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142节

  狄莹顿时傻眼了,怎么就睡着了?还有最后一个仪式没完成呢,再说今晚洞房之夜,难道……睡素的?

  亏她昨晚偷偷摸摸将那本伤风败俗的画册多看了几遍,考前抱佛脚般记住了很多知识点,就是为了不让新婚的丈夫扫兴。

  可现在这情况……

  狄莹咬了咬牙,好吧,圆房的事先不管了,但洞房里最后一道仪式必须要走完,不然不吉利的,这是她出嫁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的事。

  桌上的烛台下,摆着两个对劈开的葫芦形状的东西,狄莹起身给倒上酒,其中一只自己浅啜了一口,咂咂嘴,小脸儿一皱,不好喝,男人为何都喜欢喝这东西?

  另一只也倒满,狄莹端着它,小心凑到赵孝骞嘴边,见他嘴唇紧闭,狄莹不由犯了愁,想了想,于是一只手将他的嘴掰开一条缝,将酒一丝丝地往他嘴里灌。

  冰凉的酒汁滑入喉咙,赵孝骞猛地惊醒,睁眼一看,却见狄莹正半趴在他身上,表情坚定地将什么东西往他嘴里灌,画面就像金莲给大郎喂药。

  “你干什么?”赵孝骞大惊:“大喜的日子,你想干啥?”

  狄莹也吓到了,结结巴巴地道:“官人……莫误会,我母亲说,洞房之夜,要饮过合卺酒才算是真正的夫妻,这个不能忘的,不然不吉利。”

  赵孝骞表情松缓下来:“所以你给我灌的是合卺酒?”

  “嗯!”狄莹用力点头,表示自己人畜无害,没有谋害亲夫之心。

  赵孝骞笑了,将合卺酒端来,一人一只,然后眨眨眼:“余生互相照顾扶持,无病无灾到老,夫人,麻烦你了。”

  狄莹莫名感动起来,道:“生同衾,死同椁,夫妻同命,不离不弃。”

  二人久久对视,然后各自饮尽。

  冥冥中,仿佛真有一种宿命般的魔咒,悄然无息地将二人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

  良久,狄莹柔声道:“官人今日累坏了,也醉了,不如早早歇息了吧,妾身为官人除衣……”

  刚要动作,突然被赵孝骞转身抱住,狄莹一声惊叫,赵孝骞却笑道:“夫人叫得太早了。”

  狄莹脸颊通红,羞臊不已:“官人……不是醉了么?”

  “醉了,又不是废了,洞房良宵,难道我会错过?”

  二人不知何时倒在床榻上,桌上红烛未熄,却迸出两朵并蒂莲。

第192章 演武练兵

  成亲之日,劳累一天,又是给祖宗磕头,又是骑马游街,还被宾客灌了个稀里糊涂的,为的不就是洞房花烛夜最后那一哆嗦吗?

  赵孝骞怎么可能会错过。

  那些结婚当日洞房里睡得跟死猪似的新郎官,咋想的?

  就算给自己整日的辛苦付出酬劳,再醉再累也要咬着牙把房给洞了,不然多亏。

  赵孝骞果然不是亏待自己的人,洞房的床榻整整摇晃了一夜。

  红梅绽过,海棠雨歇,原本处于贤者模式的赵孝骞,一想到今日如此辛苦劳累,觉得还是收付难平,立马又支棱起来,于是翻身上马,再次驰骋。

  苦的却是狄莹,破瓜初夜,丈夫化身小泰迪,整整折腾了她一晚,人都快晕厥了,只好咬牙苦苦支撑,脑中只闪过一个念头。

  那本伤风败俗的画册,根本都是骗人的!

