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51节

  这个嫡长子,是不可能让他活到成年的。

  赵佶一边在集市内行走,脑子里一边在盘算,今日集市的商贾们有点失望,赵佶这位大主顾似乎状态不佳,摊上的字画古玩和奇石,他只是随眼一瞥,几乎很少驻足停留。

  逛了一下午,赵佶一文钱都没花,空着手离去。

  到了晚上,赵佶邀约了几位国子监太学生,在一座青楼相聚小酌。

  国子监太学生的身份不一般,大多是权贵子弟里的精英。

  大宋的权贵子弟,不一定全是纨绔,有的权贵门风笃实严谨,对子女的教育尤为严厉,这样的门第出来的子弟,通常是能够延续家族富贵的。

  今日与赵佶聚会的便是这样的精英。

  赵佶又熟练地披上了他的伪装,一副文人雅客,只问风月,只求诗词文章,绝口不提政事,与一众国子监太学生相谈甚欢。

  赵佶的身份,以及他平易近人的性格,令人顿生好感,今晚的赵佶顺理成章地交到了几位好友。

  这几位好友如今才只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但或许明年以后,便是朝堂上的一员,假以时日,谁说不能登堂拜相,手握重权,或是担任封疆大吏?

  聪明人的布局,不是只看眼前,真正的聪明人布局,甚至会提前许多年,打下夯实的人脉基础,尤其是在别人还是一文不名的时候,更是一种弥足珍贵雪中送炭的交情,一生难易。

  酒宴上宾主尽欢,青楼里的女子也是极尽媚态,用尽所有手段讨好逢迎赵佶和一众年轻的太学生。

  饮宴至深夜,终于散场,赵佶站在青楼门口,含笑与醉醺醺的太学生们道别,目送他们离去。

  马车消失在街道尽头的一刹,赵佶脸上的笑意戛然而止,表情变得淡漠冷酷。

  郡王府的马车静静地停在青楼门外,马车周围侍立着二十余名禁军。

  深夜的一阵微风吹来,饮酒甚多的赵佶又是一阵恍惚,站在原地阖眼一动不动。

  许久后,赵佶睁开眼,吩咐道:“回郡王府。”

  上了马车,赵佶盘坐在车厢内,马车晃晃悠悠朝郡王府行去,深夜寂静的汴京街头,只有马蹄声悠悠回荡。

  寂静之中,马车内的赵佶突然睁开眼。

  那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又来了。

  掀开车帘,赵佶问护侍马车旁的禁军指挥:“到哪里了?”

  指挥急忙道:“已出东大街,前方转向大相国寺,还要沿御街走几里才到郡王府。”

  赵佶看着马车外漆黑无人的街道,不踏实地道:“有没有发现异常?”

  指挥一愣,下意识左右环视一圈,道:“并无异常,殿下的意思是……”

  赵佶笑了笑:“无事,你们继续走。”

  东大街是汴河旁的沿街,转弯便是御街旁的大相国寺。

  马车和二十余骑禁军正要转弯时,异变顿生。

  御街和东大街的拐角处,一辆满载秸秆草堆的人力拖车静静地停在拐角的路中央,赵佶的马车刚转弯,拖车上的草堆突然被掀开,紧接着,拐角商铺楼上的阁窗也被打开。

  十余支利箭瞬间射出,目标都是赵佶乘坐的马车。

  赵佶本就心头不安,听到车外的动静后不由心神俱裂,就在十余支利箭射出去的同时,赵佶也从马车后方的小窗钻了出去。

  就在他钻出去的一刹,刚才他盘腿坐着的位置上,已颤巍巍地插满了箭矢。

  仅仅只差一瞬,赵佶竟逃出生天。

  这时郡王府的禁军也反应过来了,指挥大喝道:“有刺客!护住殿下!”

  此时的赵佶脸色苍白,整个人趴在马车后面的地上,使劲将身子缩进漆黑的阴影里。

  马车的前方,郡王府指挥已率领禁军拔刀而上。

  刚迎上装载草堆的拖车,迎面又是一轮箭雨射来。

  禁军慌忙后撤躲避,一片混乱中,趴在地上的赵佶突然一声闷哼,额头上的冷汗如雨潸潸而下。

  赵佶的大腿中了一箭,但却连声音都不敢发出,害怕暴露自己。

  此时的赵佶又惊又怒,今晚的刺杀显然是以他为目标,而且看得出事先经过谋划的,专门等在此地,专门准备了冷箭,只求一击致他于死地。

  刚才是他命大,生生从鬼门关抽回了一只脚。

  否则若换了别人,第一轮箭雨他便躲不过去,他乘坐的马车已被射得像刺猬了。

  此时赵佶的脑海里莫名想到了一个熟悉的场景。

  赵孝骞当初在暗巷被刺,也是他的安排,也是用弓箭射杀,那时的赵孝骞同样命大躲过去了。

  今夜,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所以,是赵孝骞吗?他发现了自己?他要用同样的方式奉还?

  相比死亡的恐惧,赵佶更在意的是这个疑问。

  因为他自问自己隐藏得无比完美,前后发生了好几桩事,但从未留下任何痕迹。

  赵孝骞是怎么可能发现自己的?

  此时马车的前方,郡王府的二十余禁军已有近半中了箭,指挥一边扬刀一边扭头瞠目厉喝。

  “快带殿下突围出去!快!”

