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15节

  更何况这还是中枢大位的权势。

  说是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主宰不知道多少人的生死。

  但他没有办法。

  不得不走。

  因为好多人都要他退下来。

  主动给他机会是给他体面,自己要是不请老,真到陛下的诏令一下,罢免他的话。

  那才是真的没有一点体面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自己现在退,比什么时候都好。

  至少大家的面子都过得起,自己也还能留点情面在。

  “也罢。”

  “既然申国公一心请老,我也不好多留。”

  李世民道:“那就准申国公所请。”

  “陛下,臣以为当保留申国公的尚书省右仆射的礼遇……。”李承乾道。

  “准!”

  国公是国公。

  尚书省右仆射是右仆射。

  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李承乾这话,是给高士廉留下该有的体面。

  高士廉有些黯然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只怕这是他最后坐在这个位置的时间了。

  “新闻总司是必须要成立的。”

  “往后报纸发行,只能是在长安城,其他各地,任何地方不许有任何报纸发行。”

  “这是方便新闻总司的审核。”

  “但在长安发行的报纸,不限制在各地流通传播。”

  李承乾说完,目光就在百官之中威严扫过。

  现在高士廉下马了。

  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给你们加码,给你们限制范围。

  你们再有意见也给孤忍着。

  否者,这一个尚书省仆射下马,是白给你们看的吗?

  “臣等无异议!”

  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的带领下,群臣齐齐呼道。

  李世民嘴角微微一翘,“新闻总司的人选,就由太子来选定吧。”

  “赵国公,申国公告老,吏部的事宜,你也知着吧。”

  “至于右仆射人选,我要再考虑考虑。”

  说完,李世民起身离开。

  群臣山呼恭送。

  长孙无忌一扫阴霾,他以民部尚书知吏部事。

  这是前所未有的恩宠。

  也是告诉群臣,他长孙无忌的圣眷,如日中天。

  哪怕这是高士廉告老换来的。

  两部都在他手上,再进一步,尚书右仆射指日可待。

  “恭喜赵国公。”

  不少同僚道贺,长孙无忌矜持自重,带着歉意告辞,追上高士廉快步离开。

  “舅父。”

  “山东世家他怎么敢的?”

  一想到背后,有山东世家的行为,他心情就大为不好,很是阴翳。

  “辅机啊,你应该也知道,自从太子起势后,山东世家一直都没有占到好处,草原那边,也是看人家河间郡王的脸色,分人家一杯羹。”

  “江南士族的崛起,让他们的名望地位受到威胁,这也让他们大为不满。”

  “说来说去,还是当年我把事给办砸了。否则也不至于引起后续的一系列事端来。”

  “但你不要在意这些,你一人在朝中,还要人帮衬,不管如何,他们的人,你都要依仗的。”

  高士廉不无唏嘘,道:

  “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各方混在一起,稍不注意哪一天,我就晚节不保。”

  “现在急流勇退,算是明哲保身,对我来说再好不过。”

第213章 百万保证金,百万银元

  “国公。”

  “今日之事,有点难以揣测啊。”

  陆敦信给萧瑀倒了茶,问道:“好像崔卢两家,都希望高士廉下台的。”

  “这是怎么回事?”

  萧瑀微微催拂了茶水,浅浅的抿了一口,道:“我要是不办事,反而是把事给办砸了。”

  “大家伙也觉得我不该坐在这个位置上。”

  “这个道理你该懂吧?”

  陆敦信微微诧异,没有说话,其实也是默认了。

  江南士族之所以团结在萧氏与陆氏的身边,就因为他们为江南士族带去了利益。

  族中翘楚子弟,送入东宫为官。

  报纸,雪花盐等,都是为他们争取到的好处。

  所以,他们才会这么死心塌地的支持,没有半点怨言的。

  一旦出钱出力,什么都出了。

  结果萧瑀跟陆敦信,在太子身边,还办不好事情,反而是引起祸端来。

  别怪人家翻脸不认人,是你自己办事不利,德不配位。

  “但让长孙无忌知着吏部事,权柄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陆敦信问道。

  萧瑀微微摇头,“大不大不管,陛下与太子有衡量的。”

  “眼下是新闻总司,还有报纸保证金的事情。”

  “报纸不可能像之前那样残次不齐,阿猫阿狗都能办,最终只剩下实力雄厚的。”

  “二十万贯啊。”

  他感叹一声,道:“多少家族愿意拿出来的。”

  “那我们该如何?”

  “看他们的想法吧,愿意出钱的出钱,愿意出人的出人。”

  “也只能如此了。”

  崔敦礼与卢承庆本来要碰头的,谁知道刚坐下,就听人来报,赵国公邀请他们去府上一聚。

  这让他们大为意外,不过想想就释然了。

  两人相视一笑。

  高士廉下马,他们是出了力,也想看到的。

  但同样的,长孙无忌上位,权柄加重了啊。

  “东宫之事,往后就不要再提了。”

  “应有之意。”

  两人达成共识后,前往赵国公府赴宴。

  长孙无忌全程没有提高士廉的事情,只是围绕着新闻总司谈,报纸的事情谈论。

  ……

  大朝议之后。

  长安安静下来,报纸也没有之前那么繁多。

  只有大唐帝国报,在报道大朝议商讨的内容。

  长安百姓这才明白,为什么之前随处可见的报纸,突然间消失不见了。

  原来朝廷要出台措施管控了啊。

  “以后怕是看不到那么精彩的骂战咯。”

  “是啊,茶余饭后看到热闹,其实是挺有意思的。”

  “还是闹的太大了,朝廷不制止才怪。”

  “话说,这报纸打架,打了多少钱出去啊,一文钱一份,得多亏啊。”

首节 上一节 315/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