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57节

  京城一片鸡飞狗跳,皇城司从赵佶的人际关系着手,将赵佶近年来的交际圈子全部筛了几遍。

  曾经与赵佶关系密切的宗亲,好友,郡王府属官,甚至与赵佶有过交集的教坊司和青楼歌舞伎等等,都按惯例登门查问。

  刺杀案闹得很大,皇城司查缉凶手的动静更大,几日后,凶手还没查到,但汴京许多官员已对皇城司的举动产生了不满,纷纷上疏参劾皇城司胡作非为,牵连过甚。

  令魏节没想到的是,赵佶居然也亲自上疏,请求官家莫因一己之事而波及朝堂民间,令臣民人心动荡。

  赵佶的奏疏言辞恳切,字字句句皆是为国为民,一副自己吃了大亏,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忍辱憋屈的模样。

  魏节这时才相信了赵孝骞的话,赵佶果然也不想把事情搞大,他比赵孝骞更急着了结此案。

  魏节在皇城司办差多年,经验丰富,阴暗面也见得多了。

  现在魏节知道,赵孝骞和赵佶之间一定有事,而且这种事很严重,以至于两个互相敌对的人都不得不默契地希望迅速结案,让此事尘埃落定。

  赵孝骞希望结案的原因很简单,刺杀赵佶就是他干的,他当然不希望深挖。

  赵佶呢?他一个受害人为何如此急着结案?

  魏节有很多疑问,心中隐隐触及到某些禁忌的猜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猜测只能是猜测,魏节也不敢往深处想。

  幸好在皇城司装模作样查缉刺杀案凶手的同时,魏节也秘密见过了张小乙。

  针对赵佶的调查,魏节绕过了皇城司,通过张小乙这条单独的线,秘密地布下了网。

  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关于赵孝骞和赵佶之间的恩怨,魏节很想找到真相。

  装糊涂和真糊涂,是两回事。

  …………

  天气渐凉,已入初秋。

  一大早,楚王府的侧门刚打开,下人们正要清扫门前的落叶,便见宫里来了人,双手高高地捧着一道圣旨。

  下人急忙入内通传,很快赵孝骞一脸惺忪睡意地出现在王府前庭接旨。

  圣旨来得不算突然,赵煦早与他谈过。

  旨敕安乐郡公,签书枢密院事赵孝骞,实任知真定府,同时任赵孝骞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真定府辖下边将边军,一应州府县军民,皆受经略安抚使节制。

  “知府”是文官,管的是一府地方的政务,但赵煦同时还封了“经略安抚使”,这个官职的含金量可就比知府高多了。

  简单的说,经略安抚使是有兵权的,尤其是边境地区的经略安抚使,更有一言启战的权力。

  比如当初的宋夏之战,章楶不仅任庆州知府,而且他还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别人对他的称谓通常都是“章帅”,这便是典型的手握调兵帅印的边疆军事统帅。

  如今的赵孝骞,官职已和章楶一样,都是知府兼经略安抚使,权力当然也是一样的。

  宋辽边境不太平,赵煦的这道圣旨意思很明白,赵孝骞到任后,若遇辽人袭边,可自行决定是否调动兵马,抗击辽国犯边。

  至此,宋辽数十年前签定的澶渊之盟,已然摇摇欲坠,随着赵孝骞的官职任命,两国间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也将翻页,进入下一个阶段。

  接完了圣旨,赵孝骞客气地送走了宣旨的宫人,送出门前,顺手给宫人塞了一块银子,宫人眉开眼笑,千恩万谢地告辞。

  回到前庭,赵颢迎了上来,叹道:“终究还是要离京了?”

  赵孝骞笑道:“本来就说定了的事,改不了的。”

  赵颢嗯了一声,道:“别的事为父帮不到你,你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治理地方你决定,但边城太乱,为父必须护你周全,启程之前,我会安排人手贴身保护。”

  “父王,孩儿身边有陈守和一众兄弟在。”

  “不够,此事不容商量,听我的。”

第351章 授官聆训

  赵颢其实并不希望赵孝骞去边城赴任,对他来说,赵孝骞是他此生唯一的希望。

  楚王一脉,只剩了这一根独苗,让这根独苗去烽火连天的宋辽边境,赵颢如何舍得?

