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111节

  “既然你半推半就来了,那就喝,不醉不归!”赵孝骞将樽中酒一饮而尽,朝他亮了亮樽底。

  赵佶快哭了,老老实实闭上眼,如同被官家赐自尽一般,悲壮地饮尽一樽酒。

  赵孝骞笑吟吟地打量他。

  赵佶今年应该快十四岁了,身材有些瘦削,长得倒是清秀,天生的文弱书生的人设,只是容貌过于阴柔,有点像前世棒子国的花样美男,拈着兰花指“吃个桃桃”那种。

  他的眼神不算清澈,里面有些让人看不透的光芒,却时刻堆着人畜无害的微笑,见谁都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

  纵是被人欺负了也逆来顺受,怎么看都没有郡王的气场,反而像处处小心谨慎的寒门子弟。

  赵孝骞不知道他表现出来的是不是装的,如果是本色,那他就是个纯纯的艺术家,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他的皇位也是从天上掉下来,落到他头上的。

  如果这副文弱的样子是装出来的,赵孝骞只能说,十四岁的年纪能装到这个地步,道行算是不错了。

  满饮一樽酒后,赵佶面孔已然醺红,眼神也有些迷离了,米酒后劲不小,一口气喝半斤,很快就上头了。

  没错,赵孝骞故意的,想看看酒后的赵佶是啥模样。

  “子安兄,你今年的变化好大……”

  赵佶打了个酒嗝儿,道:“以前你根本不与我们宗亲来往的,濮王家那谁,还有晋王家那谁……都说数年难得一见子安兄,延福宫每年初一祭祖,见了面你都不搭理人。”

  “可今年开春后,子安兄却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好费解啊!”

  赵孝骞眨眼:“我变成啥样了?”

  赵佶努力摇了摇不清醒的脑子,道:“变得……厉害了,你劝楚王叔易帜,改推新法,那道奏疏至今被族中长辈们称奇不已,都夸你一句话挽回了楚王府必颓的局势。”

  “还有你会作诗填词,虽然只有半阙,但已被汴京士子们传颂至今,还有雪盐,那买卖我也很想插一手,无奈官家不让我插手。”

  “最厉害的是燧发枪,官家私下跟我说,子安兄造的这种火枪改变了国运,朝堂也传得沸沸扬扬,最近看朝臣们腰杆子都挺直了不少……子安兄,你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厉害?”

  赵孝骞笑道:“这些年幽闭在家,喜欢胡思乱想,不着调儿的东西想了很多,有些念头莫名其妙就这样冒出来了。”

  赵佶顿时露出深思之色,喃喃道:“幽闭在家难道真会如此神奇?这就是圣贤说的‘天人合一’,独思而养静气,故而必有所得?”

第150章 新来花魁

  赵佶神神叨叨,像个书呆子。

  赵孝骞的一席话令他困惑,又好像悟了什么,一副矛盾纠结的样子。

  赵孝骞没理会他的纠结,今日没兴趣跟他聊人生哲学,他的目的是近距离了解这个未来的昏君。

  “佶弟是元丰八年被封遂宁郡王的吧?”赵孝骞问道。

  赵佶点头:“是,官家登基后,依制封了郡王。”

  赵孝骞叹了口气:“我至今还只是郡侯,按理说我该给你磕一个……”

  赵佶急忙道:“不不,折煞愚弟了,再说子安兄的郡侯可比我这个郡王金贵多了,我不过靠的是宗亲出身,而子安兄的郡侯,却实打实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此事在咱们宗族里也谓为佳话呢。”

  赵孝骞笑了笑,然后又道:“佶弟的郡王府是在御街边吗?”

  “是,距离子安兄的楚王府不远。”

  “我楚王府可不值一提,太小了,有心想扩建,又怕逾了制,再说,周围的百姓民居也不乐意搬迁。”

  赵佶不理解为何突然说起这个话题,但还是小心地道:“我郡王府也不大,毕竟延福宫已很小了,臣子的府邸总不能比皇宫大吧。”

  “你郡王府里扈从幕僚如何?”