  接连数日,赵孝骞过着荒淫无道的日子。

  每日与狄莹在王府后院卿卿我我,偶尔还跟姜妙仙和鸢儿暗送秋波,半夜趁狄莹睡着,悄悄溜到姜妙仙的房里,鬼鬼祟祟干点偷香窃玉的雅事,倒也刺激得很。

  三女大被同眠是不要想了,她们的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实现赵孝骞这隐秘的愿望。

  阶级是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正妻,一个是地位低下的侍妾,还有一个是比侍妾地位更低的通房丫鬟。

  三个人不可能光溜溜地同时出现在被窝里,等着官人的宠幸。

  正妻的威严和体面绝不允许她这么干,否则狄莹无法镇住家宅,让侍妾失了敬畏,后院必火,着火的“火”。

  大婚之后,赵孝骞带着狄莹去了芳林园,拜见了冯氏。

  三日后的归宁,赵孝骞与狄莹又回到了狄府,拜见了岳父岳母。

  乘龙佳婿携女归宁,狄家郑重地接待。

  丰盛的宴席间,老丈人狄谘告诉赵孝骞,楚王府与狄家已整合了各自名下的商铺和商队,双方出资组了一支新的商队,专走丝绸之路。

  商队经西夏,再往西面与回纥汗国,龟兹国,于阗国等西域诸国通商。

  银钱方面,两家各出一半,然后楚王府出货物,重点是雪盐,狄家出武士保护商队,两家均分利润。

  赵孝骞只能表示赞同,并许诺官面上的事他可以解决。

  两个家族的联姻,至此才体现出真正的意义。

  联姻不是男女睡在一起就完事了的,重要的是两个家族的资源重整,组合,以儿女婚姻为基石,两家利益进行深度的捆绑,最终达到创造更大利益的目的。

  归宁的最后,狄谘有些遗憾地告诉赵孝骞,两家合资的商队虽然组合完毕,但西夏的商路不好打通。

  如今的情势是,西夏主少国疑,跟早年的大宋一样也是太后当政,外戚专权,幼主李乾顺今年才十一岁,皇帝的权力皆由梁太后把持。

  为了转移国内日渐尖锐的矛盾,西夏朝堂选择对大宋进行敌对活动。

  两国边境上,西夏常常主动挑起摩擦和争端,这几年已爆发了好几次小规模的战争了。

  以如今两国的关系,大宋的商队要通过西夏实在是很艰难,风险太大了。

  老丈人狄谘的表情很无奈,明明聊的是做买卖,可怎么也避不开国家与军队的话题,如果大宋早年将西夏征服,哪来今日这许多的麻烦。

  赵孝骞倒是很淡定,他与赵煦的很多次谈话里,君臣二人其实对大宋未来的战略部署已有了大致的雏形。

  辽国与西夏,在这几年里大宋都会有一些针对性的布局,对辽国是以暗中潜伏用间为主。

  而对西夏,大宋是打算在火枪兵操练熟练后,对它来一次狠狠的打击,积弱的大宋首次震慑世界,西夏大约是第一个挨枪子儿的。

  所以,两家经商的事情其实并不急,很快西夏会挨一记大耳光,以后就老实了。

  当然,这些话属于机密,赵孝骞不方便对老丈人说,只是劝他稍安勿躁,不急于一时,实在无聊了多纳几房侍妾,多生几个漂亮女儿。

  …………

  新婚十日后,日子终于恢复了平静。

  任何风起云涌,最终都将归于平静,每天都过得轰轰烈烈,爱得要死要活,那是琼奶奶书里的人生。

  季节变换,已近入冬。

  京郊城外,龙卫营驻地。

  赵孝骞走在赵煦的身后,君臣二人的后面还跟随着一干文臣武将。

  广袤无垠的校场之上,龙卫营的禁军将士正在操练变阵,两支队伍在武将的指挥下正激烈地交锋互搏。

  与往常的演武操练不同的是,这次双方皆以火枪兵为中军主力,两军的侧翼则由轻骑兵和刀盾兵为辅。

  火枪列阵,一轮两轮齐射,密密麻麻的弹丸朝对方阵营射去。

  当然,既然是演练,就不能往死里弄,火枪的装药和弹丸都是经过改装的,药量很少,弹丸也改成了比较柔软的麻纸弹。

  这种麻纸质地柔软,打在人身上当然也会疼,甚至运气不好可能也是一个血窟窿,但它比实心铁丸的杀伤力还是弱多了,适合用于演武操练。