  剩余的禁军在马车后面找到了赵佶,不由分说扛起赵佶就朝东大街飞奔而去。

  禁军的身后,仍是一轮轮箭矢激射而出,逃跑之时又有数名禁军后背中箭倒地。

  赵佶被禁军扛在肩上,五脏六腑被颠得快吐出来了,大腿中的箭愈发疼痛。

  眼看快突出重围,赵佶咬牙道:“这是必杀之局,不能走东大街,换条路,进巷子!”

  指挥点头应了,赵佶又道:“派一人穿过小巷,到御街上大声呼救,引来巡城禁军。”

  说完赵佶的脸色愈发苍白,咬着牙道:“进巷子后,找块干净的布给我止血包扎,我快死了!”

第343章 千金之子

  刺杀来得突然,且要命。

  此时赵佶的心头已充满了深深的恐惧。

  这种恐惧不完全是因为面对死亡,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真面目或许已被某人看穿。

  对聪明人来说,在自认为擅长且得意的领域,是有着充分的优越感的,他一直认为自己隐藏得很完美,几乎没有瑕疵,没人能看穿他的真面目,更没人能发现隐藏在幕后的那股势力。

  可是今夜,刺杀发生在眼前,赵佶平日从未得罪过人,表面上也从不与任何人产生利益冲突。

  现在有人刺杀他,就说明他在阴暗里做的那些事情,或多或少已暴露了,于是别人要除掉他,或者说,要以同样的方式报复回来。

  那么,这个“别人”是谁?

  除了赵孝骞,还能是谁?

  赵佶近年来做过的最大的动作,就是几次刺杀赵孝骞。

  郡王府禁军背着赵佶,只剩下十来人,狼狈地窜进了东大街旁的一条暗巷。

  暗巷左右皆是民居,房屋低矮且破败,任何朝代享受富贵的只是极少部分人,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然是贫苦的。

  赵佶的大腿中了箭,血流不止,必须马上包扎,一名王府禁军当即便踹开了一家民居的房门。

  民居内,一对中年夫妇被惊醒,从床榻上惊坐起来。

  中年妇人脸上闪过恐惧的表情,张嘴正要尖叫,一名王府禁军眼中凶光一闪,手起刀落便将这对无辜的中年夫妇抹了脖子。

  赵佶淡漠地瞥过床榻上的两具尸首,浑若无事地坐在屋内。

  草芥而已,贫民的性命比韭菜还贱,不值得郡王的心情泛起丝毫波澜。

  指挥撕下衣襟内衫,再将赵佶大腿上的箭矢猛地拔出来,赵佶痛得闷哼一声,却死死咬住牙,不敢发出任何声音,额头上的冷汗如雨而下。

  指挥又从怀里掏出一小瓶金创药,武夫平日跌打摔倒,受伤是寻常事,通常都会随身携带金创药以救急。

  金创药均匀地洒在赵佶大腿的伤口上,最后用干净的内衫布将伤口紧紧包扎起来。

  从头到尾赵佶都没发出声音,这是要命的时候,任何疏忽大意都能决定他的生死。

  包扎过后,赵佶的脸色有些苍白,神情不安地朝屋外张望了一眼。

  “刺客跟过来了吗?”赵佶问道。

  指挥凝神聆听了半晌,道:“外面巷子里似乎仍有脚步声……”

  赵佶的心陡然沉下,这伙刺客竟敢一路追杀过来,显然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今夜若不小心应对,恐怕性命难保。

  “派两个人从另一头的围墙爬出去,然后在远处制造动静,把刺客引走。”赵佶当即下令道。

  指挥和剩下的十来名禁军一愣。

  这道命令冷酷无情,傻子都知道,刺客若被吸引过去,那么他们的下场将是什么。

  见众人迟疑,赵佶冷笑起来:“今夜我若有事,你们不仅都要被问罪,而且妻女亲眷都要被打入教坊司,从此侍候别的男人,自己想想后果。”

  一众禁军心中发寒,沉默垂头不语。

  指挥脸色铁青,但还是扭头朝众人道:“殿下的话有道理,谁愿出去把刺客引走?”

  良久,终于有两名禁军出来请缨。

  赵佶露出了微笑,仍如往常般和煦尔雅,眼神充满了感激:“二位今日之高义,本王已记下,若度此劫,来日定当报答。”

  两名禁军勉强扯了扯嘴角,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他们的命运,与床榻上那对中年夫妇的尸首并无区别,都是草芥。

  二人从民居另一头的围墙爬了出去,没过多久,远远便听到巨大的踹门声,显然两名禁军为了吸引刺客注意,在远处踹开了另一间民居的门。

  声响果然吸引了刺客,巷子里的脚步声一顿,然后杂乱地朝踹门声飞奔而去,很快巷子里已寂然无声。

  赵佶耐心地在屋子里等了一会儿,确定外面巷子里已没了声音,这才长出一口气,让指挥背着他,一行人出了巷子,朝御街方向狂奔。

  跑了没多远,便听到身后两声凄厉的惨叫,声音很熟悉,正是那两名吸引刺客的禁军,显然二人已被刺客所杀。

  逃命的赵佶和一众禁军心头一沉,一行人奔行愈见沉默。

  赵佶被指挥背着,许久后,缓缓道:“他们的恩情,本王会记住的,今日之后,定会优恤二人的家人亲眷。”

  指挥没回头,只是沉闷地嗯了一声。

  赵佶又开始鼓舞士气,道:“你们也一样,只要本王度过今夜之劫,尔等皆有重金相酬。”

首节 上一节 251/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