  “扈从两百余,属官只有长史书记一干人等。”赵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愚弟喜丹青和书法,故而府中自募的幕僚,大多是一些擅长丹青和书法的文人,反正愚弟不能干政,不如寻些兴趣相投的幕僚用以自娱。”

  话题继续,赵孝骞看似扯着毫无意义的闲篇,但每一个话题都有目的。

  又饮了两樽酒后,赵佶已摇摇欲坠。

  而赵孝骞以闲聊的方式,已将赵佶的情况摸了个大概,包括郡王府的幕僚,护府禁军的人数,长史和书记的名字,指挥使的名字等等。

  通过这些情况,赵孝骞大致有了一些判断。

  赵煦亲政,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时,而且早在元祐七年,赵煦已立孟氏为皇后,后宫还甚宠刘婕妤,这几年里,孟皇后和刘婕妤已为赵煦生下了三个女儿。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赵煦过不了几年便会有后,生下儿子是迟早的事。

  所以,至少如今的赵佶,应该是没有主动争取皇位的心思的,他很清楚自己没机会。

  从他郡王府的幕僚成色能看出来,大多是擅于丹青和书法的落魄文人,这样的幕僚成不了事。

  当然,具体情况是真是假,赵孝骞还需要去调查考证,总不能赵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吧。

  赵佶已醉,坐在蒲团上摇摇晃晃,赵孝骞甚为满意,今日还算有收获,对赵佶的性格虽然不够了解,但已基本摸清了他的情况。

  拍了拍掌,赵孝骞心满意足地令掌柜进来结账。

  酒钱不多,今日也没叫姑娘,二人只是纯喝酒,大约十来贯。

  赵佶已醉得趴倒在桌上,赵孝骞对自家兄弟向来不见外,于是将手伸进赵佶的怀里,掏出他的钱袋,里面装着几锭银子。

  数了几锭扔给掌柜,见钱袋内还余不少,赵孝骞想了想,将钱袋塞入自己的怀里。

  还是那句话,自家兄弟,不见外。

  搀扶着赵佶走出雅阁,正要下楼,迎面却遇到一名怀抱琵琶的白衣女子,赵孝骞本该与她擦肩而过,却不防女子不知为何脚下不稳,一声娇呼,身子不由倒向赵孝骞。

  赵孝骞一手搀着赵佶,另一手不得不搂住这女子,一时温香软玉满怀,一股幽幽的香味沁人心脾。

  “对,对不起公子,小女子不是有意的。”女子从他怀里挣扎起身,俏脸通红地道歉。

  赵孝骞忍不住打量她一眼,见她面若桃李,容貌绝色,姿容竟丝毫不弱于姜妙仙。

  这时前面带路的掌柜急忙折了回来,忙不迭赔罪。

  “世子勿怪,这位是醉花阴新来的花魁娘子,名叫‘袅袅’,昨日刚来,不懂规矩,冲撞了世子,见谅见谅。”

  名叫袅袅的女子抱着琵琶,垂头站远了一些,俏脸上的红润还未散去,不时抬头悄悄看了看赵孝骞,然后立马羞怯地垂头。

  赵孝骞乐了,哎呀,这带着淡淡绿茶芬芳的小调调儿……

  刚才崴脚倒进我怀里是认真的吗?

  心头不禁浮起几分疑惑,掌柜哪儿来的资源,刚走了一个花魁,立马又来一个花魁,你去义乌批发的?

