐。”

  “如果松赞干布还不醒悟,继续违背我大唐的仁义教化,那么再行发兵也不迟。”

  房玄龄也接话,道:“陛下,吐蕃也不是全都是无道之人,还有许多心慕大唐,向往王化的正直忠义之士。”

  “他们也痛恨松赞干布的残暴,想来他们愿意扶危救难,拨乱反正……。”

  松赞干布如今在大唐境内的名声,可谓是狼藉不堪,早就被视为无道昏君,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

  这就是舆论带来的影响。

  大唐出手,必定师出有名。

  “太子以为如何呢?”

  李世民问道。

  众人也看向太子,太子不沾军事,但其发言权,谁都不会忽视的。

  “梁国公与郑国公说的在理。”

  李承乾道:“可以派遣使者申饬,要松赞干布来长安负荆请罪。”

  “如果不来,那么就让吐蕃的正直忠义之士,拨乱反正。”

  “如果来了,认识到过错,幡然醒悟的话,可以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为了能让他不再倒行逆施,我大唐应该派遣大军,驻扎在其王都,其吐蕃军队的指挥调动之权,应该由我大唐掌控。”

  “国相也必须由我大唐指派。”

  他淡淡笑道:“先礼后兵嘛。”

  “松赞干布不识相,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识相的。”

  “陛下,诸公以为如何?”

  李世民捻着胡须,他其实是不太赞同的。

  在他看来,大军西征,犁庭扫穴,直接把吐蕃灭了便是。

  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如何彰显他圣天子无敌威势呢?

  房玄龄疑惑道:“殿下,吐蕃的那些势力,愿意交出兵权吗?”

  魏征冷笑道:“不交?那就是违背圣天子的意志。”

  “是抗旨不遵,是谋逆。”

  “我天兵天将即可将其化为齑粉。”

  “我看谁敢试我大唐兵锋。”

  魏老头的脾气还是暴躁的。

  这事,本来就正中他的价值观。

  他不要太支持了。

  也跟李世民一样,恨不得直接出兵灭国。

  “郑国公说的不错。”

  李孝恭大大咧咧的说道:“殿下,我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直接出兵灭掉就是。”

  程知节道:“我新军将士早就饥渴难耐。”

  唐俭道:“陛下,新军将士坚决拥护陛下,随时出征。”

  武官们巴不得出手灭国呢。

  一个高昌灭了,一个薛延陀也灭了。

  如今经营的蒸蒸日上,大家都尝到甜头,看到美好的未来。

  侯君集与李绩都是倒了血霉。

  灭国之功,没有封赏,反而是犯了大错。

  但他们可都清楚,错归错,灭国之功可还是要算在他们头上的。

  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个想着死后,有承天门外每日飘扬的国旗覆盖下葬。

  有个灭国之功,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程知节这老东西,还想让自己的武将生涯第二春,焕发的更加光彩照人呢。

  房玄龄看了一眼太子,道:“灭掉容易,但灭掉之后,如何治理吐蕃?”

  “难道要从朝中派大批官吏去吗?”

  “申国公,我大唐境内官吏可够用?”

  高士廉微微摇头道:“不够。”

  “赵国公,民部的庙算,可没有吐蕃的,钱够吗?”

  长孙无忌也摇头。

  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实际都是冲着利益去的。

  吐蕃真不见得有什么可得,真要灭了人家,投钱进去,没有成效。

  那不是亏本的嘛?

  本来准备发话的李世民,也不开口了。

  他想到高句丽。

  吐蕃投钱,那征讨高句丽怎么办?

  “太子!”

  李世民道:“吐蕃之事,既然你有想法,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吧。”

  “随时报我御批便是。”

  太子办事,就是他办事。

  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他放权,不代表自己不知。

  侯君集的调动,还是要经过他应允的。

  “遵旨。”

  李承乾拱手,旋即道:“那么就按照刚才说的。”

  “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先行申饬。”

  “同时让调动粮草去松州,让侯君集大军准备好开拔。”

  李世民点头:“就这么办。”

  “臣等遵令!”

  除了李孝恭等武官外,长孙无忌等人都到东宫再议事。

  也就是敲定好章程而已。

  只不过在使者的人选上,有点争执。

  因为李恪主动请缨,要去吐蕃。

  李承乾有些为难。

  毕竟李恪在吐蕃有个三长两短,他真不好交代的。

  “殿下,臣为大唐亲王,陛下亲子,理应为国出力,怎能趋利避害?”

首节 上一节 285/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