  双方武将用尽生平所学,随着令旗的挥舞,不停地变换阵势,缓缓朝对方阵地推进,蚕吞。

  赵煦站在司令台上,看着双方将士战意高昂,不由兴奋得两眼放光。

  赵煦巡视龙卫营已不止一次两次了,平均每个月都要来两次,比女人的大姨妈还来得勤。

  每次巡视都要求将士演武,各种形式的演武都操练过,比如火枪对阵刀盾,对阵骑兵,对阵弓箭等等。

  主角都是火枪兵,赵煦甚至许下重赏,哪位武将若能突破火枪兵的阵线,赏千金,晋官一级。

  显然,燧发枪很争气,无论武将如何琢磨阵型和战术,都无法突破火枪兵的第一道防线。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战术都显得那么脆弱不堪,一击即溃。

  看着士气如虹的双方将士忘我地在校场上激烈厮杀,赵煦兴奋得脸都红了。

  身后的一众文臣武将也露出了惊容。

  如此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在这些臣子的印象里,似乎很多年都没见过了。

  他们眼里的大宋禁军,还停留在松松垮垮,触敌即溃的印象中,这也是大宋的文臣们多年未敢言战的原因。

  校场上的嘶吼喊杀声里,兴奋的赵煦扭头瞥了文臣们一眼,淡淡地道:“诸公,朕知尔等对兵役法多少有些不忿,今日观我龙卫营之演武,不知诸公对兵役法还存偏见否?”

  章惇以下,一众文臣垂头不语。

  赵煦语气渐渐坚定地道:“朕非昏庸之君,兵役法亦非昏庸之政,看看我士气如虹的大宋禁军将士,若大宋举国之兵皆如此,朕何惧辽国之铁骑,何必对辽国忍气吞声?”

第193章 边境敌袭

  今日校场演武,赵煦叫来了文臣武将,自然是有目的的。

  政事堂通过了兵役法,然而颁行之后仍然阻力甚大。

  文官们都明白兵役法是个什么性质,知道这是要挖文臣的墙角,自然不愿太配合。

  而兵役法的很多内容,必须要有朝堂和地方官员的推行,其中包括募兵的挑选,兵员的待遇,所属地的厢军和乡军的操练,武器配给,阵亡将士立碑,各地建忠祠供奉阵亡将士牌位等等。

  很多内容都与地方有关,而大宋的厢军和乡军,名义上的统兵者通常为文官。

  文官统兵,自古以来绝对是兵家大忌。

  所以兵役法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试着把统兵权下放给武将,真正能够统领操练兵马,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的武将,文官要渐渐退出兵营。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兵役法的精髓。

  当然,武将有统兵权,有操练兵马之权,但仍无调兵权。

  大营里你爱怎么操练都行,一旦未奉调令,擅自领兵出营,便是谋逆的大罪,全家人头整整齐齐吊在城门上供人观赏。

  这一点也是赵煦的坚持。

  提高武将和军士的地位和待遇,并不代表官家和朝廷愿意增加风险,重蹈唐末藩镇割据的覆辙。

  赵孝骞很满足,这样已经够了,朝堂和军队之间,确实也应建立起一条防线。

  如果说军队是一头猛虎,以前的大宋是索性将猛虎关在笼子里,它不能伤己,亦不能伤人,渐渐失去了战斗力,被养成了一头猪。

  而赵孝骞的兵役法,则是让猛虎出笼,但脖子上也得套上一根铁链,可伤人,但它必须认主。

  皇帝对军队的掌控仍然是至高无上的,这是赵煦的底线,兵役法的内容并没有触犯这条底线,这也是赵煦愿意排除阻力推行的原因。

  今日校场演武,文臣武将们都亲眼见到了龙卫营将士昂扬的战力,跟以往的颓势完全不同,可以说将士们的精神面貌简直脱胎换骨,哪怕只是静静地站在校场上,也散发出一股精锐难当的气势。

首节 上一节 142/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