  可赵颢无法抗旨,更无法左右赵孝骞的人生,当孩子不需要父母的搀扶,能够独立行走后,他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的任何决定,父母都无法再干预。

  于是赵颢只能在赵孝骞的人身安全上面下功夫。

  天可塌,地可陷,儿子的性命必须要保全,这是赵颢的底线。

  对于赵颢的坚持,赵孝骞也不反对,总归是身边多几个保护他的高手,他难道会跟自己的安全过不去?

  答应了赵颢随他安排后,赵孝骞穿戴好官服,吩咐陈守备马车。

  接了圣旨后,是必须要进宫聆训的,赴任之后的工作如何开展,下一步如何动作,政务与军事方面如何布置,一切都要听赵煦的安排。

  所谓“天高皇帝远”的说法,在大宋是不成立的。

  终宋一朝,中央对集权极为重视,任何地方官员不听中央朝廷宣调,下场都会很惨。

  想在大宋的偏远地方当土皇帝,那得头非常铁,或者手里有大量只忠于自己,而不知有朝廷的将士,令京城朝堂君臣不得不忌惮。

  圣旨封官已定,赵孝骞穿戴好官服,出门上了马车。

  入了宫门,步行来到福宁殿外,郑春和站在殿外廊下,笑容挤出满脸褶子,见面便主动行礼。

  “郡公稍候,官家刚起,内侍正侍候洗漱,不久便可召见郡公。”

  赵孝骞点点头,四下环视一圈后,从怀里掏出一份房地契,悄悄塞入郑春和的手中。

  郑春和一愣,赵孝骞却笑道:“不知郑内侍的喜好,我只好自己做主了,我父王曾在汴京置办过一些产业家宅,多是不用的,我便选了宣秋门外城的一套三进宅子,送给郑内侍,望莫嫌弃。”

  郑春和震惊了,两眼止不住地冒出惊喜的光芒,忙不迭地道:“这,这这……如何使得!”

  说着作势便要将房地契往外推,被赵孝骞按住手,缓缓推了回去。

  “都是自家人,郑内侍与我客气什么,楚王府不差这点产业,多一份少一份无所谓,郑内侍已是知天命之年,将来年老致仕,终归要有个去处,你若不弃,这套宅子可作为你将来颐养天年之所。”

  郑春和感激得眼眶通红,宦官是古代的特殊群体,这种人老了之后是没脸回故乡的,因为宗族祠堂不收。

  赵孝骞今日送出这套宅子,显然已狠狠送到了郑春和的心趴上,无异于给了他一个安养余生的家,这种冲击力,可比送金送银大多了。

  顺势勉强地将房地契收入怀中,郑春和感激地道:“郡公高义,啥也不说了,日后郡公但有吩咐,只要不是对官家不利,奴婢愿为郡公赴汤蹈火。”

  赵孝骞笑道:“言重了,哈哈,我没别的意思,不过想与郑内侍交个朋友,结一份善缘而已。”

  “宅子多年不用,日前我已吩咐工匠开始动工重新修缮,家具摆设什么的,该换的都换了,一应下人奴仆,也都雇请了,郑内侍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你我之间不必见外。”

  郑春和感动地应了,抬袖抹了抹眼角的泪花儿。

  赵孝骞笑道:“回头我让王府管事找你,给你带路认认门。宅子离宣秋门不远,宣秋门也叫‘郑门’,郑内侍住在郑门,正是相得益彰。”

  “我即将离京赴任真定府,便在此提前恭贺郑内侍乔迁之喜了。”

  郑春和眉开眼笑,连声道谢,神情和语气却比以往更恭敬了,眼神往上抬时,赵孝骞甚至能感觉得到,那是一种看主子的眼神,分外忠诚。

  脑海里念头闪过,赵孝骞知道,郑春和归心了。

  想到那个一心走太后路线的赵佶,今日起,赵孝骞算是在宫闱中落下了一颗暗子,未来某一天,这颗暗子或许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一名小宦官从福宁殿内走出,恭敬地告诉郑春和,官家已洗漱完毕,召赵孝骞觐见。

