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119节
无论是在场的医师还是得病的百姓都十分不解,如今在淮阴侯治下,不说人人大富大贵吧,但至少不至于有饿肚子的情况出现,这人有手有脚的,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是不是诊断错了?
其他医师不信邪也过来诊断,希望可以从宋云身上诊断出一些病来,最终他们失望了,真是饿的。
医药堂此时正好有些早上剩下的锅底粥,就是煮粥时糊在锅底的那些米渣,如今不缺粮,他们这些医师大小也算个官,就没吃这些糊粥。
如今正好,兑点水,搅散了,给这人吃吧。
很快,吃了粥,宋云渐渐醒了过来。
回味口中,只觉香浓中带着一丝丝苦涩,苦涩中带着一丝丝微甜,遂问周围医师,刚刚给他吃的是什么?
医师们不知从何说起,周围的病人们更是掩嘴偷笑。
这时,一名来看病的商贩笑着道:
“乃是墨云汤!”
宋云不解道:“从未听闻,何为墨云汤?”
商贩道:“其色如墨,香醇极厚,初尝微苦,回味甘甜,乃是忆苦思甜汤,又名墨云汤也!”
宋云喜道:“好汤,好汤!”
众人皆笑。
宋云不解其故。
商贩又打趣着道:“这墨云汤以年份区分,公子刚刚喝的只是几天结成的墨云,乃是下品,有积年之墨云,其厚如手背,黑如徽墨,放入水中,熬煮三日不散,才是上品墨云也!”
宋云听了,直言受教,心想等自己以后做了大官,定要尝尝这上品的墨云汤是何等滋味。
当下起身,决定告辞,看了看周围的医师,有心道谢,然又想着巫医乐师皆乃下品之人,遂离开。
之后,宋云马不停蹄的去了府衙,大敲鸣冤鼓,状告科考黑幕。
状告很快受理。
甚至直达天听,一路送到了方永手里。
方永对此不敢不重视。
此次主持科考的官员依旧是贾雨村,方永立刻派人前往检查。
按理来说,贾雨村应该不至于那么蠢,创业未半而中道贪污……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查一查稳妥一点。
很快,方永拿到了宋云的考卷。
只见其满卷的之乎者也,引申论义,方永试图从里面找出一点有用的东西,然而最终却是一点都没有。
自己给出的题目是,如今百姓攒下钱财后,不敢花费,而是藏于家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宋云引经据典了半天,最终说什么藏富于民乃是好事,任其发展便好。
好好好,大巧不工,真是高论。
这种考卷竟然都被贾雨村放到了乙榜,真不知其除了识字还有什么用?
对此,贾雨村解释说,宋云虽然没什么实干之才,但是文笔还可以,字也写的不错,若是放在军屯做一教习应该可以担任,因此才被录取。
……
很快,宋云的诉状被退了回来。
黑幕,有黑幕,淮阴的天太黑了,比墨云汤还黑!
宋云仰天长啸,吟诗一首:
《淮州愤》
淮州科场黯无边,舞弊营私秽态绵。
劣竖皆能跻贵第,贤良诉状竟虚传。
庸驽之辈凭权进,权贵相偎恶孽延。
良骥难奔嗟世路,贤才淹蹇叹流年。
吟罢,见无人理会,宋云神色更加郁郁。
心中暗暗发誓:
“等着吧,我去投奔大熙,失我这等良才,定要尔等追悔莫及!”
宋云的离开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和宋云同科的,有一名叫杜麦的少年,因为言之有物在此次科考中名列乙榜,得到了官职。
尽管杜麦连字都写不全,尽管杜麦今年才刚刚十五岁,但他写的意见却被直接送到了方永的案桌上。
“百姓不敢花钱,是因为靠老天爷吃饭,粮食的价格总是改变,因此大家心里没底,这才把钱都存起来,留着以后使用。如果将军大人能给大家的粮食开出一个稳定的价格,那大家心里就有底了……”
短短几句话,没有引用任何经典,甚至都没有写满稿纸。
但是却直指问题核心。
方永记住了杜麦的名字。
杜麦的名次排的很低,连甲榜都没进,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保护少年,免得被读书人抵触。
现在还不是动儒学的时候。
三月三日,和亲的船只驶入了淮州,同行到来的还有负责册封的官员。
第132章 ,迎娶探春
清晨,天已早亮。
方永贪恋的抱着黛玉。
摸摸手儿、腰儿、腿儿……实在舍不得离开。
黛玉双目含情的看着方永,身体紧贴着靠在方永胸口,轻声劝道:
“哥哥,别在玉儿这里待太久了,朝廷册封的官员还等着呢。”
方永点头,道:“我知道,但是……”
手掌轻轻揉动,言道:“实在舍不得离开妹妹,便让他们多等一会儿吧。”
黛玉脸色酡红,道:
“哥哥,别,若是这样,人家该说我是祸国殃民之人了。
方永蹭了蹭黛玉的耳朵,言道:
“妹妹跟我在前,我取山河在后,哪个又敢多言?”
黛玉听了,眼中的情意仿佛要流出水来,道:
“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岂可流连于温柔之乡……”
方永听后坏笑道:
“那让我先试试水……”
正午,册封仪式和和亲同时进行。
朝廷的使者是老熟人,高京。
比起上一次的紧张,这次的高京已经熟稔了不少。
同行回来的阴郦和方永说道,此次和朝廷议和能如此顺利,高大人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方永对高京相当尊重客气。
册封仪式办的非常隆重,方永专门派人设置了祭坛,各种礼器,请了许多百姓和官员前来观礼。
高京当众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天命攸归,社稷之重,必赖贤能以弼成。今有淮阴侯,智勇兼资,德才并茂,戡乱于两淮,安民于社稷,功盖寰宇,实乃国之柱石。
朕嘉其忠勇,念其勋劳,特晋封为永淮公,赐以丹书铁券,世袭罔替,永镇两淮。冀卿克承朕命,辅弼朝廷,保境安民,共襄太平之盛。
钦此!
方永伸手接旨,然后在众官员的见证下祭祀天地。
按照流程,这本该是皇帝的工作。
但是隆庆帝总不可能亲自来淮州,所以方永便乐于助人的替他做了。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方永向天地祈求封地安康、土地丰收。
底下的百姓们发出狂热的欢呼。
如此情景让高京非常惊讶,看着那些欢呼雀跃的百姓,不像是演的,高京心中直呼淮阴贼笼络人心的手段着实可怕。
册封仪式结束后,紧接着的就是和亲仪式了。
为了减少流程,方永将两者放在同一天举行,这样便可以减少许多环节,不过一些该有的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表示对于此次和亲的重视,方永亲自带人前往迎亲。
探春的船在昨天晚上就已经到达了淮州,不过并没有下船,而是留在船上等待。
毕竟不可能在大半夜里迎亲。
方永带人到达后,遂开始了迎亲仪式。
场地早已布置完毕,张灯结彩,彩棚高耸,红毯铺地,旗帜迎风飘扬。
一众乐师按照古礼,演奏起古礼乐曲。
隆庆帝专门派遣了一队宫廷乐师负责演奏礼乐,以此来彰显大熙的底蕴深厚。
方永这边当然也有乐师,不过实话实说,还真没有对方演奏的好。
大熙礼官身穿礼服,郑重走出。
方永这边没有合适的礼官,便用阴郦代替。
大熙礼官呈上国书,上面是隆庆帝亲笔书写的贺词,表示了对此次和亲的重视,希望两地可以永远和平等等。
阴郦收下国书,又同对方交换婚书,象征联姻达成。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