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303节

  一套完整的八股考题,没有任何经义外的内容。

  方永将其更改过数次,期间增加过实学以及许多主观题目,但最终都在吴元和贾雨村的劝说下放弃。

  如果是在淮州,以方永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怎么改都可以。

  但是现在是全国的春闱。

  许多湖北湖南地区的士子都来参加。

  这代表着那些地区的世家大族对方永的态度。

  这次的科举名为科举,实则却是一场关于立场的站队。

  如果方永出一些太过离经叛道的题目,这很可能会被理解为一种不好的政治信号,从而使那些世家大族大范围进行反抗。

  尽管方永确实打算这么做。

  但是做归做,不能说出来啊!

  当初那位不也是先团结再消灭?

  士兵的生命是很珍贵的,都是汉人,能传檄而定还是传檄而定的好。

  因此方永选择暂时妥协。

  没有更改科举范围。

  科举的主考官是吴元。

  副考官是林如海。

  其中吴元负责甄别人才,筛选出那些世家大族派来的人。

  对于这些人,无论有没有真才实学,方永都打算给他们一个功名,大不了将他们的卷宗打上印记,安排在那些不太重要的位置上。

  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外释放友好的态度,快速促成统一。

  而林如海则负责筛选那些落榜的人,找出其中有真才实学,言之有物,但是因为不符合八股文录取规范而落选的那些人。

  方永打算在这些人中选出一个留洋的队伍,前往日不落帝国留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的前途甚至还要比那些中榜的人高上许多!

  科举进行的同时,另外两个人也来到了京城。

  一个是沈图,一个是郭钰。

  郭钰之前在金陵处理政务,开始只是代理,后来做的不错,便逐渐转正为金陵的知府。

  虽然姓郭,但他似乎没有沿袭郭氏的风格,为官不说两袖清风,但也称得上一句好官,将战乱后的金陵发展的井井有条,不知道是不是在伪装。

  不管如何,有功就要封赏。

  方永这次诏他回京就是升职。

  至于另一个,沈图……他就有点危险了。

第340章 ,商业会社

  “听说你在金陵成立了一个互助社?”

  乾清宫内,方永翻开一本卷宗,谈笑着问道。

  扑通一声,下方的沈图直接跪在了地上。

  “王爷,属下有罪!”

  方永放下卷宗,问道:

  “你有何罪?”

  沈图叩首道:

  “属下犯有失察之罪,犯有敛财之罪,犯得最严重的违抗王命,私自结社!”

  沈图,昔日淮州时方永用实学考选拔出来的人才。

  沈图出身很是普通,只是一个商铺的学徒工,后来在战乱中得到一批物资,开始行商,最后通过实学考投靠到了方永手下。

  当时方永手下的人才还很匮乏,沈图在一众实学考的人选中脱颖而出,先是得到了薛大瘸子的看中,然后被薛大瘸子保举给了方永。

  在和方永的第一次见面,沈图便提出了“国家商会”的构想。

  这是一种非常颠覆的思想。

  有些类似于资本集合。

  简单来说,就是让当时的方永以淮州为根基,吸纳天下的商人,许诺地位和利益,组建一个巨大的商会。

  当时的大熙的统治基础是以贵族世家为主,基本上属于代代相承的结构,没有商人的位置,商人处于利益链的最底层。

  而沈图提出的商会的结构则是以资本金钱为基础,极大提升了商人所拥有的权利,这样一来天下的商人势必会蜂蛹而至,全力支持方永击败大熙。

  军队、钱粮、武器、铠甲、战马,所有的一切不需要方永操心,商会会集结一切力量,提供一切所能提供的,帮助方永走向顶端

  不过方永也能看出,如果用这样的模式击败大熙,那么击败大熙之后他必然也会为商会所钳制,事后还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来拔除商会的影响。

  考虑到这些,当时的方永没有接受这个策略,而是选择自己一点点发展势力,用自己发展出来力量夺取天下。

  后者无疑更加困难,但是权利都在自己手里,使用起来才更加放心。

  虽然没有采纳沈图提出的策略,但此人无疑是一个人才。

  对方所提出的设想非常超前,已经有了一些现代社会的雏形,虽然隐患很大,但是如果方永没有系统的话,或许真的会考虑进行这一策略。

  因此,后续方永对沈图非常看重。

  攻下金陵后,方永让郭钰负责金陵的行政,沈图负责金陵的商业。

  后续沈图还被委任军队的督运使,押运大军的粮草物资。

  而沈图也没有让方永失望。

  不仅押运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还在攻打滁州时立下不小的功劳。

  在金陵,搭配郭钰所进行的本职工作也完成的非常好,他制定了许多稳定商业的政策,配合翟逊剿灭了金陵匪患,拉拢了许多商人来金陵行商,快速将金陵的破败恢复了起来。

  如果这样下去,对方完全称得上一块良材美玉。

  只是。

  大概在半年前,河南的田天瑞起事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

  其实并非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根据卷宗的调查,当时的金陵已经基本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由于方永双倍丰收的神迹,百姓十分富裕,商业市场比往日更加庞大。

  只不过,由于是刚刚复兴的商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互相倾轧,交锋的局面。

  古人言,商场如战场。

  这是一句非常直观的描述。

  抢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

  所谓的商业竞争可不是什么窃取商业机密,制造商业壁垒,制造舆论之类的善良手段。

  真正的竞争往往极为粗犷残暴。

  例如直接雇佣江湖好手,潜入到对手家中,将对手全家尽数灭门。

  或者放火烧毁对手仓库、作坊,使对手破产。

  最次的也是使对手致残,让其难以再进行竞争等等。

  尤其是当时战争未休,世道混乱,这些斗争也就更加残酷。

  在这种背景下,沈图先是上书,再次向方永提出了组建国家商会的提议。

  目的是管理这些混乱的商业竞争,并总和资源,帮助方永开疆扩土。

  这次的沈图准备的更加详细,将国家商会的大体构架和基础运行规则都做了出来。

  在沈图的设想中,方永将成为国家商会的最高统治者,以本身的庞大资产和军队对商会进行绝对掌控。

  而其他加入的商人将会根据资产和贡献在商会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各个位阶所拥有的职权不同,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集合,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避免无谓的竞争,将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

  可惜,方永还是拒绝了这一提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资产早晚都会崛起,并获取社会权利。

  这是发展的必定进程,方永并不想阻止。

  他同意让民族资产发展起来。

  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共同的过程。

  在民族资产发展的同时,普通百姓的各方面素质,受教育程度也应该相应得到提升。

  双方应该是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只发展资产,而抛下百姓。

  按照沈图的规划,资产确实会快速发展起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极大程度的利用资源,但是百姓却只能如木偶一般任由摆布。

  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快速发展的资本将会把普通百姓远远落下,占据社会的各个阶层,形成垄断统治,百姓将会被任意剥削,毫无反抗之力。

  而方永本身就是这个垄断的一部分,甚至是最大的那部分,即便是他也无法出手相救,因为他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毁掉自己。

  沈图后续又上书了数次,将自身的设想完善。

  可惜都被方永驳回。

  他不知道,方永并不是因为他的设想不完善而驳回,而是因为他的设想太过完善,以至于按照他的设想资产会发展的太快,百姓无法跟上。

  方永要留出百姓的发展时间,至少要等百姓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一定的权利意识之后,才能通过这项方案。

  沈图的方案更改了数次都无法通过。

  最终只能放弃。

  方永给他的回复中明确表示,这一设想为时过早,目前不能施行。

  金陵的商业只需要简单管制和引导即可。

第341章 ,明犯请罚

首节 上一节 303/3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世子稳重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