  赵孝骞与郑春和无声地对视一眼,郑春和笑吟吟地侧身,请赵孝骞入殿。

  走进福宁殿,赵孝骞第一眼便看到了赵煦。

  赵煦的气色不大好,脸色透着苍白,显然又熬了夜。

  谁说当皇帝那么舒服的,若是昏君则罢了,爱怎么荒唐都行,不怕被史书唾弃就好,但若想做个明君,偌大的帝国,繁重的国事落在他肩上,每日的工作量不知比普通人大多少倍。

  见面行礼,赵煦也不把他当外人,手里捧着一碗米粥,一边吸溜一边扬了扬下巴,示意赵孝骞自己找地方坐下。

  “官家,臣刚才接了旨,不日即将启程,此时进宫是想聆官家圣训。”赵孝骞谦逊地道。

  赵煦嗯了一声,道:“此去真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

  “知道,除了抗击辽骑犯边之外,也要打探观察燕云十六州,先积累情报,然后寻找收复燕云的机会。”

  赵煦满意地点头:“没错,若只是抗击辽骑,朕杀鸡不必用牛刀,真正的意图是燕云,若子安能收复,不仅你功可盖世,朕也能告祭列祖列宗,在太庙的祖宗画像前朕也能昂首挺胸了。”

  赵孝骞苦笑道:“官家,收复燕云可不是容易的事,臣若三五年没办成,官家莫怪臣。”

  赵煦随意地摆了摆手,道:“朕知道。大宋立国已百年,那么多有本事的圣君贤臣都没办成的事,朕当然不指望你三五年内办成。”

  “你要做的是预先铺垫,积累,无论是情报还是军力,或者是军械战马等方面,都积累起来,等待良机。这个良机若三五年等不到,那就等十年,二十年,总之,朕的有生之年,希望能看到燕云入我彀中。”

  “臣明白了,臣定不负官家所望,尽力把事办好。”

  赵煦高兴地笑了:“这就对了,咱们君臣齐心合力,就不信有办不成的事!”

  “真定府那边需要什么,一应人与物,朕都无条件供给,一切都以收复燕云为重,朕为此不惜倾举国之力,子安可明白朕的决心?”

  赵孝骞微微动容。

  他知道赵煦决心收复燕云,但没想到他的决心如此坚定。

  一件看起来比登天还难的事,赵煦却执意要做,而且是不计付出,不惜代价的去做。

  说他好大喜功也好,说他知耻后勇也好,总之,燕云十六州在他眼里势在必得。

  换个角度来看,说他“雄才伟略”也不算过分。

  赵孝骞突然意识到,自己赴任真定后,关于收复燕云方面,若三五年拿不出成绩,恐怕不好交差。

  压力有点大了啊!

第352章 要啥给啥

  今日赵孝骞进宫,不仅是聆训那么简单。

  事实上这是君臣的一次磋商。

  新官上任,而且身负如此重要的使命,赵孝骞不可能带着一批贴身护卫就上路了。

  地方执政领军,需要的人和物实在太多了,将来写在奏疏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卡,仅是政事堂就不知要否了他多少奏疏,很多东西根本递不到赵煦的面前。

  所以趁着今日的良机,赵孝骞不如当面开口要。

  现在不是讲客气的时候,必须果断伸手吃拿卡要。

  “官家既然如此说,请恕臣放肆,说实话,臣赴任真定,确实想向官家讨要一些东西。”赵孝骞缓缓道。

  赵煦哈哈一笑:“朕就知道,你是不会跟朕客气的,朕也做好被你讹诈的准备了,你尽管开口吧。”

  赵孝骞定了定神,沉吟半晌,道:“首先,臣要权。”

  “你是真定知府,又是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可节制真定府辖下州县一应官员武将和军民,政权兵权都给了你,你还要什么权?”赵煦不解地道。

首节 上一节 257/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