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159节
是啊,从战略角度来说,攻下西凉城除了付出伤亡,其实对整个战局毫无意义,反而是一步臭棋。
若不是赵孝骞在,让种建中独自领军的话,说不定他头脑一热,已犯下大错了。
“五万敌军将至,咱们一个时辰后启程……”赵孝骞沉吟半晌,道:“下一步,去甘州!”
种建中抱拳领命,随即又道:“若五万敌军又追来甘州呢?”
“继续跑啊,咱们再去定州。”赵孝骞道。
种建中和宗泽对视一眼,二人都不蠢,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张西夏疆域地图,然后再画出龙卫营入西夏境以来的路线,将路线串联起来。
先是和南军司,然后是西凉城,甘州,定州……
整个路线用线条一连,种建中和宗泽的脑海中赫然浮现一个惊骇的猜测。
这条路线已在西夏完成了半个圈儿,而这个圈的圆心,竟然是西夏都城兴庆府!
龙卫营无论怎样游击转移,其实都是围绕兴庆府在转圈。
所以,郡侯最终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郡侯莫非……莫非打算……”种建中整个人都沸腾起来。
一旁的宗泽也露出激动之色。
赵孝骞闭上眼睛,懒洋洋地道:“我什么打算都没有,还有一个时辰拔营启程,你们赶紧去准备。”
说完赵孝骞裹着被子走出营帐外。
天气依旧寒冷刺骨,幸好老天垂怜,风住雪停,算是个好天气了。
营地内,龙卫营的将士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忙着收拾整装,自从跟随赵孝骞纵横敌国境内,一场接一场的顺风仗,五千将士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大家充满了自信,满怀对未来的憧憬。
此战过后,不说恩荫子孙后代,至少一家老小此生吃穿不愁了。
因为这五千将士,多多少少都发了一笔横财,而且一文钱都不用上交。
赵孝骞看着将士们兴高采烈的样子,眼中露出欣悦之色。
这才是他想要的军队的样子,军心士气,虎狼食牛之气,还有横扫一切的霸气。
真正的男人,果真需要战争的洗礼。
不远处,陈守和禁军护卫们也在收拾行装,看着他们将一只活的母羊捆紧,横搁在马背上,赵孝骞的眼眸闪烁了一下。
随即闭上眼,默念几声罪过。
出征近两个月了,食髓知味的世子已然两个月没碰女人了,今日见到这只母羊居然发现它其实也非常的眉清目秀,风韵犹存……
“我不是变态,我只是饿坏了……”赵孝骞闭着眼喃喃道。
…………
除去五万追击赵孝骞的西夏军,梁太后率二十五万大军直扑盐州。
盐州城外,驻扎着章楶的十二万大军。
斥候禀报敌军动向后,章楶依照赵孝骞的谋划,果断决定分兵。
十二万宋军当即分为六股,每股两万兵马,以盐州为中心,向西夏境内四面八方分散开来,各自为战。
这一步棋大出意料,梁太后和麾下诸将终于慌了。
这不是哀家认识多年的老章,你变了,变得不讲武德了!
赵孝骞的这一计阳谋,果然令西夏军慌了神,被逼着不得不继续做选择题。
是集中二十五万主力追击六股宋军的其中一股,还是因势利导,也将兵马分散出去,分别追击六股宋军?
答案显而易见,西夏军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西夏军的帅帐内,梁太后大失仪态,气得跳脚大骂章楶,年幼的国主李乾顺躲在角落瑟瑟发抖,西夏文武官员垂头屏息不敢吱声。
当日,梁太后咬牙做出了决定。
西夏二十五万大军也分为六股,分别追击章楶所部宋军。
如此一番调兵遣将,终于有人察觉,原本起兵入寇大宋的西夏,在宋军几次出人意料的奇谋之下,西夏军不知不觉失去了主动优势,如今竟有被宋军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战争的主动权,悄无声息间转移了。
当初的雷霆万钧之势,如今却被人揪着头发啪啪打脸,梁太后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刚愎自用且好战的她,此刻终于开始反省自己当初的决定,心中隐隐有了几分悔意。
当初不该做出倾举国之兵的决定,太过草率了,否则不会陷入如今的困局。
究竟是谁,让宋军的战略战术如此诡异多变?