  深深打量这位袅袅姑娘后,赵孝骞展颜一笑:“无妨,美人主动投怀送抱,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怪罪什么。”

  袅袅羞怯地扭过脸,白皙的脸蛋儿又红了。

  然后勇敢地回过头,袅袅朝赵孝骞盈礼:“公子若不弃,日后闲暇时不妨再来,小女子愿为公子抚琴唱曲儿。”

  赵孝骞笑着点头:“多多苦练箫技,我喜欢看美人罗裳半解,月下品箫,下次再来找你。”

  袅袅闻言红着脸掩嘴轻笑,小心翼翼地送了他一记小白眼。

  搀扶着赵佶下楼,赵孝骞不经意回头,发现袅袅仍抱着琵琶,正凭栏望着他,那温柔的眼神,简直快掐出水来了。

  赵孝骞笑意愈深,冷不丁朝楼上的袅袅拇指食指交叉,比心!

  袅袅又惊又羞,急忙缩了回去。

  这女人,有点意思……

  …………

  出了青楼,将醉意深沉的赵佶扔给守候在外的郡王府下人,赵孝骞转身上了自家的马车。

  昏昏沉沉的赵佶上了马车后,突然醒了过来。

  此刻他的眼神清澈明亮,哪有半分喝醉的样子。

  马车内,侍候他的是一名与赵佶年龄相仿的宦官,名叫王喜,自幼便是赵佶的贴身内侍,可以说是赵佶的心腹。

  王喜见赵佶突然醒来,不由一愣:“殿下您没醉呀?”

  赵佶笑了笑,也不解释。

  感觉怀中空落落的,伸手一摸,发现自己的钱袋没了,赵佶沉默半晌,突然笑出了声。

  “这个兄长,真有意思,是个妙人,哈哈!”

  王喜打量他一番,突然道:“殿下,您腰间的玉佩呢?”

  赵佶仍笑得不可自已,道:“今日不吉,出门不利,玉佩被人抢了,不仅玉佩被抢了,我的钱袋也被偷了。”

  王喜呆怔之后,震惊地道:“谁……谁敢抢殿下?不要命了?”

  “抢我的人名叫赵孝骞,是我的兄长,你帮我去讨回来?”赵佶瞥着他道。

  王喜自然是听说过赵孝骞的,恍然道:“楚王世子?不对,现在应叫安乐郡侯了。”

  随即王喜气道:“郡侯也不能如此跋扈,竟敢抢殿下的东西,此人品行如此恶劣,何德何能竟窃居郡侯之……”

  话没说完,王喜突然发现一道黑影闪过,啪的一声脆响,脸上顿时火辣辣地痛。

  愕然抬头,发现赵佶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但眼神里却散发着阴鸷的寒光。

  王喜陡然清醒,脸色苍白立马跪在马车内磕头请罪。

  赵佶阴沉地道:“你一个废物阉人,有何资格妄议我大宋宗亲?赵孝骞是什么人,轮得到你来议论?王喜,你好像越来越不懂规矩了。”

  王喜吓得磕头如捣蒜,脸上涕泪横流,不停地求饶。

  赵佶淡淡地道:“回府后自领二十棍,以后管好你的嘴。”

  王喜急忙叩首道谢。

  赵佶脑海里浮现刚才在青楼的画面,赵孝骞说的每一句话,此刻都在赵佶脑海里重新过了一遍。

  “又是问属官,又是问幕僚……”赵佶喃喃道:“他何故无端试探于我?”

  今日自从在福宁殿见到赵孝骞,一直到此刻分别,赵孝骞对他的种种态度,实在令他很费解。

  赵煦面前表现得兄友弟恭,出了殿便踹人,还抢他的东西,强行邀他去青楼,又问了许多关于郡王府的情况……

  令赵佶不解的是,他只是一个无权无势从不参与朝政,与宗亲和朝臣完全没有利害关系的闲散郡王。

  所以,赵孝骞为何要试探他?

  此时的赵佶眼神沉静,怎么看都不像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这时王喜凑过来,打断了他的深思。

  “殿下,宫中眼线密报,本月刘婕妤侍寝官家三次,皇后却一次都没有,官家已半年没碰过皇后了。另外,官家也未宠幸别的嫔妃,大多时候都在福宁殿处置朝政,往往一夜不眠。”

首节 上一节 111/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