梁太后与章楶虽未见过面,但在宋夏多年的战端摩擦中,早已互相了解甚深。
如今宋军的诡异战术,绝非章楶的手笔。
章楶老迈,思维固化,用兵太过保守,他干不出如此诡异的事。
一个名字悄然浮现梁太后的脑海。
“宋国皇帝之弟,赵孝骞?”梁太后蹙眉喃喃道:“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不可能吧……”
…………
辽国,上京。
萧光敬穿戴华贵的裘氅,领着一支千人的使团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上京城。
城门大开,路旁的辽国百姓们纷纷避让,用敬畏的眼神看着萧光敬一行人出城而去。
是的,萧光敬又成了辽使。
这一次他出使的是西夏国。
关于辽国是否调停宋夏之战的问题,在辽国上京的朝堂上,引发了君臣激烈的辩驳。
其中以东北路统军使萧兀纳的态度最为坚定,他在朝堂上陈述利弊,深刻剖析了宋夏之战对辽国的影响,然后问了辽帝耶律洪基一个问题。
西夏兵势渐大,梁太后对大辽愈见不臣,来往国书语气日渐狂悖,而宋国却向来温尔,从不主动启战,每年岁币如约而至,自澶渊之后,两国甚少征战。
那么,辽国是需要一个日渐狂妄,且兵势坐大的强悍邻居,还是需要一个温文尔雅,有君子仁厚之风的邻居?
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令耶律洪基做出了决定。
虽说辽国满朝文武对宋夏之战是否调停的态度不一,但神奇的是,辽国朝堂君臣对西夏梁太后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
这个好战的疯婆子,该死!
一个女人,能做到让辽国上下统一憎恶的地步,也算是本事了。
所以,耶律洪基当即决定,辽国必须出面调停,彰显强国气度和影响力。
当然,调停的态度是早已谋定了的,这一次,辽国必须要拉偏架,无限偏袒宋国,让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结束。
既然做出了决定,萧兀纳当然要为萧家争取政治资本,于是打铁趁热,赶紧推荐儿子萧光敬为辽使,带领使团前往西夏兴庆府,调停宋夏之战。
于是萧光敬就这样水灵灵地出发了。
骑在马上,萧光敬沐浴在辽国百姓敬畏的目光里,神情意气风发,睥睨傲然,贵气自显。
上次出使宋国,被搞得狼狈不堪,萧光敬一直记得。
“这一次,我要拿回我曾经失去的一切!”萧光敬眼中有光,暗暗攥紧了拳头发誓。
至于他究竟失去了什么……
不管了,反正要拿回来!
中二的光芒,在旷野雪地中闪闪发亮。
第217章 都城空虚
不可否认的是,萧光敬是个有志青年。
当一个家族走到某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时,家族拥有的权力其实是可以世袭的,世袭的不一定是爵位,但一定会以别的方式将权力传承下去。
萧光敬,本是一个等待继承权力的人,家族对他寄予厚望,而且不停在他身上堆砌资源,想尽办法为他积攒资历。
上次出使大宋,萧光敬一个嘴上无毛的年轻人,凭什么能当辽国使团的正使?
因为这是家族给他的机会,出使大宋这么简单的事,当然是最容易积攒资历的。
可惜命途多舛,不幸被他遇到了赵孝骞,原本应该风平浪静的一桩上好差事,被他搞砸了。
这一次,萧兀纳依然执拗地再次给了他机会,再次在他身上堆砌资源。
赵孝骞不好对付,你去出使西夏总不会再捅篓子了吧?
以辽国使节的名义,调停宋夏战争,到了兴庆府二话不说,拿出你辽国宗主的跋扈嘴脸,不阴不阳说几句怪话,倨傲地训斥梁太后几句,再指着西夏满朝文武骂几句……
阴阳怪气,倨傲跋扈,这根本就是萧光敬的本色演出呀。
只求他演出时收着点儿,别太过分。
最后不动声色地偏袒宋国,让两国停战,让西夏付出某种代价,如果可以,顺便给梁太后那疯婆子一个狠狠的教训。
难不难?
一点也不难,萧光敬出上京城时志得意满,他又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阳光少年。
然而,意气风发的萧光敬猛地想起,赵孝骞如今恰好也在西夏的地盘上领兵作战,他此行很有可能跟赵孝骞相遇,想到这里,萧光敬顿时心气儿凉了半截。
赵孝骞,是他的克星,他很确定这一点。
面对赵孝骞时,萧光敬总觉得他像一座无法攀越的高山,除了臣服,别无他法。
而这一次,他又将见到赵孝骞,一种熟悉的无力感袭上心头。
“这次我绝不再赌了!”萧光敬暗暗咬牙发誓。
上次在汴京,就是栽在赌坊,被赵孝骞下了套。
年轻人是在无数失败的经验中慢慢学会成长的,萧光敬也是如此。
…………
兴庆城的集市内,一群闲汉脚夫聚作一堆,百无聊赖地看着集市上的客商和路人来来往往。
随着宋夏战事的升级,宋军多股军队打进了西夏境内,都城兴庆府的空气也莫名紧张起来。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